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锦州之恋》在线阅读 > 正文 C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锦州之恋》 作者:邢军纪

C章

连砍三板斧・领导干部就是锦州的骨骼・又找到了当年的热情・锦州响起鞭炮声

  张鸣岐上任后第一板斧砍的是公安干警不许进营业性舞厅。

  锦州的舞厅与众不同。

  有人说,锦州人跳舞如南唐李煜唱"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又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说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更像苏东坡的《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总而言之,锦州人跳舞,苦中作乐,自己麻醉自己。

  而有些公安干警进舞厅,却让人借舞消愁的气氛都没了,让人愁上加愁,不是一个愁字就能了得的。

  张鸣岐走访了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同时也走访了一些歌舞厅夜总会,发现个别干警总爱往舞厅里钻,美其名日维持社会治安,实际上是和不法活动及不正之风合污同流的--

  有的和老板"共建物质文明",从中提成,或是占股,利益均摊,这样视舞厅如己出,便全心全意为之服务了。

  有的成为污泥浊水的守护神。一些卖淫嫖娼的色情服务因为有了某些公安人员的介入便如上了保险。一有大的扫黄行动,这些地方就能获得最早的信息。即使有事,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张鸣岐了解情况后,非常严肃地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而我们有些公安干警却成了老百姓的祸害。这样的公安干警要严加查处,有一个,处理一个。

  因此,他第一件事就是不许公安人员借故去营业性舞厅。谁违犯,只要有人揭发证实,便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他的第二板斧砍的是领导干部自身。他提议常委们不允许进营业性舞厅,不允许大吃大喝,尽量少参加或不参加开业庆典等礼仪性活动。

  他说,一边是工资都开不出来,小曲好唱口难开,一边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歌舞升平通宵达旦;一边是艰难生计瓜菜代,一边是一掷千金酒席宴。请问这是共产党的干部吗,没有铁石心肠的人干不出这样的事,锦州到了啥时候,还一天到晚泡在舞厅里?

  第三板斧砍的是贪官污吏。

  张鸣岐一直为党风不正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锦州,近代史上屡屡抛头露面担当大角色的锦州,在经济转型期的今天,又在酝酿什么角色呢?

  一份份报告放在他的面前。

  公安局某领导,儿子结婚大操大办,收礼数额巨大,闹得满城空巷看于家。老百姓说,狗尿台上金銮殿,要不是他当官,咋能有这么大的谱?不是搜刮民脂民膏才怪哩;

  市政府某办公室一位领导,利用职权之便,与市财贸办财金处一位同志挪用公款5万元,借给个人进行营利性活动;同时还利用职务之便将另5万元公款借给个人,并收受贿赂6732.17元;

  市委某局一位领导,收受贿赂12400元;人大办公室一位领导挪用公款买私房;建行锦州铁路专业支行两个干部收受贿赂款和物折价

  78810元;

  黑山县信用联社业务股一位副股长,收受贿赂56936元;

  市房屋管理公司一位副经理,接受他人礼金14000元,并且收受贿赂;

  一份份报告,一份份材料,让人感到沉重,让人感到痛心。

  这一长串名单,有的是纪检部门所了解,但更多的是来自群众的举报。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40多年前,50多年前,当锦州还是黑暗统治的时候,人民曾用自己的胸膛掩护过共产党员。

  现在,人民还能贡献自己的胸膛吗?

  人民不但不掩护他们,并且要举报他们了!

  当然,被人民痛恨的这些党员代表不了共产党人的本质。但是,这些贪官污吏为什么会屡打不止,屡禁不灭,野草般葱茏繁茂呢?

  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只有张鸣岐这样的共产党人才能每天三省吾身。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这是千古明训,又是铁律。人律己不严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一个政党律己不严也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张鸣岐是人民的儿子,他了解人民,就像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太好了,在全世界中,中国人民是最好的。他们没有别的企望,只要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就没有别的想法。他们要求不高,旧时期待有个明主,现在期待有个好的领导。他们像蜜蜂般勤业,像黄牛般苦作,又像岩石般默然。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人民都得罪了,我们还能干成什么伟业?

  张鸣岐为此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有没有疗救这个痼疾的良方妙药呢?实际上,共产党之所以比其它政党优秀,就在于它能做

  批评和自我批评,它会给自己下"罪己诏"。只是这一法宝现在执行得并不得力,只要一进行批评,有人就说损害了党的形象。弄得大家都说好,不言坏,有了错误互相推诿,坏事说成好事。对违法乱纪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损害党的形象的干部不敢斗争,以致迁就姑息,养虎为患。

  张鸣岐在常委会上说,对,咱还得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宝,来刹刹这些不正之风,去去火,还给咱锦州共产党人一个清清爽爽的形象!

  他说,对民愤极大的领导干部,一要撤职,二要公开点名,三要诉诸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不要为官一任祸害一方,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吃了的,吐出来,穿了的,退回来。过去封建社会还有规矩,对贪官污吏一经查处,便削职为民,乱棍打出,永不录用。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干部。要把这些贪官污吏在报纸、电视上公开点名,使他们臭名昭著,掀起人人喊打,干夫所指的氛围,使这些歪风邪气站不住脚......

  1994年1月29日上午,锦州市委、市政府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大会,对傅振礼、崔荣生等人违法乱纪案件进行公开审理,有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大会之后,锦州人奔走相告,纷纷说,锦州这次有门啦

  刘广富(市委副秘书长):我在市委工作多年,很少遇到像张鸣岐这样敢于当面批评不留情面的领导。他对群众特别和蔼,一点架子也没有。对人也温和,看着是个好脾性的人,谁知他发起火来那么厉害。一次走访贫困户,张书记是流着泪走出一位老工人的平房的,出来就批评一位局长:你们是干什么吃的?群众那么困难你们为什么不及时发现?你们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年初的时候,关市长向科委交待要尽快搞出一份锦州市科技发展规划,谁知这科委到年底还没交上来。张鸣岐在全市干部大会上毫不客气地点了他们的名。有的干部不服气,私下里找了领导想通融通融,别在大会上曝光,张鸣岐拍案而起:批评你还不服气,你找什么?你有什么脸可找?工作上不去找有什么用?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怎么那样娇贵?批评一下有什么?是动力嘛,有本事气往工作上撒......他这人真是铁面无私,记得在大会上公开点名的就有民政局、科委、财贸办等等。好久没有听这样的快人快语,利利索索的批评了,就像是下了一场大雨,锦州给淋得酣畅淋漓,把往日包着藏着掖着裹着含含糊糊的坏作风冲得稀哩哗啦。张书记的话刚说完,场下就哗地起一片掌声......

  高深(锦州市文联主席、《锦州日报》总编辑、一级作家):就是为了张鸣岐书记点名的事,我还给他干了一架。那是今年辽西五市经济会议在锦州召开,会上,有兄弟市称锦州是"盟主",我们的作者就不知轻重原话照录,而把关的也没注意,就登在报纸上了。这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哪有自己称自己为盟主的?就是毛主席也没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呀,而《锦州日报》却自称是盟主,一是不谦虚,二是没学问。我发现后狠狠批评了报社内部的同志,大家也都做了一番自我批评,就完事了。

  鸣岐同志工作很细心,他看报纸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大会上点了报社的名,后来又在省的一次会议上点了我们的名。在省里点我们的名我理解,鸣岐书记是想通过点我们的名,以挽回影响,这话是给外市人听的。可是,书记又一次在全市干部会议上点了我们的名,并且是当着我的面点的,这下我拉下了脸。我高深是个要脸的人,杀人不过头点地,你干吗三番五次点我?

  我原来是从宁夏调锦州的,来之前我曾提出要求:一不做官,二不坐班,就当专业作家。谁知现在官也当了,班也上了。先是在县里当县委书记,后又调回来。我是13岁就参军的,在锦州,我是唯一的建国前的干部。所以,我不怕丢官。

  下午,张书记发现了我的情绪,就特意找我。说实在的,张书记来锦州,很早就约我谈谈,但我没谈。我在观察他,也给他点时间观察观察我。咱是个作家,这是职业习惯。我是啥时候发现这个人不一般的呢,是在一次省里检查卫生的时候,当时锦州情况不错,通过了检查,可是,张鸣岐书记却给人家检查团的说,你们到的地方,全是锦州的好地方,就像北京的长安街一样,那能差吗?××医院旁边那一片小平房居民区看了没有?没有吧,××街道你看了没有?没有吧,我告诉你,那里情况......说到这里还摇摇头,嘴一闭,鼻子一捂,眉头一皱,让人觉得那里不知多么脏乱差了。他说,有时间我带你们去看看。我认为,检查卫生的重点不应该放在大街,应该偏重居民生活区,你想谁在大街上住,不过是走一走,几分钟就过去了,可是那些居民小胡同却是群众生息的地方呵,那里的卫生比大街上的卫生更重要。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那些天拍了一些旮旯胡同大杂院的照片,他听说后,打电话给我说,太高兴了,抽空你让我看看。就那一次,我就认定这人是个务实求是的好干部。这一次他说找我谈,我就答应了。谈话时,我拉下脸,不高兴地说,张书记,你听不听意见?他笑着说,听呀,咋不听呢?我劈头就说,你要撤我就撤我,不要先造舆论,我才不在乎这个官呢!张书记笑了,拉着我的手,拍着我的肩膀说,哎呀,老同志,您说哪里去了,我是对事不对人,来,咱俩好好谈谈......我们俩一谈就是4个小时,谈得相当融洽......张书记出事之后,追悼会上我嚎啕大哭,我控制不住自己。现在那一沓照片还在我的抽屉里,我在照片后面都附了文字,编了顺序,想碰到他了,再给他,谁知他却不在了......刘广富(市委副秘书长):张书记办了这几件事之后,锦州一时风气大变,公安队伍的作风上去了,"三陪"现象也消失了,再也没有穿着警服下馆子吃饭掏手枪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现象了............

  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像渤海湾真正的潮汐那样冲击锦州的时候,受到捧唱的不仅仅是大中型国营企业,而真正在内心引起强震的还有一向矜持而稳健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这种震动,是一种心理上的失衡。失业工人们关心的是活下去,而领导干部所关心的是怎样活。当一个人对一种新的事物感到吃力而又缺乏自信的时候,他的生命状态就会变形,变得很脆弱,很无奈。

  中国有许多干部长期以来是吃政治饭的,在政治领域里,他的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完全政治化了。即使在漆黑的暗夜里,他的鉴别方向的本能也会像壁虎的吸盘那样牢固可靠。

  可是,对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就是门外汉了。在现在这个时候,就像人过中年,然后从最基本的ABC学起,他们感到恐惧。他们伸出手说:不!

  这是两种程序的转换。好像机器人编排的程序。只是这转换不像机器人按电钮那样简单。

  这种艰难的转捩使许多干部知难而退,一退则溃不成军,一泻千里。甚至在大半辈子之后转到自己的反面。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

  这种人生大回环使人哭笑不得。

  往往一味搞政治的人到头来却偏偏栽在政治上。

  为了迅速把锦州的经济建设搞上去,就必须训练出一支新军。要训练出一支新军首先得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干部问题一一领导干部问题突出摆在了张鸣岐急待解决的记事簿上。

  领导干部就是锦州的骨骼,只有骨骼坚强,锦州才能站立起来。

  春天的早些时候,张鸣岐市委一班人利用一天多的时间听了组织部门的工作汇报,主要议题是市直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在这个汇报会上,张鸣岐发表了自己在用人方面的观点和看法,他说:机构改革不单单是人员的裁减,机构的撤并,而是职能的转变。转变作风、改变观念,通过解决思想作风不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提高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使机关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而领导班子调整配备的好不好,是这次机构改革能否取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关键。

  正是春天。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时候,春种秋收。

  锦州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至今都记得张鸣岐就着春光像农人劳作般的耕耘,一遍一遍,不厌其烦,不厌其详。而且是紧锣密鼓,就像唱戏开场前的急急风锣鼓那般,一遍遍敲,敲得人心里直痒痒,敲得人的目光直瞅着台口,看有什么好戏出台。

  张鸣岐要的就是这样的气氛。

  不知始于何时,我们提拔任用干部成了"秘密工作",由"地上"转到了"地下"。

  我们至今还记得电影《董存瑞》里的一个镜头吧,为了选一个爆破组长,还要召开民主大会,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爆破组长由董存瑞当选。因为是大伙选的,大伙信任他,他便有一种责任心。谁能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里,没有责任心这个因素呢?

  可是,革命胜利了,我们有的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却转入了"地方"。

  选拔干部成了少数人的事,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的特权。他一言九鼎。不管其政绩如何,不管群众呼声高低。没有政绩者,他美其名:立场坚定,政治上可靠;群众呼声不高,他言:群众的意见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不然,要我们的党干什么,要我们领导干什么?我们要走在群众的前头,不要当群众的尾巴。

  这样一来,便有苟利者攀附而来。他可以道德沦丧,卑鄙无耻,人格低下,可以踩着别人往上爬,可以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但他只要事好一个人一个领导,就可以扶摇直上;他本来庸庸俗俗,纯粹一个无能之辈,无德无才,在封建社会里也顶多混个明哲保身的平民,但却在当今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其秘诀也在于事好了一个人--领导。

  有人说,党风不正,在干部问题上,存在的这类现象,就是最大的不正之风。

  这种恶劣风气蔓延下去,就会亡党亡国!张鸣岐就是向这恶势力斗争的勇士。他的一生就是向人民证明一件事: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他是以自己的生命证明的。

  有人说,他就像唐吉诃德,手持长矛向风车冲去。有人说,他这样做是"补天",天漏了。

  有人说,以自己的死去证明一件事,怕也是于事无补,无力回天。

  有人说,谁肯以死效国?古有忠臣义士,今有共产党员。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流血牺牲寻常事,令人敬仰,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为人民献身就更可贵。

  这就是希望所在。我们的党大有希望。张鸣岐说,我们锦州在选用干部上一定要公开化,不能

  掖着藏着的。在用人上加强透明度比密不透风要好。要让广大群众都参与。过去,人民群众对干部问题不感兴趣,是因为受到了伤害。现在我们要把人民群众请回来,坐在裁决席上评判我们的干部。我认为,选用干部一定要看政绩,要把那些干实事、真干事、有事业心、真抓实干的干部选上来,这是其一;其二,群众威信一定要高。对民主评议信任票很低的人要换下去,对群众呼声高的干部要选上来。

  杨殿权(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鸣岐书记多次给我们谈到,在选拔干部的方法上,一定要强调民主。要遵照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什么叫民主,就是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一定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公开就是透明,标准要公开,用什么方式要公开。平等就是打破身份界限、地域界限,通过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这些适当的人选平等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然后就是竞争,要考核,要答辩。要显示你的才华,你的思想深度,你的治市方略。总而言之,选拔要符合"事业的选择,群众的认可"这句话。

  在张鸣岐的亲自耕耘下,锦州市市直党政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岗位任职条件出台。其中第6条:政绩突出,有较高的群众威信。

  6月18日,锦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通过市直机关的机构改革方案。

  张鸣岐还指示《锦州日报》等新闻媒介,公开报道市直机关及县(市)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选举标准和实旋民主选举领导干部的决定,敲锣打鼓,吹吹打打,让锦州人民都知道这次活动。

  报纸、电视、电台,锦州市五大新闻联手,把这次活动宣传得红红火火。

  锦州醒来了。

  人们从冷漠和麻木中走出来了。他们又找到了当年的热情。

  那是土改时期一样的热情。

  他们又找回到了曾经丢失的东西。

  是张鸣岐帮助他们寻找到了曾经丢失已久的权力。

  6月22日,锦州市召开市直机关机构改革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积极推荐自己信得过的干部。在这次选举中,将推荐56个单位的一把手,以后还要按照这次选举的方式方法陆续选配全市280名左右的领导干部。

  锦州市广大干部、群众对这次民主选举充满极大的热情。

  大会结束后,共发出选票1916张,仅一天多的时间,便交回1900张,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锦州市过去也搞这样的推荐,选票发下去便泥牛入海无消息,于是就不了了之。而这次却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为什么?"因为这次真把我们当回事了",他们说。

  张国荣(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机构改革的面很大,不可能一步到位,怎么办?张书记提出一个总体原则:统筹考虑,整体推出,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考虑的班子是合并管理部门和机构保留,但目前没有正职然后再调整其他部门,先配备正职,然后。按照这个原则,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准备抓紧配齐配强合并后新组建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目前空缺正职部门的正职领导干部,争取6月底完成。第二步尽快配齐配好新组建部门的副职,争取7月10日左右完成。在第一步工作基本完成,新组建部门的正职到位以后,副职干部没调整之前,合并前有关部门的副职领导,要作为新组建部门的临时副职,积极配合新到任的正职做好工作。第三步是调整配备那些机构保留部门的正职领导干部。第四步是调整配备机构保留部门的副职,这两步的工作大体上到7月底完成......张书记就是在这项工作进行到第二步的时候走的,他没来得及看我们后两步......杨殿权:在民主选举之后,我们又对重点干部进行了考核,张书记非常认真地听了我们的汇报,一个一个地记录,然后又亲自找重点人去谈......

  1994年6月29日,锦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任命了第一批在机构改革当中市政府调整合并部门的11个主要负责人。

  第二天,《锦州日报》在第一版公布了这批通过民主选举的领导干部的名单。

  傍晚,锦州市鞭炮声大作,经久不息。《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邢军纪作品集
锦州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