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1章 宋词(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作者:雅瑟

第41章 宋词(1)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一百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做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煜

  作者简介

  李煜(公元937—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后为宋太宗毒死。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

  春花秋月何时了(1),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只是朱颜改(3)。问君能有几多愁(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2)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因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通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上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与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与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有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江南春(波渺渺) / 寇准

  作者简介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他的词留存到今天的有四首,都是伤时惜别之作,而且写得情致缠绵。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1)。

  【注释】

  (1)苹: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赏析】

  这首词以清丽婉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长相思(吴山青) / 林逋

  作者简介

  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浙江大里(今浙江奉化)人。北宋著名诗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人称“梅妻鹤子”,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善行书,喜为诗,其诗风格淡远。《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吴山青(1),越山青(2)。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3)?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4),江头潮已平(5)。

  【注释】

  (1)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古代这里属吴国。(2)越山:指钱塘江南岸的山,春秋越国在以绍兴为中心的地带,俗称越山。(3)谁知离别情:此句一作“争忍有离情”。(4)罗带:丝织成的带子。同心结:把罗带打成结比喻同心相爱。(5)潮已平:江潮涨满,与岸齐平。表示船将开行。

  【赏析】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点绛唇(金谷年年) /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1),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1)王孙:贵人之子孙。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赏析】

  古人有“萋萋芳草喻离愁”的文学传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无处不生的春草,犹如人们无处不在的深情,别意缠绵,难舍难分。

  林逋的这首《点绛唇》写得气韵生动,于众多咏物诗词中脱颖而出。残园、乱春、烟雨、落花、离情、日暮,在阡陌交通的小路上不断蔓延,全词无一草字,却字字令人联想到芳草萋萋。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被奉为咏物词的佳作。王国维更是称赞为“咏春草三绝调”之一(另两首分别为梅尧臣的《苏幕遮》和欧阳修的《少年游》)。

  古人咏春咏草多为感怀伤时,以屈原为首的文人骚客,也多以香草美人自喻,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君主的忠贞、“迷恋”,以及愿意为江山社稷肝脑涂地的决心。所以,这类“八股写法”常常是托物言志,鲜有真诚、纯粹的咏物之作。

  唯此,林逋的词中融进了自己的离愁别恨,又无关时局的波澜,在眼界和境界上自然与别家不同。其颇得盛赞也是情理之中。

  从林逋的隐居情况来看,宋初虽偶有征战,但生活还算安逸,用现代词汇来讲,比较“休闲”。假若生逢乱世,逃命尚且来不及,哪里还有闲情雅致来隐居。于美丽的西湖边,看梅花怒放,听野鹤长鸣,林逋过上了传统文人最向往的“隐居生活”。他超脱凡尘俗世,情怀高拔挺秀,为文人的躬耕自守、恬退隐居树立了最初的范本。作为名士中的隐士,林逋从内在气质到外在生活方式,都流露出“潮人”个性。而这追求也慢慢沉潜为一种基因,植根在宋代词人的血液里,影响了一批清高孤傲、卓尔不群的词人。

  林逋存词仅三首,《点绛唇》为咏物一绝,《长相思》为闺情极品,故谈及宋词,始终越他不过。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江)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渔家傲》《苏幕遮》等。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塞下秋来风景异(1),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2)。千嶂里(3),长烟落日孤城闭(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羌管悠悠霜满地(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2)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3)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4)长烟:荒漠上的烟。(5)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6)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赏析】

  这首词作于词人率军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诗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十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呢。“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十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 柳永

  作者简介

  柳永(约公元987—约1053年),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1),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注释】

  (1)汀蕙:水边小洲上的蕙兰。

  【赏析】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这是词人登临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说明其已到了深秋了,所以接下来“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用以点出登临,并暗示主题。“引疏碪”句续写所闻。秋色凋零,已足发生悲感,何况耳中又引进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碪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

  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碪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夫。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碪声,就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喻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暮秋”是一年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下面即正面揭示“伤怀念远”的主旨。“新愁”句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

  “雨歇”一句,不但是写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补出红翠衰败乃是风雨所致。“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讲雨过天开,视界辽阔,极目所见,唯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坐实了“人千里”。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天气转晴,云收雨散,也不见了,是写虚。“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这不但暗抒了相思之情,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

  “尽无言”两句,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唯有默默无言而已。“凭高”,综上情景而言,“无言”、“谁会”,就“脉脉人千里”极言之。凭高念远,已是堪伤,何况又无人可诉此情,无人能会此意呢?结尾两句是说,此意既然此时此地无可诉、无人会,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寄之一法。可是,纵然写了,又怎么能寄去,托谁寄去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千回百转而出,有很强的感染力。“归云”,汉、晋人习用,“凭归云”即乘归去之云的意思,此处是无人为乘云寄书之意。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婉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递进,步步加深。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民国枭雄杜月笙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曹操全传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乔布斯全传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