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2章 元曲(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作者:雅瑟

第52章 元曲(3)

  小令以“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一挂。”两种植物起兴,劝人忘却忧愁,笑口常开。然而,要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烦恼,应该尽早地挂冠。挂冠,即为辞官的意思。作者在此用一个“宜”字,意谓抛弃功名、脱离官场宜早不宜迟。并以鼎足对提及历史上的三个人物:汉代陆贾、太公姜子牙、晋代张华,加重了叹息的语气,意在:历史上确曾有过这些能人英才,但如今安在?在对天连连发问长叹之后,以一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作结尾。意在说明,这些大名鼎鼎的古人都遭遇被放逐远方的命运,是非功过不被帝王记着,反而成了渔樵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古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我辈中闲人了。

  作者的感叹不无道理。元王朝朝政黑暗,让身在官场的人心灰意冷,过去那些直到功成才打算身退的人,大多数没有好下场,非死即伤,因此何必留恋官场?不如看开,不想是非功名。《庆东原》中的寥寥几语,言辞看似轻松洒脱,事实上曲人本身并不轻松。元王朝的大多数曲人,都如白朴一样,对命途多舛发出许多牢骚。

  阳春曲·知几 / 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1),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2)。闲袖手,贫煞也风流(3)。

  【注释】

  (1)缄(jiān)口:闭口不言。(2)淹留:停留。(3)贫煞:贫穷到极点。风流:光彩。

  【赏析】

  “知几”意为知晓事情变化的关键或预兆,几即预兆之意。而这一首《阳春曲》表现了白朴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诗人白朴原名恒,字仁甫,父亲大概是想让他的品格保持如一,人生和仕途皆能顺利,但他却自己改名为朴,字太素。人心如字,简单可见,白朴不希望尘世的俗气玷污了自己的人格。白家是元初文坛上享有盛名的文学世家,白朴的仲父白贲虽早夭,却已有诗名在外,而多才多艺的元好问更是白朴父亲白华的好朋友,对白朴格外喜爱。金灭亡时,汴京城破,白华与妻儿失散,蒙古兵进城大肆劫掠,导致白朴和姐姐与母亲分离,幸而元好问及时赶到,救下白朴姐弟二人,带着他们四处奔逃,生活极为艰辛。元好问对白家姐弟视如己出,在白朴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之际,元好问抱着他数夜未眠,直至他浑身发汗病愈,元好问才昏倒在地。对于这个无亲无故的“父亲”,白朴始终铭记于心,无论从品行还是文学上,均极力向元好问学习。看到白朴如此聪颖灵秀,元好问亦对他非常喜爱,在读书、为人处世方面格外用心地去培养他。

  元太宗九年(1237年),12岁的白朴被元好问送回了父亲白华身边。白华欣喜若狂,感到十年恍如一梦,没想到还能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女,漂泊多年也是值得的。白朴就此在北方真定城安居了下来,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少年才子,后来被朝廷征召。他刚一做官就萌生退意,因为当年蒙古兵夺他家产,伤害他的亲人,这使他对元统治者深恶痛绝,他更不解的是为何父亲仍甘愿屈于元朝的淫威之下。面对这满目苍凉的山河,他忍不住伤心欲绝,只想甩手离去。他深知身在官场,不能保留志节,只能放开名利,去读书写诗,与经史作伴。于是,他毅然辞官,回到家中告别了父亲,四处游历,偶尔为梨园的名角写些剧本,为自己换得些口粮。

  小令劈首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处于老庄思想,意在说明知其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却缄默不语,不愿道破。“谁是谁非”,并不是不辨是非,只是不愿明说,不愿表态。“诗书丛里且淹留”,则囊括了诗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并说明空闲之时还是袖手为好,安贫乐道,名士自风流。全曲作者感慨,自己半生荣辱,早已看得清楚,只不过不想说罢了,谁是谁非暗自琢磨,即使能辨别出对错又怎样,他改变得了现实吗?父亲一生命途多舛,亦父亦师的元好问同样坎坷颇多。虽然白朴年纪轻轻,却在《阳春曲》中早早地显露出看破红尘的绝望。对一切彻底的看透,毫无期望可言,白朴当是怎样沉重的心思。此曲的风格亦如他的字“太素”一样,充满了沧桑的意味。

  阳春曲·知几 / 白朴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1)。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注释】

  (1)范蠡: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赏析】

  在民间游历得多了,对社会便了解得更加深刻,使白朴的学问日渐增长,因此,他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名士。此时正逢元世祖广纳人才之际,有很多人都举荐白朴入朝为官。就在这时,元好问的死讯突然传到白朴那里,令他更加感到世事无常,抽身官场是多么明智的决定。再说这些年来,他之所以如此极力避开仕途、缄口不语,其实也是为自己免祸,不想因为做官之后受到他人的诽谤和非议,落得身败名裂,不如带着好名声纵横江湖,还乐得逍遥。

  白朴的《阳春曲·知几》一共有四首,这种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词重复填写,在元散曲小令中称为“重头”。这组曲子的前三首极力描写诗人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第四首是回答为什么可以采取这种生活态度的缘由。而白朴产生退却的想法,皆有前人之例给他做榜样。汉时张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之后,立刻全身而退;范蠡助越王灭吴之后远离江湖。二人皆知纵使是再大的功臣,一旦遭到主上的猜忌,足以叫他们跌入万劫不复之地。聪明的人就应该识时务,趁早隐退,乐山乐水总比看恶人恶相好。“狡兔死,走狗烹”。如此浅显的道理,仍是有许多人无法参破。白朴再不想牺牲在此规则当中,“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便是白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小令以议论入曲,上下五千年,纵横古今,融深沉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现实感受为一体,读来冷峻深邃,发人深省。

  在白朴屡次推脱不入朝之后,担任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仍极力推荐他,白朴深感不妙,于是立刻离开真定城,弃家南游,从此过上了放浪形骸、寄身山水的生活。但他一想到家中的妻子,顿觉肝肠寸断,便想转身回到家中,可是迈出第一步时,却迟迟不敢踏出第二步。当他还在踌躇与徘徊时,妻子却因对他思念成疾,抑郁而亡。白朴本就是多情之人,身边的人总是遭逢变故,使得他一生都在苦痛中度过,能给他慰藉的就只剩下云游四海,看遍无关情爱的山水风月,但他在自然中并不能真正找到安慰。他每到一处,所见的大部分都是被蒙古兵洗劫后的荒凉,这又会激起他幼年时惨痛的记忆,阴霾始终笼罩心间。一生九患,不是别离就是死难,他数次到山间去撷忘忧草与含笑花,希冀通过植物的抚慰来忘却命途多舛,寻得片刻逍遥,却从没有一刻得意安宁。妻子亡故之后,白朴的诗文词曲再没有温馨和希望存在,所剩的只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墙头马上(节选) / 白朴

  第一折

  【寄生草】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人和柳浑相类(1),花心吹得人心碎(2),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3)?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4)!

  ……

  第四折

  【醉春风】则兀那墙头马上引起欢娱,怎想有这场苦、苦。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

  【注释】

  (1)人人:心上人。(2)花心:人心。(3)恁:那样。(4)东君:传说中的春神,这里借指春风。

  【赏析】

  《墙头马上》是白朴一生戏曲里的最得意之作,倾注了他的很多感情。剧中的主人公李千金,是洛阳官宦人家的小姐,刚过二八年华,小女儿的心事便由原来的红妆刺绣及玩耍转变为考虑嫁人的问题。剧情是从李千金在某日趴于墙头上向外张望开始写起。长年不出闺门的她,因为对外面的世界格外好奇,便架梯子爬墙,看院外大街上的风景。心情略显惆怅的千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唱道。

  “寄生草”是写李千金所住的园内情景:“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在李千金眼中,园内景物残破,途惹佳人不快。实则是佳人不快,才看不惯园内的风光。就在她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俊美至极的书生骑马经过。两人四目相对,风拂过,掀起二人的发丝,勾勒出他们清新的轮廓,那一瞬间,他们彼此均感如沐春风。千金脸上一红,急忙从梯子上下来,躲在墙后。

  骑马的书生并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弟,而是工部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但千金并不知晓。裴少俊当时年过十八岁,墙头惊鸿一瞥,觉得千金貌若天仙,一时间心潮涌动,文思泉涌,便写了首诗,抛进了李家的墙内。躲在墙后的千金拾起诗来看了看,微笑着回赠一首抛出去。此后,两人的便常以传小诗的形式恋爱。

  以诗传情是古人常常采取的形式,白朴在《墙头马上》里塑造的经典人物李千金,有这样惊人的魄力和行为。

  后来李千金的乳母发现二人偷偷恋爱,可怜他们爱得辛苦,便帮他们两个私奔。裴少俊遂把李千金偷偷带回家藏在后院,整整七年,裴家人都没有发现千金的存在。在这七年当中,李千金还为裴少俊生了两个孩子:儿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许是天不从人愿,又或者事情早晚要曝光。端端和重阳在玩耍的时候被工部尚书裴行俭发现了,后者几番追问裴少俊,才知道他竟然早已暗结连理,便大骂李千金不知礼数,迫使裴少俊休了她。李千金据理力争,但裴少俊却拗不过父亲的威逼而休了她。

  这段“醉春风”便是此时的李千金痛苦的心声。李千金无奈之下唯有回到洛阳,却发现父母双亡,一时间悔恨不已。心念着“家万里梦蝴蝶,月三更闻杜宇”,想当初只顾着恋爱,可七年下来却落得被休的下场,父母又双双亡故,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万念俱灰之下,她去了父母的坟前守孝,寻个清净。

  时光匆匆流逝,大半年过去了,裴少俊中了进士,担任洛阳令一职,将父母接到洛阳,打算与千金再识前缘。但是千金那时早就断绝了复婚的念头,而且她痛恨裴少俊就那样休了自己,缘分已被隔断,还有什么可续,于是死活不肯答应复婚。而裴行俭这时知道了李千金竟然是自己的旧交李世杰之女,便主动跑去跟她道歉,希望她再做自己的儿媳妇。千金被求得心烦,又看到自己的儿女抱着她的大腿不肯松开,无奈之下只好原谅了裴少俊。

  一个墙头、一匹高头马,成就了这段姻缘,所以白朴为李千金与裴少俊的故事起了《墙头马上》的名字,以言表对墙头、马背等“媒人”的感激。

  此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二人最终算是皆大欢喜,然而二人原型的结局并非如此。这个故事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二人同居了五六年,终被家人发现。男方家里认为,没有三书六聘就进门的女人,甚至连妾都算不上,便将女人逐出门。回到家中的女人趴在墙上,看着墙外骑马而过的夫郎,二人虽然近在咫尺,实则已远如天涯,一时间心如刀割,肝肠寸断。白居易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时候,说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美好愿望,可是在他的这首诗中,写得却是“劳燕分飞”。

  天净沙·春夏秋冬 / 白朴

  (一)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1),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2)。

  (二)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3),玉人罗扇轻缣。

  (三)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四)

  一声画角谯门(4),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1)帘栊:即窗帘。(2)飞红:落花。(3)簟:藤席。(4)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赏析】

  这四首天净沙,写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致,运用绘画的技法来描绘不同空间层次的四季景物,整组诗均由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营造出高远丰富的意境。白朴共以《天净沙》做了八首小令,春夏秋冬各两首,借四时景物的风光,来形容他一生的经历和心境起伏。上面这四首春夏秋冬曲,即是从八首小令里撷选出来的。

  第一首大意是说春日的山水、风雨、花草、楼阁、亭台,无不是文人最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大地回春时,院内暖风拂过,柳枝摇曳,秋千微荡,小桥流水,落红旋舞,莺啼燕叫,给人一种和煦明丽之感。白朴的幼年饱经战乱,回归家园后,与父亲重逢,新婚不久,心中满是温情,所以春曲充满了温馨畅快的意味。北宋秦观在写《春日》时道:“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的春景写于雨后,庭院深深,碧瓦晶莹,薄雾微启,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蔷薇静卧枝蔓,满是娇艳妩媚。看来无论是白朴那无雨的春日,还是秦观这有雨的春日,只要逢上赋文的人的心情较好,春天便无限美好。而此首白朴笔下的春日,少年的得意尽在其中,而他的夏令似乎也感染到了春令的欢愉。

  第二首《天净沙》为夏令,虽然韵调和含义不及春、秋两曲,但满是甜蜜。云雨收罢,楼高气爽,绿树荫荫,垂于廊道屋檐,微微颤动,极尽可爱。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隐约见到一个身着罗纱、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摇椅上,扇子缓缓扇动,女子闭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内的阴凉,那模样美得令人心动。

  在这首小令中,白朴并没有交代那女子是谁,但以他和妻子多年痴恋的人生经历来看,此女最有可能是他的妻子。白朴爱妻甚深,妻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他乐见喜闻的,而且在他的记忆中是那样清晰。夏日妻子乘凉的情景,一直都是他脑海中最美的画面。然而,当仕途的风险令他被迫与妻子分离之后,白朴异常想念妻子。秋天,便是他思念家人最甚的日子。

  在秋令当中,落霞中的村落不是热闹而是荒僻。轻烟袅袅,老树昏鸦,一点飞鸿成了夕阳中苍凉的魅影,更加勾起说不清的愁。明明还是青山绿水,却早已叶红草白,不是金黄的喜悦,而是不能回家的恨。这样的情景令人忆起马致远的“秋思”,同样是枯藤老树昏鸦、西风古道瘦马,漂泊的断肠人独自在天涯。一幕倾颓的画面从天而降,面对如此萧瑟之景,怎能不悲从中来、撕心裂肺。马致远能达到秋思的极致,不知是否受了白朴的影响,此疑问大可不论,但两个人同样彷徨无助的模样,在夕阳下已渐渐重叠。

  白朴的“秋”是一幅远处凄迷、近处清晰的山水画,不求太过形似,唯愿勾勒数笔聊以慰藉,好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让他早早地运用到了这首秋季小令里。其实,朦胧写实法是元代文人赋文习作大多采取的方法,过于直白的词句除非内涵极深,否则缺少意境,而太朦胧了又显晦涩,因此他们才有别于唐文人的理智和宋文人的激情,而是杂糅了这两种情感意味去写文章,于深刻中见真谛。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曹操全传民国枭雄杜月笙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乔布斯全传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