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水经注》在线阅读 > 正文 水经注卷十四 沽河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四 沽河

  【原文】

  沽河从塞外来,沽河出御夷镇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下,东南流,大谷水注之,水发镇北大谷溪,西南流,径独石北界,石孤生,不因阿而自峙。又南,九源水注之,水导北川,左右翼注。八川共成一水,故有九源之称,其水南流,至独石注大谷水。大谷水又南径独石西,又南径御夷镇城西。魏太和中,置以捍北狄也。又东南,尖谷水注之,水源出镇城东北尖溪,西南流径镇城东,西南流注大谷水,乱流南注沽水。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岩壁升耸,疏通若门,故得是名也。沽水又南,左合乾溪水,引北川西南径一故亭东,又西南注沽水。沽水又酒南径赤城东,赵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溪水之名,藉以变称,故河有赤城之号矣。沽水又东南与鹊谷水合,水有二源,南即阳乐水也,出且居县。《地理志》曰:水出县东南流径大翮山、小翮山北,历女祁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祁县也。世谓之横水,又谓之阳田河。又东南径一故亭,又东,左与候卤水合,水出西北山,东南流径候卤城北,城在居庸县西北二百里,故名云候卤,太和中,更名御夷镇。又东南流注阳乐水。相乐水又东南傍狼山南,山石白色特上,亭亭孤立,超出群山之表。又东南径温泉东,泉在山曲之中。又径赤城西,屈径其城南,东南入赤城河。河水又东南,右合高峰水,水出高峰戍东南,城在山上,其水西南流,又屈而东南,入沽水。沽水又西南流出山,径渔阳县故城西,而南合七度水,水出北山黄颁谷,故亦谓之黄颁水,东南流注于沽水。沽水又南,渔水注之,水出县东南平地泉流,西径渔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在渔水之阳也。考诸他说,则无闻,脉水寻川,则有自。今城在斯水之阳,有符应说,渔阳之名当属此,秦发闾左戍渔阳。即是城也。渔水又西南入沽水。沽水又南与螺山之水合,水出渔阳城南小山。《魏土地记》曰:城南五里有螺山,其水西南入沽水。沽水又南径安乐县故城东。《晋书地道记》曰:晋封刘禅为公国。俗谓之西潞水也。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湿余水合,为潞河;沽水西南流径狐奴山西,又南径狐奴县故城西。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殖,百姓得以殷富。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南,阳重沟水注之,水出狐奴山,南转径狐奴城西,王莽之所谓举符也。侧城南注,右会沽水。沽水又南,湿余水注之。沽水又南,左会鲍丘水,世所谓东潞也。沽水又南径潞县为潞河。《魏土地记》曰:城西三十里有潞河是也。

  又东南至雍奴县西,为笥沟;漯水入焉,俗谓之合口也。又东,鲍丘水于县西北而东出。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派河尾也。沽河又东南径泉州县故城东,王莽之泉调也。沽水又东南合清河,今无水。清、淇、漳、洹、滱、易、涞、濡、沽、滹沦,同归于海。故《经》曰派河尾也。

  【 译文】

  沽河从塞外流过来,

  沽河发源于御夷镇西北九十里的丹花岭下,往东南流,大谷水注入。大谷水发源于镇北大谷溪,往西南流经独石北界。这块巨石四面没有山峦依附,孤零零地矗立于平地上。大谷水又南流,九源水注入。九源水来自北川,左右两边有八条小溪汇入,合 成一条,因此有九源之称。水往南流,到独石注入大谷水。大谷水又往.南流经独石西面,又往南流经御夷镇西面。御夷镇是魏太和时为防北狄而设。大谷水又往东南流,尖谷水注入。尖谷水源出御夷镇东北的尖溪,往西南流经镇城东面,往西南流,注入大谷水,乱流往南注入沽水。沽水又往南流出峡谷,这里有两座城夹岸时峙,人们标为独固门。因为这里有险要难攻的地形可以依靠,易于固守。两旁岩石壁立高耸,而中间则可以通过,犹如门户,因而得名。沽水又往南流,在左边汇合干溪水。干溪水引北川往西南流,经一个老亭东面,又往西南注入沽水。沽水又往西南流经赤城东面。赵建武年间(335 一348 ) ,并州刺史王霸被燕国打败,退回此城坚守。赤城位子山丘上,城下便是深涧,溪名也因城名而改变,因此义有赤城河之称。沽水又往东南流,与鹊谷水汇合。鹊谷水有两个源头、南面是阳乐水,发源于且居县。《 地理志》 说:阳乐水发源于县东。往南流经大翩山、小翩山以北,流过女祁县老城南面。《 地理志》 说:这是东部都尉治,也就是王莽时的祁县。阳乐水世人称为横水,又称阳田河。阳乐水又往东南流经一个古亭,又东流,在左与候卤水汇合。候卤水发源于西北山,往东南流经候卤城北面。城在居庸县西北二百里,因此名叫候卤,太和年间(477 - 499 )改名为御夷镇。候卤水又往东南流,注入阳乐水。阳乐水又往东南沿着狼山南麓流过。山上的岩石呈白色,孤峰亭亭耸峙,高出众山之上,阳乐水又往东南流经温泉东面,温泉在一处山弯里。又流经赤城西面,折向城南,往东南流入赤城河。赤城河又往东南流,向右流汇合高峰水。高峰水发源于高峰戍东南面,这座城堡位于山上。水往西南流一,又折向东南,炸入沽水。沽水又往西南流出山间,流经渔阳县老城西面,南流汇合了七度水。七度水发源于北山黄颁谷,因此又称黄颁水,往东南流,注入沽水。沽水又往南流,渔水注入。渔水发源于渔阳县东南的平地上,泉水往西流经渔阳县老城南面。应劫说:渔阳县在渔水之阳。查阅其它地理著作,都没有这个说法,但沿着河流探寻,却又确实从那里流过。如今渔阳在渔水之阳,与应肋说法相符,渔阳的地名应是由此而来的。秦调派乡里贫民驻守渔阳,指的就是此城。渔水又往西南流,注入沽水。沽水又南流,与螺山之水汇合,此水发源于渔雨城以南的小山。《 魏土地记》 说:城南五里有螺山,水往西南注入沽水,沽水又在南流经安乐县老城东面。《 晋书• 地道记》 说:晋把这里封给刘禅,立为公国。沽水,俗称西潞水。

  往南流过渔阳郡狐奴县北面,往西南与湿余水汇合,称为潞河;沽水往西南流经狐奴山西面,又往南流经狐奴县老城西面。渔阳太守张堪,带领狐奴县百姓开垦农田,并指导他们种植水稻,百姓从此才富裕起来。有童谣唱道:桑树没有弱枝,双穗的麦子旺长,张太守爱民施政;老百姓喜气洋洋。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沽水又南流,阳重沟水注人。阳重沟水发源于狐奴山,转弯往南流经狐奴城西面,这就是王莽时的举符。阳重沟水傍着城边南流,在右边与沽水汇合、沽水又往南流,湿余水注入。沽水又往南流,在左边与鲍丘水汇合,世人称为东潞水。沽水又往南流经潞县,称为潞河。《 魏土地记脱;城西三十里有潞河。

  又往东南流到雍奴县西面,称为筒沟。

  漯水在这里注入,汇流处俗称合口。沽水又东流,鲍丘水在雍奴县西北往东流出。

  又往东南流到泉州县,与清河汇合,往东流人大海。清河是众河的末尾。

  沽水又往东南流经泉州县老城东面。泉州就是王莽时的泉调。沽水又往东南流,汇合了清河,现在已经无水了。沽水又汇合清、淇、漳、渲、浓、易、徕、濡飞沽、淖沱等水,一同归入大海。因此《 水经》 说:清河是众河的末尾。

T xt 小 说 天 堂ww w . xia oshu otxt.NE 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郦道元作品集
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