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9章 荒唐的战争为什么不能和平地结束(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作者:李天道

第39章 荒唐的战争为什么不能和平地结束(1)

  (美)彼得·卡恩

  作者简介

  彼得·卡恩(1942-),美国战地记者,编辑。1942年生于纽约市,196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加入《华尔街日报》,担任国内记者,l967年被派往南越采访。他的顽强作风和视角独到的报道,开始为他赢得美国一些最著名报刊的稿约。随着他的采访报道不断在《纽约时报杂志》《华盛顿邮报》《生活》和《新共和》上出现,他的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1971年,作为随军记者,卡恩被派往印巴地区,写了不少文章,报道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并由此获得1972年的普利策新闻报道奖。1976年,他成为《亚洲华尔街日报》的首任编辑及出版商,随后升任道琼斯公司的CEO和主席。他的职场也从此发生转变,从战场走向商场。卡恩所任职的道琼斯公司,创立于1882年,旗下拥有以对商业、财经领域的深度分析报道著称的《华尔街日报》报系和提供实时财经报道和市场评论的道琼斯通讯社,以及知名投资刊物《巴伦杂志》《远东经济评论》等。其中,《华尔街日报》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发行量居全国报纸销量第二,是美国乃至全球商务人士的必读。

  事件背景

  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为发动战争做好充分准备。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又限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行动。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0月23日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摸清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印巴双方都从共同边界撤军并由联合国观察员小组予以监督的建议,印度表面上赞同,但内心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表示赞同也只是为了敷衍美国。而对于中国,印度更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当时中国正处在进入联合国的关键时期,国内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出兵援巴的可能性极小。这样一来,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凭印巴双方各自的力量进行较量,印度获胜的希望极大。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12月3日下午,巴基斯坦总统被迫宣布对印度的不宣而战发动反击。对于印度来说,这一宣战正中下怀。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兴高采烈地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了。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

  交战结果,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在空中较量的同时,双方也进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战行动。两军各有攻势行动,其中印军以多路发动进攻,先后占领了西巴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此时,印军已在东巴战场取得胜利,因此印度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

  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之一是印巴分治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后患无穷,使两国关系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印巴独立不久就因为三个较大的土邦---海德拉巴、朱纳加尔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大打出手。由于在朱纳加尔和海德拉巴连续失守,巴基斯坦不能容忍印度继续在克什米尔土邦得势,因而采取了强硬立场,不惜多次兵戎相见。

  第二,宗教冲突频频发生,矛盾难以调和。按照宗教因素实行的分治并未能解决次大陆的宗教矛盾和冲突。建立单一宗教成分的国家的目的还是没有实现。在印度仍然有三千八百多万伊斯兰教徒,而留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教教徒不止一千万人。巴基斯坦或是印度国内发生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冲突都立即会在对方国内引起反应,并上升为两国关系问题。

  第三,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印度自独立后,一直同苏联保持着良好关系,南亚是苏联向第三世界渗透与扩张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苏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苏联打着支持民族独立运动的旗号,指望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来扩大自己在第三世界和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苏联领导人曾声称:“当各种各样的外部势力向捍卫切身利益的印度施加压力的时候,苏联总是和印度站在一起。苏印关系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在印度同邻国的争端中,苏联明显袒护印度。这一点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面对印苏的准同盟关系,美国曾经设想过同印度结盟,但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未能使美国如愿以偿,于是美国将南亚政策的重心从印度转向巴基斯坦,密切同巴的关系,以其作为南亚战略的平衡力量。从1954年起,美国开始对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这一决定长期损害了美印关系的发展。随后,美国又把巴基斯坦拉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美国“重巴轻印”的南亚政策使印度认为,美国的政策和举动威胁了自己的国家安全。美苏在背后各自支持一家,这样就为印巴矛盾的深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这场不到一个月的战争将巴基斯坦一分为二,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积16%的东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从此,南亚次大陆上各国力量对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进一步拉大了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印度成为南亚唯一在经济和军事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大国。

  报道原文

  在这个人们对死亡和灾难已经习以为常的城市里,气氛异常紧张、严峻,人们都在议论巴印之间可能爆发全面战争。巴基斯坦政府本周宣布全国---显然包括东巴和西巴---处于紧急状态。但是在这里---东巴,此举基本上属于宣传性质。自从8个月以前巴基斯坦发生内战以来,这里一直实行全面的军事管制,始终处于紧急状态中。

  不管印巴冲突处于什么状况,当前事态无疑表明,两国之间的宣传战已经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巴基斯坦以往对印度的入侵边境事件都不渲染,现在一发生冲突就宣传,又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这也许表明,巴基斯坦已经忍无可忍了。或许这是巴基斯坦为吓唬大国所作的最后一次努力。

  不管怎样,宣传对次大陆的现实是有影响的。舌战加剧了神经战,神经绷得太紧会折断。因此,即使这一轮战斗未导致全面战争,很可能下一轮或下下一轮冲突会引起全面战争。印巴冲突如果发生在1971年或1972年,很可能比1965年的战争时间更长,流血更多。1965年的战争只持续了两个星期,结果两国都打得精疲力竭。分析家们说,两国现在都比1965年强得多;人们认为,印度可能不会理睬国际上要求停战的呼吁。现在发生战争,东线和西线都会有激烈的战斗,不像1965年那一次,战斗只局限于西线,东巴目前残酷的内战又使形势更为严峻。

  最有讽刺意义的是,战争的起因将是东巴基斯坦。虽然无论按照什么逻辑,巴基斯坦和印度都不需要这块土地,也不应该为它去打仗。东巴似乎一直是一块象征着绝望的地方,它被人口增长的压力所困扰(面积相当于阿肯色州,人口是7500万),经济状况之糟令人吃惊,数次遭遇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工业奄奄一息,种族和宗教情绪强烈。过去六个月里大规模激烈的动乱使东巴的前途更加暗淡了,此间有些观察家甚至觉得,这个地方正在朝无法管理、不可挽救、近似原始骚乱的方向发展。然而,不管逻辑会引出什么结果,逻辑从来就不是次大陆政治的决定性因素。东巴的暴力冲突已发展到这种规模,结果不仅军队与孟加拉人对抗,而且孟加拉人反对非孟加拉人,伊斯兰教教徒与印度教教徒为敌,这个村与那个村、团伙之间互相厮杀,甚至个人之间也拼得你死我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天道作品集
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