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5章 关于黎巴嫩的报道——入侵者越界与游击队作战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作者:李天道

第45章 关于黎巴嫩的报道——入侵者越界与游击队作战

  (美)托马斯·洛伦·弗里德曼

  作者简介

  托马斯·洛伦·弗里德曼(1953-)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纽约时报》世界知名的专栏作家,时事分析员。生于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一美国犹太人家庭,1978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78年8月到1979年6月,在合众国际社伦敦分社工作,同时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进修。此后,作为驻中东记者在贝鲁特工作,直到1981年。1982年,当黎以战争爆发时,弗里德曼已经在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一个从1975年发生内战、“有各种说法”的城市待了两年,并离开合众国际社转为《纽约时报》驻黎巴嫩记者。其间,弗里德曼报道了以色列入侵期间的大事件,比如萨卜拉和夏蒂拉大屠杀、美国海军陆战队被汽车炸弹袭击等。弗里德曼以其生活的触觉而不只是工作上的采访来报道贝鲁特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他采访的对象涵盖了贝鲁特的酒店经营者、玻璃经销商、学者、普通市民以及常驻的欧洲人、各国驻黎巴嫩记者。

  弗里德曼是“以色列事务专家”。他在努力找到中东地区阿拉伯人相同之处的同时,也在寻求置身于阿拉伯世界中的以色列的不同之处。作为15岁起热衷于以色列犹太文化、后来又“术业有专攻”的美国犹太人,弗里德曼深谙以色列的政治游戏规则和特点。弗里德曼称,这是美国犹太人所不了解的,然而对以色列的观察又离不开美国犹太人这一特殊群体。

  1981年弗里德曼转入《纽约时报》报道商业新闻,1982年初任该报贝鲁特分社社长,负责中东报道。由于弗里德曼“公正而灵活地报道以色列情况”,尤其是以色列军队在1982年对黎巴嫩的入侵,这篇发表在1982年6月7日的《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使他获得了次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他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于1992年。他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2005年在美国畅销到让比尔·盖茨主动为之充当推荐人,其中译本已经出版,此书与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凌志汽车与橄榄树》赢尽读者的口碑,他因之被称为“趋势大师”、世界全球化主义者的精神教父。他在“9·11”之后出版的专栏集《经度与态度》也在2002年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之一。

  事件背景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矛盾尖锐,巴以冲突由来已久。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巴勒斯坦”一词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在希伯莱语中,“巴勒斯坦”为“埃莱兹·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地”。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郾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郾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其中最主要的战争有五次。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巴以和谈中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的地位、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自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报道原文

  以色列军队星期天发动进攻,从陆、海、空三方面入侵黎巴嫩南部,旨在摧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主要军事基地。据在贝鲁特的联合国发言人说,上午11点(纽约时间上午5点),250多辆以色列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以及数以千计的步兵,浩浩荡荡地通过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南部的哨所,呈扇形通过边界。

  联合国发言人说,到星期天深夜,以色列军队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设在黎巴嫩南部怪石嶙峋的山地中的好几个哨所。为了控制其他的几十个根据地,以色列军队在一条从港口城市苏尔扩展到谢赫山脚的33英里长的战线上和巴勒斯坦军队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在入侵的第一天,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巴勒斯坦人所有的主要目标---苏尔、博福尔堡、奈拜提耶和考凯巴---但是,巴勒斯坦人坚守阵地,没有向北逃跑。伤亡人数无从得知。

  以色列官方今晨说,它的一个步兵营夜间占领了一个从前的十字军要塞---博福尔堡。从它上面可以俯瞰这段边界。该要塞曾被巴勒斯坦人作为一个通信和炮兵基地。但是,巴勒斯坦人否认这个城堡已经陷落。看起来至少有25000名叙利亚部队在黎巴嫩卷入了与以色列的战争。星期天晚上,贝鲁特官方电台报道哈斯拜亚北部的叙利亚炮兵正在他们前进的路上与以色列交火。这则消息未能得到证实。

  在大马士革,一位叙利亚军方发言人说以色列部队与叙利亚部队已在三个地方遭遇,但是否发生了战争尚不清楚。以色列电台播发了一则声明,说入侵的目标不是叙利亚人,只要叙利亚人不参与战斗,以色列部队不会攻击叙利亚部队。但是如果巴勒斯坦人被迫退回叙利亚控制的地域,形势可能会越来越困难。叙利亚在较大程度上卷入的话,将可能增加掀起一场更大冲突的危险。

  随着对南方的入侵,以色列空军和炮艇轰击了西顿的主要街道和周围的小山,摧毁了几座建筑,切断了从贝鲁特通向南方的沿海高速公路。以色列的战斗机群在宰赫拉尼轰炸了黎巴嫩南方的一个主要炼油厂,炮火击中了储油罐。在星期天的战斗以及前两天以色列飞机出击和跨越边界时炮兵和巴勒斯坦部队的战争中,伤亡的人数难以确定。在星期五的交锋中,200多人丧生;星期六约有500人受伤。

  以色列军队用5个小时对苏尔和博特福堡之间的一连串巴勒斯坦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炮轰和空中轰炸,地面上升起一团团巨大的烟云,黎巴嫩南部山区回响着以色列炮弹射入巴勒斯坦防守阵地后发出的轰击声。这个防守阵地就设在联合国维和地带以北的村庄和山洞里。联合国维和地带是1978年在一次以色列侵犯黎巴嫩后建立起来的,目的是隔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据在甘杜里耶和贝鲁特的联合国官员说,入侵行动是从装甲运兵车冲过阿尔拜亚达的荷兰维和部队哨所开始的。这个哨所设在边境以北约三英里远。其后,这支装甲纵队沿着沿海高速公路向北前进,在苏尔占领了巴勒斯坦人的战壕。联合国发言人和巴勒斯坦通讯社均说,星期日深夜,已进入苏尔市郊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和躲在城内毁坏了的房屋与废墟里的巴勒斯坦部队,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黎巴嫩南部海岸附近的以色列战舰,已经把横跨在苏尔北边利塔尼河上的夸斯米耶桥炸成两半,切断了巴勒斯坦的主要供应线。

  巴勒斯坦通讯社星期天的一则公报说,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穆斯林左翼分子组成的联合部队已经开始对以色列部队进行反攻,这次反击杀死了15名以色列人,击毁了14辆坦克,震动了苏尔城。他们没有透露自己的伤亡情况。巴勒斯坦配备了一大批苏联制造的130毫米口径的火炮、反坦克炮、T34坦克和各种规格的卡秋莎火箭炮。今天,巴勒斯坦通讯社一则来自战争前线的公报说,除了早些时候已摧毁的42辆坦克外,一夜间又有36辆以色列坦克和其他一些装甲车辆被摧毁。巴通社说,星期天晚上直升机装载的以色列部队就在苏尔南边的拉希迪耶难民营附近登陆,显然以色列将在这个地区增加地面部队,作为军事行动的一部分。巴通社没有提供参加部队的数目。

  据报道,以色列飞机把阿拉伯文的小册子投到苏尔,警告大部分黎巴嫩市民不要藏匿游击队员,命令他们亮出白旗投降。巴通社说,以色列海军突击队曾设法在宰赫拉尼附近的海滩北边登陆,但是被猛烈的炮火击退。以色列入侵部队又派出一支更大的队伍,突破设在甘杜里耶和泰依拜之间的南部中心防区。据联合国官员们估计,一支由100多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组成的装甲兵旅,从以色列所支持的萨阿德·哈达德少校领导的基督教民兵控制的边界,向北朝奈拜提耶和博福尔堡推进。

  联合国官员说,一支以色列部队曾设法横渡克赫达利桥,但是猛烈的巴勒斯坦部队的炮火和守桥的斐济维和部队阻止了他们的前进。克赫达利桥就在博福尔堡下面,横跨利塔尼河。巴通社说,以色列装甲部队最后把浮桥架到利塔尼河的对面,然后朝巴勒斯坦部队在南方的最强据点之一---博福尔堡前进。同时,以色列又有一支由坦克和步兵组成的队伍经卡凯伊特桥渡过了利塔尼河,控制了由北方通往奈拜提耶的主要公路。奈拜提耶是一个位于山坡上的旧市镇,现在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方的指挥中心。根据巴通社星期天深夜的一则公报,以色列军队正在奈拜提耶市郊,用重型坦克和炮火同城里的巴勒斯坦人交火。

  星期天早些时候,巴勒斯坦高射炮火在奈拜提耶附近打下了以色列的一架“天鹰”式喷气式飞机,游击队员抓获了降落到他们领土上的飞机驾驶员。这名以色列人是艾哈伦·阿奇安上尉,他于星期天晚上在贝鲁特的一次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露面。他说,他在捕获者那里受到了“很好的待遇”。巴勒斯坦人报道他们已在靠海岸的萨拉凡德击落另一架战斗机,还在苏尔附近击落了两架企图让以色列军队着陆的直升机。

  以色列派出的第三支攻击部队也穿过了联合国在黎巴嫩南部的维和地带。联合国官员说,约有50辆以色列坦克和500名士兵已越过边界,沿着谢赫山西面的斜坡向北,朝考凯巴城和哈斯拜亚附近的巴勒斯坦游击队进发。一位联合国发言人说,以色列部队已经摧毁考凯巴城西的一个巴勒斯坦据点,正在围攻城东。这是有关那个地区发生战斗的唯一确凿可信的报道。

  当一枚炮弹在哨所附近爆炸时,联合国在贝鲁特宣布,一名挪威籍的联合国官员在考凯巴以南的伊卜尔被杀害。从以色列开始入侵到现在,巴解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还没发表过任何正式声明。但是他的发言人说他已经派人给古巴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肯尼亚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也就是现在非洲统一组织的主席、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和苏联领导入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送去紧急信件,显然是向他们寻求帮助。

  报道评析

  公正如实,拒绝煽情

  这是一篇关于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的真实报道,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报道了这一事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偏见,他只是如实地公正地写下了发生在那里的一切事实,读来真实可信。

  同时为了使他的报道更加的全面和充实,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引用了巴通社的有关报道,如:巴通社说以色列海军突击队曾设法在宰赫拉尼附近的海滩北边登陆。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引用,使他的报道更加真实可信,内容更加丰富。

  在这篇报道中,作者始终坚持以真实、准确、客观、讲求时效的原则,在向读者详细地叙述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这一过程中,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不但用词准确无误,所报道的事实经过、情节、因果关系准确可靠,对于人物的思想、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语言忠实于原貌,对于所引证的资料也翔实有据,对于事件、人物的评价分寸适当、客观公正,而且写得十分生动,让读者读来好像亲身经历了这次战争。作者具有对新闻事件超凡的敏锐觉察力。这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件相当重要的国际大事,它肯定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作者在第一时间及时地报道了整件事的起始经过,使它极具新闻价值。同时它肯定会吸引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这篇报道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报道中弗里德曼纵横捭阖,大谈黎巴嫩、以色列和美国的未来,因此,人们认为他对趋势的把握特别到位,他的趋势大师的帽子也由此而来。也正因为此,作为新闻记者的弗里德曼才呈现其写作特点:在一个包含复杂历史成因的地区,任何一件事他都能使之皮相全无筋脉尽现,对于那些与之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管是国家领袖、政治派系负责人,还是士兵和平民,他也有足够的洞察力,从对方的谈话中抽丝剥茧,从而让读者相信每件事情背后都有真相一说。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弗里德曼对采访对象都是毫不客气地、甚至是相当犀利地评价。他时刻记住自身的职责,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那就是独立、公正、超脱,具有坚守距离的意识,冷静,不急于作评断、下结论。读他的报道,从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新闻记者的勇气、才气、激情---却一点没有过分的煽情。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天道作品集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