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异域孤军沉浮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抗争(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异域孤军沉浮记》 作者:曹学思;屈庆伟

第22章 抗争(7)

  李弥的到来,给残军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躁动。军官们有的兴奋,有的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困惑,甚至有一种恐慌和危机感。尤其是谭忠及其手下原26军的军官们更是躁动不安。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小人物的命运往往就是被大人物摆布的。在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老长官一到,金三角短暂的“小李将军时代”就宣告结束了。从历史的角度看,李国辉是现代金三角的开拓者,奠基人,是“金三角之父”。如果没有李国辉带领千余残军打下半壁江山,怎么会有后来国民党残军称霸金三角的李弥时代呢?然而李国辉是一个有信仰的职业军人(在残军的指挥部里一直张贴着孙中山和蒋介石的画像),得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就坚决服从。他表情淡漠地告诫部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得议论长官,否则以谋反罪论处。

  公元1951年春节,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开进了简陋的孟萨小镇,那是李弥带来的摘桃子大军。李弥从台湾、香港召集了一百多名军官、旧部和幕僚,他们中间扛着少将以上金星肩章的军、师长就达数十人之多,足够武装两个作战兵团。这些落难将军都是李弥从前的老关系、老部下、老朋友,他们兵败大陆逃到香港、台湾,因为无兵可带才屈尊来到这个山沟里瓜分残军的胜利成果的。他们跟在李弥后面,兴高采烈,有说有笑。这群大人物的到来预示金三角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一天对于古老的金三角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在它的历史上,首次迎来一位真正的汉人统治者,由土司掌控的历史将要结束。整个孟萨小镇沸腾起来了!远近寨子的掸族人都倾巢出动,在至高无上的大土司的神圣召唤下,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孟萨。山民们咚咚地敲响芒罗和象脚鼓,跳起吉祥如意的孔雀舞,来迎接远方的贵客。掸族大土司刀栋西喜气洋洋,亲自迎出官寨,等候尊贵的汉人召龙(大官)驾到,也在等候一个跌宕起伏的命运。

  在镇外空地上用竹子和木头搭起了一座戏台(检阅台),残军排出整齐队形接受检阅。这是一支金三角土地上从未有过的威武雄壮之师,士兵们穿着整齐的美式军服,扛着形形色色的武器,挺起直直的胸膛,喊着惊天动地的口号从检阅台前经过。因天气炎热,尘土飞扬,很多人都变成了大花脸。对从未走出金三角的孟萨大土司刀栋西和他的族民来说,这是掸族历史上一个崭新的节日,令他们大开眼界兴奋异常。男人把象脚鼓越敲越响,少女舞蹈也越来越快。最高统帅李弥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身穿威风凛凛的将军制服,两颗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将星在正午的阳光下闪闪发亮,他始终立正,向受阅部队还礼。在他身边,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从前的老部下和新加盟的幕僚。

  军队检阅完毕,李弥宣布成立“云南反共救国军”总部,同时成立“中华民国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绥靖公署”,临时办公驻地为孟萨。

  接下来,是对胜利成果施行全面接管和重新分配。李弥像一个真正的接收大员,对原残军营团以上军官进行大换血。原部队番号被撤销,改名为“云南反共救国军”,被台湾政府正式接纳,供应给养。随后李弥对这几千名残军(含新招募的新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整编后的残军,下设一个总部,辖司政后三部,一个北方作战指挥部,四大军区,三大主力师,18支挺进纵队,4个边区独立支队,俨然一个小国防部。李弥亲任“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前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任第一副总指挥。事有凑巧,柳元麟携同李弥太太被共产党从昆明释放逃归,在金三角已流浪多日,到处打听李国辉的部队,今日李弥夫妻竟破镜重圆。李弥一时百感交集,高兴得狸猫捡鼠一般。

  原残军总指挥李国辉荣升第93师师长,他是整个前“复兴部队”唯一一个名义上升了官的人,但是他那个师却只有不到一千人,而且头上多了各种随李弥而来的正副长官若干。(补记:二战时,中国组织远征军出兵缅甸,在缅北与日军血战,93师作为参战部队,参加了大部分战斗,后又留在中缅边境长期守卫史迪威公路,金三角的开山鼻祖李国辉又任过93师师长。缅甸人、老挝人、泰国人分不清中国军队的部队番号,所以将国民党军队都叫93师,久而久之,东南亚人就将国民党残军统称为“93师”。这就是93师称谓的由来。)

  李国辉以沉默来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他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即使被不公正地剥夺军权还是不敢有丝毫怨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脚伸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黄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唐寅《叹世诗》)

  最倒霉的是原副总指挥、二十六军团长潭忠,委任了一个游击支队司令,手下只有100多人,还不如正规军的一个连长,后来更是一蹶不振每况愈下。谭忠就像象棋棋盘上的卒子,仕途之路只能一步步地往前走,当失去价值的时候,又被忽略不计了。“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回家卖豆腐。”谭忠道。1952年,不被重用的他提前退伍回到台湾,但并没有卖成豆腐,而是开了一家小面馆。谭忠在金三角时代就此谢幕。

  钱运周任93师少将参谋长(总指挥部参谋长改由钱伯英担任)。他私下曾愤愤地对李国辉说:“妈的!挨打的是牛,被挤奶的也是牛。”在他眼里,大人物一到,他们这些小人物又重新变成了牛。

  残军其余军官则依次降级使用。

  部队整编后,金三角初创时期的“小李将军时代”就此结束。李国辉的辉光寂灭了,从此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金三角进入了“老李将军时代”。李弥开始大权独揽,开始他野心勃勃和苦心经营的金三角霸主时代。如果说松山战役是为他的仕途奠基的话,金三角时代则为他迎来了人生的高潮。

  为了生存而辗转在金三角落地生根的国民党残军,先被抛弃、在重重压力下生不如死,而又绝处逢生默默无闻在粪土上长出来的这朵灵芝,随着李弥这位神秘人物的到来,性质、命运都发生了转变,成为被各方利用的棋子。

  反共救国军成立当月,“云南反共救国军”指挥部收到台湾“国防部”发出的密电指示:“大‘总统’示谕,着你部全力反攻云南,先攻取一地或者数地,使****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相机占领昆明,光复云南乃至西南诸省。反攻计划尽快电告‘国防部’……”云云。

  3月,一场代号为“火炬”的大反攻拉开了序幕。

  2.“海上苏武”

  苏武是中国版的西西弗。在十几年无效无望放牧公羊的生涯中,深受物质、精神的双重屈辱,卧啮雪,食旃毛,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坚守住了自己的节操。他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他的幸福在于他的精神升格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羁居越南富国岛的黄杰,被亲台人士称为“海上苏武”。

  【迁居富国岛】

  1950年春天,黄杰在蒙阳营区,郑重地对士兵们说:“我把大家带进越南,我还要把大家带回台湾。”然而,返台的消息却一直茫茫无期,人们陷入绝望之中,他们就像一颗失去土壤的种子,等待着枯萎的命运。

  然而,是年三月初,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被从左手交给了右手。从法方传来的消息称,他们将要被转送到一个距离中国最遥远的荒岛上。人们议论纷纷,神情或激愤,或茫然,或绝望,或作天真的幻想。此刻,他们好像大人怀中的婴儿,不能安排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摆布。一些人则对他们的最高指挥官黄杰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憎恨。一时人心惶惶,集中营弥漫着不安、躁动的气息。

  1950年初,驻印度支那法国殖民军在与越盟的战事中失利,在越北已失去主动作战的地位,蒙阳和来姆法郎处在战火边沿,又毗邻中国广西,法军感受到****军队和越共武装的威胁,经过对各方利益的权衡,决定将这支缴械的国民党军队安排在越南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富国岛上。黄杰也担心共产党的渗透,给管训带来困难,且战火中两地补给运输不便,于是也同意变换地点。

  从1950年3月6日开始,法方将这批国民党官兵和眷属分23批运送至富国岛。

  “好大的船,我们所有人一艘船就装上了,只知道要去一个叫富国岛的地方,但是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多年后,滞留越南的最后的一位老兵余集年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们登上的这条大船,就像他们蹉跎的岁月一样,在茫茫大海上摇摇晃晃,驶向一个未知的命运。一些人则永远地留在了营区对面山坡的乱葬岗上。

  截至8月底才运完,其中两批运载干部训练班两个大队到金兰湾;一些将级人员被送至西贡附近头顿市;部队则分驻富国岛的介多、阳东两个营区。

  富国岛是越南最南端的一个海岛,也是全国第一大岛。位于西贡西南,东邻暹罗湾,距西海岸69公里,西邻泰国湾,北距柬埔寨南岸11公里,面积六百余平方公里,相当于岛国新加坡,是越南迪石省的一个县。东半部从北部的海拔600米降至南部的366米,西半部及南端地势较低。岛内有居民八千,其中华侨近千人,多以捕鱼为生。该岛位于南海与印度洋交界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俄战争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从欧洲起航驰援远东,曾泊此岛整补,北航至对马海峡,与日本联合舰队海战全部覆灭。二战时,日军席卷东南亚,曾将富国岛作为战略物资储存补给基地,筑有机场。二战结束,法国殖民政府返越后,因百废待举,必须优先处理新的动荡因素,只能任其荒芜。

  富国岛碧海蓝天,椰树婆娑,尚有日军遗留若干营房。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除了大片原始森林外,杂草丛生,荒芜一片,没有经济作物。岛上蚊子又多又凶,一巴掌打去少是三五只,多则十几只,瘟病流行。

  国民党官兵、眷属,带着由蒙阳、来姆法郎转来的生活用品来到富国岛上。这支缴了枪的军队,经过数月的行军转移后,士兵多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才在这个不毛之地上生存下来。尽管是处于被隔离、被监视的状况,但对于这支终于脱离被追击命运的部队而言,能在这座岛上歇脚、安居,也不失为一种幸运。

  他们来到此异域蛮荒,头一件大事是和大自然斗争。介多、阳东两个营区所开辟的土地,全都是林木交错的荒野地带。黄杰命令部队全体出动,老不辞心,少不辞力,首先砍伐草木,火烧烟熏,填沟平洼,锄平地基,树立营舍雏形,再按规定的图式去建筑。因为遍地都是草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建筑所需的材料,可取之于山林,所以每一批到达富国岛的部队,两个星期便能将成片茅棚房营舍建落成。到1950年十月底,阳东、介多的营建工作,便大部告竣。接着是建造医院、仓库、码头桥梁和眷属住宅等公共设施,并修整了阳东机场,可起降中型客机。

  经过他们的大力开发,富国岛已渐离不毛。营区范围宽广,营舍整齐壮观,青山绿水,花木扶疏。凡是参观过富国岛营区的中外人士,对留越国民党残军在这荒岛上筚路蓝缕开辟的新天地,对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无不感叹赞佩。

  在建造民房营舍的同时,第一管训处还建造了一座可容纳二千四百人的木棚中山堂,堪称世界第一大茅屋。各种戏曲的表演,在里头“盛大公演”。

  生活依旧在法军的铁丝网内有序地进行。黄杰坚持对军官士兵轮训,以木制坦克、枪炮练兵;开办了国文及英法日越语进修班;开办了中华学校、豫衡联中(师资有的是),培育随军小孩、学生,岛上华侨也送子弟入学;办起了油印《护国报》。

  这支国民党残军还拥有一个完整的军乐队。当初三万残军过关卡时,法国军官指挥着,把他们身上的武器全部卸下,步枪一堆,轻机关枪一堆,手榴弹另外一堆。这时,一个军乐队要过卡了,他们身上背的、抱的、拿的,是大鼓小鼓、大小喇叭、大号小号……这军乐队也在战场上跑了一千公里,翻过了“十万大山”。一个乐手正要卸下他巨大的法国号,只是不知他的法国号应该属于步枪、机关枪,还是手榴弹的那一堆。正在犹豫,那个一直在旁监督缴械的法国军官一步踏上前来,指着乐器,说,“这不是武器,可以带走。”于是乐队带着所有的鼓、号、喇叭,就穿过了关卡,进了越南,在富国岛被羁押的三年半里,维持着礼乐。

  关于豫衡联中,当时跟随残军入越的约有三百个师生,来到没水没电的富国岛,他们和以前一样,坐下来就读书。一本从河南南阳带出来的《古文观止》成为唯一的教材。校长张子静要全校学生分页相互抄写,人手一份,然后严格要求每个人须背下三十篇。一次,夜里营房失火,一团惊慌中,学生们看见校长只穿着睡衣,赤着脚从草屋里急急奔出来,怀里只抱着一个东西,就是那个海外孤本《古文观止》。这些河南的孩子们,在异国异乡的寂寞蛮荒里,坐在地上跟着老师朗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另外,黄杰还组建了中州豫剧团。从河南出来的豫剧演员跟着残军部队流离到越南,在富国岛暂时安顿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设“中洲豫剧团”。在每天靠法军配粮、四面站卫兵的收容营里,还认认真真地成立剧团,也算是一个精神奇迹!

  黄杰诗《富国行》:“编茅以为屋,削木以为兵,晨兴闻号令,夜半有书声。征衣慰游子,温于父母情,长幼皆有序,众志可成城。”对当时国民党军生活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述。

  但,生活依旧艰苦。

  靠法方提供的粮食配给仅能维持生命的底线。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四处寻找野菜,有人也开始逃出去做苦力。”老兵余集年后来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ww w.xIaoshuotxT.。NetT xt ~小 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曹学思;屈庆伟作品集
异域孤军沉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