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决战长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成军(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决战长空》 作者:李峰

第18章 成军(1)

  一

  1948年对航校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几乎天天都有前线的好消息传来,让航校师生欢呼不止。经过近三年的磨合,航校的训练也走上正轨,地面教学和空中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地回暖,燕子衔泥,春季开训了,航校组建最早的飞行一期甲、乙班和战斗机班,开始搞重点培养和分科训练,有学战斗机的,运输机的,还有向教员方向发展的,学校带飞教员的师资力量极度短缺。

  千振、依东、汤原、东安和牡丹江机场上空,每天机声隆隆,银鹰穿梭。这时学员们的伙食也有了很大改善,已经能吃上白面馒头,和大碗里漂着肉花的白菜炖粉条,飞行员每天能保证两个鸡蛋,每个星期能吃上一顿大白饭。当然伙食改善也是相对的,空勤人员和地勤人员一样,绝大多数时候,喝的还是大渣子粥,吃的还是玉米面窝头。

  飞行一期既已升级,办飞行二期自然顺理成章。航校依托现有条件,决定飞行二期学员从机械班选调,这下机械班炸了窝,闹腾得比过年还热闹,人人踊跃,个个争先,全都满怀期望去当飞行员。结果机械一期的邹炎、王海、侯书军和二期徐怀堂、徐振东、杨扶真等16人入选——又是一群中国空军未来的耀眼将星。飞行二期学员于4月进驻千振机场开训。

  机械一、二班两期学员这时已正式毕业上岗,他们是老航校毕业的第一批学员,这批学员中还有20人被抽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领航班和机械三期则继续学习,随着前线的节节胜利,牡丹江已成为绝对安全的大后方,校部为了工作方便,再次迁回牡丹江。

  航校这时已有余力招收新学员了,招生通知一下,关内关外立刻向学院选调最优秀的人员。6月的时候,到航校报到的有大连汽车学校和东北军选送的78人,华东军区送来48人,冀东军区39人,晋察冀16人,真正是天南海北,五湖四海。

  对航校选人的要求,各地都重视到了极点,一位名叫周勇进的学员回忆说,在他们华东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一千多人中,总共才选出3人。

  由于当时关内战场与关外战场仍是分隔状态,所以这些学员历尽艰辛才到航校,到校后,东北军区参谋长兼航校校长刘亚楼亲自看望了大家(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已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这批学员经过严格的考试和体检后,大部分编入学员三队进行入伍教育和预科教育,后来在他们中又选出十多人学飞行,其余则编入机械三期、四期。总的来说,这批学员以学地勤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学员中还有一些女性,这时的航校还没有精力和能力培养人民空军第一批女飞行员,只好把她们全部编入新开设的通讯班、仪表班、气象班。

  当时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些著名英雄的故事已经传到中国,于是这些女学员都学着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样子剪了短发,还自己花钱每人买了双皮棉鞋。女孩子总是爱美的。

  有各大解放区倾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在人员招收和正常训练方面非常顺利,可在另一个问题上航校无法解决,这就是航材和航油已经短缺到山穷水尽、无以为继的程度了。

  航校训练规模越来越大,训练强度越来越高,这必然导致飞机的机械磨损加大,那些身上都打着几十个“补丁”的旧飞机,需要越来越频繁的修理才能上天,可当初踏破铁鞋捡来的航材有出无进。日渐消耗,航校只好靠“开源”修理来解决,先拆废飞机和旧发动机的零件对付,拆完了以后,对能造出来的零件统统自己动手造,最后竟被逼得连非常复杂的活塞销、主联杆轴套也能自制了。只是到这时,材料已经短少到连锯条和纱布都极度紧张,这样一年“开源”下来,修理飞机21架,发动机9台。

  除了“开源”,还要“节流”,那就是尽最大限度减少飞机使用和节约器材。航校专门训令,鉴于“九九高练”是航校绝对主力训练机型,必须最大限度延长其使用寿命。非战斗机飞行员在“九九高练”上要少飞特技,将来要飞战斗机的飞行员,也必须尽最大限度节约使用“九九高练”。

  不仅如此,航校规定必须地上勤练,空中精飞,飞航线起落,飞行员每人每天不得超过5次,飞空中动作每人每天为25分钟到30分钟。

  而对器材的使用,则更是严厉到了苛刻的程度,机场连剩下的废润滑油,都要集中保存,运回统一处理。当时航校甚至喊出了“器材是第二生命”的口号,所有师生在航材面前都变成了超级吝啬鬼,领任何一个小零件都要磨破嘴巴,甚至擦洗飞机和零件上的油污,都宁可费尽力气,也绝不用一点汽油。千振机场甚至创造了飞行前地面徒步飞行法节约空中飞行时间。

  航校还想方设法造滑翔机,试图起点训练作用,这玩意好,完全不费油,而且只用木头,东北木头可有的是。航校还满怀希望地正式成立了第一期滑翔机训练班,可惜随着先后两声“嘭嘭”巨响,两架滑翔机被摔坏,宣告此路不通,幸好无人受伤。

  即使挖潜挖到如此锱铢必较的地步,航校的航材和飞机面对飞速增长的训练需要,最终还是维持不下去了。

  这一年的8月,无可奈何又焦躁万分的常乾坤和王弼先后两次写信给东北局,并越级直接向中央发信,强调航校的飞机和航材已无以为继,急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苏联购买150架飞机,其中初教机50架,高教机50架,战斗机30架,运输机20架。

  实事求是地说,航校领导提出的这个订购要求已经完全超出了现实可能,当时,苏联连一架飞机都没卖给****过。常乾坤和王弼也可以说是急糊涂了,所以看到航校的要求后,不但东北军区对航校的报告打了板子,严词否决了航校的要求,****还发了火。

  常乾坤、王弼发信的时候,正是****要发动辽沈战役,指挥百万大军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巧合的是,常乾坤、王弼给东北局发信的第二天,****、罗荣桓、谭政就联名发布了《辽沈战役前政治动员指示》,响亮地向东北野战军全体将士喊出了“解放全东北”的口号。

  事实上,忙倒是其次,关键是****不但是个很谨慎的人,而且很低调。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非常能说明****的性格。虽然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全体领导对航校一向倾全力支持,但1946年为航校设计机徽时,甚至故意把红五星设计成钝头,理由就是航校现在不宜过早暴露锋芒。一直到1948年4月航校第一期机械班毕业,发给学员的毕业证书上的红五星才有五个角尖。

  所以****看了航校的信后,冷冷地对自己的参谋长、航校兼职校长刘亚楼说:“这现实吗?你要苏联给飞机人家就给你?航校那个刘风,去年就要驾飞机去南方打游击,打什么游击?”

  林总发了火,他的政委罗帅罗荣桓当然要亲自出面解决问题,于是在大战前夜的1948年9月6日,罗荣桓和伍修权在哈尔滨召见了常乾坤、王弼、吕黎平等近十位航校领导讲话。

  熟悉罗帅的人都知道,罗帅对同志一向以宽厚仁爱著称,极有兄长风度,所以他的批评虽然严厉,却句句在理,让人服气,态度更是丝毫没有让人畏惧之处。

  罗荣桓直截了当地指出,航校领导给中央和军区写信,所提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没有真正领会办校方针,办校方针“短少精悍,持久延长”,“短少精悍”是指在少而精的器材上培养骨干,“持久延长”是指在训练上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收获。如果常规培养一个航空人才要一年,我们就只能用8个月或10个月,还要用10个人的器材训练15个人甚至更多一些。

  罗荣桓发言,众人当然纷纷自我批评,虽然罗帅宽厚,但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总是多少会让人心情压抑的。

  但最后伍修权总结时的一句话立刻让气氛活跃起来,他大着嗓门挥着手:“不要急,飞机总会有的,器材、设备都会有的,你们等着,到长春和沈阳去捡吧!”

  果如伍修权所言,9月6日罗帅召集航校领导集体谈话,9月11日东北野战军就切断了义县敌军向锦州方向的退路,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随着塔山阻敌,夺取锦州,进占长春,辽西歼敌,夺取沈阳,在52天的时间里,东北野战军以一连串雷霆打击歼灭国民党47万人,光国民党少将以上军官就捉了186名,彻底解放了全东北。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彻底覆亡,由****在东北率先撞垮了第一块将导致全局崩溃的多米诺骨牌。

  国民党中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个腐朽的政权来日无多,还在辽沈战役刚开始进行的9月23日,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上尉分队长杨培光就从北平驾驶一架P51战斗机起义,飞赴吉林四平成功着陆。第四大队是国民党空军中的王牌大队,宋美龄曾多次亲自视察。P51绰号“野马”,更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螺旋桨战斗机,这是喷气机时代之前活塞式战斗机的鼎峰之作。航校一下就捡了个宝贝,赶紧派吕黎平赶到现场,先卸下六挺机关枪和几千发子弹,又把飞机推到农田里伪装起来,接着常乾坤亲自赶来,赶制了一套土工具,卸开了飞机,运到了东安,这是航校的第一架“野马”战机。

  接着,又一架“野马”被我地面部队击中,迫降在辽宁彰武的一个小村边,航校又“捡”到了第二架“野马”。

  紧跟着沈阳解放,这下航校铺开摊子“大捡特捡”,一下就发了大财!

  沈阳是国民党空军在东北的主要活动基地,这里有机场,有飞机修理厂,本身又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基地,航校为接收沈阳敌产,可谓精锐尽出。刘风、张孔修和捡东西经验最丰富的张开帙等人组成先遣队率先开拔,接着吕黎平、周立苑、蒋天然、安志敏等大部队接踵而至,人人抱着天上掉飞机发大财的狂喜心理向沈阳、锦州等各大城市疾奔。

  朔风漠漠,平野茫茫,接收队伍奔向沈阳时,辽西国民党十万最精锐的王牌主力只用了两天就覆灭于东北野战军之手,再加上沈阳解放的大批俘虏,沿途国民党降兵将南下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这些降兵拥满公路向北杂乱地蠕动,场面壮观至极。这些俘虏也无人押管,都是自己走到指定地点去报到。野地里还有许多重武器装备无人看管,当真是兵败如山倒。

  见此大胜情景,接收队伍所有人都亢奋不已,大家在车上问一句:“沈阳怎么样了?”

  路旁的大群俘虏就高喊一声:“解放了!”如是再三,状若阅兵,众人心情更加急迫,恨不能插翅飞向沈阳。

  这时老航校人员“捡”东西已捡出了丰富的经验,知道一定要先搜集到情报资料才能全面地了解这个城市及其周围国民党空军的机关、机场、工厂、仓库在哪里。而且还要有汽车,才能迅速把接收人员运到“捡”东西的地点。航校的大队人马还在哈尔滨专题研究准备工作,南下时甚至把一辆卡车装上了火车随行。

  进了沈阳,一行人直奔日本人留下来的沈阳最有名的大和旅馆,先找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卫戍司令部联系工作。进了旅馆,只见一片狼藉,连电灯都没有。只有一支蜡烛在柜台上闪闪发光,可见国民党最后时刻的狼狈不堪,而门外我军连一个岗哨都没有,卫戍司令伍修权也是刚到,在刘风摸黑上楼找伍修权时,张开帙眼尖,一下子看到柜台尽头摆着一个国民党各单位的位置图,图上标着,国民党沈阳空军司令部就在大和旅馆对面。

  这下张开帙高兴极了,连忙叫回还未找到伍修权的刘风,冲到对面的国民党空军大楼。只见里面也是漆黑一片,大门倒是开着,里面有两个朝鲜族战士在现场乱翻,于是他马上派人把住前后门,不准外人进出,控制住了大楼。很快国民党沈阳尉级以上军官档案就被找到了,但这些宝贵的档案材料暂时顾不上了,现在更有用的是一个电话号码本,张开帙他们用这个电话本迅速查出了国民党沈阳空军的各个单位和所在地,然后刘风马上带人坐上从哈尔滨带来的大卡车,一个点分两三个人,一会儿就把这些单位给接收下来。

  当时东野各部队“抢缴获”都抢出了经验,往往战役开始前,便写上许多“**师缴获”的白条让战士们带上,冲进城后见仓库便贴,缴获便归己所有。航校算是无师自通,留守空军大楼的张开帙,更是到处贴出布告招收国民党空军人员,结果一下子就招到一批司机,然后张开帙带人跑到大街上把国民党军扔下的汽车修好二十多辆,接收过来作为交通工具。有了这批汽车,各个接收点的工作一下活跃起来了。这时的接收工作比刚到东北时“捡洋落”要轻松得多,因为大局已定,不需要再将接收到的物资拼命转送,向后方撤退,只需要派人看起来就行。刘风、张开帙这批人就这样迅速接收了北陵机场、东塔机场(都含有工厂)、制氧厂、铁西工厂﹑浑河机厂(含仓库)。在张开帙看守的空军大楼顶层,还发现了一套宝贝,这里原是国民党沈阳空军的指挥所,有全套的指挥、通信和监视设备,这套装置后来被老航校搬回去做了最早的对空指挥设备。除此之外,还在空军大楼二楼发现一个仓库,这个仓库存有大量的鸭绒睡袋、美制军用短大衣和军用毛毯,还有一些卡宾枪,这些物资帮了以后到关内继续接收的同志的大忙。

  刘风、张开帙一行人正忙得不可开交时,吕黎平、周立苑、蒋天然等人率领大部队跟上来了。吕黎平手上拿的是高岗的介绍信,他是在哈尔滨找到高岗的,高岗说沈阳已经解放,军管会主任是陈云,到沈阳去一切事宜都去找陈云。

  吕黎平当年在新疆学航空,陈云曾亲自对其做过指导,所以见到吕黎平,陈云似曾相识,吕黎平赶紧自我介绍,陈云这下都有些激动了:“啊!你原来就是从迪化“新兵营”干部队选去学航空的,一晃都12年了!”

  陈云把工作一交代,吕黎平立刻出发和刘风、张开帙他们一起接收,结果在沈阳除了接收北陵、东塔、浑河机场,还接收了航空工厂12家、大小仓库19个、航空发动机120台、各种机床1350台、航空无线电台8部、无线电定向台1部、百余桶汽油和数千吨钢材,此外还有一千三百多航空技术人员和工人。

  从沈阳开始,随着全国战局的狂胜,短短一年内,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解放军在前面胜仗接着胜仗,老航校人员在后面接收连着接收,先是入关接收北平南苑机场,然后随着胜利大军洪水般漫延到全国各地,从北平到济南、徐州,从华北到华东、西北、西南、中南,迅速将整个国民党时代经营剩下的航空事业乱摊子接收了过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从航校出发时,还不过以为出趟短差,把东西拉回航校。没想到从此一去就天南地北,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二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峰作品集
决战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