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中国科幻小说经典》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5章 波(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科幻小说经典》 作者:叶永烈

第65章 波(3)

  王教授知道我是“军科社”的科技记者,所以尽量详细介绍了┎ā45系统的理论基础。着重谈了生物感受器官与信息波的关系,并告诉我,最近研制的种种电子信息波发生器,已从初步的听觉、视觉感受发展到嗅觉、冷热温度感、软硬及光滑粗糙等触觉了。又告诉我,在门外见到的“围墙”是一种遥控视觉波,与全息照相差不多,但原理不同。最使我高兴的是王教授同意下午去实验站看看他们研制的几种新仪器。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我们谈了足足三个小时,教授给我沏的龙井茶也加了四五次开水了。英英从楼上下来对教授说:“奶奶来电话,说她在研究所做试验,中午不回来吃饭。姑姑中午要值班,让爷爷做饭招待客人张叔叔。”王教授说:“今天只有我来当火头军了,英英做我的参谋好不好?”小英英高兴地说:“今天我要吃龙虾。”说着就去搬了个小盒来放在教授面前。教授对我说:“便饭招待。我也不来问客杀鸡了,我的手艺有限,就有啥吃啥吧。”说着就在小盒按钮上这儿按按那儿按按,让英英送厨房去了。原来这小盒是袖珍电脑,现在按教授编的程序去执行煮饭炒菜的任务了,小英英蛮有兴味地去监督。不一会英英在厨房里嚷起来了:“爷爷,你搞错了程序,饭盒子怎么在油煎冬笋了?”英英把袖珍电脑叫成饭盒子,而油煎冬笋显然不对头了。教授赶紧站起来,对我耸了耸肩说:“我实在没有做饭的才能,一定是编错程序┝恕…”挥了挥手,赶紧走进厨房去了。

  我一人坐在书房中,窗外的枫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窗台上竟是一盆不合时宜地盛开着的水仙花,而写字台上,那架有三个屏幕的多能电子计算机旁,花瓶中插的又是腊梅和令箭荷花。我正暗自赞叹现代的园艺,已发展到可以不分四季的地步了。一下又被壁上的挂画吸引了。显然,教授是很有美术鉴赏水平的,挂的画都是精选的中外名作。有徐悲鸿、齐白石、黄胄、李可染的,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米勒……的。作为业余美术爱好者的我,被大师们的传世名作吸引了,情不自禁地站起来一幅一幅地仔细端详。根据我的判断,认为这些画竟都是原作!我又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走近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搜索着我所有的美术知识,想在画上找出一点破绽来,可以否定自己的判断。看来我这个业余爱好者的知识是太浅薄了,找不出任何一点非原作的依据。随即似乎是本能的反射,我伸出了手,想去摸一摸这张惟妙惟肖的名画。假如触了电,我的手也不会缩得那么快,因为当我认为应该摸到画幅时,竟是“空空如也”,就是讲什么也没摸到。我试探着又从另一方向去摸了一下,还是“空空如也”。我使劲地擦着眼睛,望着这张实际上不存在的,带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心中升起了一阵不可名状的矛盾感觉。我倒退着,从不同角度去看她,思索着她那微笑与新的神秘……

  教授搓着手走进来。看到我那诧异的神情就笑了。“这和围墙是一回事,一组小型视觉波发射仪。”他见我似乎还不明白,就拉我到窗前,示意我闻一下窗台上的水仙花。我想,可能是要清醒清醒我的头脑。我在淡黄色的水仙花上来了个深呼吸,沁人心脾的清香真有点醉人,我把眼睛都眯了起来。突然,一股浓烈的玫瑰香味冲进我的鼻孔,我睁眼一看,又愣住了。刚才亭亭玉立的水仙变成了鲜艳的红玫瑰了。望着我合不上的嘴,教授笑着告诉我,这是玲妹在他指导下搞的小玩意儿——视觉嗅觉综合波发射仪。边说就边让我去吃饭了。饭菜很丰盛,电脑厨师手艺也不差,几道菜真是色、香、味俱全,有清炖鲥鱼、素炒苋菜、红烧对虾和冬笋肉丝汤。除了这些菜,我还就着“波”吃的饭。因为教授一边直让我吃菜,一边还给我解释波理论。一顿饭下来,我知道了这些波发射仪可以根据预先输入的不同信号而发出视觉、嗅觉所能感受的信息波,让人感觉到……我对波—45防御系统的原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饭后,我走到书房窗台边,使劲捏了一下那艳丽而带刺的红玫瑰。果然,只见我的手指在花丛中晃动,而实际上毫无“感觉”。我对自己的视觉和嗅觉产生了怀疑,回到沙发上要坐下去时,双手使劲撑着扶手,生怕坐到“波”上去了。因为我已几次被自己的直感欺骗了。教授正在沏茶,没注意我这个小动作,否则又要笑我了。而假如他知道我甚至在怀疑刚才吃下去的对虾、鲥鱼是否也是“波”时,一定更要大笑了。

  王教授把刚沏的,他家乡特产的龙井茶递给了我,正要坐下来时,英英又从楼上跑下来说:“爷爷,又有客人要来了。”同时指了一下门边上的小屏幕。玲妹的大眼睛对我们闪了一闪,微笑着点了下头,然后又映出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正从星湖旁的小径往楼房走来。教授仔细看了一阵,摇摇头说:“谁?”

  来客是个三十七八岁清瘦的高个子,也戴一副玳瑁边眼镜,穿着朴素大方:灰色的化纤中山服,黑色混纺长裤,黑色牛皮鞋。手中一只提包倒是很新式的。动作沉着、老练,给人稳重的感觉。当他走近楼房时,回过身看了一下后面,瞬时,我觉得这背影像在哪里见过。

  他堆着笑容走到了门口。教授迎出去,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问道:“您找谁?”来客马上答道:“您是王凡教授?我是杨平的同事,刚从国外回来。杨平托我带回几篇论文,请老师提提意见。”停顿了一下,又轻轻地带了一句:“我叫洪青,和杨平在一个高能研究所工作。”教授听了他的自我介绍就说:“呵!和杨平在一个研究所的,听说过,听说过。请进!”说着就让进了屋里。

  当他们走进书房时,洪青看到我在里面,客气地对我点了下头,就探询地望着教授。王教授随即向我作介绍:“这是洪青同志,我的学生杨平的同事,他们一起在国外工作。”而在介绍我时,不知为什么教授竟说:“这是我的学生,张……张林同学。”当时,我觉得洪青的宽边眼镜后面,似乎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而又意味深长的微笑。

  寒暄几句以后,我们都坐了下来。洪青告诉教授,因为走得仓促,杨平来不及写信了,让他把论文先带来,过几天再写信,说着从提包中取出了一叠文稿。这是五六份打印稿,其中除了两篇是杨平单独署名外,都是和洪青合作的。论文都是有关“波”的研究。教授翻阅浏览,脸上不时浮起笑容,还不时频频点头。但当教授看到一篇“信息波分析”的论文时,眉头皱了起来,拍着稿子对洪青讲:“这个问题,去年杨平不是已经写过一篇文章寄给了我?我专门回信告诉他,有几个实验结论有问题,应该另换几种材料重做,怎么这里又直接引用了这些结论?”语气颇为不悦。洪青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关于信息波的分析,国外有好几种不同看法,我们研究所的负责人朗勃金博士一定要坚持原来的结论,这才允许发表……”教授一下勃然大怒,激动地站了起来说:“发表,发表!我们搞的是科学研究,不是投机买卖做生意!他们不同意发表,我们自己发表嘛!这个朗勃┙稹…”下面的话没说出来,显然是为了礼貌而压下了怒火。为了表示不是对这第一次来访的客人发脾气,教授拿了几块糖请洪青吃。但激动的情绪使手还在微微地抖动。为了打破这尴尬的场面,我就去岔开这不好继续的谈话。洪青却毫不介意,脸上还是那么平静。我又觉得他眼镜背后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我忽然联起想蒙娜丽莎那神秘莫测的微笑,而又一时难以理解这微笑中包含的全部意义。

  洪青不动声色地又从提包中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盒,轻轻地打开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小巧玲珑、闪着银光的“艾菲尔铁塔”,尖顶上一颗蓝宝石闪烁着光芒。教授的脸色一下柔和起来了。假如刚才关于科学论文的激动,是他心弦紧张的高音,那么这座“艾菲尔铁塔”却拨动了他心弦的轻柔和谐之音。教授轻轻地说了声:“艾菲尔铁塔,塔……”一时陷入了回忆的沉思。洪青又把塔座上的一个凸点一按,电子音乐奏出了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随着华尔兹乐曲的旋律,洪青适时地说:“这是杨平对您表示的一点心意。”教授点着拍子微笑着说:“杨平他还记得我喜欢施特劳斯,喜欢塔?”洪青说:“怎么不记得!他还经常对我们讲,你在法国求学时如何在艾菲尔铁塔下流连忘返;在国内带他们去各地参观实习时,如何专程去看六和塔、大雁塔、北寺塔、白塔、双塔……;如何向他们讲金字塔、方塔、雷峰塔、斜塔的故事…”教授显然给感动了,刚才的怒火已在华尔兹乐曲中、在洪青娓娓的轻言细语中冰消瓦解了,而且还格外的愉快、兴奋。以后的谈话就很顺利了,教授很详细地询问洪青,关于他们在国外研究所的工作、生活情况。洪青亦以请教的口气问了教授不少问题。教授热忱又有分寸地回答了一些有关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但涉及目前具体的研制工作,几乎只字不提。有几次我的插话似乎多了一些,都被教授打断支开了。所以饭后的两个小时,我几乎只是坐在那里旁听。

  电子钟又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声。我看了看手上的石英液晶同步手表,不由得为下午参观实验站担心起来了。教授在谈话中注意到了我的懊恼,所以转过脸来对我讲:“小张,再等一会。”洪青听教授这一说,知道我们还有事,就要站起来告辞了。这时,我却冒冒失失地客套起来,几句完全没必要的废话,竟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我成了人质

  我见洪青要告辞,脱口而出地说道:“没关系,你们继续谈吧,实验站可以改天再去。”教授听我讲到实验站,皱着眉看了我一眼。但洪青马上接上来,似若无意地问道:“你们要去实验站?”教授没开口,只点了一下头。紧接着,洪青用极诚恳的请求声调对教授说:“假如可能的话,能否也让我去参观一下。在国外,我听说王教授搞了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极有意思的试验,能参观一次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呀!”当时,我也被他恳切的语调、真诚的神态感动了。为他而向教授投去了请求的目光。教授想了一想,就表示了同意。在出门时,教授在门口衣架上取帽子时,顺手按了一下一个绿色的按纽。

  我们三人,一起到了实验站。这是一幢独立的三层楼房,掩在一片松林之中。楼顶上几组太阳能吸收器及大型环形无线告诉人们:这里不是一般的住房。由于是休息日,所以静悄悄的不见人影。当然,电子警戒系统是昼夜工作保卫着这座实验站的。才进门,我们就领教了电子警卫的手段。

  在门口客厅更衣室,我们都换了鞋,穿上了绝缘屏蔽外套。我们随教授走进了实验站的走廊,刚走两步,我身旁墙上的红灯就问起来了。走在前面的教授转身问我们:“你们谁带有特种放射金属?”我和洪青相互望了一眼,都显得莫名其妙。教授见我们没回答,就再让我们走了几步,他看着信号肯定地指着我说:“在你身上!”我在身上上下摸了一遍,当触到上衣口袋时,我明白了。我很不好意思地把88—45临时通行证掏了出来。教授一见就吃了一惊,迅速看了我一眼,也扫了洪青一眼,一把就抓了过去,并说:“你怎么搞的?”我涨红了脸正要解释,教授摆了摆手,把通行证往一个小盒中一放就装进了口袋,显然不想再多说。领着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洪青正在我身边,他正在习惯地架正他那并不歪斜的眼镜。

  起初看的几个实验室是关于波的分析研究,从色彩、光谱、电磁场、声波到各种信息的传递。第二部分是生物生理感受的分析研究,从听觉、视觉、味觉、温度感、软硬度到生物电流和脑电波。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分析研究。这些,等于在听王教授从基础上介绍他的新的波理论,对我讲来一切都很新鲜。虽然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一些公式、数据和逻辑推理弄得我很伤脑筋,但那些实验仪器的表演,恰又那么令人信服。所以,当我们参观完基础部分的实验室后,心悦诚服地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离不开波。”王教授为此一再表扬我,他说:“你对波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洪青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听、记,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并不时扶正他那玳瑁宽边眼镜,不像我那样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奇和接二连三地提问题。

  二楼的实验室是研制波发射仪的几个组,属于应用部分。我们的兴趣更强烈了。在2H组,我们看了一会“画报”。这是一个做成小钢琴样的小盒,上面的琴键就是多种按钮。教授告诉我们,按钮上的‘R’代表人民画报,‘J’是解放军画报……‘N’是年,‘Y’是┰隆…我们这么接了几下,嘿!就在面前出现了一本“枫市画报”。我用手一戳,就知道这是“波”。我们调整了角度,按了一下“F”,第一页就翻开了,这是我国探索金星归来的宇航员照片,背景是珠峰-7号航天飞行器及一大群欢迎的人群。当我把比例调到“画报”足有两张报纸那么大时,居然从欢迎的人群中找出了我们“军科社”驻宇航中心的小徐。以后几页是反映枫市“大治钢铁联合企业”的图片及“双吨田”丰产模范的介绍等等。

  在2S组,几台仪器对着中间的空桌子,教授调整了几下,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只大玻璃缸,缸中游动着彩色缤纷的热带鱼——霓虹灯、黑玛丽、孔雀、蓝神仙和彩燕……我无意触动了一台仪器,不料几条彩燕忽然穿缸而出,翱翔于空中了。教授连忙过来调整仪器,燕鱼又穿缸而进。虽然很有趣,但我知道也就是“波”,所以并不觉意外。忽然,教授把我的手拿起来,往玻璃缸中浸去。我自作聪明地认为一定得个“空空如也”的感觉。所以随便地往下一伸,不想居然觉得真的伸在水中了,而且是在温水之中。我把手拿出来,习惯地甩了甩,并用左手自然地掏出手帕要擦擦手。王教授一把将手帕接了过去,让我仔细看看自己的右手。嗨!手上居然滴水未沾,自然也用不上手帕了。教授又把手帕往缸中浸下去,再拿出来看,也是滴水未沾。原来,这给我温水感觉的也是“波”。洪青背着手,带着他特有的微笑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在以后几个实验室里,教授“表演”了有关嗅觉、味觉等波发射仪。在一定范围内,王教授随心所欲地让我们“闻”各种气味,从玫瑰、薄荷、檀香、木樨、麝香到大蒜、韭菜。又让我们尝了甜、酸、苦、辣、咸、麻,糖醋排骨、红烧鲫鱼以及我点的“咖喱牛肉”和洪青点的“泸州特曲”等等。然而,这一切只是“味道”而已。教授开玩笑地说:“尽可开胃,但没有营养。”最后让我们品尝了“怪味豆”以综合甜、咸、辣、麻味作结束。闻够尝足,但肚皮还是“依然故我”的我们,在这次“精神会餐”后又上了第三层楼。

  在三楼,教授只领我们参观了两个组。这时洪青的热情比我大多了,显得很激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奇怪的“病号”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小灵通三游未来钱学森传出没风波里陈伯达传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哭鼻子大王蹦蹦跳先生白衣侦探她,一个弱女子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江青传邓小平改变中国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毛泽东与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