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1章 心似黄河水茫茫(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作者:雾满拦江

第31章 心似黄河水茫茫(2)

  但是大贝勒代善一旗,和济尔哈朗一旗,态度略微地偏向豪格,所以豪格那边应该是略占优势。

  豪格三旗,强推他过去继位,多尔衮怒视着他,吓得豪格手脚麻软,不敢上前。

  这时候獾十四郎多尔衮高高地举起手臂,等到大家肃静下来,他缓声说道:我始终认为,老九继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不行!豪格三旗爆发出愤怒的吼声。

  为啥不行?多尔衮极是惊讶:你们为什么反对先帝的九子福临继位啊?

  什么?你说的老九(多尔衮在被封为贝勒时,按年龄顺序排行第九),原来是指皇太极家里的老九——福临?

  大家顿时晕菜了。

  多尔衮这个全新的提案,一下子将豪格打蒙了。

  豪格发现,他现在只有一旗的支持者了,在是选他还是选福临这个问题上,其他四旗人马,立场是中立的。而多尔衮这边三旗,态度却是始终一致的,也就是说,现场势力最强大的人,是多尔衮。

  只要不立多尔衮自己,现在他说立谁就立谁。

  现在我宣布,就立九皇子福临了,有反对者,吃我一刀。

  可是福临才刚刚五岁。

  所以呢,多尔衮继续宣布:为了效忠国家,我就委屈自己一点,马马虎虎当了摄政王算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怒,站了起来。一瞧到他,多尔衮急忙补充了一句:济尔哈朗,也是摄政王,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们俩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喜,坐下。

  多尔衮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6. 领导休假去了

  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就立即下令:所有的王爷,所有的贝勒,从今天开始,统统把孝服给我扒了。

  为啥啊?众人大怒。

  因为我们马上要征讨宁远。多尔衮悲愤地道:先帝翘辫子,吴三桂那厮却不来磕头痛哭,这明摆着是破坏两国的和平,你说我们能够容忍吗?

  不能!众王公贝勒,齐声举臂高呼。

  要打掉宁远,第一步就是打掉从宁远到山海关的中后所、中前所和前屯卫这三座城池,切断宁远与大本营山海关之间的联系,把宁远彻底地孤立起来,要让吴三桂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感到自己活着都没什么意思。

  这次出兵的领队,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

  俩人带领大军,午夜出发,悄无声息地绕过宁远,先抵达了中后所城。

  中后所的守将是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俩人光着脚冲出来,带领士兵冲上城墙:全体注意,准备战斗。

  可是清兵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只看到清兵们端着洗脸盆奔来跑去,不停地刷牙吃饭,苦等了一个白天,也不见来攻城。

  吴良弼和王国安大叫了一声:上清兵的当了,他们故意让咱们紧张一整天,到了晚上,等我们神经绷断,他们再来攻城。

  果然,太阳一落,清兵大营号角吹起,就见清兵们一人扛只装土的麻袋,呐喊着向中后所城冲了过来,到了堑壕边上,清兵将麻袋丢进去,转瞬间填平了堑壕,然后藤甲兵把盾牌顶在脑袋上,大喊着扑到城墙边上,开始架起云梯。

  十几门红衣大门对准城墙的一个固定方向,开始不停地轰击。

  城下滚木礌石,城下前赴后继,厮打了整整一夜,也没打出个名堂来。可糟糕的是,十几门大炮对准城墙的一个地方轰击,虽然命中率不是太高,但这么整整一夜轰下来,就见城墙摇晃了几下,轰然倒塌。

  清兵呐喊着冲入城去。

  中后所就此被攻下,自守官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以下,总计四千五百明军被杀,另有四千明军成为了俘虏。

  只是一夜的工夫,就拿下了中后所。

  下一站,清兵开往前屯卫。

  使用与攻打中后所一模一样的战术,既然战术有效,那就坚持使用,先填壕沟,然后藤甲兵架云梯,红衣大炮对准一个固定方位强轰。但是清兵的火炮技术比较差,足有一半的火炮在上一场战斗中自行爆炸了,这次火力明显减弱。

  整整轰了三天三夜,轰到了所有的火炮统统报废,才将前屯卫轰开了一个大口子。

  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多名领导干部被杀,四千明军战死,两千明军被俘。

  再下一站,中前所。

  攻打中前所的,是阿济格,他带着八旗兵到了地方,却发现中前所城门大开,明军像蚂蚁一样,在城里城外到处乱找,阿济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冲进城,当场逮住九千明军,问他们:你们在找什么呢?

  明军答:我们在找我们的领导啊,我们的领导丢了,还没找到呢,你们清兵就来了。

  阿济格兴奋得哈哈大笑:还找什么找?你们的领导肯定都是休假去了,你们也甭找了,我带你们去战俘营联欢吧。

  收兵归营,返回时故意大摇大摆经过宁远城,存心气死吴三桂。

  正行之间,就听见后面有人喊:等一等,等等我。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回头,却见一汉人官员,面目陌生,打马快速地追上来,就问道:你谁呀你,干吗追我们,想打架吗?

  那汉人官员道:某乃宁远守备孙友白,已经从大明王朝辞职了,前来应聘,不知道你们还招收新员工不?

  招,怎么就不招呢?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喜出望外,停下来,三军停下来,就地摆酒野餐,欢迎新人加盟我大清。

  当场摆酒,为孙友白接风压惊。清兵们在酒会上载歌载舞: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哇请你下来干一杯,请你干一杯……在这诱惑之下,就见宁远城头上,士兵百姓,纷纷缒城而出,向着清兵飞奔而来,一见面就死抱着清兵不撒手:亲人们啊,我可找到你们了。

  越来越多的宁远逃兵跑来参加酒会,歌声越来越响亮:我的家,在东北的战俘营里,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吴三桂站在城墙上,脸色铁青,一声不吭。

  这时候,他心里唯一想念的人,就是陈圆圆。

  7. 五十万人大移民

  连拔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三城,让吴三桂成为了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多尔衮越想越好玩,兴奋得连睡觉都笑醒。

  正笑得开心,有间谍来报:报,那吴三桂统五十万军民,星夜上路,放弃了宁远城,全都移民了。

  瞎说,多尔衮怒道:为了攻取宁远城,我们死了多少人?吴三桂又是个花岗岩脑袋,死顽固,怎么可能放弃宁远城?

  然而这却是真的。

  探报流水般地报将上来,吴三桂真的放弃了宁远,带着五十万士兵和百姓,搬家去了山海关。

  为啥呀?

  多尔衮大惑不解。

  不为啥,因为李自成正向北京进发。

  大明告急。

  李自成一路摧城拔寨,大踏步地向北京城挺进。崇祯皇帝召开了无数次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平西伯?

  吴三桂人在宁远,在辽东,要封也应该被为平辽伯、平北伯,怎么封了个平西伯?

  因为西边是李自成。

  大太监谢文举马不停蹄,星夜疾驰而入宁远,吴三桂接旨。

  圣旨下,放弃宁远,不要了,清兵爱要就拿走,吴三桂即刻回兵,迎战李自成。

  不行。吴三桂断然拒绝。

  为啥不行?

  因为我的家在宁远,我部下所有的将士的家,都在宁远。吴三桂回答:这些年来,我们与清兵血战无数次,虽说上战场的是士兵,但实际上参与对清兵作战的,是宁远城中的所有百姓,宁远城与清兵已是不可化解的血仇。倘若我丢下他们,不惟是我的士兵不会答应,就算是答应了,那就意味着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遭受到清兵的屠杀。

  这事,崇祯皇帝也是心里清楚的。所以派了大臣星夜前来,督促全体宁远百姓搬家。

  这时候吴三桂拥有精兵三万,善战的辽民七万,而久经沙场的心腹铁骑几千人,这些人说走就走,但要让他们把老婆孩子丢给清兵屠杀,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霎时间宁远城中,鸡飞狗跳,五十万百姓奔走相告: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那谁家尿布,快点收起来……破家值万贯啊,一说搬家,那舍不得丢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家家收拾了无数的大包小包,整整收拾了十天,才这浩浩荡荡,忙乱不迭地出城了。

  宁远城,大明苦心经营了两百年的辽东前哨,就这样丢弃了。

  一路行来,百姓们妇女号啕,婴儿哇哇,老人哽噎,孩子号叫,道路上拥挤得密麻麻的都是人。走也走不动,紧赶慢赶走上一天,才不过走了五十里路。

  也许他应该像袁崇焕那样,丢下百姓,疾驰京师,事实上清兵并没有追赶,任由这五十万老百姓哇哇哭着慢慢往前走。如果这时候吴三桂丢下百姓,赶往京师……如果清兵突然杀出来了,谁来替吴三桂保护士兵的父母妻儿呢?

  这时候让宁远士兵丢下百姓援救京师,只会有一个结果。

  等到了京师,吴三桂定然是单枪匹马。让士兵们把自己的父母妻儿丢在恐怖的险境中,这种事,纵然有人想干,士兵们也不会答应你。

  救兵如救火,你那边有火要救,这边也同样的危险,所以只能慢慢地走。

  从宁远到山海关,骑兵狂奔,一日一夜可以抵达。

  但五十万妇女儿童,大妈老伯走起来,花费了五天的时间,这个速度也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到达山海关,先安置家小,仍旧是鸡飞狗跳,闹成一团。

  这时候,李自成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昌平。

  8. 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求名

  吴三桂放弃宁远,往援京师,其行何缓也。

  要追究责任的话,板子首先要打在崇祯的腚上。

  因为崇祯的心眼太坏。

  事实上,崇祯死就死在他心术不正上。

  崇祯这个人,是一个贪婪到了失去最起码的理性的怪物,此人不惟是嗜金银财宝如命,还有一个爱名的癖好。

  名声这个东西,是士大夫最喜欢的,许多士大夫不避刀斧、苦穷一生再挨一刀,唯一所得的,就是身后之名。

  崇祯也想要这个名。

  为了抢占名声,崇祯做事,从来习惯于先找个替罪羊,事情办得好,自己英明神武;事情办砸了,是办事的人水平太差。就拿和满清议和来说,这可以说是崇祯唯一的出路了,不管谁反对议和,他却是必须要坚持的,因为这件事对他有利。

  可是崇祯既想把事情办成,又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推出陈新甲来当替死鬼,生生把事情搞砸了。这事大家看在眼里,寒在心头。

  而放弃宁远,无疑又是件对崇祯个人有利的决定。可是崇祯又犯了贪名的老毛病,他自己不想承担责任,预先设置了杀头的罪名,想忽悠大臣们跳进去。

  可别人也不傻。

  大臣们私下议论:上有急,故行其计,即事定以弃地杀我辈,且奈何?

  意思是说:崇祯有麻烦了,所以又使坏心眼,让我们提出来放弃宁远的动议,等过后再以弃地的罪名,把责任推到大臣身上。

  所以群臣为了避免卸磨杀驴的后果,故意无视现实,死命和崇祯抬杠,一意反对放弃宁远。

  群臣们不停地开会,不停地争吵,迟迟不发命令给吴三桂。

  皇上不下达命令,却宁肯错过活命的机会,也不放过陷害别人的机会。

  崇祯不明白,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才求名。他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会死得很惨。

  大人物求利,那是因为大人物掌握着资源,容易获利,有了利益,再用钱买名声。而小人物之所以求名,那是因为小人物居于劣势,无利可图,只能搞长线的人生投资,首先积累清名,再慢慢地用好名声换取金钱。

  小人物往往不存在必须要放弃的利益,而大人物则不同,大人物如果顾及名声,就必须要放弃很大的利益份额。就拿崇祯来说,与满清议和固然会引来非议,可是他得到的是能够腾出手来解决掉李自成,获得的是国家的稳定。

  而现在的崇祯,为了博名,不惜坏心眼地坑害别人,可群臣们咬紧牙关,坚持不上当,这场博弈的结果,输掉的是大明的万里河山。

  大臣们不停地开会吵架,除了是否放弃宁远,还有另外一个议题:

  崇祯想要南巡。

  意思是说,崇祯想逃离北京城,李自成那么凶,崇祯皇帝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崇祯你逃就逃吧,可是他临死还要害人,非要让大臣们提出这个方案,而他则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到时候再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即使你是个皇帝,心眼太坏,也会遭到报应。

  结果崇祯的报应真的来了,左都御史李邦华举手发言:我认为,皇上应该留守京师,与群贼殊死血战。

  李邦华也可能是缺心眼,不能体谅到“圣意”,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恨透了崇祯,故意摆崇祯这么一道。有他这句话放在这里,崇祯还好意思再说逃走的事情吗?

  人如果要死,那是拉不住的。当时崇祯就是这个怪模样,面临自己的生死问题,他却仍然是千方百计地琢磨让大臣背黑锅,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思维定势。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考虑的如何拿这件事把别人搞死。

  眼见得群臣都学精了,个个都在跟崇祯玩躲猫猫,死活就是不上当,崇祯悲从心来:传旨,准备国葬大典。

  国葬?

  葬谁呀?

  众臣茫然相问。

  崇祯回答了一个名字,令得众臣顿时目瞪口呆:

  魏忠贤。

  9. 与士大夫彻底决裂

  说起那魏忠贤,此人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

  魏忠贤这人堪称祸乱大明的罪魁,此人在明熹宗时代逞凶一时,封九千岁,各地官员都必须拜他为干爹。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熊廷弼,就是惨死于魏忠贤之手;袁崇焕如果不是“及时改正错误”,也拜魏忠贤为干爹的话,也根本没机会活到崇祯时代。

  总之,魏忠贤这个人,专以虐杀清流人士为己任,专以祸国殃民为职业。正是因为他,偌大的明朝才生生地被从内部掏空,惹得天怒人怨,叛乱四起,关外满清频频叩关,陷入了无可解救的危亡之中。

  崇祯继位后,宣布了魏忠贤一大堆罪状,魏忠贤惊惧而悬梁自尽。

  这件事已经过去十七年了,崇祯何以又突然想起来替他平反,甚至在北京行将落入到李自成之手的时候,不惜放下正事,专门为魏忠贤举行国葬呢?

  这是因为,崇祯痛感于群臣打死不上他的当,拒绝充当替罪羔羊,所以他才会想,如果魏忠贤在的话,一定有办法整死这群士大夫。

  为魏忠贤平反,标志着崇祯皇帝彻底与士大夫的决裂。

  当李自成乐呵呵地来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此时北京城中的守军,全部由太监们指挥。

  太监领导们发现城下来了一个老熟人。

  宣府的太监监军杜勋。

  城楼上高喊:老杜,你不是投降李自成了吗?

  杜勋回答:没错,这次我来北京,是劝崇祯投降的。

  城楼上的太监大喜:那我们扔根绳子下去,把你拉上来。

  杜勋进了城,就急忙进皇宫去找崇祯:陛下,吃了没有?

  崇祯一见大怒:杜勋,你不是已经从贼了吗?有何脸面见朕?

  杜勋笑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陛下你丫麻烦大了。现在你只有一条路,立即解散大明伪政府……话未说完,就见崇祯拿着剑跳起来,杜勋口风急转:哈哈哈,陛下,流寇李自成他们就爱这么说话,说习惯了,陛下,我这次进城来,是来营救陛下的。

  怎么个营救法?崇祯激动不已地问。他和明朝的大多数皇帝一样,谁都不信,就相信太监。

  就听杜勋说道:陛下,咱们这么着,我呢,假装进城来劝陛下向贼投降的,实际上呢,我就是惦念着陛下,看望看望陛下。等一会儿我回去,就告诉李自成说,城中还有十万精兵,正在严阵以待,李自成听了,肯定会吓得半死,掉头逃跑的。

  杜勋这番话,绝对是一个浅显的智商测试,倘使崇祯皇帝的智商略高于弱智,就会不屑地冷笑。

  但是崇祯的智商,明显低于任何人的预期。听了杜勋的话,他立即道:好,这个计策好。杜勋,如果你能让李贼知难而退,朕定有重赏。

  奴才不指望任何回报,奴才希望的只是为陛下肝脑涂地。杜勋忽悠完,掉头出了城,就这样平安无事地生死关上走一遭,也堪称惊险了。

  临走之前,杜勋还把李自成的和谈要求,转告给了崇祯。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雾满拦江作品集
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历史真的很有料魅影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革命全透视简明中国通史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别笑,这是大清正史3:十全武功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通天杀局对手:大清擂台上的权力游戏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