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千古英雄》在线阅读 > 正文 古自英雄出少年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千古英雄》 作者:杨力

古自英雄出少年

古自英雄出少年 一 别母归国

年仅七岁的小郑森在中国海上看到外国人向中国人的商船收关税,他惊奇地睁大了眼……

在蓝天白云下,一个七岁的男孩站在金色的海滩上,眺望着碧绿的远处的大海,春风吹拂着他火红的脸颊……

这是日本平户小码头的海边,是郑成功的出生地。

每天,他都要和母亲到海边来,就坐在他出生的这块海石上,眺望大海,盼望父亲来接他们。

早晨的大海,十分迷人,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火红的彤云映红了半个天。

“阿妈,您看彤云,老人们说彤云是祥兆,有彤云出现就是上天要有吉祥降临了。”

一个身着浅红色日本和服的女子小跑着过来,她听了,说道:“是的,你出生那年,天上的彤云比这还要美,还要红呢,我清清楚楚记得,你出生的那一刹那间,整个天空都几乎变红了,人们都惊奇地喊了起来。”

“啊,是吗?”小男孩惊奇地睁大了眼。

忽然,他看到不远处来了一只商船,旗桅上插着“郑”字,他两道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忽然闪闪发光,他向身后走来的母亲喊道:“阿妈,你看,中国商船,插着阿爸的旗子。”

她眯着美丽的眼睛看了看,啊,果然是丈夫的船,莫非是他接我们母子来了……

终于盼来了,七年了,母子俩天天在海滩上眺望,盼望丈夫的船到来,终于盼来了,田川松子激动得泪花滚滚……

中国商船停泊后,下来了一个富商,名叫郑芝燕,他是郑森的父亲郑芝龙的四弟。他上岸就打听田川松子家的住处,人们向他指了指跑着过来的母子俩,说:“她就是田川松子。”

郑芝燕忙大步走过去向田川松子施礼道:“嫂子好,我是郑芝龙的四弟,芝燕啊。”

“啊,是四弟,你好,你好。

“嫂子,我奉兄长之命来接长公子回国。”

啊,怎么只提长公子,不说嫂子,莫非只接儿子回去?

田川松子疑惑着,但又不便多问,忙说:“好,好,请到家里去。”

郑芝燕说:“好的。”他抚摸着小郑森的头说:“这就是郑森吧!啊,长得好英俊,剑眉龙目,将来必是一个了不起的帅才。”

“阿森叫叔父。”

小郑森便唤了声:“叔父。

于是,郑芝燕及拿着行李、礼品的随从就跟着田川松子往她的府上而去。

快到一处简朴的木屋前,小郑森就蹦跳着奔了进去,高喊着:“外祖腹,我叔父接我来了。”

一个身着日本和服的老人迎了出来,郑芝燕忙施礼:“大爷,我是郑芝龙的弟弟,来接郑森回中国。”

田川老人忙躬腰还礼,道:“啊,是小弟,远道而来,快请进屋。”

落座后,郑芝燕令随从呈上厚礼,有鹿茸、丝绢、茶叶、钻石……老人说:“送这么贵重的礼,太客气了。”

郑芝燕说:“我大哥现已被明朝政府封为福建总兵,本来是要连嫂子一起接回去的,怎奈日本幕府就是不同意接走嫂子。经多方交涉,又给他们送了重金,才同意接走长公子。不过,嫂子不必着急,我大哥正在努力,不久就会来接嫂子的。”

田川松子听了,心里一凉,落下了泪,她忙背过脸去,用手帕擦泪。

老人见了,叹道:“你嫂子在此苦等她的丈夫已经整整七年了。知女莫如父,我深知她的痛苦,可既是日本方面不愿意她走,那我们也只好暂且再忍耐一段时间。”

小郑森听了,扑到母亲的怀里,泣道:“不,我要跟母亲在一块。”

吃晚饭时,郑芝燕说:“台湾已被荷兰人占了,我的三哥郑芝鹰在海上运货时,因为抗交红毛鬼子的税被打伤了。现在我们已经不在台湾住了,台湾留下了我的堂哥郑芝虎经营,我和大哥住在泉州,二哥郑鸿逵是水师提督,住在福州。”

“来,四弟,多吃一点菜,尝尝我做的鱼。”田川松子往郑芝燕碗中夹了一些鱼肉。

“谢谢嫂子。”

郑芝燕又说:“现在郑氏家族的势力大极了,整个福建可以说都是郑家的天下。福州、泉州有大哥、二哥的水师坐镇,金门是二哥郑鸿逵的老巢,厦门有郑联、郑彩的兵船,南澳有郑豹,他们都是郑家的堂侄叔宗族,各人都拥有相当的实力,所以明政府也不敢奈何我们。”

“来,喝酒,这是日本的陈酒。”田川老人向郑芝燕斟满了酒。

“谢谢。”郑芝燕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郑芝燕又说:“现在我大哥在安平建有豪华住地,只等接嫂子去享福……”郑芝燕见嫂子在落泪,忙忍住了话。

田川老人叹道:“唉,她母亲死得早,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靠我打铁器为生。我和他祖父都是中国铁匠,到日本后开铁铺靠打铁器过日子,森儿走后,就剩我们父女俩。唉,远离丈夫、儿子,她哪有不落泪的。”

郑芝燕说:“请老人家放心,我相信我大哥的实力,他一定能很快接回嫂子的。现在我大哥已是福建、台湾的巨富,拥有兵士二十万,战舰千艘。我大哥不但要接回嫂子,还要收复台湾。”

田川老人说:“收复台湾,好,好,那太好了。我早就知道,你大哥、二哥开拓台湾有功,台湾应该是中国的。”

卧室内,小郑森在灯下看书,田川松子在给他牧拾行装。她把剑、琴和一本孔子的《论语》、一本《孙子兵法》给他装在包里,说:“森儿,这是你最爱看的书,阿妈给你装好了。还有,这把剑、琴都给你收好了,回到中国后不要忘了每天都得练练。”

“谢谢阿妈。”

“好啦,别看了,快睡觉吧,明天还要上路呢。”母亲把他的书合上,让他睡觉。小郑森只好爬上床。

“看,手又伸出被子了,小心着凉。”她把被子给儿子盖好,又继续替他收拾行装。

田川松子想着相依为命七年的儿子就要离别了,不知何时才能相聚,便站了起来,走到儿子床旁,凝望着儿子的小脸,禁不住滴下泪来。小郑森睁开了眼,看见母亲的泪眼,他伸出双臂紧紧搂住母亲的脖子哭道:“阿妈……我不愿意离开您。”

母子俩抱头痛哭……

码头上,船就要起锚了,站在甲板上的小郑森见码头上母亲站在外祖父身旁用手帕擦泪。他便不顾一切地跑下船,往码头奔去。

“阿妈……”

郑芝燕急得直叫:“阿森,船要开了,快回来!”

小郑森奔到母亲身旁,牵住母亲的衣服哭道:“阿妈,孩儿不忍离开你,孩儿不走了。”

“好孩子,听话,快上船去,母亲很快就会来的。”田川松子帮儿子抹去脸上的泪,自己却泣不成声。

郑芝燕奔了过去,拉住小郑森,“森儿,快,船要起锚了。”

“阿妈……”

小郑森站在船板上,拼命地向母亲挥手。

“森儿……”母亲哽咽着喊他……

商船离开日本海岸,飞快向南驰去,小郑森站在船上手扶船栏望着远去的日本海岸,泪水涟涟……

他想到,七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他,教诲他,母亲的恩情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母亲教他识字,教他舞剑,教他习琴,教他做人……母亲啊,孩儿一定要接回您来。

郑芝燕过来说:“森儿,走,进船舱去,小心着凉。”

“叔叔,快到福建了吗?我太想见到父亲啦。”

“快了。”

商船进入台湾海峡,小郑森眺望着海面,叔叔郑芝燕指着远远的台湾岛说:

“森儿,那就是台湾岛。那里有我们的家园,你出生的那一年我们的家园被荷兰人强占了,你的叔叔为了保卫家园,被他们打伤了。”

小郑森眼睛睁得大大的,他挥着小拳头说:“叔叔,等森儿长大了,一定要率兵把红毛鬼子赶走,收回台湾。”

忽然,前面驶来两只洋艇,挥旗示意中国商船停止前进。

一会儿,上来了一队持枪的荷兰人,向中国商船收海税。

在中国海上,外国人竟敢向中国商船收税,小郑森惊奇地睁大了眼……

郑芝燕对小郑森说:“森儿,你看,荷兰人跑到我们的家门口收税来了。”

小郑森浓眉一挑说:“这些强盗,早晚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好。我们的森儿有志气。”

郑芝燕对着那只洋船喊道:“红毛鬼子,等着吧,你们长不了!”

福建泉州海岸码头上,立着福建总兵郑芝龙和他的家人、朋友、侍从们。

泉州港口是福建的天然海港,前面是浩瀚的东海,海港里停?白着数不清的船只,大部分是插着绣着“郑”字军旗的船舰。

郑芝龙正得意地欣赏着他的船只,听二弟喊道:

“大哥,您看船来了。”

“噢,来了、来了。”郑芝龙睁大眼睛看着海上驶来的船,恨不得马上见到尚未见过面的儿子。

船终于靠岸了。

“大哥,我把森儿接来了。

小郑森飞跑过来,对郑芝龙跪了下去。

“森儿叩见父亲。”

“啊、啊,我的儿子。”郑芝龙高兴地双手抱住小郑森的肩膀,“呵,体彪骨大,剑眉利目,一副英雄相貌。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

郑芝龙指着站在旁边的颜氏说:“这是你的二阿妈。”

郑森愣愣地看着,没有开口,颜氏忙把他拉到怀中说:“好孩子,慢慢就熟了。”

她又拉过了身旁的两个儿子说:“他们都是你的弟弟。”

两个弟弟齐声叫:“阿哥好。”

郑森吃了一惊,但还是懂事地回道:“弟弟们好。”

郑芝龙又指着郑鸿逵说:“他是你的二叔父。”

郑森见二叔父胖胖的脸上一双和蔼的眼睛对他微笑着,便喊了一声:“二叔父。”并低头对他行了礼。

“啊,这孩子长得好英气,跟我大哥一样,浓眉大眼的。”

“好,我们回家去吧。”郑芝龙吩咐上车。

坐落在泉州城内的郑芝龙府第,今晚灯明烛亮。郑芝龙正在设宴为长子归国接风。

郑芝龙是声震闽、浙、台、粤的巨商,家有财产万贯,兵马二十万,战船千艘。现已被明朝招安,封为福建总兵,捧场的人自然少不了。

家人在门口张罗迎客。

“郑鸿逵大人到。”

郑鸿逵是郑芝龙的二弟,是郑芝龙麾下的人物,有钱有势,拥兵数万,战舰百艘。

“大哥,吉祥。”

“兄弟请。”

郑芝龙的堂弟郑芝虎也从台湾来了。郑芝虎带来了他七岁的女儿英子。

“啊,大哥,这就是森儿吧!”

郑芝龙说:“森儿,这是你的堂叔父。”

“叔父好。”

郑芝虎对女儿说:“快唤大伯。”

“大伯、大妈。”

“噢,好孩子,长这么大了。”郑芝龙在中国娶的妻子颜氏用手抚了抚她的头说。

郑芝虎说:“以后,英子就留在这儿念书了,在台湾,洋鬼子强迫小学生们学荷兰语。”

郑芝龙说:“行,以后英子就跟森儿一块念书吧。”

亲戚朋友,本地官人都已到齐,正要开宴,大门口家人喊:

“台湾高山族首领阿雄到。”

一位身着高山族服装,神采奕奕的老头带着一个女孩走了进来。

“兄父子团聚,给您道喜来啦。”

郑芝龙忙起身迎道:“首领请坐。阿云姑娘长这么大了。”

“红毛鬼子占台湾那年生的。”

森儿听了说:“我也是红毛鬼子占台湾那年生的。”

郑芝虎说:“英子也是那个倒霉的年代出世的。”

郑芝龙哈哈笑道:“这三个孩子都是同年生的,就让他们

在一起念书吧!”

阿雄首领说:“谢郑总兵,等她阿妈病好点就送她来。”

宴席开始了,宴乐奏起,亲戚朋友们都相继举杯祝郑总兵长子归国。

郑森原以为父亲孤身一人,没想到又有了二阿妈及两个弟弟,心想,母亲要是知道了,不知该有多伤必。想到这儿,不禁对父亲有了一丝怨恨,但当看到父亲乐滋滋地看着自己时,那怨恨竟又消失了。

颜氏见郑森在发愣,笑着给他夹了一些菜,说:“想什么呢,阿森,快多吃点。”

郑森有礼貌地说:“谢谢二阿妈。”

郑森看着这个丽妇人,心里想着远方的母亲……啊,可怜的母亲,我惟一的办法只有尽快把您接来,好好地孝敬您。

二 少年立志

船靠了码头,码头上的一幕使少年郑森愤怒得瞪圆了眼,几个荷兰人正在抽打一个中国人,其中一个举起了砍刀……”

少年郑森冲了过去大吼一声:“住手!”

“你是什么人?”

“中国人!”

少年郑森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收复台湾。

傍晚,郑芝龙和妻子颜氏及儿子们在海滩边漫步。

泉州的海滩很美,金色的细沙在落日的余晖下闪着金光,蔚蓝的大海上归来的渔船如箭般驶来,天空雁鸟正在飞归,一棵棵椰树下,人们在乘凉……

“森儿,在私塾里,学到什么啦?”郑芝龙问郑森。

“父亲,先生给我们讲了许多历史人物,森儿最崇拜岳飞、文天祥和史可法。”

“崇拜他们什么?”

“森儿崇拜他们的英雄气节和爱国精神。”

“很好,不过,你必须文武双全。你的水性和驾船本领都不过硬,父亲准备把你送到台湾去,练好水上本领再回来。你少年立志要好好学,以后收复台湾是要靠你们的。”

“是,父亲。”

饭后,郑芝龙和二夫人颜氏在喝茶,家人来说:

“老爷,赵老先生来了。”’

“快请。”

颜氏问:“那是什么人?”

“安平镇最有名的私塾先生,我用重金把他聘来教森儿读‘四书五经’,让森儿的弟弟及英子陪读。”

颜氏眨着她妩媚的眼睛又问:“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

郑芝龙喝了口茶说:“学‘四书五经’是为了让森儿好好学孔孟之道,将来再送他到金陵深造,我们家一定要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我郑氏家族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相才,我郑芝龙拼老命也要让森儿跻身文官上流,免得老觉得低人一等。”

颜氏说:“我的老大、老二不行?”

“你呀,他们还小嘛!”

赵老先生被请进来了。

“给郑大人请安。”

“免礼,请坐。”

“森儿,出来拜见老先生。”

“郑森拜见老先生。”

“噢,快快请起。”

郑芝龙说:“森儿,从今天起,你要好好跟赵老先生念书,你明白吗?”

“孩儿明白。”

赵老先生见少年郑森长得龙眉虎目,英姿勃发,又见他行为端庄,言辞谦恭,十分喜爱,便说:“都说郑大人家的长公子英气逼人,果然名不虚传。”

从此,赵老先生便每日被接来教授郑森。

书斋里,郑森及两个弟弟、英子端坐着,赵耄先生给他们讲课。

赵老先生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他除了给学生们讲孔子的《论语》和《孟子》之外,还给他们讲屈原、岳飞……

郑森认真地听着。

赵老先生说:“尔等听着,要学岳飞精忠报国,不可学秦桧奸佞,变节投降。”

他又讲了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和戚继光抗倭寇的民族气节。

老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最重气节,最痛恨变节的人。

所以一个真正的英雄必须是有气节的人,否则再勇猛也称不上英雄。”

少年郑森听了十分震动,他想自己今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午后,郑森和英子在书斋里复习功课。

郑森说:“英子,老先生讲得真好,我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英子放下书,抬起头眨着美丽的眼睛说:“阿森哥,你长大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郑森说:“要做一个有气节的真正的英雄,一生要以精忠报国为己任,你呢?”

英子说:“阿森哥,你的志向太好了,我长大了也要精忠报国。”

郑森说:“好,英子,你跟我的志向是一样的。”

看了一阵书,英子说:“阿森哥,我们到海边去练一会儿剑吧。”

“好。”

两个少年放下书,拿起剑就飞跑到海边,在沙滩上练起了剑。

两人对练了一会儿,英子说:“阿森哥,你的剑舞得真好,我不如你。”

郑森放下剑用手往额头上抹了一把汗,说:“我的潜水和驾舟都不如你。”

“我的潜水是我阿爸把我逼出来的。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阿爸就驾着小船,把我扔到海里,等我呛得快死时,我阿爸又提着我的头发把我救上来,我潜水本领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你阿爸为什么这样逼你?”

“他想让我成为一个航海家,将来把郑家的商船开到全世界去。”

英子用手掠了一下被风吹到脸上的头发,又说:“长大了一点,我阿爸就天天叫我驾舟,尤其在狂风暴雨的海上,让我独立驾舟,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不过,阿森哥你别着急,你也会练好的。我的诗书和骑射都不如你嘛!”小英子扑闪着一双美丽的大眼,认真地说。

“你是女孩儿呀!”

“不,我要做巾帼英雄。”

“好,我们长大了都要成为英雄。”

起风了,海上掀起了大浪。

“英子,我们练驾舟去。”

“好。”

两个少年驾起了小船,就往海上划去……

郑芝龙正在和颜氏聊天,忽然家人来报:“老爷不好了,长公子和英子驾着小舟出海去了。”

“啊,这么大的风浪!快,给我准备快艇去追。”

“是,老爷。”

郑芝龙亲自驾艇去追。

风愈刮愈猛,浪也愈来愈大,大海掀起了惊涛骇浪,英子和郑森的小舟,就像漂在海面上的小鸡蛋壳,在风浪中颠来颠去。

“阿森哥,抓好桅杆,千万不要松手。”

英子一面喊着,一面拼命地把住船舵。

忽然一个像山一样的大浪迎头压来,小船翻了,两人都掉到了水里。英子手快,她一只手抓住船帮,一只手抓住郑森的手,两人在水里拼命挣扎着……

“阿森哥,不要怕,只要我不松手就行。”英子喊道。

正在危急之时,郑芝龙的艇及后面的船都追了过来,一百多个水手向小船游来。

“森儿……”郑芝龙游在最前面,他一手抓住船沿把郑森抱了上去,又伸手把英子拉上了船。

“森儿……”郑芝龙把郑森倒立了起来,拍打他的背,郑森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大口呛进肺管里的水,才大声喊出了“阿爸”。

“我的森儿,快吓死你阿爸了。快,快,扶他进舱,换衣服。”

郑森受寒后发起了高烧。他躺在床上,英子端了药碗进来:“阿森哥,快喝药,发一身汗就会好的,我小时候也这样过。”

郑森接过碗喝着,郑芝龙和颜氏进来了。

郑芝龙说:“看你,太危险了,我们要是知道得晚一点,你们俩就都没命了。

颜氏说:“英儿,你也太胆大了,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

英子说:“伯父、伯母,是英儿不好,英儿差点害了森哥。”

郑芝龙说:“好啦,好啦,伯父又没怪你。这是一次考验,说明阿森的海上本领还没过关,以后还要加紧练。”

郑芝龙和颜氏走后,英子坐在一旁掉下了眼泪:“阿森哥,是我不好,险些害了你……”

“英子,我怎么会怨你昵,你一个女孩子,在危难时刻这样勇敢,这样镇静,真让我钦佩万分。快别哭了,好吗?”

“阿森哥,不过你的驾舟本领确实还不过硬,不练好,你将来怎么实现你收复台湾的大志呢?”

郑森听了心里一震,他抬头看着英子的泪眼,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傍晚,郑森、英子和郑芝龙在海滩上散步。

郑芝龙说:“森儿,阿爸要把你送到台湾英子家去。在那儿阿爸有个老朋友叫阿海大叔,他是那儿汉族渔村水性好和驾舟的好把式。让你跟他去学,过几天你堂叔来接英子,你就跟他们一块去。”

“好啊,阿爸,森儿愿意。森儿想去看看台湾的家。”

“本来想让你跟水师一起练,但你年纪太小了,怕照顾不过来,出了事可不行。”

英子高兴地拍手说:“哦,太好啦,阿森哥要到我家去啦。”

英子红扑扑的鹅蛋脸笑得像一朵花。

郑芝龙又说:“最少也要练得跟英子一样,扔到水里淹不死。”

“好,阿爸,森儿一定要赶上英子。”

英子笑道:“阿森哥,我会帮助你练的。”

郑芝龙又说:“阿海大叔原来也是福建海边的渔民,后来园我把他们移送到了台湾,就在渔村打鱼为生。英子的水性就是跟也学的。”

东海,碧绿的海面上,向东行驶着一只商船。郑森和英子、堂叔父郑芝虎站在商船上看着大海远处,英子兴奋地说:

“阿森哥,你看,那就是台湾岛。”

阿森忙看向远处,只见隐隐约约的岛屿已映入眼帘。

“啊,台湾老家,我就要回我老家了。”郑森高兴地喊了起来。

快到台湾了,英子指着岛上的红砖城堡说:“阿森哥,你看,那赤色城堡就是荷兰鬼子建的,叫赤嵌楼。红鬼子的总督府就在里边。”

郑森愤愤地说:“哼,红鬼子怎么跑到我们的土地上来建他们的总督府,真是!”

上了岸后,郑森见一队队红毛鬼子持枪对着他们,英子的父亲到他们的海关交了税赋才让把货物搬上岸。

英子说:“红毛鬼子强迫我们给他们上重税,否则不让我们的商船下海。”

郑森说:“台湾,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他们荷兰人凭什么要到我们的国土上来横行霸道。哼,早晚我们一定要把他们赶走。”

到了台湾城里,郑森看见商店倒不少,但都不太景气,大部分挂着“郑”字招牌,街上也显得很萧条。

“阿森哥,那就是我家。”英子指着一栋房屋说。

到了英子家,仆人们忙着来拿行李。

吃晚饭时,叔父说:“阿森,你跟我住一屋,吃完饭你先去冼澡换衣服,然后叔父带你去逛逛。”

“哎。”

晚饭后,叔父在客厅里喝茶,英子在她的屋里叫道:

“阿森哥,你上来一下。”

郑森上楼去到她的屋里。英子指指墙上的画像说:“这就是我死去的母亲的画像,美吗?”

“太美了。啊,你跟你母亲一样美。”

英子的脸红了,“是吗……”

“阿森哥,你知道我阿妈是怎么死的?”

“知道,我阿爸跟我说了,我三叔是被荷兰鬼子打伤的,你母亲是被红毛鬼子调戏后跳海死的。”

郑森见英子眼里涌出了泪,忙道:“啊,对不起我不该惹你伤心。”

“不,这个仇不能忘,就是应该经常提醒我。”

两人正说着,叔父唤道:“阿森,出去走走。”

“哎。”

三人便往海边走去,叔父指着大海说:“台湾海峡是几个大洋的交通枢纽。你看离大陆最近只有一百三十公里,行船快一点一天就可到福建。南面通过海峡就可到南洋各地、东南亚各国及印度洋国家;往东北就可到日本,所以台湾海峡是我们跟全世界商业往来交通的枢纽。”

叔父皱起了眉头,他指了指荷兰士兵持枪站着的台湾港恨恨地说:“只可惜台湾海峡竟被荷兰鬼子控制着,来往船只都要向他们交纳赋税。”

郑森握紧了拳头说:“我跟阿爸说了,一定要赶走荷兰鬼子,收复台湾!”

“好。有志气。明天,叔父就带你去拜师阿海大叔,等练好了本领,我们就盼望你们来收复台湾了!”

“叔父放心,侄儿谨记。”

午饭后,郑芝虎带着阿森和英子在沙滩上走着,他们将到不远处的渔村去见阿海村长。到了阿海大叔的家,叩开柴门,阿海大妈迎了出来。

“啊,是郑大人呀,请进请进,阿阳和他阿爸下海还没回来呢?你们先歇一会儿,我给你们倒水去。”

“不用了,大妈。”大家把礼品呈上,有药品、布匹、渔网等,还送了他们一只渔船。

阿海大妈高兴极了,说:“你们太客气了,都是自己人嘛!”

正说着,阿海大叔和儿子阿阳回来了。

阿海听说郑芝龙送了他一只渔船,十分高兴。他说:“郑大人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好我的渔船千疮百孔已经不堪重负了。唉呀,让你们久等了,快坐、快坐,有什么事就说吧!”

郑芝虎说:“阿海大叔,这是我大哥的长子,我大哥说让他跟您学一段时间潜水及驾舟。

身材魁梧的阿海大叔听了,黝黑的睑泛起了光,两道浓眉下,一双大眼,他温和地把小郑森拉到身边豪爽地说:“帮郑大哥的忙,我愿意。小公子的性命安危我可以担保,有我在,就有小公子在,不过就是要吃苦啊。”

英子说:“阿海大叔,他能吃苦。”

郑森忙拜了下去:“郑森叩拜师傅。”

阿海大叔双手扶起了他,说道:“明天就带你下海。”

郑森说:“阿海大叔,小辈练好本领,长大了要收复台湾。”

“好啊,那我更愿意教你了,我多找几个人陪你练就不害怕了。一开始我会让水下水上都有人保护你,不过练一段以后,就别怕大叔太狠了。”

郑森说:“阿海大叔,我不怕。”

“好。

阿海大叔又说:“我的小徒弟已经不少了,高山族阿雄首领的女儿阿云,还有英子都是我训练出来的。我看你身体结实,目光坚定,阿叔相信你能学好。”

“谢大叔。”

郑芝虎说:“那我们就告辞了。”

阿海大妈出来说:“吃了晚饭再走,阿阳已经打酒去了。”

“好,那我们今天晚上就聚一聚。”

这天午后,大海一碧万顷,一叶小舟行驶在海上。舟上站着阿海大叔,水里有青年阿阳正在教郑森潜水,郑森腰上系着绳子,绑着铁袋,英子和阿云姑娘在一旁陪练。

郑森学着阿阳在船上深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到海里,然后拼命地往深处潜游。阿海大叔在船上拉着绳子,只要阿阳在水下发出信号,阿海大叔就往上拉绳子。

郑森被拉着爬上船,呼哧呼哧地吐着水喘息着。

阿海大叔说:“休息一会儿,你自己沉下海去游,不行就拉绳子,我会拉你上来。怎么样,怕吗?”

少年郑森两道剑眉一扬,“不怕,我敢。”

“好样的。”

阿海大叔和阿阳又检查了他的系绳才说:“好了,下去吧!”

郑森深吸一口气,便勇敢地跳了下去,阿海大叔还不等他发出信号,就把他拉了上来。郑森抱怨说:“大叔,怎么就把我拉上来了,我还能再坚持一会儿呢。”

阿海大叔惊奇地说:“我帮郑总兵训练了多少水兵,还没碰到过像你这样勇敢的。……

阿阳也说:“是啊,阿爸,我在水里怕他出事,一直保护着他,可他总把我推开,要自己练。”

“不愧是将门虎子。”

接着没有系保护绳的英子及阿云姑娘也爬上了船,郑森见了说:“英子不系保护绳,那我也不系了。”说着就要去解保护绳,阿阳忙说:“英子水性已过硬,所以不用系绳子。你还不行,等你练出真本事来再说。”

不远处一片黑云迎来。

阿阳说:“阿爸,要起浪了,我们回去吧!”

阿海大叔说:“起浪正好,我今天正好要训练他浪中驾舟。英子、阿云你们上来,要起浪了。”

“哎。”

两个姑娘游到船边,爬上了船。

“你们到篷里把衣服换了,一会儿练风浪驾舟。”

不一会儿,狂风大作,海浪翻腾,阿海高喊道:

“英子、阿云到篷里去。”

“大叔,我们不怕,我们经常出海。

“那就拉好啦!”

阿海大叔把着手教郑森掌舵,阿阳在一旁帮忙。

郑森紧张地掌着舵,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滚了下来……

郑森喘息着,眼睛盯着前方。

“往左……往右……用点劲。”阿海大叔喊道。

狂风过去了,大海又恢复了平静。

阿海大叔说:“长公子,你才十多岁就这么勇敢,将来真不得了。”

“返航!”阿海大叔下令。

船向台湾海岸驶去。

船靠了码头,码头上的一幕使郑森愤怒得睁大了眼。几个荷兰人正在抽打一个中国人,其中一个举起了砍刀……

“住手!”

郑森大吼一声便过去压住了对方的刀。

“滚开,黄毛儿,否则,老子连你一起杀了!”

“你敢!红毛鬼,你为什么要杀中国人,他犯了什么罪?”

一个当官的人走过来说:“他犯什么法?他是我们抓来的劳工,他逃跑被我们抓住了,他还要反抗。”

郑森走近那个红毛鬼子,一字一句地说:“你给我听着,你给我放了他,否则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你是什么人?”

“中国人!”

郑森又向他走近几步,愤怒地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人的家园。而你们竟强占我们土地,对我们强行收税赋,还杀我们中国人,你们不是强盗是什么?”

那个军官吼道:“给我把他抓起来。”

几个荷兰兵士上来把郑森捆了起来,“我跟你们拼了。”郑森挣扎着。

“你们凭什么抓人?”阿海大叔、阿阳他们冲了上来。

“带走。”

“不准抓人!”

忽然,一个壮汉领头冲了过来,后面跟着不少台湾汉人及高山族人。

“他们是什么人?”总督助理问从屋里出来的翻译何廷斌。

“他——郭怀一,他——郑总兵的大公子。”

“啊,郭怀一,郑总兵!放了他,咱们快走。”

“哈哈……”见红毛鬼子的狼狈样,郭怀一大笑起来。

炮楼里站在总督身旁的何廷斌非常钦佩地注视着郑森。

郑森很钦佩郭怀一的威武:“郭叔叔,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我也听说郑公子少年有为,今日见了果然英气逼人,义勇非凡,将来必是复台的英杰。”

“谢叔叔夸奖。”

“你父亲呢?”

“在福州呢,我现在城里我叔父家。阿海大叔及阿阳教我潜海、骑射。”

“啊,小公子是在为复台作准备,以后,我会支持你们的。”

“谢郭叔叔。”

阿海大叔说:“郭兄好久不见,请到我家一叙,我很想和你商议抗荷兰鬼子的事呢。”

‘“好,走吧。”

到了阿海大叔家,阿海大妈把酒和饭端出来,大家便围坐着吃了起来,郭怀一跟阿海边喝酒边聊。

郭怀一恨恨地说:“红毛鬼子横行霸道,非把他们赶走不可!”

阿海大叔说:“我现在训练郑森就是为了帮他们将来复台打基础。”

“对,好好教他,我看这孩子很有志气,是复台的希望。郭怀一又说:“渔民们对荷兰鬼子都很憎恨,要想办法把各村联合起来,等郑总兵收复台湾时,我们都做内应。”

“好。”阿海大叔点头说,“唉,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红鬼子对我们收的赋税太重,我真恨不得马上把他们赶走。”

郑森说:“我阿爸说他一定要收复台湾。”

郭怀一说:“对,这儿有他的商行,他的家园,他的将军府。

我们都在等着他来呀。”

阿海大妈给郑森、英子、阿云夹了菜。“多吃点,吃完让郑大叔送你们回去。”

“哎。”

郭怀一又说:“阿里山的高山族和山下的高山族百姓都恨透了荷兰鬼子,过两天我们带阿森上阿里山拜访他们去。顺便商议一下我们汉民、高山族民如何联合起来对付红毛鬼子。”

森说:“太好了,我早就想去阿里山了。”

阿云说:“我阿爸欢迎你们来。”

~太阳还未出山,郑森、英子、阿云就跟着叔父、阿海大叔父子及郭怀一骑着马往阿里山驰去。

郑森看着美丽的阿里山,看着茫茫云海和高大的神木红树,不断地惊叹:“啊,阿里山太美了。”

“你们看那儿,风起云涌,那云就跟千军万马似的变幻无囡常。”

英子笑道:“阿森哥不愧是大将军的后代,连云彩都看做是马儿了。”

一株千年神木立在高山上,郑森策马过去,抬头仰望巍峨的树冠惊叹道:“天哪,这树竟如此高大,真不愧神木啊!”

英子说:“阿里出十八峰,峰峰都有千年神树跟它们比高。”

“啊,太高大了。”郑森喊道。

到了高山族首领阿雄家,还在篱笆墙外,阿云就喊道:“阿爸,郭怀一叔叔来了。:

“啊!郭弟,快请进。”

“拿酒来,我要跟郭弟叙一叙。”

家人端上酒菜,阿雄给郭怀一斟了一大碗酒。

阿山长老和阿康大叔也来了。

“来来,喝喝。”阿雄首领举起了酒杯。

“唉,自从红毛鬼子来后,台湾人民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他们横征暴敛,强抓劳役,恶霸岛上,横行海峡。台湾民众真正是处在水深火热中了。”郭怀一说完端起碗来一饮而尽,他用手抹了下嘴巴又叹道:

“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想办法把他们赶走。

阿雄首领点了点头。

郭怀一又说:“郑总兵的兄弟被他们打伤了,郑总兵在台湾的家也被他们烧了。我们只要和郑家军联合起来,就有可能赶走豺狼。

郑森说:“我阿爸肯定要收复台湾,我阿爸叫我练潜水、练骑射,一是抗清,一是赶走台湾的红毛鬼子。”

阿雄首领说:“是的,郑总兵是一定要复台的,上次我到福州时,他也是这样表示的。”

郑芝虎说:“二老放心,我兄长一直在作复台的准备。自从红毛鬼子来了,我们郑家的海上贸易受到了很大影响,要给红毛鬼子上不少税,他们是在搜刮我们。”

阿阳把狩猎时打到的鹿肉端了上来:“郭大叔,快吃,这是我门前几天猎到的,味鲜极了。”

“好,好,谢谢。”

“来,干。”

英子端来了烧山鸡。

吃着鹿肉,声音洪亮如钟的阿雄首领说:“唉,再不收复台湾,我们阿里山的鹿都快被红毛鬼子捕光了。他们天天到阿里山打鹿,逼迫我们交鹿皮、鹿茸,然后用船运到远洋去赚大钱。”

郭怀一说:“是啊,荷兰夷是在拼命地压榨我们,搜刮我们啊!所以我们各村寨的汉民、高山族民都应该联合起来,抗税减赋,要向红鬼子做斗争。”

阿雄首领点头说:“说的是,他们太贪婪了,这样下去,阿里山的鹿很快就要绝种了。”

郑芝虎也愤愤地说:“简直是最野蛮的掠夺,红毛鬼子不仅掠夺我们的鹿茸,还抢走樟脑、猕猴。”

郭怀一说:“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加强联系,我们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对付红毛鬼子。”

“郭大哥说得对。”阿雄首领说,“以后我们山里昀、山下的,无论汉民、高山族百姓,我们都应该多走动,多往来,共同想法对付荷夷。”

郑森在一旁听了激动无比,他禁不住握紧了拳头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收复台湾,赶走红毛鬼子!”

大家都称赞地说:“好,小郑森确实有志气。”

郑森和英子跟郭怀一、阿康大叔来到了日月潭。他们到了高山族寨子阿鹿寨主家。

阿鹿大叔迎了出来,“阿鹿大叔,他是郑总兵的长子郑森。”郭怀一介绍道。

“噢,长得好英气,将来跟郑总兵一样带兵作战。”

“阿鹿大叔,我长大要收复台湾。”

“噢,好好,有志气,大叔盼望着。来来,请进屋。”

阿鹿大叔的家人拿来了酒,他便与郭怀一对饮起来。

郭怀一说:“我们从阿里山首领那儿来的,昨天我们在一起商议,要联合起来对付荷夷。”

阿鹿寨主点了点头,赞同地说:“红毛鬼子逼迫我们交鹿皮、鹿茸和猕猴,再不和他们抗争,以后恐怕日月潭的水都要被他们榨干了。”

“郭大叔来了!”两个寨里的阿山族人进来了。

“噢,来了,坐。”

“这是郑总兵的长子。”阿鹿介绍道。

“啊,跟郑总兵一样,长大了也是一个英雄。”

“大叔过奖了。”小郑森谦恭地对两人行了礼。

“来,喝酒。”阿鹿招呼他俩坐下。

“听说郑总兵要来收复台湾,我们真是太盼望了。”

郭怀一指着郑森说:“他阿爸把他送到台湾,请阿海大叔教他潜水、驾船,就是为收复台湾作准备。”

“噢,那太好了。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了。

午饭后,英子划小舟带郑森到日月潭中心的珠子屿岛上去玩。郑森站在小舟上,望着这万山丛中的天池,叹道:“日月潭果真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到了珠子屿,他们把小舟拴在树上,然后向岛上的最高处跑去,站在高处,英子指着说:“阿森哥你看,北面是玉山,南面是阿里山,日月潭就在其中。”

郑森眯着眼睛望着阳光下碧绿的两潭湖水,就像嵌在天山上的两颗绿宝石。他叹道:“日月潭太美了,真可与大陆的西湖媲美。”

他们在石块上坐了下来,英子说:“阿森哥,你知道日月潭是怎么发现的吗?”

“不知道。”

“是阿鹿寨主及四十个山胞打猎时,发现一只白鹿,他们追到高山丛林中,白鹿忽然不见了,却发现了日月潭,后来他们就迁到这儿居住。”

“哦,是这样。”

英子又说:“你知道吗,后来寨主为了纪念这只鹿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阿鹿。”

“哦,雉怪叫阿鹿寨主。”

“阿森哥,我们到湖边去。”

“好。”

英子朝前跑去,阿森在后面跟着……

“英子,慢点。”

“哎。”

不料,英子掉到了一个地洞里,“阿森哥,我掉到地洞里了,快来拉我。”

“好。”郑森忙跑了过去。

“阿森哥,快,有条毒蛇,我怕。”

“英子,别碰它,我来了。”

阿森跳到洞里,一剑杀死了蛇。

洞里只剩下他们俩人。

“阿森哥,谢谢你救了我……可是,我们怎么上去呢?”

“我把你托上去。”

郑森把英子托着爬上去,英子伸手去拉郑森。

“哎呀,阿森哥,拉不到你的手。”

英子想了想,便脱下外衣,一手抓住一棵小树,一手抓住衣服喊道:“阿森哥,你抓紧衣袖往上爬。”

郑森抓住她的衣袖便爬了上来。

“英子,你真聪明。”

英子笑着说,“这叫做急中生智。”

英子的脸红扑扑的,一双美丽的眼睛楚楚动人,郑森望着她红汗衫下的胸脯急促地起伏着,血管里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躁动。

“英子……你……你快穿上衣服吧,小心受凉了。我……我背过头去。”

“那你可不许转过头来。”

“当然。”

英子穿好了外衣。

他们在湖边坐了下来。

“吓坏了吧。”

“唔。”

郑森笑道:“狂风海浪你都不怕,倒怕这条蛇?”

“它是毒蛇,会咬死人的,你再下来晚点我就会被它咬死的。”

一阵湖风刮来,英子打了个寒战。

“冷啦,来,坐过来。”

英子紧挨着阿森坐了过去。

阿森说:“我们背靠背就不冷了。”

“好。我们背靠背。”

“阿森哥,我在看月潭,你呢?”

“我在看日潭。”

“那你说月潭更美还是日潭更美?”

“都美,不过这就要看太阳了,太阳照在哪个湖,哪个湖就更美。”

“对。”

忽然,风起云涌,小岛上刮起了大风。

阿森说:“台湾的风怎么这么多,说起风就起风。”

“嘿,台湾的风不但多而且大,说有多大就有多大。”

风越刮越大,郑森站了起来说:“我们回去吧,怕他们着急呢。”

“好。”

两人走到拴小船的树旁,发现小船不见了,英子叫道:“不好了,小船被大风刮跑了。”

“怎么办?”

两人正着急,郭怀一和阿康大叔找来了,“英子……”

“哎,我门在这呢。小船被风刮跑了。”

“算了,天色晚了,先回去吧,明天再来找。”

郑森和郑芝虎堂叔父以及英子在台湾台南城里的街上走着。叔父说:

“昔日台湾城中心本是郑氏的天下,几条街都是郑家的商行。海上贸易通往大陆和台湾岛的商船,都在郑家兵的控制之下,过往日本的船只和南下的商船,都必须向郑家纳税。可是自从红毛鬼子入侵后,就反过来要向他们纳税,所以街上,郑氏商店已经萧条得多了。”

叔父又说:“你还未来时,在你父亲带领下,我们郑家军和台湾当地人民对他们做了武装反抗,红毛鬼子才答应给我们纳部分税。可是近年来又不给我们纳了。

“家父来了就好了,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郑森说。

快到码头,就见荷兰人荷枪实弹地警戒着,原来郑芝龙乘~坐的商船及四艘卫舰开进了港口,船上的桅杆上都挂着郑字旗。郑芝龙的船靠近了码头,郑芝龙和一些部下、随从上了岸。

荷兰人见船上的郑字旗,只是警戒着,并没有怎么样,因为荷兰在台湾的总督助理揆一已经接到上司的命令,不准与郑芝龙发生冲突,揆一只是站在炮台上用望远镜盯着。

“阿爸,你回来了。”郑森喊着奔了过去。

“儿子,本事练好了没有?”

“练好了。”

“大哥。”

“郑总兵回来了。

“郑总兵回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拥了过来,于是十传百,百传千,“郑总兵回来了”的消息迅即传遍岛上,拥来的人越来越多!

在荷兰炮台上的揆一回头问翻译何廷斌:“此人就是郑芝龙?”

“是的。”

揆一耸了耸肩,说:“好威风啊!”

高山族首领阿雄和高山族人闻讯也赶来了。

“总兵,回来了。”

“啊,首领,我回来看看。”

“你应该把兵船都开来,把鬼子赶走。”

“放心吧,首领,我早晚要打回台湾的。”

“大哥,你终于回来了。当年你把我们载到台湾,我们在台湾建立了家园,可是却来了红毛鬼子。他们向我们横征暴敛,抓工打人,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只盼着你快来赶走鬼子。”堂弟郑芝虎说。“好,我一定要赶走红毛鬼子,台湾有我郑芝龙的家,我决不容许红毛鬼子侵占我们的家园。”

炮台上的揆一问何廷斌:“他们在说什么?”

“他们在叙旧情。”

揆一又耸了耸肩,说:“天哪!这么多人拥护他。”

这时,人们都拥了过来,把码头站得满满的。

郑芝龙对大家高声说道:“父老乡亲们,我郑芝龙回来了,来看你们,看家来了。台湾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园,岂容豺狼霸占!父老乡亲们请放心,我郑芝龙一定要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拥护郑总兵。”

“拥护郑总兵,赶走红毛鬼!”

站在一旁的少年郑森感慨万千……

码头上的荷兰兵把枪举起对准了他们。

郑芝龙见了冷笑一声:“有我郑芝龙在,谁敢碰你们半根毫毛。”

揆一朝士兵们摆了摆手,士兵们才把枪放了下来。

郑芝龙仰天大笑:“哈哈,红毛鬼子怕我呀,因为我是台湾的主人,走,我们进家去。”

郑芝龙被人们簇拥着,大踏步朝城里走去……

荷兰在台湾的总督助理揆一对何廷斌说:“看来这人并不好对付。不能给他硬的,得来软的。”

郑芝龙看着街道萧条多了,街上挂着“郑记”标志的店铺也比以前少多了。郑芝龙恨恨地骂道:“红毛鬼子,我与你势不两立。”

郑芝龙来到自己以前贸易的主店,留店经理忙迎了出来:

“郑大人回来了。”

“怎么样,红毛鬼子来了,我们还有生意吗?”

“唉,郑大人,别提了。自从红毛鬼子来了,这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做了。他们不但对我们横征暴敛,还垄断商品,生意是大不如前了。”

郑芝龙说:“这些我都知道了,你们留守台湾的,受苦了,等着吧,我很快就要收复台湾的。”

回到郑家原来的豪华府邸,老管家迎了出来。

“老爷回来了。”

“你们辛苦了。”

“老爷,房间都收拾好了,您原来的摆设都没有动。

“好,摆宴,我要把亲朋故友们都请来一叙。”

“是,老爷。”

晚上,在郑家客厅里,摆上了好几桌,郑芝龙的留台下属、亲戚、好友都来丁,厅堂里坐得满满的。

老管家指挥佣人端上了酒菜,说:“老爷自打您走后,府上就从来没有热闹过了。”

“是啊,是啊,郑总兵,我们天天都在盼您回来啊!”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郑芝龙深吸了一口气:“我是得回来,这是我的家呀!”

席间,大家都纷纷向郑芝龙诉苦,坐在一旁的郑森说:“请父老乡亲们放心,我父亲早已下了复台的决心了。

郑芝龙又来到了他在台湾时的将军府,只有几个守屋人出来迎接:“将军回来了。’

郑芝龙站在这空空的将军府门前感慨万千,他想起当年曾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他忽然大声吼道:“把我的郑旗插到顶上去。”

“是。”

不一会儿,绣着郑字的中国龙旗缓缓升上将军府的上空……

“你们给我记住了,要让它永远飘扬在台湾上空。”

“是。”

黄昏,西边的落日映红了大海,郑森和英子披着满身的红霞在海滩上走着。英子看着大海说:“大海太美了,我从小就爱大海,到现在依然是怎么看也看不够,你呢,阿森哥?”

“也是。”

他们走到几棵椰子树下,在石块上坐了下来,英子唱起了童谣:

美丽的台湾岛,那里有的家;

前面是茫茫的大海,后边有阿里山。

丽的阿里山,那里有的家;

高高的大桧树下,是层层的云海湾。

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我的家;

日光和月色相彰,彩霞满湖荡。

郑森说:“英子,这歌真好听。”

“阿森哥,明天你就要回福建去了。”

“唔,我很快就会回来的,我阿爸说,他很快就要派兵来收复台湾。”

“我等着你们来。”英子声音有些哽咽。

“好。”

英子看了看郑森脖子上戴着的银项圈说:“这是你阿爸给你的?”

“不,是我阿妈给的,哎,你也戴着一个?”

“是我阿妈临死前给我戴上的,阿森哥,我们交换好吗?”

“好。”

清晨,郑芝龙接儿子返回福州,大船就要起锚了,高山族同胞送到海边。

郑芝龙对阿海大叔拱手道:“阿海兄弟,谢谢你对森儿的训练。”

“不谢,不谢,只要阿森快快长大,跟您一起来收复台湾,就不辜负我一番辛苦了。”

“阿海大叔,我们很快就会来赶走红毛鬼子的。”

“啊,好,好,太好了。”

郑芝龙又对阿雄首领、阿鹿寨主、阿康大叔拱手说:“请大家放心,我会很快打回台湾的,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国,不是红毛鬼子的。”

郑芝龙又走过去对郭怀一说:“你要把大家都组织起来,等着我们。”

“总兵放心,我们一定准备好。”

郑芝虎走上前说:“大哥一路平安,我们盼望你早日回来。”

郑芝龙向送行的人拱手,然后才上了舰船。

“诸位请回吧!我郑芝龙很快就会回来的。”

郑森站在船尾上向他们使劲挥手:

“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英子等着我们回来。”

“阿森哥,一路平安……”

英子挥着手,泪水从眼里涌了出来。

船开了,向西驶去。郑森一直站在船尾凝望着渐渐变远的台湾岛,他暗暗发誓:“我长大了,一定要收复台湾!”

三 金陵深造

郑森又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重气节,最痛恨变节,一个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最有气节的人。”

老先生们听了都对少年郑森刮目相看。

午后,郑芝龙正在庭院里看郑森舞剑,只见郑森旋转如飞,剑光闪闪,心里十分高兴。

“老爷,长公子中了秀才了。”大管家周继武来报。

郑芝龙听了大喜,高喊道:“我郑芝龙家终于出了个秀才了,摆宴。”

郑芝龙宴请了几个亲朋好友庆贺。大家都举杯恭贺:“恭喜长公子中了秀才。”

郑芝龙笑道:“他今年才十五岁,我还要让他考举人,中进士,中状元……哈哈……”

海面上,郑芝龙站在战船甲板上,看郑森驾舟冲浪。见儿子十分勇敢,毫不畏惧,他面露满意之色。

郑森上船舱休息时,郑芝龙递给他毛巾擦头上的汗,然后笑着说:

“森儿,阿爸看你的武艺已经够水师水平了,但阿爸要把你培养成文武双全的英才。所以,阿爸打算送你到南京国子监去深造。”

“是吗?阿爸,孩儿愿意。”郑森高兴地说。

“森儿,你要记住,咱们郑氏家族将来也要出一个主宰朝政的相才。所以阿爸不但要让你尚武,更要让你尚文、尚政。”

“阿爸,孩儿明白。”

这天早晨,泉州港口,五艘战舰就要起锚了,中间的战舰是福建总兵郑芝龙和他的儿子乘坐的,两侧是护舰。

五艘舰驶进南京港,早有南京水师总兵及南京商界人士、置营站在码头上迎接。郑芝龙见了很高兴,对左右说:“就是要给我的儿子在南京造点声势,要让天下知道我郑芝龙不仅是武官,我的儿子将来必是朝廷重臣,国家栋梁。”

上了岸,人们迎了上来。

“恭迎总兵光临金陵。”南京水师总兵拱手说。

“哪里,哪里,下官不过是送犬子来求学,今后承蒙关照。

“欢迎郑总兵光临南京。”南京地方官员也拱手说。

“多谢关照。”郑芝龙也向他们拱手还礼。

“郑总兵好,欢迎光临金陵。”

“谢谢,谢谢。”

“恭迎郑大人光临金陵商行。”

“谢谢,谢谢。”

财大气粗的郑芝龙目光中不无骄色。

这天上午,郑芝龙带着郑森去拜大学士钱谦益为师。

“老师,福建总兵郑芝龙父子已到。”

“快请。”

郑芝龙带着儿子来到了在南京国子监任教的著名学者钱谦益府门外,钱谦益迎出府门。

粗犷傲慢惯了的郑芝龙,见了年逾花甲的钱谦益倒也不敢轻慢,忙施礼道:“钱老先生在上,今有福建总兵郑芝龙带犬子郑森求学府上。”

“啊,郑太师不客气,请进请进。”

进入古色古香,高雅别致的堂厅内,分宾主落座后,郑森给老师跪拜:

“先生在上,请受弟子郑森一拜。”

钱老先生见郑森谦恭有礼,谈话举止不俗,没有纨绔子弟的样子,很是高兴。又见他浓密的剑眉下,一双俊眼闪闪发光,英气逼人,十分喜爱,当下便答应收为弟子。

郑森再次拜了高师。

钱老先生是大儒,崇尚孔孟,精通六经,又通散文、诗赋。

从此,郑成功便在国子监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首先跟钱师学习儒家经典,他对孔子儒家的忠孝仁礼尤其崇尚,并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更为推崇。

一天,郑森一人在学堂内坐着用功,钱谦益走了进来,把自己的大衣给他披上,问:

“郑森,在想什么呢?这么专注。

郑森忙起身行礼。

“老师,郑森在学孔夫子的《论语》。”

“很好,孔夫子的《论语》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准则,你须认真领悟。”

郑森还同时拜御史徐孚远为师学许赋,又拜兵部尚书学《孙子兵法》。

一天过节,钱谦益宴请知交应天府丞瞿式耜及御史徐孚远,郑森作陪。

席间,钱谦益问郑森:“你对《论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回老师,学生最推崇《论语》的‘忠孝仁礼’。”

“好,你算学到家了。”

钱谦益又问:“除孔子孟子之外,你还崇拜哪些人?”

“屈原、司马迁、岳飞、杨业、戚继光、文天祥……崇尚他们的民族气节及英雄气概。”

郑森又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重气节,最痛恨变节。一个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最有气节的人。”

老先生们听了,都对少年郑森刮目相看。

钱谦益十分赞赏,说:“你学得太好啦,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为师给你起名为大木,意味着你将来必可为国支撑江山。”

“谢老师赐名。”郑森跪拜下去。

瞿式耜问郑森:“郑公子,最近喜欢读什么诗?”

郑森说:“回大人,喜欢读陆游的游剑门诗。”

郑森说罢,吟道: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机变化迹逡巡。

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

钱谦益说:“好,说说你的感想。”

郑森说:“这首诗是陆游游剑门关而作,他感叹蜀地形势险要,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本是生存图强的战略要地,但蜀国却被魏将邓艾从阴平奇袭成都,终致刘禅投降蜀亡。

陆游做此诗是忧心宋朝沦丧,朝廷苟安东南一隅,不思进取……”

郑森略顿一下又说:“我最感叹最后一句‘如此江山坐付人’,就是警戒后人不要把江山白白丢掉。”

大家听了都被郑森的志气所感动。

钱谦益赞道:“少年得志,诚天才也。”

应天府丞瞿式耜也说:“这少年瞻瞩甚高,他日必成伟器。”

郑森谦恭地说:“大人过奖了,郑森不过是想将来能成为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的英雄。”

“好。”钱谦益高兴地说,“我没白教诲他一场。”

文人志士们正在饮酒畅谈时,忽然钱谦益的儿子慌慌张张地进来说:“父亲,不好了!”

“发生了什么事?”

“孩儿刚从北京回来,崇祯皇帝自杀,山海关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北京失陷。”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

四 山河破碎

郑森的两道浓眉皱了起来,他悲痛地想:亡国的滋味是什么……

明朝已亡,国子监的学子们都无心读书,有的已经回家去了。这天上午钱谦益急急地到学堂里对学生们说:“今天你们自学吧,我要进宫去,大家拥立福王为帝,今天举行登基大典。”

下午,钱老师穿着朝服回来了,他被封为礼部尚书。

郑森迎了上去问:“老师,弘光政权能维持多久?”

“那就要靠我们大家,唉!支撑半壁江山难哪!”

郑森的两道浓眉皱了起来,他的眼睛凝望着窗外……亡国的滋味是什么?

几个学子坐在学堂内,谁也看不进书。

一个说:“家里来信了,说南京也难保了,让我回杭州去。”

另一个说:“我家也要来人接我回广东去。郑森,你呢?”

“不一定,史可法的三千兵马还在北面守着呢!”

郑森又说:“书我是读不进去了,我准备拿起武器抗清国去。”

“啊,准备投笔从戎!好样的,那你就留下吧,我们可要走了。”

这天半夜里,郑森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忙问侍从:“阿壮,快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阿壮回来说:“公子,不好了,街上全是逃奔的人。”

“啊,南京就要失陷了。”郑森惊道。

次日,钱谦益匆匆忙忙地到国子监对郑森说:“大木,史可法的三千清兵全军覆没,扬州失守,你叔父郑鸿逵的水师也败北了,皇上也失踪了。你快回家去吧,以后抗清复明就靠你们了。”

“啊,老师,我不回家,我要上前线去抗清。”

“不行,你还年轻,快回家去避一避,只要你有爱国之心,那就终有报国之日。”

这时,周大管家周继武从福建找来了,拉了郑森就走,“大公子,快跟我走,郑太师让我来接你回家。”

“我不回家,我要去找史可法,我要去抗清!”

“史可法已经阵亡了,你上哪去找他。快跟我上车,快!”

郑森被拉上了车,一路上只见人喊马嘶,人们都在逃命,拼命地往城南门挤去。郑森的车出城没多时,清兵南下总督豫亲王多铎占领了南京,紧接着又挥师南下。

郑森和周管家坐车来到扬州,扬州已沦陷,城门已被清兵把守,逃出来的老百姓边跑边哭道:“不能过去,清兵在设关给汉人剃头,留雉尾巴辫子。”

“啊!”郑森忙下车问一老者,“老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兵强迫我们剃发,留外辫,说是皇帝诏书: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能进城了,快绕道吧!”

郑森策马前去,远远地果然看见清兵在城门口设关拦人剃头。

郑森愤怒无比,策马奔去。

郑森冲上前去问清兵:“为什么要强迫汉族老百姓剃满人头?”

“这是大清皇帝的命令,你是什么人?”

“是大明朝的人。”

“你敢反抗?”清兵为首的走了过来问。

“反抗又怎么样?”

“你好大胆,来呀,把他的头给我剃了。”

“你敢。”郑森抽出剑和他们杀了起来。

老管家周继武及阿壮见郑森和清兵打了起来,急了,忙上来说:

“别打了,他是我们郑总兵的长公子,他刚刚从南京回来,不懂你们的规矩。”

兵为首的骂道:

“郑总兵长公子又怎样,他的老子都得剃头!”

“好,好,我们回福州再剃。多有得罪,多有得罪!”老管家说着拉了郑森就走。

郑森恨恨地说:“哼,回头再找你们算账!”

福建泉州总兵府中堂,郑森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阿爸,我回来了。”

“好。赶快去洗换一下,准备做新郎。”

“阿爸,您怎么了,我回来是准备投笔从戎的。眼下清兵就要南下了,福州朝不保夕,您还要我成亲,我没这兴致。”

“森儿,正因为兵荒马乱,父亲才要为你赶快把大事办了。”

“不,父亲,孩儿要上前线抗清,不想成亲。父亲,孩儿还小,男人三十而立,孩儿才二十一岁啊!”

郑芝龙站了起来,走过来抚着儿子的肩头说:

“森儿,既然现在读不了书,你要从武,作为当总兵的父亲也只好认了,这是身不由己啊。但婚事是一定要办的,接你回来就是为办这事。”

“阿爸,孩儿要等抗清复明后再成家立业。”

郑芝龙急了:“森儿,为父一生流汗流血打下来的江山,本应称王立国,就是因为能武不能文才居人之后,父亲一心要你崇文人仕,将来出将入相,经纬天下,所以才要你崇文。现在亲家是名声赫赫的大学士董尚书的女儿,跟他家攀亲,你应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二阿妈颜氏也过来劝道:

“森儿,听你爸的话,这桩婚事,确实门当户对。那姑娘名董琴,年方十七,不但品貌俊俏,而且举止端庄,自幼又知书达理,可谓百里挑一。听说棋琴书画样样来得,你们俩可真是天生的一对听。”

郑芝龙说:“再说了,我们郑家这样一个大家族,你是长子,中国历来重视子嗣,要后继有人。等你抗清复明成功了,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呢。”

郑芝龙喝了口水坐下来,又说:“好啦,去休息一下,好好准备做新郎吧,以后你要崇文修武,都好说。来人,好好伺候大公子休息。”

“是。

郑芝龙怕郑森逃婚,就对周管家使了使眼色,要他看好大公子。

郑森急得没办法,说道:“阿爸,我要去台湾找英子。”

“找什么英子,她早就是别人的新娘了。再说现在到台湾很不容易了。要见,结婚后再说。”

“阿爸……”

“快去准备吧!”

郑森知道,父亲已把自己看住了。他无奈地叹了口气。

郑森被关在书房里,他扶窗望着窗外的蓝天,心里想着台湾的大海,想着英子……想着和英子一起潜水,一起狩猎,一起骑射……一起唱歌……

啊,英子,你真的成亲了吗?你为什么不等着我!

正想着,听到门锁开了,郑森回头见是周管家送饭来了。

“周管家,英子真的成亲了吗?”

“大公子,英子早就成亲了,是老爷不让告诉您的。那时您在南京读书,老爷怕影响您。”

“她嫁给谁了?”

“是他父亲做的主,他父亲病重,临终前把她许配给台湾的一个商人的儿子。她现在已是做母亲的人了,听说生了个儿子。”

周管家又说:“听说那商人是他父亲的朋友,为人不错,唉,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满意也罢,不满意也罢,都得认命了。”

郑森怔怔地听着。

周管家把饭菜摆好说:“大公子,快吃吧,凉了就不好了。”

郑森端起碗,用筷子拨弄着饭,问:“周管家,是她愿意的吧?”

周管家叹了口气说:“她不愿意又能咋样?自古儿女婚事都是父母做主,儿女只有服从的份儿。再说父母也是为儿女好嘛!听说她曾逃婚,是在海上被抓回去成亲的,唉,也真是。”

郑森又问:“那我走了以后,英子就没有来过?”

“唉,自从台湾被红毛鬼子占了,就很难回大陆了。有大海隔着,天各一方的,她结婚的事是后来才知道的。”

周管家收好碗筷走了。

郑森失望地坐了下来,用手撑着头,一坐就是半天……

泉州总兵府红灯高照,鞭炮齐鸣,红地毯铺出三里外。婚庆就要开始,郑府中堂内外高朋满座,大门外宾客们笑脸盈盈,送礼的络绎不绝……

郑芝龙及颜氏都在客厅里笑迎八方宾客。

阿壮在门外轻唤:“少主子,您出来一下。”

“什么事,这么着急?”

“少主子,英子姑娘来了。

“啊,她在哪儿?”

“她走了。”

“啊,为什么就走了。”郑森急得大声问道。

“嘘,小声点。”阿壮凑近郑森的耳朵说,“她送她丈夫到福州治病,她丈夫死了,现在她送丈夫的灵柩回台湾去了。”

“啊,那她为什么不见我?”

阿壮说:“她说这是您大喜的日子,她一身晦气就不见你了,她祝少主子幸福。”阿壮又说,“这是她叫我转交给您的一只银项圈。”

郑森接过银项圈,默默地看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森儿,还不快出来,要拜堂了。”郑芝龙大声说着走来,见郑森还未换新郎服,怒道,“亲友们都到齐了,新娘花轿也快到了,你还不赶快换衣服。”

颜氏也进来了,她着急地说:“森儿,怎么还没换衣服?”

“新娘花轿到!”外边唤道。

郑芝龙忙叫:“大管家,快,叫人来帮大公子换上新郎装,马上要拜堂了。”

“是,老爷。”

郑森含着泪,周管家帮他换上了新郎装,胸前系了大红绣球。

“森儿,森儿快来。”郑芝龙在厅堂叫道。

“快,走,拜堂去,老爷叫呢!”

郑森被管家及几个侍从扶到了厅堂。

“新郎新娘拜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礼毕,送新郎新娘入洞房。”

洞房里,新娘顶着红头盖端坐着,郑森的四个弟弟跑出跑进地叫着、笑着。

颜氏及侍女让新郎新娘喝过合卺酒便说:“时候不早了,大家都退出吧,让新郎新娘好好亲热亲热。”

洞房里只剩下新郎新娘两人,红烛高照着……

郑森呆站在窗口,心里想着英子的命运真惨,恨不得飞到她的身边去……

忽然,门被四个调皮的弟弟撞开了。他们喊着:“啊,大家快来看呀,新娘的盖头还未揭开呀!”

郑芝龙及颜氏还有几个女侍也进来了。郑芝龙说:“森儿,你还不快揭新娘盖头,怎么让新娘一个人坐着。”

郑森只得上前揭开了新娘的盖头。

盖头揭开了,只见新娘果然生得端庄贤淑,容貌姣好。郑森一阵惊喜,但想起了英子,脸色又暗了下去。新娘抬头看见夫君长得英俊潇洒,如玉树临风,心里十分高兴,脸上泛起了潮红,她含情脉脉地看了夫君一眼便羞涩地低下头去……

“真是天生的一对。”大家都说道。

颜氏说:“妤啦,好啦,大家都走吧,让他们好好亲热吧!

你们四兄弟不许再闹房了,跟母亲回屋睡觉去。”

大家都出了新房。

新娘的娘家侍女杏儿端来了洗脸水说:“小姐,你们快洗脸吧,水正热呢。”说完就退了出去,并把门轻轻掩好。

新娘站起来把盆里的毛巾拧干递给郑森,含羞地说:“洗脸吧。你叫郑森?”

“嗯。”郑森接过毛巾擦了一把脸,把毛巾递给她,问道:

“你是叫董琴吧!此刻正是国家危难之际,我本不想成亲,但又不能拂父意,只好如此。但我的决心是抗清复明,效忠国家,不知你能明白否?”

董琴说:“夫君,既与你拜过天地就是夫妻了。嫁夫随夫,自然要与你祸福同当,喜乐共享。你立志抗清复明,报效国家,为妻自然与你同心同德,生死与共。”

董琴又说:“我从小知书达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虽为女子,焉能不知爱国道理,我最崇拜木兰从军,我最喜欢读她的诗。我也本不想成亲,但和你一样不能拂父母之意,又听说你投笔从戎决心救国,我非常钦佩,所以就答应了……”

郑森听了,心里一震,莫非是志同道合的相知?便转过头来凝望着她……

董琴眼里闪着泪花,说:“国破山河碎,本不是成亲的时候,但既已如此,今后董琴愿与你一同救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郑森听了,非常感动,他用毛巾帮董琴擦去脸上的泪水,董琴就势紧紧地依偎在丈夫怀里。从此,夫妻二人开始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抗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悲壮历程……

五 投笔从戎

……使隆武帝感到,站着的就像是当年的岳飞。啊!大明江山有救了。仿佛久处阴霾天,忽然露出了太阳,眼前顿现一片金光灿灿……

郑森回道:“岳飞说过,‘只要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何愁不安定?!”

话语一出,满堂皆惊……

隆武帝升殿坐在临时皇宫的御座上。

“宣郑森进殿。”

郑森进殿后跪叩道:“草民郑森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武帝一见郑森就怔住了,只见他两道剑眉下一双大眼目光闪闪,英气逼人。尤其那双眼睛望着隆武帝时透着的忠心,使隆武帝感到,眼前站着的就像是当年的岳飞。啊!大明江山有救了。仿佛久处阴霾天,忽然露出了太阳,眼前顿现一片金光灿灿……

隆武帝不由得站了起来,一步步下了殿,向郑森走去……

“多大了?”

“回皇上,小臣年刚二十二岁。”

“啊,自古英雄出少年。”

隆武帝看着他的眼睛说:“你最崇拜岳飞?”

“是的。”

“崇拜他什么?”

“精忠报国。小臣也立志要精忠皇上,要抗清,要恢复我大明江山。”

“好,真是少年有志啊!听说你在南京跟名师深造。”

“是的,现在已投笔从戎!”

隆武帝又问他:“小小年纪,为何就投笔从戎?”

郑森回道:“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清兵入关,大明江山危在旦夕,身为大明的人,焉能不忧天下。”

“说得好,真是壮志凌云啊!”

隆武帝又问:“朕还想听听,你对治国平天下的见解?”

郑森答道:“岳飞说过,只要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话语一出,满堂皆惊……

隆武帝听了大为赞赏:“说得好。难怪钱谦益给你起名为大木,你果然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大明复兴有望矣!”隆武帝激动得声音发颤。

隆武帝回到御座,宣布:“郑森立志抗清复明,大明有郑森,实乃朝廷之万幸。朕赐他国姓朱,名成功,封禁军都尉。”

“微臣叩谢皇恩。”

郑森被皇上赐名为朱成功的消息传开了,从此大家都叫他国姓爷。

郑芝龙摆宴为儿子庆贺,正举杯时,老管家来报:

“太师爷,日本当局批准夫人回国了。”

“好,真是双喜临门啊,你快准备去接吧!”

“是。”

“啊,母亲,终于要见到母亲了。”郑成功高兴地高举酒杯一饮而尽。

这天午后,郑成功站在泉州码头上,望着大海的东北方向,他在盼望母亲的乘船快点出现……母亲啊,七年育儿十余年分别,孩儿多么想念您啊。

码头不远处站着郑总兵及亲朋好友,大家都在眺望着海面,等着迎接郑大夫人从日本归国。华丽的车马队排列在码头两边,几排鼓乐手在前面站着。

终于,海面上驶过来三艘船,是郑总兵的两艘军船保驾着中间的日本商船。

商船上田川松子手扶船栏激动地看着快靠近的大陆……啊,与丈夫、儿子分别十几年了……多么想念他们啊。

去日本接嫂子回国的郑芝燕说:“嫂子,您看,那就是泉州港口。”

“啊,中国,我到底来了。”

“嫂子您看,码头上黑压压的人,准是我大哥接您来了。”

田川松子没有穿日本和服,而是穿了一套中国明朝妇女穿的衣服,她想这是入乡随俗。

就要见面了,田川松子的心突突地跳了起来。

“阿妈……”只见儿子乘着一艘小快艇已驶到了面前。

“森儿……”

郑成功迅速爬上了商船,高喊着“母亲……”奔了过丢。

“母亲……”

“我的儿……”

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大哭不止……

“啊,我的森儿,你已是大小伙子了。”

“阿妈,十几年了,儿好想您啊!”

“我的儿啊,妈妈天天在海边望眼欲穿,此刻终于梦想成真了。”

船快靠岸了,码头上,鼓乐齐鸣,鞭炮连响,郑芝龙一摆手,停泊在港口的军舰便向海连发了二十下响炮,表示郑总兵与大夫人已分别二十年之久。

船靠码头了,田川松子在郑成功的搀扶下,走上了码头。

“夫人!”郑总兵迎了上去,握住了田川松子的手。啊,分别二十年了,她快四十的人了,依然是那么仪态万方。田川松子满眼噙泪,她抬头见丈夫那双浓眉下的大眼依旧闪闪发光,雄风不减。啊,两眼角已布满了深沟横壑,那棱角分明的四方脸膛愈加黝黑,加上粗黑的胡须,斑白的两鬓,啊!风霜岁月已把他折磨得愈加刚健粗犷。

“夫君……”田川松子鼻子一酸,正要把头依偎在丈夫的怀里时,忽听丈夫指着站在身边的一个雍容富态的贵妇人说:

“她是二夫人颜氏。”

颜氏忙向田川松子施礼道:“大夫人吉祥。

田川松子这才注意到丈夫身边的这个中年女人,一个绰约多姿的丽人,心里一凉,但也给她回了礼。

郑总兵又指着身旁二夫人颜氏生的两个儿子说:“他们是我的两个儿子。”然后对儿子们说:“快见过你们的大阿妈。”

“大阿妈好。”两个儿子齐声说。

“好,好,你们好。”

田川松子万没想到她千思万盼,迎来的丈夫原来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丈夫了……想到这儿禁不住潸然泪下……

郑成功见母亲落泪,心知其故,忙安慰道:“阿妈,森儿不再离开您了。”

啊,森儿,还有我的森儿,我还没有绝望。她忙掏手巾擦了眼泪。

“母亲,这是董琴。”郑成功拉着董夫人过来说。

“母亲。”董琴礼貌地向田川松子施屈膝礼。

“哎。”

啊,好端庄的儿媳,我的森儿已成亲了。

田川松子的心终于有了一些宽慰。

郑芝龙又一一向田川松子介绍他的亲属。

“他是郑鸿逵,我的二弟,现在是福州水师提督。”

“嫂子好。”郑鸿逵给田川松子问了好。

“他是郑泰,我的堂弟,现在在厦门。”

“他是郑豹,也是我的堂弟,现在南澳。”

“他们俩兄弟是郑彩、郑联,现在厦门。”

“嫂子好。”

“他们都是拥有强大水师的将军,是我郑家军的骄傲。”郑芝龙自豪地说。

郑芝龙向妻子介绍完,然后把田川松子扶上了豪华马车,郑成功骑马在一旁护卫。

鼓乐响起,鞭炮在前开道,迎接的人上车的上车,上轿的上轿,骑马的骑马,都跟在郑总兵的车后向总兵府行去。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田川松子不时掀开车帘向街上望去……只见街上商店林立,行人熙熙攘攘,啊,到处都挂着“郑记”的牌子。

到了一座豪华府邸门前,郑成功说:“阿妈,总兵府到啦。”

郑成功说着翻身下马,把母亲扶下了车。

总兵府门外站满了迎接大夫人的人们,这时鞭炮齐鸣,鼓乐高奏,郑芝龙领着田川松子和颜氏向府内走去。

“迎大夫人。”人们齐声喊道。

广阔的厅堂里摆了十几桌宴席,坐满了郑芝龙的亲朋好友。佳肴美酒摆上后,郑芝龙举杯:“今天,我的大夫人,终于从日本归国了,分别二十年了,今天才得以团聚。所以,我们今天要好好庆贺一番,来,大家干杯。”

席间表演了歌舞。

郑芝龙得意扬扬地对大家频频举杯,田川松子看了看在郑芝龙另一旁的夫人颜氏,见她也春风满面地看着郑芝龙,顿时心里掠过一丝苦涩,感叹苦恋了二十年的丈夫已经不属于自己一人的了。毕竟我与他已分别了二十年,而他们却是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心里又掠过一丝阴影……

坐在身旁的儿子郑成功,似乎最能理解母亲的悲喜,忙向母亲说:“阿妈,快吃菜,这是您最爱吃的日本海鱼。”

“儿子,你还记得阿妈爱吃什么?”

“当然记得,母亲的一切孩儿都不会忘记。”

坐在儿子身旁的董琴也彬彬有礼地说:“母亲,多吃点菜。”

田川松子心里有了一些慰藉。

晚上,郑芝龙和田川松子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田川松子说:“夫君,还记得我们分别的那天晚上月亮也是这么圆。”

“记得,那天晚上你还给我弹了一首曲子。”

“就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思乡曲。”

郑芝龙说:“我想听你弹。

“琴还装在箱里呢!”

“阿妈,孩儿把琴给您抱来了。”郑成功抱着琴进来说。

“啊,太好啦。”

“孩儿知道母亲每晚都要抚琴。”

于是田川松子便坐下弹了起来。

郑成功悄悄退出。

琴声让站在窗前的郑芝龙回忆起了他们的初恋……

他们在月光下的海滩上拥抱……

他听到妻子怀孕的喜悦……

他们昀离别……他用手轻轻擦去爱妻脸上的泪……

曲终,郑芝龙转过身向爱妻急奔过去,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

二十年啊,这阔别二十年的相拥,使田川松子泪如雨下……

六 忠奸之分

郑成功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想自古以来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奸,果然如此……

清兵大军围逼仙霞关,福州危在旦夕,隆武帝升殿商议。

仙霞关是福建的天险,也是人福建的第一道关卡,两边皆峻峭山崖,中间只有仙霞关一道关口能通行,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福州的南明王朝皇宫内,隆武帝升殿,群臣站立在下。

隆武帝焦虑地环顾了一下众大臣,说:“众爱卿,清军兵临仙霞关,福州已朝夕难保,大家有何良策?”

众大臣都把目光转向郑芝龙及郑鸿逵,因为他们是将军。

郑芝龙只当没看见,他故意把头一歪,眼睛望着殿外。

半晌,有两个年轻将官表示愿奔赴仙霞关,支援当地守兵,可郑芝龙依然不表态。站在郑芝龙两旁的郑鸿逵、郑芝燕、郑泰见大哥不表态,便也不说话。

隆武帝急了,问郑芝龙:“太师为何不言语,国难当头,难道太师无动于衷?”

郑芝龙火了:“什么无动于衷!出兵容易,可是粮饷在何处?难道让士兵们饿着肚子去打仗!”

隆武帝知道他推卸,便说:“粮饷可以募集嘛,你总不能按兵不动。”

郑芝龙诉苦道:“全军的粮饷正常开支尚且难保,哪有富支援战事。”

大家都知道郑芝龙的粮草堆成山,明明是不愿抵抗清兵。

文官们都在窃窃私语,知道武将们都怕死。

内阁大学士何进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怒之下,出班抖动着花白胡须禀道:“启禀皇上,国难当头,忠奸必分,泾渭难合,老臣实在不忍看福州沦陷,老臣告老还乡算了。”言罢向隆武帝三跪拜后,哭着走了。

满堂文武都低下了头。

“爱卿,快请回……”隆武帝站起来,想拉住他。

何进听了停了下来,他缓缓转过头,一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凝望着隆武帝……他转回来向隆武帝又跪叩三次,然后起身走了。

丞相黄道周老臣见郑芝龙、郑鸿逵都按兵不动,气愤异常,就说:“启奏皇上,这些武将都不肯出师,只有我们文官来保护皇上了。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与清兵一拼,臣下愿到江西去招募勤王抗清队伍,望陛下准奏。”

隆武帝听了十分感动,心想,年轻的拥兵的不去,手无寸铁的老学究反倒志愿去,天下到底怎么了?便说:“难得老丞相这份忠心,朕还能说什么呢,朕只是担心你年老体弱,如何能担待得了此行?”

“请皇上放心,人生在世难免一死,只要死得萁所,老夫在所不惜。”

隆武帝感动得热泪盈眶,满朝文武也发出了唏嘘声。

郑成功看着,十分震动,心想真正是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奸。

黄道周说:“请郑总兵拨一点粮饷给我。”

郑芝龙傲慢地说:“是你自己要去的,是英雄好汉,自己筹款去。”

隆武帝说:“郑太师你就拨一点军饷给他吧,国难当头……”

郑芝龙打断隆武帝的话说:“皇上何出此言,难道我不知道是国难当头吗?但是朝廷的财粮全靠我郑家供给,正规军尚且有限,何况他是哪门子队伍!”

郑芝龙看了看大家,见众人都低头不语,又说:“我也有我的难处,自从清兵人关,我海上贸易也不好做了,税赋很难收到。生意都不好做了,我已坐吃山空,哪来的钱。”

隆武帝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

黄道周听了,看了郑芝龙一眼就义无反顾地走了出去。

郑成功见状,喊道:“老丞相等等,小辈愿为您筹粮。”

“森儿……”郑芝龙喊道。

郑成功追了出去。

“黄老丞相,等一下。”

黄道周站住了,他转过头等着。

“黄老丞相,您的精神太感动人了,小将愿支持您。”

黄道周叹道:“噢,你的父亲为何不像你?你回去好好劝劝他吧,他是拥有重兵的人,大敌当前,为何如此态度!”

黄道周说完急急走了。

郑成功去找父亲问理。

郑芝龙从宫里出来,正要上车被儿子拦住。

“父亲,大敌当前,文官都上战场了,您身为武将为何按兵不动?”

郑芝龙怒道:“敢跟父亲这样说话,你胆子越来越大了!”

郑芝龙说着就要上车,又被郑成功拦住。

“父亲,你太过分了,黄老丞相这么大年纪了,还挺身而出,而您不但龟缩不前,尚且连军饷都不肯支援。”

“你给我住口,你根本不知道为父的打算。”

郑芝龙说着就登上了车。“回府!”车疾驰而去。

“父亲……父亲,你到底是怎么了!”

郑成功急得直跺脚。

早晨,隆武帝率百官在福州城门外为老丞相壮行。

隆武帝拉着黄道周的手哽咽着说:“我知道你已变卖了家产充做军饷,我就把后妃的这一点首饰,让你添着用吧!”

“皇上……”黄道周泪如雨下。

他举杯向老丞相壮行,哽咽着说:“黄老丞相,朕祝你马到成功,平安归来。”

黄丞相自知此行必不能生还,含泪接过酒樽一饮而尽,然后向隆武皇帝跪叩道:“皇上,您是大明的希望,让臣再给您叩拜一次,皇上万岁,方岁,万万岁。”言罢挥泪如雨……

出征队伍高举着“抗清勤王”的旗帜出发了。

站在两旁送行的人唱起了歌,为老丞相送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黄道周叹道:“唉,我这是老臣一去不复还啊。”

“老丞相……”隆武帝泪如雨下……

黄道周再次向隆武帝跪别。

送行的人又高声唱了起来。

黄道周拱手向众人告别,老泪纵横……

站在一旁送行的郑成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走过去说:

“黄丞相,这是我的一点积蓄,您拿去做军饷吧,我一定说服父亲出兵仙霞关。”

“好好,谢谢国姓爷,谢谢。唉,人家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也有父不如子啊!”

黄道周的队伍都是他的学生、好友及下属,总共不过数百人,武器不过是一些剑、大刀之类。

隆武皇帝及众大臣目送着他们,倍感悲凉。

黄道周一行每到一处就张贴檄文,号召百姓勤王抗清,他们的精神感动了许多文人学士,很快队伍增加到千余人。

然而黄道周的队伍,包括黄道周本人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志士,个个只有义愤,却无武力。加之郑芝龙不给他们粮饷,大家只好饿着肚子行军。他们哪里知道清军提督张天禄率一队骑兵早已包抄过来。

队伍沿途宣传鼓动,招募兵士,将到江西婺源城时,就遭到清骑兵的袭击。探马来报:“丞相,不好了,敌人已经把我们包围了!”

“跟他们拼了!”

白发苍苍的黄道周,拿起从来没有用过的利剑带头冲了上去……

然而这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仕士,哪里是清骑兵的对手,很快在清军的大马刀及铁蹄下死的死,伤的伤,被俘的被俘,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黄道周腿受伤被俘。

南京清军南下总督博洛听见擒了隆武帝的丞相,便令押到南京。

黄道周被押到南京,博洛想收买他以分化瓦解隆武政权,就把他软禁起来,并设宴招待他。

博洛举杯说:“黄老丞相,你的忠义实在可嘉。不过,你可忘记了一句话,也是出自你们汉人的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明朝已亡,大势所趋,天下必将被清朝取代,黄老先生何必还要死抱着明朝呢?”

黄道周不理。

博洛顿了顿,环顾了一下席上他请来的特臣们说:“你看,他们都是你们明朝原来的将军、大臣,现在投靠了我们,你看看,个个都高官厚禄,我们谁都没有亏待!”

一直扭着头傲视一旁的黄道周转过头一看,着实让他惊呆了。这些原本是明朝的大将、大臣们,现在都摇身一变,头前顶被剃得光溜溜的,后脑瓜都扎起了小马尾辫子,衣服变成了清朝朝臣蟒袍,头顶戴上了清兵的红顶戴,让人感到可耻又可怜。他们一个个都咧着嘴向黄道周讪笑着,黄道周感到一阵恶心,便闭上了眼并用手掩住了鼻。

博洛见了心里冒火,但又耐着性子说:“黄老先生,别闭眼呀,你看他们都是你原来的同乡、同学、同事呀!”

“是呀!黄老先生,你看大清朝廷对我们多好啊,你要是投靠了大清,那没准比我们的官还要高啊!”

“你可别执迷不悟呀!”

“住口!”黄道周怒呵道,他忽地站了起来,“送我回监狱,

这个地方太脏太臭。”

博洛怒道:“好,用你们汉人常说的话,敬酒不吃吃罚酒,我成全你,不过……这一次可不是送你回监狱而是送你升天堂。”

“请便。”黄道周头一扭回道。

“来人呀,给我带下去!”

铁监里,被打得皮开肉绽的黄道周,披散着头发躺在草堆上喘息着。他咬紧了牙关,心想,就是打死我也决不降清变节……想着便迷糊了过去,蒙眬中忽听:“啊呀,怎么把我的老乡折磨成这样!快拿药来,我替他擦洗伤口。”

黄道周睁开眼见是最先降清的洪承畴。这个洪承畴,原是崇祯时的兵部尚书,后又调任蓟辽总督,在东北与清兵决战时,吃了败仗就投降了清朝,听说清朝派他到南京,专任招抚。看着他一身清朝二品顶戴的服饰,心里一阵厌恶,他把手臂缩了回来,声音微弱,却铿锵有力地说:“别碰我,别脏了我的肌肤!”

洪承畴有些尴尬,心里恼怒,脸上却挂着笑,说:“黄老先生,我们是同乡,我钦佩你的骨气,但却可怜你的傻气,你忠心是令人钦佩的,但你也不想想,明朝已经亡了,你还忠谁呢?那隆武小儿还能当得了几天皇上?你怎么这样不识时务?其实,清人最重气节,他们很看重你,你若降了他们,恐怕所受器重的我还不及你呢!”

“住口,你这种小人,你背叛了先皇先帝,投靠了敌人,一个变节投降的小人有何面目跟人谈论气节,你还是去向清军摇你的尾巴吧!”

洪承畴听了恼羞成怒,他忽地站了起来,骂道:“你这个腐儒,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就到九泉之下,去效忠你的崇祯皇帝吧!”言罢悻悻而去。

黄道周在狱中骂走了一个又一介的劝降者,他们一个个被骂得面红耳赤掩面而去。

洪承畴把黄道周不肯降的情况禀报给博洛,博洛说:“不愿投降,那就由你处置吧!”

黄道周被清军杀害的消息传到福州,隆武帝在朝廷上掩面而泣,殿下的臣将们也都痛哭失声。

大家正伤心着,一个部将来报:“皇上,大学士何进归家乡时,在江上遇到了歹人,不但财物被劫,还把老先生的耳朵割掉了一个。”

“啊,可怜的老臣啊!都是被清兵害的。”隆武帝伤感地说。

郑成功听了,上前禀道:“皇上,国难当头,文官都英勇捐躯了,我父还按兵不动,我去找父亲理论。如父亲依然不发兵,那小臣就请求自己率兵去仙霞关抗清。”

隆武帝赞赏地说:“好,好,真不愧是明朝忠臣。”

七 临危受命

危难之际,郑成功挺身而出。

郑成功走了,一队人马急急而去,远处扬起了尘土。

郑成功的母亲一直含泪目送着……

郑成功来到总兵府。

“父亲,仙霞关已快被清兵攻破了,父亲为何还按兵不动?”

“攻破又怎样?这个朝廷将来是姓明还是姓清对我郑芝龙来说都不重要,我郑氏要保的,不是隆武王朝而是我们的福建、广东和台湾。”

郑成功急了,劝道:“父亲,您好糊涂,国破何以为家?”

郑芝龙傲慢地说:“我又不去跟他们争皇帝,我也不管他谁当皇帝,我只要守住我的这块地盘,这难道还不行吗?”

“可是父亲,您身为福建总兵,明朝的大将,您难道能见明朝灭亡于不顾吗?难道您就是这样效忠朝廷吗?”

郑芝龙见儿子态度坚定,便和缓了一下口气,说:“森儿,你不是要决心收复台湾吗?那我们还得保存一点实力,都拿去效忠了,将来拿什么复台呀!”

“父亲,您不愿意去镇守仙霞关,那就让孩儿去吧!”

“你为什么不跟为父一条心,你效忠那个隆武皇帝,有什么意义,他这个皇帝是我郑芝龙拥立的。我让他当,他就当得了;我不想让他当,他就当不了啦!”

郑成功急得泪花闪闪:“父亲,森儿万没想到,自己的堂堂父亲却是一个势利小人。”

“你胡说什么?”郑芝龙啪地一击案,“你给我滚出去!”

郑成功气得转身就走。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子回国后,大家都称呼她的中国名字翁子。

翁氏在贴身侍女樱儿的搀扶下向郑成功的营帐而来,才来到帐外,就听见铿锵激昂的琴弦音。啊,是儿子在弹岳飞的《满江红》。田川松子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听儿子引吭高歌: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曲终,郑成功把琴弦重重地一拨,叹道:“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听到这儿,翁氏泪如雨下,她明白儿子唤她来营帐是为何故。

“少将军,大夫人到。”

“母亲。”郑成功忙起身迎出将军帐外。

“森儿。”

一身戎装的郑成功把母亲迎进帐内坐下。

“母亲,孩儿要您来一趟,就是想让母亲去劝劝父亲。请他以国为重,以恢复大明江山为重,守住仙霞关,坚决抵抗清兵。”

“孩子,你做得对,母亲一定去劝说你父亲。”

“谢谢母亲。”

“母亲,如今清兵已临仙霞关,可是父亲却按兵不动,大敌当前,隆武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孩儿身为明朝部将怎能不忧心如焚。”

“母亲支持你。”

“母亲,如果父亲决意不出兵,孩儿就要只身赴仙霞关,孩儿不能眼看着让清兵人关。”

“森儿,你的忠勇实在令母亲钦佩,只是你年纪太小,只怕……”

“母亲,报效国家不在年龄大小,黄老丞相年老还志愿出征,以身殉国,我更应该去,孩儿从军的志愿已定。”

“森儿……”翁氏眼泪扑簌簌地滚了下来。

郑成功向母亲跪泣道:“母亲您好不容易归国,本想好好团聚,岂料孩儿又要出征。可是,自古忠效两难全,国难当头,儿母亲原谅。”

翁氏被儿子的忠义深深地感动了,她扶起了儿子,忍住泪,说:

“森儿,你做得对,是男儿哪有不报国的。母亲为有你这样一个好儿子而自豪,母亲就去说服你父亲。”

“谢母亲。”

母亲急急而去。

郑成功望着母亲的背影感慨万千……

郑芝龙在他的豪华别墅内写密信。

一封写给把守仙霞关的部将——

若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师撤水师,倾一心忠朝者,非一日也……

“大夫人到。”

“夫人怎么来了?”郑芝龙把信收好问道。

“有话要说。”

“噢,有什么话?说吧。”

“我听森儿说,仙霞关已危在旦夕,不知夫君作何打算?”

郑芝龙一摆手:“这不是妇人该管的事,你不了解中国的情况,还是不要过问吧!”

“夫君,我虽然生在日本,但我父亲、祖父都是中国人,我的脉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何况我已是中国人的媳妇,不能说我不了解中国。我知道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头,难道我不该过问吗?”

“那就请说!”郑芝龙一脸恼怒。

“请夫君恕我直言。如今清兵大举南下,夫君身为总兵不丢仙霞关镇守,却龟缩在家,为妇实在不明白,所以想问一下。”

“你是不明白,我问你,这隆武皇帝还能坚持多久?这福建、广东、台湾是我郑芝龙的天下,我不管今后姓明姓清,保住这三块地方才是我郑氏家族的最终目的。”

“清兵快攻下来了,你还能保住福建、台湾?”

“我自有打算,你去休息吧!”

晚上,翁子卧室里,郑芝龙躺在床上,翁子在一旁劝道:

“夫君,森儿是对的,国破家亡,匹夫尚且有责,何况身为朝廷将领更是理应冲锋在前。森儿一个人去镇守,你难道放心得下,我这一把年纪了,就这么一个儿子,你……”

“他自己要去的。”

“他是应该去,但你身为福建总兵,大敌当前,你能不管吗?”

郑芝龙本准备睡觉,一怒就翻身起来,披上衣服,对翁子吼道:“我接你回来,是来听你教训的吗?”

“夫君,你要三思啊……”

郑芝龙哼了一声向门口走去。

郑芝龙来到颜氏屋里,颜氏已睡,见丈夫来了,高兴地披衣起身,迎了出来。她和郑芝龙相偕进屋里,问道:“你今晚不是到她那儿去了吗,怎么啦,不高兴啦!她不了解中国,她能跟你一条心吗?”

“好啦,别这样说,给我研墨,我要写信。”

颜氏把墨研好,郑芝龙写好信叫来贴身侍卫。

“你飞马把这封信火速送到仙霞关,交给守将施升福本人,不能有误。”

“是。”

郑成功回到寝室,他低头亲了亲已睡的儿子经儿,对董琴说:“阿琴,仙霞关将破,父亲依然无动于衷,我准备前往支援守军。”

“夫君,你做得对,国难当头,身为朝廷将领岂能坐视,为妻愿与你同去,助你一臂之力。”

郑成功感动地说:“可是你是一个女人家……”

“夫君,我从小不但会诗书,也善骑射,我想,我能行。”

“那经儿……”

“可请母亲暂照看。”

“你真是我的好妻子。”

“夫君,洞房花烛夜,我曾说过今生今世要与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夫君,你忘了吗?”

“当然没忘。阿琴,你真好……”郑成功紧紧地拥抱了爱妻。

郑成功坐到桌案前,翻开《孙子兵法》,董琴把油灯拨亮也在他身旁坐下。

郑成功说:“我要给皇上写我的抗清方案。”

董琴说:“好,我再绐你找几本兵书。”

早晨,郑成功与董琴在庭院里舞剑。

听到皇上宣召,郑成功急急来到皇宫殿堂。

“微臣叩见皇上。”

“爱卿平身。”

郑成功抬头见隆武帝两眼通红,忧愁异常,心里十分感动,就跪下说:“皇上悲伤垂泪,莫不是因为臣父有异心吧!臣受国恩,国难当头,当义无反顾,定以死报皇上,请皇上安心。”

隆武帝听了万分感动,便走下陛来,双手扶起了郑成功。

哽咽着说:“爱卿的忠心让朕没齿不忘,你确是国家的栋梁,朕没有看错人。”

郑成功双手将他的战略方案《抗清条陈》向隆武帝呈上。

隆武帝回到御案,坐下,展开看了后十分赞赏,叹道:“唉,若是郑总兵也如此忠心就好了,何故父子之间竞相差如此!”

隆武帝用衣袖拭去了眼泪,眉宇间透出了希望,立即下旨:

“封成功为招讨大将军,挂招讨大将军印,赐尚方剑,前往镇守仙霞关。”

“末将遵旨。”

郑成功跪接了大将军印,又双手接下了寒光闪闪的尚方宝剑,他深知这印、这剑的分量。郑成功神色凝重,他又向隆武帝跪拜后退出。

隆武帝久久地望着郑成功的背影。

众大臣也都以钦佩的目光望着郑成功。

郑成功一身铠甲披挂,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董琴和侍女杏儿也一身戎装,骑马跟在一旁。

郑成功要出征仙霞关了,母亲翁氏也要与儿子患难与共,被郑成功坚决留住。就在郑成功要下令启程时,听见母亲在唤:“森儿,等等。”

郑成功在马上转过头,见母亲被侍女樱儿扶下车辇,正焦心地向他呼喊,郑成功忙跳下马,几步奔到母亲面前。

“母亲怎么来了?”

“森儿此去凶险异常,森儿要多加小心。”

“阿妈,不要紧的,孩儿一定要击退清兵,孩儿还要回来看您的。”

翁氏哽咽着说:“母亲祝你成功,这是皇上赐你的名字,会护你成功的。”

“母亲,孩儿记住了。孩儿一定要成功。

“孩子,这是我的一点首饰,你拿去做军饷用吧!”

“谢母亲。”

“好,快去吧,前线等着你们呢!”

郑成功走了,一队人马急急而去,远处扬起了尘土。

郑成功的母亲一直含泪呆看着,直到见不到尘土……

郑成功酌队伍尚未到达仙霞关,仙霞关已将失守。大量的散兵、败将正在往关内溃退。

“这是怎么回事?”郑成功拦住一些散兵问。

“仙霞关快被攻破了,清兵快人关了,快逃啊!”

郑成功飞马向仙霞关驰去。

仙霞关位居浙、赣、闽三省交界处,此处崇山峻岭相连,只中间有一关道可通,甚为险要。郑成功骑在马上看,叹道:“果然是一天险!”

郑成功率兵刚来到关后,登上关城往下看去,只见清兵已大军压境,旌旗蔽日,郑成功问守门兵士:“守将何在?”

“开城门去了。”

“啊,这个败类!”郑成功怒火中烧,他飞奔到城门,果然见守将施升福正要开城门……

“住手!”郑成功高喊一声,一箭射了过去,正中他的手臂。

“施将军,你身为守将,反而向敌人开城门,你知罪吗?”

施升福用手捂着流血的手臂,回道:“知罪的应该是你的父亲。”然后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军令递给郑成功。

“你自己看吧,我这是执行军令。”

郑成功走到关门旁接过军令,见上面写着:

……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师撤水师……

郑成功看了一把将军令撕碎,对施升福大喊二声:“滚!”

然后回头对守城的将士们说:“将士们,守将由我接任,仙霞关不能丢,大家跟我上城楼顶住。”

施升福“哼”的骂了一声,带着一些胆小怕死的撤走了。

一场恶战开始了,清兵架着云梯,一次又一次地攻城都被郑成功击退了。

城楼上,年轻的董夫人领着女眷们,布衣裙衫,给守卒们运砖,递水,送饭,将士们都十分感动。

连守几天后,郑成功的士兵弹粮将绝,郑成功派快马去福州,向父亲请求增援。

他父亲派使者来到仙霞关。

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郑成功眼睛熬得通红,他问使者:

“为什么援兵和军粮都没有到,战士们现在喝稀粥守城,你知道吗?”

“太师说的,让我通知你赶快撤军。”

郑成功怒道:

“要我当亡国奴吗?你看看,我的夫人侍女们把头上的首饰都拿去换军粮了,你们还有良心吗?”

郑芝龙派来的人听了,十分感动,便回去向郑芝龙反映。

“太师,少将军在仙霞关孤军奋战,现在粮饷已绝,董夫人及侍女们把头上的簪玉、脖子上的金饰都拿去买军粮了……

他们实在抵挡不住了。太师,是不是下令给他派援军,送粮食去,以解仙霞关燃眉之急。”

郑芝龙听了不但不为之动,反怒骂道:H让你去通知逆子撤军,你倒好来教训起我了。哼!我就是要逼迫他撤军。”

援兵不见来,军粮已绝,战士们已两天饿着肚子守城,有的已经饿得昏倒在地。郑成功站在城头上,不见南边有援军来,他忧心如焚……他扶起了一个晕倒在地上的战士,把自己惟一的半块饼递给了他,战士睁开眼见是郑成功,他摇了摇头又昏了过去,董夫人忙过来扶起了士兵,用水和干粮喂他……

郑成功望着泉州方向大吼:“父亲啊,你难道要叛国吗?”

这时清军又发起了攻城,守兵们死的死,伤的伤,昏倒的昏倒,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下属匆匆奔到关城楼上,说道:“少将军,快撤军吧,北门已被清兵攻破,敌人像潮水一样涌入关内,再不撤走,全都完了。”

郑成功只得挥泪下令撤退。

郑成功气冲冲地回到泉州,愤怒地责问:“父亲,为何要下令撤军?现在仙霞关失守了,清兵已逼近福州。父亲,你对明朝犯下了滔天罪行。”

“住口!”郑芝龙把茶杯砸在地上,怒道,“小小逆子,乳臭未干就敢质问你爹,老子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们,为了郑氏家族的利益。”

“父亲,您错了,国破家亡啊。”

“国破、国破,国早就破了,那个隆武帝不是我郑芝龙拥立他,他朱聿键当得了皇帝吗?”

“父亲,清军围扬州,史可法将军英勇抗敌,扬州失守后,史可法坚决拒降、壮烈殉国。如今仙霞关被围,福州已危在旦夕,父亲却畏缩如此,父亲啊,您为何不能像史可法一样,精忠报国……”

郑芝龙打断他的话,说:“精忠、精忠,我还不知道该忠于谁呢!我只要保住我的闽粤台三省,你下去吧!”

“父亲……”

郑芝龙不耐烦地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郑成功焦急地立着……

郑成功来到王官,听到隆武帝窗外传出吟诗声: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啊,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悲亡国之词,郑成功驻足倾听,热泪禁不住潸然而下……

“皇上……”

郑成功跪地向隆武帝大哭:“我父已存二心,不给我增援兵粮,仙霞关已破,福州、泉州危在旦夕。”

隆武帝垂泪道:“你已尽力,不必伤悲,唉!我只怨你的父亲为何不像你。”

八 跪哭劝父

“父亲……”郑成功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声泪俱下地泣道,“从来只有将帅鼓励兵士杀敌,父亲教育儿子救国,未曾听说将帅鼓动部下投降,父亲勒令儿子投敌,父亲啊,你要留下千古罪名啊……”

……郑成功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郑成功站在营帐外,向北望着,忧心如焚……他叹道:唉,福州已破,清兵已逼近泉州。父亲啊父亲,你为何还无动于衷!忽见不远处尘土飞扬,不一会儿,道上飞驰着一马,只见飞马士卒翻身下马,汗流浃背的报告:

“报少将军,清兵已入福州……”话未说完就气绝身亡……

郑成功听了震动万分,他把士兵的头抱了起来,把他的眼皮合上,把自己的头贴在士兵的额头上,流下了泪水……他吩咐:“厚葬、厚恤家属。”

“是。”

郑成功急忙朝父亲住处的总兵府奔去。

刚到厅堂外就被老管家周继武拦住。

“少将军,大帅不让进。”

“为什么?”

“有客人。”

“什么客人?进去看看。”

“不行,少将军,老爷吩咐过……”

“我进去看看。”

“走开。”郑成功一把推开周管家径直向内堂走去,才刚走到窗外,就听见屋里人在说:

“郑总兵,这是我们清军征南大将军博洛贝勒写给你的亲笔信,只要你同意归降,便封你为三省总兵。印章都已刻好,博洛让我来请你赴福州一见……”

郑成功听到这儿,禁不住怒火中烧,他猛地跨入堂内,见是曾任明朝兵部尚书的泉州同乡郭必昌,便一个箭步跨过去,夺过他手中的信,撕得粉碎,掷在地上,踏上一只脚,然后用剑指着郭必昌质问道:

“郭尚书,久违了,想不到我从小崇敬的将军,竟做了清兵的劝降客,你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吗?对得起福建人民,泉州父老吗?”

“这……这……”郭必昌生怕郑成功杀他,忙站起身站到郑芝龙身后……

圆郑芝龙大怒,他夺下郑成功的剑,喝道:“来人,给我绑了这个逆子!”

没有人敢上前。

郑芝龙就提起剑要去刺儿子,就在这时翁氏闻声哭着进来拦住丈夫,泣道:“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们母子相依为命,你要杀他就先杀了我。”

“哼……都是你惯的。”郑芝龙言罢,气哼哼地把剑掷在地上。

“父亲你不能投降啊!”郑成功泣道。

“给我滚!”

“父亲……”郑成功还要说。

郑芝龙怒喝左右:“还不把逆子架下去!”

左右侍卫只得上前把郑成功架出了屋。

郑芝龙回头对郭必昌说:“请坐,请坐,让你受惊了。逆子任性骄狂,唉,都是我教育不好。”

郭必昌惊魂稍定,说:“看来大公子是你归降的主要阻力,依老友看,事不宜迟,你还是尽早决定为好。博洛将军在福州之等着你呢!”

“容我再计议一下。”

“也好,那我就告辞了。”

成功来到郑鸿逵的军帐。

“少将军到。”

郑成功大步走了进去。圈

“贤,看你脸泪痕,是为劝你父亲的事吧!”郑鸿逵合上书来问道。

“叔父……”郑成功用宽袖使劲地一抹眼泪,说,“看来,我父亲投降是铁心了,怎么办?”

郑鸿逵吧嗒了几口烟后,沉思了起来……大哥究竟为什么要降清?按照他的个性是决不会向人低头的,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缘由……难道清军给他什么承诺了?……清人会给他什么权利吗?……唉,大哥啊,你太利欲熏心了,难免受骗啊!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说:“清兵已破福州,泉州也危在旦夕,不下决心不行了。走,叔父与你一起去劝他。”

郑芝龙把答应投降的密信写好,交给心腹管家周继武说:

“这封信至关重要,你要亲自交给郭大人,不可大意。”

“是,老爷。”

周继武刚走,郑成功和郑鸿逵就走了进来。

“大哥。”

“父亲。”

郑芝龙见到他俩,当然知道为何而来,顿时就把脸沉了下来。

郑成功也不管父亲表情如何,就说道:“难道父亲真的要背明降清吗?”

郑芝龙把头一偏不理。

“父亲……”郑成功喊道。

郑芝龙干脆站起来要走。

郑鸿逵忙说:“大哥,我们都是你最贴心的人。一个是你的亲儿子,一个是你的亲弟弟,危急之时见人心,请大哥听我们说两句。”

郑芝龙这才坐了下来。

郑成功说:“阿爸,你手握重兵权,拥有十几万兵,千艘军船,您完全有实力和清兵对抗。孩儿绌想,闽粤之地,山高水深,易于防守,清兵纵有百万骑兵也恐难驰骋。而父亲拥有精强的水师,充足的粮草,足以号召天下,这样退清兵并不难。”

郑芝龙道:“稚子妄谈,你岂知天下时势,仙霞关乃三省天堑之隔,又有四镇雄兵,尚且不能拒敌,现在我们只是偏安一隅,安能败得了清兵?”

郑成功说:“父亲所言差矣,若不能报国复明,只会使天下英雄饮恨。父亲若能凭借福建天险,号召民众,则人心自当归向。”

郑芝龙听了大声道:“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他们要招安我,必重视我,礼遇我;如果和他们斗,一旦失利,那时,恐怕就是摇尾求乞了,你不懂这个道理,就不要再说了。”

“父亲,你难道要葬送隆武明朝?”

郑芝龙顿足道:“逆子反了!唉,悔不当初,把你送到南京去受那些孔夫子的忠啊义啊的蛊惑。否则要是始终跟随在我身边,吾儿又何至如此!”

郑芝龙绝望地一摆手,忽地站起就要出去,郑成功扑通一声跪在前面,他拉着父亲的衣袖,泣道:“父亲,老虎不能离开山,鱼儿不能离开水。父亲啊,您怎能离开您的营地,怎能抛弃你的十万大军,千艘战船,父亲您要三思啊!”

郑鸿逵也说:“大哥,贤侄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吾兄有数十万兵将,船舶多得望不到海边,粮饷堆积如山,实力如此雄厚,又何必去投靠他人!”

“人家既是诚心待我,我也当诚心待人。”

郑成功泣道:“父亲,您这样做会留下千古骂名的。您如何对得起大明江山,如何对得起福建父老兄弟?父亲,投降变节历来都是最可耻的,父亲您醒醒吧!”

“不要再说了,我主意已定,谁也改变不了我的意志。”

郑成功焦急万分,又劝道:“父亲啊,您今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啊。”

郑芝龙听了拂袖而去。

郑鸿逵叹息道:“你父亲的意思已经很难改变了,看来我们都得想想出路了。”

郑芝龙站在海边视察他的舰船,但见船舶桅杆旌旗蔽日,一面面印有郑字的战旗迎风飘扬,心里十分得意,于是对左右说:“清人就是因为我有如此实力才来巴结我。”

贴身部将洪旭唤道:“大帅,清军博洛又差人送来密信。”

郑芝龙打开见信上写着:

……两粤未平,今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吾欲见将军者,商地方故也。

郑芝龙阅后,面现喜色,对洪旭说:“清军封我为三省总督的印已刻好,博洛将军让我到福州去。准是去接印,你快传令部升帐议事。”

卧室里,郑芝龙兴奋地财翁氏说:“夫人,清军南下总督博洛让人给我带来了亲笔信,封我为闽、粤、台三省总督。叫我去福州受印,我准备带你去受印,因为你是大夫人。”

翁氏听了大惊,正色劝道:“夫君,你怎么可以去受降,森儿知道了会不认你这个父亲的。”

“哼,我也是为了他,他要我收复台湾,有了三省总督的印,不是更好吗?”

“夫君,中国人自古最耻辱的就是投降变节,你身为福建总督,身为五个儿子的父亲,国破家亡,你怎么可以选择投降,如是,以后如何为人将领,如何为人之父?”

郑芝龙听了大怒,猛地站了起来喝道:“给我住口!我岂要你来教训!哼,你到安平镇去住吧!”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翁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郑芝龙升帐坐在将军椅上,对两排部将说:

“众爱将们,你们跟随我郑芝龙十余年,我们之间虽非亲兄弟却胜似手足之情。如今明朝大势已去,隆武政权已不存在,我们已成孤军,现在清朝封我为三省总督。大印已做好,博洛将军催我去,我将率部去福州受印。此行,我意已决,请大家表态,如不愿随我去的,也不强行。”

郑芝龙的话说完,洪旭第一个表态:“大帅对我洪旭恩重如山,此行无论吉凶如何,我都跟定了,大帅上哪,我洪旭上哪。”

另外几个少数铁杆也说:“愿跟随大帅前往。”

大部分人低头沉默不语。

“怎么不说话呀,弟兄们,咱们大部分都是福建人,都是乡亲,我郑芝龙难道跟你们不是一条心?我也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呀,我郑家万贯家产在福建、台湾,我能不顾吗?”

忽然,一身戎装的郑成功大步进来,高声道:“父帅,身为明朝廷将帅不鼓动部下奋起抗清,却劝他们投降,您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郑成功又转过身对诸将领说:

“诸位将领们,不能投降啊!你们都是明朝的忠将,明朝的勇士,清兵入侵,皇上遇害,当前清兵已到福州马上就要大举南下,难道你们不知道国破家亡这个道理吗?”

“住口,谁让你进来的?这是将领议会,你有什么权利说话?”

“父亲,你要降清,你一个人去,为什么要动员大将们都去?”

郑芝龙喝道:“逆子,你给我退下!否则我就要以军法处置你。”

“父亲……”郑成功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声泪俱下地泣道,“父亲,从来只有将帅鼓励兵士杀敌,父亲教导儿子忠义,未曾听说将帅动员部下投降,父亲勒令儿子投敌。父亲啊,你要留下千古罪名啊!”

郑芝龙啪地一击案,怒冲冲地站了起来,“逆子,我难道要你来教训我?来人啊!给我把这逆子推下去斩了。”

没有人出来。

“怎么,要违抗军令吗?”

还是没有人出来。

“洪旭,我命令你把逆子推出去砍了。”

洪旭走了出来,只得命两个士兵去绑郑成功。

只听一声高喊:“慢!”

大家回过头去,见是郑鸿逵气喘吁吁地赶了来,他朝郑芝龙上前一步,说:“大帅,敌人大军压境,未杀敌人先斩儿子,恐怕影响士气。再说,他还年轻,说话尚不知轻重,就念他一片忠心,免他一死,暂留兄弟军中调教,可否!”

郑芝龙长叹一声,一屁股坐了下来,一摆手,怒道:

“就让他滚吧!”

郑成功被郑鸿逵带下去,他边走边喊:

“父亲,你醒醒吧,父亲,我为有你这样的父亲而羞耻。”

“父亲,你若投降敌人,我郑成功就永远也不认你这个父亲……”

郑芝龙对诸将宣布:“我已决定到福州去受三省总督印玺,尔等好生在此等我,我将很快返回,有我在,清兵就是来泉州也不会对大家怎么样的。好,就这么定了。”

站在帐外的郑鸿逵听了急急走进来问道:“大哥,您真的要去福州?”

“唔。

郑芝龙向下属摆手:“你们都去作准备吧!”

郑鸿逵又问:“大哥,你我兄弟几十年来同生共死,如今却水火不容,大哥,您是中了清军的奸计了。他们怎么会舍得把三省总督送您,他们是在骗您呀!”

郑芝龙说:“什么骗我,三省本来就是我郑芝龙的天下,谅他们不敢不给。”

“大哥,不可轻信清军呀!”

“笑话,我不信任他们,他们怎么会信任我。再说,我也只是去看看情况,他们如真给我绶印,那我很快就回来,如果是假的,我就回来跟他们干。二弟,我意已决,你不要再说了。

你还是去替我把那逆子管好吧。”

“大哥,兄弟只怕您是有去无回啊!”

“不要胡说,谁敢扣留我郑芝龙!”

郑芝龙说罢就走了出去。

“大哥……”郑鸿逵绝望地看着他的背影……

郑芝龙的卧室里,颜氏在给他收拾东西,她说:“我跟你去福州受封吧!”郑芝龙心想,她不是大夫人,清军讲究大夫人,而翁子又不愿去,还劝他不能去降清,所以干脆一个也不带去,便说:“你去干什么,我去去就回来,数十万大军,千艘战船离得开我吗?”

颜氏回道:“哼,我知道你不带我去是怕翁子不高兴。”

“别乱猜想,我一个都不带去,行了吧!"

“那你去多久?”

“最多一星期,我万贯家产不顾啦!”

“K走后,谁统兵?郑鸿逵?”

郑芝龙把嘴一撇:“他?靠不住!看来他跟森儿是一条心,两人总是合伙来阻挠我降清,现在让堂弟芝魁代我管着。”

“芝魁不错,他比较听你的话。”

“非常时期,没几个铁杆不行。”

清晨,总兵府大门大开,郑芝龙将要到福州去受印。此时锣鼓无声,将士无言,五百个伴随的士兵默默地站在府内外两侧。

郑芝龙走了出来,骑上他的大黑马刚要走,就听见:

“父亲……”郑成功奔跑着过来。

郑芝龙勒住了马,但没有回头。

“父亲,您一定要走!”

郑芝龙没有回头,也没有回答。

郑成功在马前跪下,泣道:“父亲,国难当头,你醒醒吧!”

郑芝龙把马绕开他,“驾”的一声,马大步走了过去。

“父亲……”郑成功泪流满面地高声喊着……

郑成功到了叔父郑鸿逵的军营中,郑鸿逵说:“贤侄,大帅降心已定,劝说已经无用,我现在拨两千精兵与你,你赶快南下到金门立足,我在这随机应变。这是印章。”

郑成功含泪单腿向叔父跪下接过军印,哽咽道:“侄儿谢叔父相救。”

“快快起来。”郑鸿逵扶起了侄儿,叹道:“唉,想我威震一时的郑家军,大敌当前却四分五裂了。

“叔父,还是让我率兵北上抗清吧!”

“不,森儿,我相信你的勇气。不过就凭你这点兵力去与清兵血战无异于羊人虎口,你现在只有先到金门厦门去发展,待实力强大了再收复河山不迟。”

“只好如此了。”

两人正说着,部下来报:

“郑副总兵,郑总兵令少将军立即前往福州,说有要事等他。”

“不好。”郑鸿逵心里一紧。

“叔父,难道我父要挟持我和他一起降清。”

“正是。所以,你赶快跑吧!我让马信做你的副将,这人很忠诚。”

郑鸿逵又说:“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成功,叔父看得出你跟你父亲不一样,你将来必是郑家军的柱梁,国家的名将,叔父一定要尽一切能力支持你。”

“叔父……”郑成功听了感激地又向叔父叩拜。

“郑副总兵,少将军,马信报到。”

“马信,以后你就是少将军的忠实助手了。现任你为副将随少将军南下到金门、厦门蓄积力量,来日抗清,你一定要像辅佐我一样辅佐少将军。”

“是。马信遵命,誓死辅佐好少将军抗清复明。”

马信又向郑成功单膝叩拜道:“少将军,请受马信一拜。”

“呵,马将军,快快请起。”

“报……”

“郑副总兵,郑总兵下令,少将军再不去,格杀勿论。”

“森儿,你快启程吧!”

“是。那……母亲,尚未回去与母亲告别。

“来不及了。”

港口,郑成功南下的船队已经起锚,“夫君等等!”董琴汗涔涔地跑了来。

郑成功见了叫停行,船靠岸后,郑成功对董琴说:

“阿琴,父亲要逼我去福州跟他一起降清,我只好南下,你要照顾好母亲。”

董琴说:“我跟母亲到安平镇去,我会照顾好母亲和经儿的,你安心走吧,这包是你的换洗衣服……”董琴把包递给郑成功后掩面而泣。

“森儿……”翁子被樱儿扶着急急赶来了。

“母亲,孩儿准备南下,不能孝敬母亲了。”

“森儿,你走吧,母亲知道你胸有大志,母亲决不拦你。这是母亲给你做的背心,穿上可以防寒。

“母亲,谢谢您。”

郑鸿逵过来催道:“贤侄还不快走,你父亲的兵船追来可就走不了啦!至于你的母亲有你四叔郑芝燕保护,你就放心吧。”

郑成功忙向翁子跪下:“母亲,孩儿告别母亲……”

“你快走吧!”

郑成功三步一回头地上了船,船离岸了,他站在船栏前见母亲、妻子还在向他招手。

郑成功万万没想到这竟是他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翁氏望着儿子的船渐渐远去,泪如雨下……

“母亲,我们回去吧!”董琴说。

郑鸿逵安慰道:“嫂子不必太焦心,阿森已经长大了,看来他不是一般人,他挺得住,我相信他一定会很快壮大起来的。

我一定会尽我的力量帮助他。’

“谢谢您,二弟。”

“一家人不必客气,唉,大哥现在是鬼迷心窍了。我也没法劝住他,走,回去吧,等大哥回来后,我们再慢慢劝他。”

“母亲,走,我们还要去安平呢。”

郑成功的几十艘战船往南而下,郑成功和副将甘晖、马信站在船栏前,望着茫茫大海,百感交集……

郑成功叹道:“马信,我堂堂明将,国难当前,不能北上抗清,却朝南而下,好不悲凉。”

马信安慰道:“少将军勿虑,南下只是权宜之计,只要决心在,将军终有北上抗清之日。”

“好,马信,有你的支持,我郑成功有希望了。”

马信是跟随郑芝龙多年的将领,武艺高强,为人诚恳,个子不高,肤色黝黑,一双大眼,目光诚恳,一看就足忠厚之人。

他说:“少将军,马信看得出少将军一腔热血,尽皆忠义,马信誓死跟随少将军。

站在郑成功另一旁的甘晖长得像个书生,方面白脸,目光聪慧,他始终是郑成功的副将。这时,他也说:“少将军,甘晖也愿跟随少将军生死与共。”

“好,你们俩都是我的生死战友。”

郑芝龙只带五百士卒到达了福州。

远远就见福州城门外黑压压的一片人,快马来报:

“总兵大人,清军统领率部下亲迎于城门外。”

郑芝龙听了眉开眼笑,忙下车步行过去。

鼓乐高奏,只听:“恭迎郑大帅驾到。”清兵南下统领博洛贝勒笑吟吟地跨步上前,双手握住郑芝龙的手说:“久仰久仰,郑大帅大名早已传至北方,今日得以拜见乃三生有幸。”

“哪里,哪里,将军抬举了,大都督统领三军如排山倒海,兵到即胜。”

“哈哈哈……”博洛大笑,他扫视了一下,不见郑成功来,脸色一沉,问道,“怎么令公子没有随驾?”

“这……噢,他母亲有病,留下侍候。”

“哦,是这样,好一个孝子嘛。”

博洛偕郑芝龙人城后,同乘一车向清军统帅大营驶去了。

大营外官兵都列在一旁欢迎郑芝龙驾到。

又是一阵鼓乐响起。

“恭请郑大帅人营。”

郑芝龙见清军如此礼遇他,心里十分高兴,感到不像人敌营,倒像是到朋友家一样,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

晚上,博洛摆盛宴为郑芝龙接风。那些先降清的明朝官吏都应邀赴宴。

降臣大学士洪承畴走过来对郑芝龙拱手:

“欢迎大帅,现在我们都换了新主了,又将在一起共事了。”

郑芝龙不屑地望着他说:“我是来领受总督玺印的,我还要回去。”

洪承畴讨了个没趣,讪笑着说:

“噢,好好”

另一个降臣范文程也过来跟郑芝龙打招呼:“啊,郑总兵,想不到我们又走到一起了。”

郑芝龙知道这个范文程是一个自愿投降清朝的人,一个力主清军尽早入关的人。

郑芝龙在心里骂道:哼,你们这些伪君子,平时忠啊义啊的,危急时比老子还溜得快,老子不过是一介武夫,可见世人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老滑头。

细乐响起,博洛贝勒在左右的簇拥下进入宴堂。他走到主宴桌前拉住郑芝龙的手说:“诸位,本帅今晚特设宴为郑大帅接风,感谢大家光临。”

博洛用力折断箭,说:“本帅以折箭为誓,决不食言,决不亏待大帅。”

言罢,高举酒杯:“让我们举杯,为郑大帅归顺我们大清朝干杯!”博洛一饮而尽。

席间又有歌舞表演助兴。

郑芝龙心想,博洛为何不提授即一事,便问:“统帅,那授三省总督印玺之事……”

“不急,不急……”博洛只是劝酒,却绝口不提授印玺事,郑芝龙暗暗叫苦。

晚上,正当郑芝龙在屋里焦躁心急之时,清兵便派人送来美女。只要被那些美女缠住,郑芝龙就忘乎所以了。

接连三天的酒肉美色,郑芝龙虽然有点乐不思蜀,但心里还是很着急,想问博洛授印一事,但博洛却推托事忙,拒而不见,倒是洪承畴又来了。

“郑大帅,我看你来了。”

“噢,老乡,你在这里混得不错吧!”郑芝龙带刺地问。

“哎,以后在清朝里混得最不错的,当首推郑大帅,我不过是区区小人,无足挂齿,无足挂齿。郑大帅,听说您很心焦授印玺一事。”

“博洛统帅的信上写得很清楚,请我到福州来受印,为何失信?”

洪承畴讪笑道:“三省总督的授印,是一件大事。博洛让我转告您,他不会失信,而且正在作准备。大帅就安心等几天吧!”

郑芝龙默不作声。

“怎么样,招待得还好吧!”

郑芝龙怒道:“本帅有万贯家产,岂在乎这个。我也请你转告博洛,请他尽快履约。”

“好的好的,你安心等着,兄弟一定照实转告。”

洪承畴又说:“不过……博洛统领对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什么要求?”

“请大帅给贵长公子写信,让他速到福州,与大帅一块受封。统领说了,也要给贵长公子封将。”

洪承畴见郑芝龙不说话,就唤道:

“笔墨侍候。”

郑芝龙满以为儿子也要与他一起被册封,就坐下写了起来。

劝降书写好,洪承畴把信揣在怀中,说了声:“大帅等着吧,贵公子一到,博洛就会给您授印的。”便忙不迭地走了。

晚上,郑芝龙搂着美女睡到半夜忽然被叫醒,侍卫说:“郑大帅,快起来,拔营出发了。”

“上哪去?”

“不口道。”

“不走。”

侍卫报告去了。

不一会儿,洪承畴来了:“大帅,怎么不走?大喜事呀!”

“走哪去?喜从何来?”

“啊呀,大帅呀,上北京去呀!大清皇上要召见您,还要给您封爵呢!”

“我不想去,把博洛叫来,为什么不授我三省印玺,他守信用吗?”

“博洛统军和您一块上北京去,他已先走一步了。”

啊!上当了。

“我不去!”郑芝龙喊道。

“我的五百卫士呢!”郑芝龙怒吼。

一个清兵将领进未说:“郑大帅,快走吧,你的五百卫士已经安插到各营去了,,他们也护卫你上北京。”

天哪,我的兵马被他们化整为零了。

那清将一使眼色,四个清兵便上来半推半扶地把郑芝龙架上了马车。马车飞一般地向北驰去。前前后后马鸣萧萧,看得出整个清兵拔营北上了。

郑芝龙心想,上当了,完了,成笼中之鸟啦……

唉!悔不当初,不听儿子的话,现在成了离开了水的鱼,离了山的虎了,任人摆布了。

不过,此刻的郑芝龙还没有完全绝望,还存有一丝希望,他在想说不定到北京见了皇帝会有转机,毕竟我郑芝龙还有十多万人马,近千艘战船,就凭这一实力就是清朝不封我官职,又奈我何!想到这,郑芝龙的眉头舒了舒,就靠在车壁上洪旭因为拒绝剃发收编被投在牢中。

他躺在草垫上,心想,这一次大帅是上了清军的当了,不知他现在怎样了。得想办法逃出去……

他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忽然,门开了,进来两个清兵把他从地上拖起来就往外押去……

“干什么?要把我带到哪去?”洪旭问。

“干什么?剃发。”

“不剃,凭什么要我剃发。”

“你们五百兵士都收编为清军了,所以你必须剃发。”

洪旭急得忙问:“我们的郑总兵呢?”

“他呀,上北京享福去了,半夜就走了。”

“啊!”

“快!”清兵骂道,“剃完头,还要赶路呢。”说完,一个清兵拿着剃头刀就走了过来。

洪旭就装着坐下来让他们剃头,然后趁他们不留意,飞起一脚踢翻两个清兵就逃跑了。

他逃到泉州听说郑总兵降清已到北京,郑成功率部南下,就乘了一只渔船向南追了下去……

大海茫茫,一支舰队正向南急急驶去……这是郑成功率叔父郑鸿逵拨给的两千精兵十几艘战船正往金门驶去。

郑成功和甘晖、马信站在船上凝望着远方,郑成功在想,父亲啊,我一向崇敬的父亲,我们父子俩从来都是心连心的,这一次为何势如冰炭……莫非是孩儿错了?……不,父亲,孩儿是对的,是您错了。您为什么这么信任清军,他们会给您三省总督印吗?父亲,恁受骗了。正想着只见后面赶上来了一只渔船,郑成功一惊,以为是父亲派人追来了,正准备迎击,只听“少将军,是我,洪旭,投奔您来了。”

郑成功忙令,让船靠近。

“少将军,洪旭明白过来了,少将军是真正抗清复明的,所以末将愿与你一起战斗。”洪旭说着向郑成功跪拜下去。

郑成功激动地双手扶起了洪旭,“洪将军,谢谢你的加入,这样我们的力量就更大了。”

郑成功说:“金门是郑鸿逵叔父的基地,他已授给了我兵印,让我进驻金门,以金门暂作抗清基地。”

“好,有少将军的统帅,郑家军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郑成功率兵船到达金门,扎营下来,他接着又到南澳(今广东与福建交界处)去招兵聚义,建立抗清队伍。

这天早上,郑成功和甘晖、洪旭、马信站在海滩上,凝望着茫茫大海。

郑成功说:“金门虽小,却海阔天空,我们完全可以在此聚蓄力量,壮大自己,建立抗清队伍。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雪耻复国,难当我们不能吗?”

洪旭说:“大将军说得是,金门虽小,却四面临海,可守可攻,暂时在这里蓄养力量,不日郑家军完全可以东山再起,抗清复明。”

马信也说:“大将军所言极是,金门完全可以作为抗清聚义之地,金门是训练水师之地,也是对外贸易之乡,清军绝不了我们的路。”

甘晖说:“反正我心里清楚少将军是真正抗清的,今生今世跟随少将军跟定了,少将军上哪儿,我就上哪儿。”郑成功感激地看着甘晖。

郑成功听了他们的话,脸上泛起了自从父亲投降后少有的红晕,眼睛也开始闪光……

忽然,侍从来报:“少将军,郑大帅确已率部随清军到北京了。”

“啊,吾父真的投降去了……羞耻啊!”郑成功捶胸顿足,大哭不止。

马信忙劝道:“少将军,人各有志,纵然父子也不例外,少将军要保重才是。”

接着侍从又报:“少将军,这是郑总兵给您的信。”

郑成功拆开见信上写着:

为父知你已南下,接信后速拨转船头,随父到福州。切切父郑芝龙。

郑成功气得把信撕了扔到大海里随波而去,然后大步回到营篷里,提笔写道: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投降变节,今吾父不听儿言,今后倘有不测,儿只有戴孝祭奠了。

写好后,郑成功差来人送去交给郑芝龙。

不久,又有人追送来了父亲的信,要郑成功速到北京与父亲一起受皇上封赐。郑成功气得把信撕了,掷在地上,还用脚跺了两下,提笔写道:

“……背主求生,不顾大叉,不念宗祠,投身虎口,是何行为?请父三思,要儿背义投降,断不可为!”写罢,把信扔给来人,便背过身去,来人只得捡起信,回复去了。

从此,郑成功建师金门,扎营筑寨,日夜操练不敢松怠。

九 晴天霹雳

郑成功刚刚南下,清兵就进了家园,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郑成功的老家安平镇的住宅内,天尚未亮,翁氏就被一阵置冒嘈杂的马蹄声惊醒’接着侍女樱儿在门外边敲门边喊:

“太夫人,不好了,清兵人城了,快起来。”

翁氏忙穿好衣服开门出来,这时,又一家人来报:

“太夫人,郑四爷在海边等您,让您快去。”

翁氏镇静异常地说:“你们保护着董夫人、小公子快从后氆园门逃走吧,这里由我来应付。”

董氏抱着经儿哭着说:“母亲,要逃一起逃,要死就死在一起,怎能让您一人留下。”

蓟樱儿也哭着跪了下来:“夫人,您不走,樱儿也不走。”

这时,府门已经听到了清兵的敲门及呐喊声。

翁氏脸色铁青地抽出剑说:“这是少将军给我留下的,你们谁要是再不走,我就砍了谁。……快走。”

“母亲……”董氏跪了下来,“母亲,儿媳岂忍心让您留下。”

翁氏喝道:“还不快走,你抱着的是郑家的后代呀!”

翁氏又对阿壮及樱儿厉声说:“你们还不保护董夫人快走。”

说罢,就整了整衣服朝正堂走去。

这时,大门外的喊声更剧烈了,只听见“撞不开,就用炮轰”。

董氏无奈,只得抱着经儿跟樱儿及家人往后园奔去。

她们刚走,清兵就冲进了厅堂,为首的清将见了仪态万方的翁氏立在楼台上,问旁边的人:“她是谁?”

“郑芝龙的大夫人。”

“啊!郑芝龙的大夫人?久仰久仰……你儿子郑成功呢?”

“抗清复明去了。

“他的家属呢?”

“一起走了。”

“走了?”

“对,和她丈夫一起走了。

“那你为什么不跟你丈夫郑芝龙到福州享福去?”

“我是这个家的主人,我要看家。因为我怕强盗。”

“哼!郑成功,我要羞辱你!弟兄们,这个女人就赏给你们啦,给我上哪!”

清兵们怪叫着,淫笑着挤挤攘攘朝楼台上奔去。

“啊,好美啊!归我的。”

“我的。”

等他们奔到楼台上,翁氏已跳楼而亡,鲜血从她的头上流洒在地上……

清兵退走,家人回来后把翁氏的尸体抬进屋里,一面去给郑成功报信。

这天,郑成功和副将甘晖、洪旭、马信乘舰在海上巡逻,忽见不远处来了一只船,靠岸后,守兵带来了一个人。

原来是阿壮,他满头大汗地跑了来。

“出什么事了,快说。”

“不好了,国姓爷……”阿壮气喘吁吁她说。

“清兵……突……突然偷袭安平,太夫人、太夫人……”

“我母亲怎么啦,快说。”郑成功的脸已变得煞白。

“太夫人死……自尽了。”

“啊!”郑成功听了如晴天霹雳,如五雷轰顶,如天塌地陷,他晕了过去。

“国姓爷、国姓爷……”甘晖忙扶住了他。

郑成功立即率战舰奔赴家乡,他让马信、洪旭留下驻守,自己带了甘晖率五艘战船连夜到了安平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清兵扫荡后的狼藉……商店关门,到处是残垣断壁,血迹斑斑,尸横遍地……

碰见的人泣道:“国姓爷,你终于回来了,万恶的清兵血洗了安平,也血洗了你的家,你的母亲……”

“我知道了。”

到了总兵府,只见巍峨的府门已被炸塌,老家人哭着说:

“少将军,您回来了,府上已被清兵洗劫一空,太夫人已……已跳楼台身亡。灵堂设在正厅里。”

郑成功忙进了厅堂,只见母亲的棺木放在正中,后壁下的灵桌上点着灵灯。郑成功悲痛地大叫一声:“母亲,儿来晚了……”便扑到棺木上大哭不止。

郑成功又叫“打开棺木”。

家人们忙掀开棺盖,郑成功又抱住母亲的头,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少将军,壮志未酬,您要保重啊!”甘晖劝道。

“少将军,人死灯灭,哭也无用,贵体要紧啊!”马信泣道。

大家都哭着劝他。

晚上,郑成功身着重孝,在母亲的棺柩旁守灵。

“母亲啊,是孩儿没有照顾好您,可是父亲要逼迫我去投降,孩儿只好连夜奔往南海,未及照顾母亲才留下了今天的遗恨……”

阿壮端了碗粥来:“少将军,喝点粥吧,您已经一整天没吃了。”

郑成功接过喝了几口,把碗递给他。

“再喝点。”

郑成功摇了摇头,他默默地站着,心里默默地念道:

母亲啊,童年时代,您教我做人、教我读书、教我习武、教我弹琴……

母亲,您天天带着我坐在海滩边我出生的那块石上,弹着琴望着海,您说一定要带我到台湾找阿爸……

母亲,儿万万没有想到,父亲成了叛明投清的人,母亲啊,父亲对不起您啊!

想到这儿,泪流满面的郏成功抬起头对阿壮说:“去把我母亲房里的琴抱来。”

郑成功在灵堂抚琴,悲怆激昂的琴声陪伴着母亲亡灵直到天亮。

这天上午天阴沉沉的,暗得有些惨淡,安平港口,笼罩着悲哀……海上停着的五艘战船都挂着白幡,中间的大战船上放着铺满鲜花的竹担架上面放着郑成功母亲的遗体,上面盖着鲜花和战旗,郑成功和他的部将们全都身着素缟肃立着。

海滩上站满了从各处赶来送葬的乡亲们。

时辰到时,哀乐响起,战船上发炮四十五响,表明郑成功母亲遇害时年仅四十五岁。

郑成功跪在母亲的遗体旁拄剑泣道:“母亲,您是被清兵害死的,孩儿誓死为母亲报仇!”然后接过三炷香向母亲跪拜,说:“母亲您从海上来,孩儿还送您回海上去,母亲走好……”

言罢又大哭不止,然后又哭着掀开母亲的盖布亲吻了母亲的额头,这才狠了狠心说:

“海葬。”

于是哀乐又起,正当战士们要把翁氏的担架抬到插着白帆的小舟上时,忽然听见:

“国姓爷,等一等。”

大家转过头见从海上驶来了一只战艇。

郑成功就说:“等一等。”

战艇靠近了,船杆前面站着郑芝燕、郑鸿逵和董氏、樱儿等人。只听郑芝燕喊:

“少将军,我们赶来参加太夫人的葬礼。”

他们上了祭船后,郑芝燕难过地说:“森儿,我没有保护好太夫人,对不起。”

“对不起母亲的不是你,是清兵,我郑成功今生与清兵势不两立。”

郑芝燕说:“太夫人虽然是日本人,但她是中国的媳妇,她爱中国,一直渴望回到丈夫和儿子身边。我去接她的时候,她高兴极了,没想到才回到中国不久就被害了。这次她临危不惧,誓要与安平共存亡,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郑鸿逵也说:“太夫人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她反对你父亲投降清兵,支持你抗清复明,鼓励你收复台湾。这次清兵闯入,她又为了保护你的妻儿挺身而出,才遭了大难,她永远圣洁,我们兄弟很敬重她,所以赶来祭奠。”

“谢谢两位叔父。”

于是郑芝燕、郑鸿逵都持香对大嫂翁氏叩拜。

翁氏从日本归国时带来的贴身侍女樱儿及杏儿扶着董琴,牵着经儿也上到了祭船上。

“母亲……”董琴牵着五岁的经儿哭倒在翁氏的遗体旁。

“母亲,你是为了我们呀,母亲啊。”

樱儿也哭道:“夫人啊,你死得太惨了。夫人啊,你天天盼望归国,没想刭刚回来不久就遭此大难。夫人啊,你平时待我如姐妹,樱儿也要跟你一块走啊……”

“海葬。”郑成功喊道。

郑成功和董氏母子、樱儿都跪了下去。

忽然扑通一声,“有人跳海!”郑成功一看是樱儿,忙叫:

“把她救上来!”

于是几个水手几乎同时跳下了海。

樱儿被救上来了,但已经断了气。

郑成功感动得大哭起来,他对樱儿行了三鞠躬说:“樱儿姐姐,你对母亲如此忠厚,我郑成功拜你为亲姐姐。现在我要在我母亲的亡灵前对您举行叩拜仪式!”

于是郑成功吩咐炮响三次,然后对樱儿的遗体跪拜下去,泣道:“樱儿姐姐的亡灵在上,请接受弟弟一拜,愿姐姐和母亲的亡灵早日升天,弟弟成功永远怀念你们。”

在旁的人都感动得哭了起来。

拜毕,郑成功吩咐:“将樱儿和我母亲一起海葬。”

部将们把翁氏和樱儿的遗体放到一只插着白帆的舟上,然后在礼炮声中,砍断了绳索,小舟便向大海深处漂去……

郑成功和将士们都哭着跪在舰船上送行……

十 背父救国

站在“背父救国”的旗帜下,郑成功暗暗发誓,今生今世不抗清复明,中兴中国,死不瞑目……

郑成功率部到达了金门后,他一边募捐招兵,一边操练水军,现在他的部队已达几千人。

这天,郑成功和甘晖、马信、洪旭等站在船上指挥水师操练。

郑成功望着北方海面叹道:“唉,隆武皇帝不知现在何处?”

马信说:“听说福州被清兵攻破时,熊伟将军护卫着他向西撤走了。”

正说着,下属来报:

“少将军,有一人自称是隆武帝的卫士前来求见。”

“啊,快请。”

那人进来即扑通一声跪在郑成功足下痛哭:“我是陆昆享呀。”

“啊,你不是隆武帝的锦衣卫吗?皇上呢?”

“隆武帝已经……已经被清军杀害了。”

“啊!皇上被杀害了,苍天哪……”郑成功听了悲痛万分。

“你快把详情说来。”

“仙霞关失守后,清兵进入福州,熊伟将军率最后的五百人护驾外逃,不想刚到汀州就被清兵追上了,熊伟将军战死,周之藩被杀。我们护卫着皇上逃到赵家塘,皇上就被清兵抓走了……后来,皇上绝食三天,坚决拒绝给国姓爷写劝降书,就被……就被斩杀于汀州街市。我是在乱中逃出来的。”

郑成功听了伏地恸哭,以头撞地额角渗出了血,在场的人无不伤感落泪。

郑成功把手中的剑折断,对天跪下:

“苍天啊,郑成功折剑对天起誓,一定要消灭清军,为皇上报仇雪恨。”

原来,清兵占领福州后,隆武帝一行仓皇出逃。这天傍晚,来到汀州,汀州府吏早已逃走,守门的老吏见皇帝逃难而来,问:“皇上吃饭没有?”

“三天没吃饭了。

守门老吏把他们引进堂内,说:“皇上您请歇会儿,我去烧点开水,给您弄点吃的来。”

隆武帝在椅上坐了下来,曾皇后、沈嫔、陈嫔立侍一旁。

他面色抑郁,神情悲痛,对跟随而来的十几个重臣说:“想我朱聿键乃大明皇室血脉,承帝位后,本想举复明大业赶走清夷,不料却落到如此地步。恨只恨我错信任了人,他把我们出卖了,事到如今,大家还有何良策?”

大臣们都一个个愤愤地责骂郑芝龙这个海盗,这个投机商人,这个势利小人。

老患臣周之藩骂道:“早就料到郑芝龙不可靠。”

隆武帝叹道:“此刻骂他也无用,还是想想如何摆脱清兵的追击才是上策。”

将军熊伟说:“皇上不必焦心,微臣所率护驾的兵卒虽然不过五百人,但个个都效忠大明,我等拼死也要保护皇上。”

隆武帝感动得垂下泪来……

汀州公差端了两碗煮好的汤圆来,说:

“陛下和皇后请先充充饥。”

话刚说完,只听一声“报”的喊声,探马飞报:

“报陛下,清兵已到镇门。”

“啊!”隆武帝站了起来。

熊伟说:“我断后,皇上快走。’

周之藩高声说:“皇上,快,老臣保护您。”

隆武帝刚走,清兵就已进入府堂。

清军统领阿济格尼堪找不见隆武帝,就一把抓住老府吏审问,老府吏说:“不曾见到。”

“不曾见到?”

清军另一统领杜尔德忽然看见桌子上摆着两碗汤圆,用手摸了摸见汤圆还有热气,便说:“贼王所逃未远。”就一手抓住老府吏的衣领问:

“说,那贼逃往何处?”

“我……我实在不知。”

“哼,那就滚到一边去吧!”然后一剑刺死了老吏,喊道:

“给我追!”

隆武帝一行慌慌张张逃到赵家塘,清兵就已追到,熊伟指挥五百士卒与几千清兵激战,最后熊伟战死,五百士卒也全部被杀,隆武帝及随从束手被擒。

当清兵追到隆武帝面前时,白发苍苍的文臣周之藩拔出剑来,用身体挡住隆武帝,被杜尔德一剑砍下头来。

“周爱卿……”隆武帝几乎晕了过去……

隆武帝怒骂:“你们这些强盗!”

杜尔德轻蔑地一笑:“你这个伪皇帝。”

“带走。”

隆武帝在牢中已绝食三天。这天,牢房打开了,清军征南大将军博洛来到狱中,对奄奄一息的隆武帝说:“听着,伪明皇帝,只要你肯下诏让郑成功降我清军,我就免你一死。”

隆武帝慢慢睁开眼睛,看了看这个凶神恶煞般的家伙,厌恶地闭眼把头转过一边去。

“哼,你死到临头了,还这么顽固,我们大将军问你话呢!”

杜尔德把他的头扭转过来。

“回答呀,你到底写不写?”

隆武帝睁开眼睛怒视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

“郑成功是我隆武明王朝的忠臣,我岂能辱他的名节。要杀要砍请便。”

“好,我成全你。斩首街市。”博洛喝道。

被押在牢车里的隆武皇帝,头发披散着,形容憔悴,但一双眼睛却傲视着,他的牢车后面押着皇后、两个嫔姐及他的老母,他们被押到街心,人们挤了上来,清兵监斩官怕有人劫刑场,便不等时间到就高呼:

“行刑!”

于是刽子手的大刀便把他们的头一个个砍了下来,人们惊叫着往后退……

被斩杀了的隆武皇帝及老母、后妃,暴尸街头,后来老百姓在夜里偷偷将他们的尸首掩埋于当地。

这天,郑鸿逵带着一个军人来到海边登上战舰,看郑成功操练水兵。

郑鸿逵说:“他叫周全斌,是我部下的将领。他勇敢善战,愿归随你,支持你抗清。”

周全斌向郑成功单腿下跪,施礼道:“末将周全斌愿听命大清军。”

郑成功扶起这个个儿不高,却很剽悍的年轻将军,说:“欢迎你,太欢迎了。”

郑鸿逵见郑成功非常能干,又很有气节,心想,郑家军就靠他了,抗清复明也只有他了,便决心支持他。

郑鸿逵说:“贤侄,国破家亡,我知道你心存大志。现在你的兵力虽然增加了,但只有南澳和金门是不行的,必须要扩大根据地。”

郑成功听了尊敬地问:“侄儿也有这样的打算,请叔父赐教良策。”

“统一郑家军,夺取厦门。”

“叔父,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只是郑联和郑彩两兄弟在厦门盘踞多年,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那就先联合,后斗争。”

郑成功非常感激地说:“谢叔父指点。”

郑成功就派人到厦门送书信给郑联、郑彩。

郑联接到郑成功的书信,就邀哥哥郑彩过来商议。

三杯酒下肚后,郑联说道:“哥,你难道没看出来吗?郑成功是想吞掉我们。”

郑彩叹道:“吞掉也好,联合也好,依为兄看清夷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家族兄弟之间还是联合为上。”

“阿兄,你好糊涂,那郑成功年纪虽轻,可不是一般人,我们要是与他合并那就得听他的。”

郑彩说:“只要他真能抗清复明,那我愿听他的,否则我们都得被清人杀了。”

“阿兄,我可不这么看,我与其被郑成功吃了,不如让清军吃掉。”

“阿联,莫非你要投降清人?”

“他父亲能投降,我就不能投降?”

“你呀,要投降你自己投降去,我是不会去投降的。”

郑彩起身说:“我醉了,我走了。”

“送客!”郑联生气地吼道。

郑成功到管财银的堂叔父郑泰家拜访郑泰:“叔父,我父亲的财银在您这儿还有多少?”

郑泰说:“贤侄,你父亲坐吃山空,现在已经没右多少了,恐怕维持不了几天啦。”

郑成功的浓眉又紧皱了起来……

晚饭后,郑成功进内室对董琴说:“阿琴,现在军需银钱困难,看看我们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

董夫人听了毫不犹豫地把金耳环、金项链及玉镯、玉簪都取了下来说:“给,先把这些拿去,一会儿我再翻箱子看看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郑成功感动得一把将董琴拥到怀里说:“等抗清复明成功了,我会给你更值钱的首饰。”

董琴微笑着点了点头,郑成功动情地紧紧拥抱了她……

这天,郑成功和参谋陈永华在船上看水师操练。陈永华是跟甘晖一起跟随郑成功的部将,是最能给郑成功出谋划策的人,郑成功亲切地称他陈诸葛。他清瘦的脸上,眼睛显得很大,此刻他正在沉思着,琢磨着刚刚郑成功跟他商量如何壮大队伍的问题。

他说:“少将军,依我看对厦门郑彩兄弟要智取。因为我们的实力不如他们。”

“我也这样想。”两人正说着,侍卫过来呈上书信一封,郑成功拆开见是父亲写来的劝降信。

郑成功气得捶胸顿足,他把信撕碎了,扔到大海里,他看着碎纸随波浮去,便仰头对苍天叹道:

“郑总兵,郑成功从此没有你这个父亲。”

今天郑成功的中军帐里,又有一批将领来投奔郑成功,他们是施郎及其兄弟,郑成功的抗清队伍不断壮大。

他们正在兴奋地谈着,下属来报:

“大将军,抓到一个给清军送信的人。”

“带上来。”

郑成功看了从他身上搜出的信,是厦门的堂兄郑联写给泉州清军总兵马得功的归降信,郑成功看了大怒,骂道:“郑家净出龟孙子!”

郑成功对陈永华说:“诸葛,机会来了。”两人相视而笑。

郑成功召集高级将领开军事会议,商议如何夺取厦门。

其中有马信、洪旭、甘晖、黄廷、陈永华、周全斌等。

郑成功说:“我们现在军事力量虽然不断壮大,但只有弹丸之地,所以厦门必须夺取。原打算跟郑联、郑彩联合,但我给他们送去的书信,他们非但不予理睬,反而打算降清。今天抓到的送信人,已证实他们准备降清,就是说跟他们联合已无望,只有强取了,大家说说,有何良策。”

众将领都表示赞同,马信说:“大将军说得是,郑联拒绝跟我们联合,反去投降清军,我们只有消灭他了。”

甘晖也表态:“我赞同。不把厦门拿下,只靠金门,地盘太小,难以抗清复明,所以夺取厦门势在必行。”

洪旭也说:“大家说得对,我也拥护大将军的意见,的确,不是我们不讲情义,郑联要降清,那我们就只有出此下策了。”

郑成功眼里闪着光,频频点着头,然后问陈永华:“永华,你是参谋,你的主意呢?”

陈永华是郑成功部属内最有智谋的人,他喜欢沉思,他的一双眼睛十分深邃,此时他正在思考……听见郑成功唤他,忙说:

“我当然赞同大将军及大家的意见,不过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要与郑联兄弟硬拼还不行,我们只有智取。”

于是善出谋略的陈永华献出了一条计谋,大家听了都拍手叫好。

郑成功说:“好,我们夺取厦门,扩大根据地的决策,就这样定了,大家分头准备吧。”

永历四年(1650)中秋之夜,趁郑彩出兵在外,厦门只有郑联独守时,郑成功兵分三路,自己率五百兵分乘四艘巨舰,悄悄开到厦门附近的鼓浪屿;另一路兵将则化装成商人,乘商船停泊到厦门港;第三路则乘伪装的商船,悄悄靠近港口附近的岛屿躲避起来待命。

郑成功趁厦门郑联正在过中秋节饮酒作乐之际,神不知鬼不觉地围住了厦门。然后派人给郑联送去一千石粮食,并说,郑成功来和他商议事情。正缺粮的郑联很是高兴,不知是计,问郑成功来了多少船。下属说只来了一只水船,带了十多个随从。于是郑联就在厦门岛的高石岩别墅宴请郑成功。酒过三巡,郑成功还想最后一次争取他,就正色道:

“郑联兄,如今国破山河碎,郑氏军队就剩你我及叔父郑鸿逵了。我们如果能联合起来,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就能抗清复明,否则都要被清军灭掉,郑联兄以为如何?”

郑联一听,要以厦门为根据地,知道郑成功要吞并他,就搪塞着说:“等吾兄郑彩回来后商议再定。”

郑成功说:“大敌当前,国破山河碎,愿联合抗清的,都是兄弟,背亲投敌的就是敌人,希望郑联兄明择。”

郑联说:“当然是与贤弟联合抗清。”

郑成功:“我郑成功明人不做暗事,你若真心,我们还是兄弟;你若投敌,就莫怪我郑成功不讲人情。”

郑联说:“我是郑氏家族的人,我怎么会投敌呢!”

郑成功说:“那好,联兄既是愿意跟我们一起抗清,那我们就商议一下联合的事。”

郑联心想,果然是要吞并我,那就让你郑成功尝尝我郑联的厉害,哼,这是在我的地盘里,你逞什么能!现在是除掉郑成功的最好时候,便向左右使眼色,立时便跑进一帮人,拿刀对准了郑成功。

郑成功毫无畏惧,说:“郑联将军,你估计错了,我虽然只带来十多个人,但厦门岛已经被我包围了,你只有联合抗清一条路,否则你就是杀了我,你也跪不出去。”

郑联忽然冷笑道:“堂弟,你包围了我,我也不怕,实话告诉你,你根本不敢对我怎么样,你也长不了。”

郑成功说:“无耻变节小人,你的阴谋实现不了,你给清贼马得功送信的人和信我们都已抓获,带人!”郑成功高喊一声。

郑联派去送信的人,被推了上前,郑联惊得张大了嘴巴……

郑成功把缴获的密信掷给郑联,怒道:

“郑联将军,你身为明将,又是郑氏宗族的人,竟在国破家亡之际,勾引清兵出卖自己的人。你这小人,你还有脸面对郑氏家族的列祖列宗吗?”

这时郑联的下属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将军,不好了,郑成功的舰队已经登上岛了,我们被包围了。”

郑联啊的一声:“给我杀了郑成功!”

郑成功的人马已经冲了进来,把刀剑对准了郑联的人。

郑成功转过头对宴席上郑联的众将领说:“弟兄们,郑联想投降清军,勾结泉州总兵马得功,想杀我们自己的人,大家说该怎么办?”

郑成功的话刚落地,立即站出两个年轻将领把刀架在郑联的脖子上,说:“国姓爷大将军,我们早就想投奔你共同抗清复明。”

众将领纷纷表态:

“郑联勾结清贼该杀,我们愿投奔国姓爷共同抗清。”

“国姓爷,我的亲人在泉州被清兵杀了,我愿跟随大将军抗清报仇。”

“国破山河碎,郑联不但不抗清,每日花天酒地,我们早就不愿跟他干了。我也愿意跟国姓爷抗清。”

“我愿意。郑联死活该!谁让他勾结清军。”

“也愿意。”

郑联的大部分部属都投到了郑成功这一边,愿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

郑联怒视着他的部下喊道:“你们这些该死的!”说着就去抽剑,结果被两个年轻将领砍下了头。

郑成功对郑联的将士们说:“弟兄们,清军占领了我们的家园,国破家亡,我们才被逼到这儿。本想诚心联合郑联,结成抗清队伍,收复我们的家园,不想他却做了暗地里勾结清兵想除掉我们的勾当。现在,郑联已经死了,我郑成功不强迫你们,愿意抗清复明的就跟我,不愿意的,发给你们饷银,你们可以回家。”

“我们已经没有家了,我们愿跟随国姓爷。”

“愿跟随国姓爷抗清复明。”

“好。我欢迎诸位。”

郑成功又给郑彩送去了信,郑彩收到信后就回到厦门,他把自己的将领集合起来,带到郑成功营帐外,说:“请禀报大将军,就说郑彩已率兵归顺大将军。”

郑成功忙出帐迎接,郑彩对郑成功说:“我兄弟死了,是他自找的,我早就劝说他和大将军联合抗清,他不肯,反倒去勾结清兵,这也是对他应有的惩罚。我愿把我的兵船全部交给你,以表示我抗清复明的忠心。"

郑成功听了握住郑彩的手说:“彩兄如此深明大义,我郑成功太受感动了。说明我们郑氏仍然有维护郑家军名节的人,我郑成功将终生对兄长礼遇厚待,我也决不辜负兄长的重托,不抗清复明死不瞑目。”

郑成功的队伍又扩大了,并且进驻了厦门岛。

这天,郑成功站在厦门岛鼓浪屿看着合并后的兵舰,激动地对左右将领说: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抗清复明有希望了。”

厦门海岸,艳阳高照,在一个不高的海崖峡下海水绕崖冲起激流,水下暗礁藏伏,是练舟舵的险地。

海崖上筑起一点将台,台上插着军旗,中央拉着横幅,前面写着“抗清复明”四个大字,另一横幅上写“背父救国”。白底黑字,十分醒目,远远地就可以看见。

台上正中坐着郑成功,两边分立着甘晖、马信、洪旭、陈永华、黄廷及施郎等。

崖下激流滩两侧,呈八字排开两列战船,上面站着兵士,他们在为海上比武募兵点将呐喊助威。左侧战船的统领是甘晖,右侧战船的统领是马信。

鼓乐奏后,郑成功站了起来,高喊:

“将士们,乡亲们,弟兄们,我郑成功背父救国,抗清复明,特举行海上比武招募点将。我们要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能水固陆两战的水师,既要能抗清复明,又要能收复台湾。这次比武凡夺冠的,都将当场封任。现在先进行海上比武,再进行陆上选拔。”

郑成功又环顾了一下两侧的船舰,然后高喊:

“海上比武招募点将开始。”

鼓乐响起,只见从四面八方驶入八只小艇,每只艇上有一名武士,他们比的是舟舵技能,八只船在海崖下拼命冲浪,都很勇猛。

比武正激烈时,忽见一只小艇,在激浪中做着各种小艇滚翻动作,舵手衣服湿透,头扎旗巾,他以海豹般的勇猛,鲸鱼样的威力,像闪电一样的速度与风浪搏斗,让将士们看得目瞪口呆。比完,郑成功对左右说:“带那壮士上来。”

“是。”

不一会儿,那壮士登上了海岸,立在点将招募台前。

郑成功见他身体敦厚壮实,面相忠厚,十分喜爱,便问:

“壮士船舵十分娴熟,我们水师最需要你这样的人,请问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回将军,在下朱尧,奥地海山镇人,一介渔夫,自少好打抱不平。所以屡遭衙门算计,曾被逼于鲤鱼山筑寨,聚士抗清……”

“啊!你就是朱尧,那个鲤鱼山筑寨抗清的朱尧。”

“正是。”

“久仰、久仰。”郑成功走下台,来到朱尧面前。

“听说你曾被清兵围剿?”

“是的,我躲到一个山洞里才逃出虎口。可是,山寨被毁,我的弟兄们也被杀了,我是连夜泅水到此,幸遇贵军比武招募,于是就鲁莽闯阵。”

“噢,是这样。”

朱尧扑通跪了下去:“国姓爷,我总算找到你们了。我一直仰慕郑家军,仰慕少将军,我也收到了您送来的信,我要与你们一起抗清,一起收复台湾。”

“好,我们欢迎你。”

郑成功又指着甘晖、马信、洪旭、陈永华、黄廷向朱尧介绍,然后高声宣布:

“众将士们,这位壮士就是鲤鱼山寨起义领袖朱尧,我们大家欢迎他来投奔。”

“欢迎朱壮士入盟!”将士们举旗高呼。

海崖上下喊声震天。

郑成功激动得满面通红,心想:救国有希望了。

郑成功来到叔父郑泰家,郑泰说:“大将军,支撑不了多久啦,你要想办法啊!”

郑成功反问道:“叔父有何敛财的办法吗?”

“我有什么?我不过是管管账而已。”

郑成功走后,郑泰夫人说:“你把账交给他吧!”

“你懂什么?”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力作品集
千古智圣千古王朝千古英雄千古一帝千古名门千古绝唱千古汉武千古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