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出征日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3章 航天精英,祖国为你骄傲(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出征日志》 作者:吴川生

第13章 航天精英,祖国为你骄傲(3)

  1991年3月,海鹏被分配到南京空军某飞行部队。到了飞行部队,海鹏和20多名战友如鱼得水,践行着他们驾驶战鹰扞卫祖国领空的梦想。1992年,他被评为三级飞行员,当上了中队长。8年之中他累计飞行1100多个小时,没耽误过一个飞行日。在一次飞行中,他遇到了发动机副油箱不输油的故障,这时在仪表板上本应有异常显示,指示灯却没有闪,但飞机向右带坡度,凭自己的飞行经验,海鹏感觉到副油箱可能不输油,他马上报告地面并立即掉转航向返回。由于发现及时,处置果断,争取了时间,终于把战机飞回了机场,避免了一次事故。落地后油箱里只剩下80升油!之后查明是由于副油箱单项活门卡滞造成的。为此,他荣立了三等功,还写了一篇关于故障的心得体会,刊载于空军《航空杂志》上,因为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飞行史上是很少见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一段时间里,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张萍。张萍在江南无锡一家电脑公司工作,那可是一个许多人向往的单位。结婚的时候,张萍问海鹏:“你有多少钱办婚事?”

  海鹏笑着回答她说:“我只有300元,但这300元也能把你娶回家。”张萍听后笑了。他俩从简办婚事,只见见双方的父母,给战友发发喜糖就成了家。在后来的日子里,小两口相亲相爱,在无锡也分到二室一厅漂亮的新居。正在这个时候,海鹏又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变化。

  1996年夏天,部队领导通知他到杭州疗养院参加体检,到了那里才知道共有80多人参加,3天过去只剩下8人,海鹏所在团里的7名飞行员只剩下他1人。

  直到这时,他才知道是选拔航天员。10月,又通知他到北京参加体检,等各种检查做完后,他就有预感:“一定能成!”

  1997年3月,一群带着孩子的女同志悄然来到北京,他们是预选对象的妻子及子女。在航天员的选拔中,对配偶及子女也有特殊规定,即不能有传染疾病。这些女同志来北京就是参加体检的,张萍也是其中一位。那时,她怀身孕已4个多月,除了怕影响孩子发育的检查项目以外,其他每个项目她都一一做了检查。张萍是个腼腆内向的姑娘,每做完一项检查,想问问结果,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她担心因自己的身体有问题而影响海鹏。

  怀揣着这样的焦虑和担忧,她把孩子生了下来,直到孩子过满月的那天,她的脸上才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天,姑妈、姑父来到她家,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正要吃饭,飞行团领导通知海鹏,他已被批准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这一喜讯真是来得太及时、太逢时了,它比任何消息都使人振奋和激动。正好孩子满月还没取名,小两口请姑父给起个名,姑父想了想说:

  “今天是孩子满月,又是海鹏被批准为航天员的日子,将来要飞向太空,我想孩子就叫‘宇飞’吧。”

  “宇飞”,表达了亲人们对孩子的嘱托,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无独有偶,航天员们为孩子取名,多与航空、航天有关:聂天翔、翟天雄、景宇飞、李航、吴雪菲……海鹏说,这一天是他家“三喜临门”。

  就这样,海鹏来到北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航天员训练之中。几个月后,张萍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也来到北京,她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忙不过来时,她70多岁的奶奶和公公、婆婆也来北京帮忙。

  1999年春节前,岳父、岳母来到北京帮助带外孙,岳父经常咳嗽,打针也不管用,大年初七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肺癌。噩耗传来,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从那以后,又是化疗,又是放疗,在近半年时间里,海鹏全是抽业余时间尽心地照顾老人。到后期真是有病乱投医,一服中药竟要5000余元!为了治好老人的病,再贵再多,他也愿意。到了夏天,他顶住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同战友们去俄罗斯进行失重体验飞行,回国的当天,刚进家门,东西还未放好,就接到老家的电话,岳父去世了。虽有思想准备,但这一噩耗来得也太快了,他多么想再见一见老人呀!

  家乡的水土养育了他,父母及周围的人教育了他,热情待人、严于律己,成为海鹏身上的一种美德。直到他成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乘组成员时,也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他说:“不是我比别人强多少,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从战友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没有战友的支持帮助,我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选拔没有失败,只有磨砺;选拔没有淘汰,只有先后。无论我能不能上天,我都会坚定信念,奋发努力,永不放弃!”

  给中国人争光

  ——“双学士”飞行员吴杰

  1997年11月,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简称“加加林”中心)迎来了几个特殊的中国客人,他们是中国航天员教练员吴杰和李庆龙,还有专家组的同志。

  “加加林”中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能进行航天员培训的训练机构之一。派中国航天员教练员去参加训练,可以从教员角度,借鉴他们培训航天员的理念和方法。在这之前,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前身)与“加加林”中心签署了一份关于中国航天员教练员赴“加加林”中心培训的协议。协议规定,按照“加加林”中心针对国外航天员的课程、项目要求,培训两名中国航天员教练员,但中方附带了一个特殊的条件:四年的课程一年训完。

  起初,俄方不愿意接受中方的要求,他们认为,四年的课程在一年内完成过于苛刻。经过几次谈判,俄方勉强接受了中方的意见,破天荒地以怀疑的态度第一次做了一个一年的航天员全面训练方案,附带条件是听不懂俄语,他们概不负责。就这样,中国人第一次走进了这个“通往太空之路”的大门。

  吴杰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亲都是军人。他从小就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出生在湖北武汉,刚上小学,就随父母调动到孝感花园,后又到河南信阳。军营里长大的孩子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殊的理解。父亲常常教导他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而母亲又常常勉励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1980年9月,吴杰考上了西安空军工程学院机械专业,1984年大学毕业获工程学士学位。

  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了从大学生中招收飞行员的选拔,又进入空军锦州第三飞行学院学习飞行。

  当飞行员是吴杰从小的梦想。他是从一部叫《长空雄鹰》的电影里了解飞行员的。飞行员穿着皮夹克,还有毛茸茸的皮领,真威风啊!他哪里知道当一名空军飞行员的艰辛和风险。他把当飞行员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妈妈对他说:“你先好好学习,等长大上了大学再说。”吴杰忠厚老实,听了母亲的话,真的把梦想搁置起来,一门心思读书考大学。直到进了飞行学院,他才对选择的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员带着他第一次飞行,跑道在哪里都不知道,只看见白茫茫的大地;第一次单飞,教员问他行不行,他说没问题;但第一次单飞降落自己都不知落在了跑道的什么地方……他渐渐懂得,理想不是头脑里五彩缤纷的幻想,干任何事业,不仅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知识,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在飞行学院里,他们这批“特殊”的空中骄子,一年飞行270小时,完成了初、高级教练机的飞行训练,“速成”毕业了。他成为空军部队少有的工程、飞行双学士飞行员。

  就因为是“双学士”飞行员,他与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5年,因载人航天工程的需要,要从空军“双学士”飞行员中选拔两名航天员教练员。因为这些同志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从事航空飞行的经历,是航天员教练员的最佳人选。通过层层选拔,吴杰最终脱颖而出,事随心愿。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川生作品集
出征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