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出征日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问天阁,历史再次见证(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出征日志》 作者:吴川生

第15章 问天阁,历史再次见证(1)

  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成功。

  ——胡锦涛

  成功不等于成熟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这是工程领导反复强调的问题。之所以这样,就在于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也是系统极为复杂、风险性极大的高技术工程。人们在电视画面和新闻报道中常常看到、听到的是成功的消息,而它的背后却包藏着屡屡失败。

  美国、苏联和俄罗斯在航天活动中都曾发生过严重故障。在这些故障中,发射段故障占36.8%,其中最为严重和令人震惊的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一次造成7人死亡;在轨飞行阶段故障占36.2%,损失2艘飞船,3次险些造成重大事故,多次中断航天活动,应急返回地面;返回和着陆段故障占12.9%,造成11人死亡,1人中毒,3次险些造成重大事故。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在返回地面时爆炸解体的;地面试验与训练阶段占13.7%,造成5人死亡,多次火灾。在这些重大事故中,发生故障比例最高的又数推进系统(占25.4%)和制导、控制系统(占12.3%)。

  这些故障和数据给人们一个启示:航天活动在发射、运行、返回,甚至地面试验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也是载人航天所特有的。

  这些故障和数据还给人们一个警示: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对于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来说,大到系统,小到个人;大到火箭、飞船,小到一个元器件、一件产品、一次操作,如出现差错都将对整个航天活动造成威胁,酿成大祸!

  正因为这样,在整个工程的实施中,提高产品安全可靠性,确保成功,始终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最高目标和准则。围绕这一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改进科研作风,健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原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反复告诫大家:“工作中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个根本,从源头抓起,严格把关,确保飞行产品性能可靠,质量过硬。”

  工程总指挥陈炳德也告诫大家:“看到困难和问题比看到成绩更重要,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要形成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共识,盯着问题做工作,瞄准难点抓落实。”

  思想麻痹、盲目乐观、心浮气躁、粗枝大叶、违章操作等,历来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大敌。“确保成功”,不是一句空泛的表态和口号,它体现在工程的方方面面、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科学求实的态度、严慎细实的作风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之中。

  航天事业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责任。在备战“神六”任务中,各个系统、全体航天人,心中都时刻牢记“成功发射、正常运行、安全着陆、健康出舱”的成功准则,又把“健康出舱”

  视为最高准则。他们懂得“航天员的生命在我手中”,从自己平凡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中,体现出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注和负责,体现出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人类载人航天史上宇航员遇难及原因

  1961年3月23日,被确定为苏联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室里训练,他把擦完身体的酒精棉扔到一块电极板上时,舱内燃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在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时,飞船指令舱意外起火,3名宇航员被烧死在舱内。

  1967年4月23日,苏联“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宇航员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再入大气层前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舱内迅速减压,致使3名宇航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飞行升空73秒后,由于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现问题,造成燃料外泄,航天飞机爆炸,7名宇航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预定着陆时间前瞬间在德克萨斯州上空解体燃烧,原因是发射时机身下部主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击中左侧机翼前端造成裂纹,超高温气体由缝隙侵入隔热瓦下,造成飞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我的工作请放心

  时间已到了2005年9月下旬,距离“神六”发射时间已不足20天了,一场惊天地壮国威的攻坚战即将开始,每个航天人既感到振奋,也感受到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和沉重压力。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军委听取了工程总指挥部关于任务准备情况的汇报,授权总装备部组织实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中央首长专门听取“神六”任务准备情况的汇报,这在工程启动以来还是绝无仅有的。就在年初,“精心组织载人航天任务”就已列入中央政治局常委2005年工作要点。

  胡总书记、温总理等中央领导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极为关心,在听取汇报后,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这一重大航天活动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达了中央首长和全国人民对“神六”任务的殷切希望和热切企盼。载人航天发射,牵动着中央首长和全国人民的心啊!

  作为一项重大的航天活动,成功才是硬道理。“确保成功”应该成为“神六”任务的最高目标和准则。

  那么,“神六”任务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简要地讲,就是‘成功发射,正常运行,安全返回,健康出舱’。”

  人们注意到,这一“成功标准”与“神五”任务相比,增加了一条“健康出舱”。载人航天,以人为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要体现在人——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上。离开了这一点,就会偏离载人航天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在每一项工作中,过程与结果往往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是矛盾的。达不到预期结果的过程,再好也没用。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虽经“一波三折”,但最终7名航天员健康出舱了,人们由此对航天飞机推迟发射等重大问题的关注也就淡化了,可以说有惊无险。假如结果不是这样,航天飞机飞得再好,人们也难以接受。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航天活动只有树立“健康出舱”这一确保成功的最高目标,各个系统、全体人员才能自觉做到在大局下行动;一切工作、一切决策、一切预案才能真正服从于成功,服务于成功。这一标准既体现了成功的完整内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深刻反映了任务实施的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给航天人以巨大鼓舞,在最后阶段,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以“我的工作请放心”,表达对党、对国家的庄严承诺!都在为确保成功努力工作,向着最终目标冲刺!

  三级隔离

  2005年9月28日,航天员乘组开始实施三级隔离。说起隔离,有的人可能会联想到“非典”

  时期人员隔离的场面。实际上,任务前实行隔离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普遍做法,它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前与外人交叉感染疾病。航天员一旦被染上疾病,哪怕是轻微的感冒、咳嗽等,也不能执行或影响执行航天任务。“神六”任务实施两人多天飞行,采取这一措施至关重要。三级隔离是等级最高的隔离,它要求航天员不与外人接触。外人必须接触航天员时,在查明无传染病及感冒、咳嗽等症状后,见面时须戴口罩、消毒并保持距离。

  从这一天起,整个航天员公寓只剩下6名航天员居住,他们的服务保障人员如航天医生、警卫、炊事员等,也一并进行了隔离。

  在这之前,9月10日,飞行乘组进入发射场进行人船箭地综合测试,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工程人员中公开亮相,但当时并没有公开他们的身份。这一段时间,航天员采取二级隔离制度,即控制与外人接触,参加测试或必要的活动时,也要与所接触的人保持距离,不得与外人握手等等。9月12日,正值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发射中心演出,艺术团团长和选出的4名艺术家来到公寓慰问航天员。整个慰问活动中,4位艺术家都是远远地对着航天员演唱。他们说,我们4个人今天特别激动,因为我们是艺术团的代表,来慰问即将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有一名演员因患感冒临上车时被取消了资格,都流出了眼泪。见到英雄,我们真想拥抱你们,但又有规定,只好用歌声表达我们的崇敬心情。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川生作品集
出征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