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2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东汉末年,汉室政治腐败,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加上连年的天灾。

  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战乱时期。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展开了激烈的“窝里斗”,势力逐渐衰微。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汉室。

  初平三年(192年),吕布杀董卓,之后李傕、郭汜控制了东汉王朝。在针对董卓的战争中,地方州郡长官势力逐渐强大,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曹操就是地方割据的重要一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关羽受刘备之命北伐曹操,攻破诸多州郡。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利用刘备与孙权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挑拨孙刘联盟,最终大败刘备,荆州自此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或“孙吴”,后又迁都建业。

  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掌握了曹魏大权。263年,司马昭伐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265年,司马炎废黜了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至此,三国时代结束。

  三国动乱时期,把强大的大汉王朝完全拖垮,死伤了近千万百姓。这使得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匈奴慢慢发展起来,并且建立了政权。但晋朝统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力慢慢恢复。到了晋惠帝时期,出了大乱子。他是个有名的白痴皇帝,朝政都由妻子掌控,在这段时期发生了有名的八王之乱,西晋王朝接近崩溃。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乌桓等少数民族乘机突破长城,攻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六国。

  而西晋皇族在南方建立了政权,这便是东晋。这段时期北方处于胡人的统治时期,所以又称这段历史为五胡乱华,两方势力划江而治,所以又称为南北朝。

  东晋最后被刘裕灭亡,这个朝代叫刘宋,但他并没有收复北方失地。

  南北朝的历史一直持续了好几百年,最后隋文帝夺取北方政权,平定南北,最终再次统一中国。

  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

  魏国(公元220~266年)是三国时最强大的国家。始于魏文帝曹丕,亡于魏元帝曹奂。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计曹操共六帝。魏朝称“魏”的原因是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称帝后,便称“魏”,历史上称之为“曹魏”。

  魏疆域辽阔,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曹丕延续其父曹操实行的租调制、屯田制,并大规模兴修水力,发展生产,社会生活逐渐趋于稳定,人口大规模增加,当时魏有户66万余,人口440十余万。

  魏建立后不久,大权旁落。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249年,司马懿在高平陵发动政变,夺得魏国军政大权。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反对司马氏的统治,其中的嵇康由于反对最强烈,被司马氏以诽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其他的大部分人因各种原因,最终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公元266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废掉魏帝,并以接受禅让为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至此,盛极一时的曹魏灭亡。

  在历史上,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曹魏的军事实力,但对其在文学上的建树却鲜有人知。曹氏一族在文学上具有相当成就,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都擅于写诗,时称“三曹”,后世又称建安文学,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诗》广为流传。即使到了后期其君主也颇有艺术造诣,如曹髦擅长诗文、绘画,被誉为才子。

  三国时间最繁荣的文学是什么?

  三国时期最繁荣的文学是曹魏文学。曹操虽以军事起家,但其在文学方面依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曹魏文学分为前期的建安文学及后期正始文学,其中建安文学反对靡弱诗风,风格刚健苍凉,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这与曹操本人热爱文学密不可分。由于曹操喜欢,各地文人纷纷效仿,刺激了这一时期诗歌文学的发展。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有“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学家还有邯郸淳、蔡琰、丁仪、杨修、荀纬等。曹操的作品刚健雄浑,苍凉豪迈,着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华洋溢,曹丕着有文学评论《典论》,在文学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曹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着有《洛神赋》等文。建安七子与蔡琰、杨修等人关心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疾苦。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在连年战争中困苦生活的劳苦大众,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正始文学时期由于局势被司马氏控制,文人备受压抑,对于社会现实不敢直面抨击。作家有竹林七贤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他们大都对老庄哲学以及玄学深有研究,而对于社会现实则避而不谈。而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咏怀诗》尚继承“建安风骨”,直面批判司马氏政权,最终被司马氏杀害,其文学都有鲜明的特色。

  孙吴作家有张纮、薛综、华核、韦昭等。张纮为孙权子,与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陈琳等关系很好。薛综为江东名儒,位居孙权太子师傅。华核则是孙吴末年作家。

  蜀汉作家有诸葛亮、郤正、秦宓、陈寿等。诸葛亮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出师表》等。他的文章内容浅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蜀中出现了很多为书作注的学者,如许慈、孟光、尹默、李撰等,蜀汉后期谯周、郤正都醉心于文学,谯周更写下了《仇国论》,讨论长期过度战争对社会所造成的巨大伤害。

  刘备通过何种方式延续了汉朝的历史?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刘备为延续汉室建立政权,定国号为“汉”。蜀汉(221~263年),始于汉昭烈帝(先主刘备),终于汉怀帝(后主刘禅),共两帝。关于蜀汉这个名字的由来,“蜀”是因为刘备所在地主要在蜀地(今四川成都一带),“汉”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后裔。

  刘备集团自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占益州到炎兴元年(263年)蜀汉灭亡,共50年。

  在这50年中,最辉煌的是前20年,即蜀汉政治的前期,此时诸葛亮执政。在他执政期间,根据蜀汉的地理条件,大力扶植和发展州郡农业经济,如将成都城内的屋舍和城外的田园桑地分赐军士。

  接着蒋琬、费祎执政约20年,这一时期是蜀汉的政治中期,并无大的变乱,由于两人不因时而变,依然全盘采取前期政策,社会生活并无太大变化;蜀汉政权的最后10年,陈祗、黄皓乱政,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也无力挽回局面,蜀汉朝政混乱,并迅速灭亡。

  这三个时期,政治经济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前一时期由于诸葛亮执掌政权,经济发展很快;后两个时期,后主刘禅年龄尚小,经验不足,辅臣也无才干,导致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势力逐渐变小,并在最后成为三国中势力最小的一支。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人员的才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我们现在社会中,官员的选举一定要任贤举能。

  蜀汉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工商业。其手工业技术也相当先进,如闻名后世的“蜀锦”。

  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讨伐蜀国。蜀国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再加上内部朝政变乱,国势衰微,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司马氏集团抗争。最终,刘禅归降。

  至此,蜀汉灭亡。

  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是谁?

  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是刘备的长子刘禅,称帝在位共41年。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蜀国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公元223年登基,公元263年降魏下台,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在《三国演义》中,刘禅昏庸无能,胆小如鼠。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刘禅很小的时候,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开阔视野,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就让他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还让他跟随伊籍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作为国君的刘禅,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诸葛亮帮助刘禅与魏国抗衡。

  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十分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国南征刚刚回来,长途跋涉,军队各方面都还处于疲惫状态中,还没有安定,此时又北伐,恐怕胜算很少。”但是诸葛亮不顾刘禅规劝,极力北伐。北伐决议最终形成。

  之后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公元263年,邓艾率一支偏师突入蜀境,在蜀汉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刘禅轻而易举就投降。这个情况实在让人不可思议,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如果说是因为诸葛亮辅政的话,那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依然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哪个政权最早打通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孙权建立的东吴最早打通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

  庙号太祖,在位24年。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其父是长沙太守孙坚,其兄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兵法家孙策。孙权在幼年的时候就很聪明,曾跟随长兄孙策在平定江东的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年孙策英年早逝,根据孙策临终遗言,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此时孙权仅仅18岁。

  208年,孙刘联盟于赤壁大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大大增加了吴国的领土。229年,孙权登基为帝,以武昌为首都,定国号大吴,随后迁都建业,孙吴王朝正式成立。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234年,诸葛亮北伐,孙权应战,虽御驾亲征,但最终还是失败。晚年后,孙权变得十分昏庸,骄奢淫逸,加重百姓徭役和赋税,刑法严酷,宠信佞臣;在立嗣的问题上,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孙登夭折后,他废孙和,赐死孙霸,立孙亮,很多名臣在这次事件中死于非命。这是日后吴国宫变的前奏。

  252年,孙权因病离世,享年71岁。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大规模的船队到达夷州,打通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对内大力发展农业,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还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强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加快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总之,孙权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能知人善任,如先后任东吴大都督的周瑜、鲁肃、陆逊,都是极有才能的人。早年对江东的开发,也极大促进了江东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他在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

  周瑜是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在罗贯中的笔下,周瑜小肚鸡肠,心胸狭窄,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而事实上,周瑜宽宏大量,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着名将领,其相貌英俊,时人称之为“周郎”。

  周瑜少年时就与孙坚之子孙策交情深厚,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的两大美女之一,与小乔育有两子一女。据可靠史料记载,周瑜相貌英俊,精通军略,足智多谋,并且在音律方面造诣极高。且周瑜并非像《三国演义》中那般小肚鸡肠,他为人大度,性格豪放,雅量高致。

  周瑜军事生涯的辉煌点便是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孙刘联盟在周瑜的指挥下火烧赤壁,打得曹操落荒而逃。自此之后奠定了东吴在三分天下局面中的地位。后试图进取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36岁。

  相传周瑜之墓位于安徽庐江县城东1公里处。墓为圆顶,高2米,外部以灰色麻布纹大汉砖,墓门朝东,墓周松竹环绕,墓前有明刻“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块。

  为明正统七年(1442年)立。墓前有清代立《汉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铭》。经修善后陵园总面积扩大到8648平方米。

  谁最早帮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着名军事统帅。最早为孙权提出了鼎足江东、成就帝业的战略规划,很受孙权的赏识。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

  公元172年,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身材威武,性格豪爽,读书、骑射样样精通。东汉末年,官吏腐败,朝廷昏庸,社会动荡,百姓生活艰苦,他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另外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关于周瑜和鲁肃的相识还有一段佳话。当时,周瑜为居巢(今巢县)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3000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早年,袁术看上鲁肃的军事政治才能,欲请其为东城长,然而鲁肃认为袁术不能成就霸业,便拒绝了他。后来经周瑜推荐,拜孙权名下,成为孙权的参谋。因他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而深受孙权赏识。公元197年,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权。孙权十分高兴,请教其天下大计。鲁肃说:“汉室兴复是不太可能了,灭除曹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对于您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占领江东,发展江东,以江东为根据地,向外扩展。”

  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大多认为敌强我弱,双方力量悬殊,主张投降。唯有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鲁肃私下对孙权说:“我们这些人若投降曹操尚可谋得一官半职,可你一旦投降,说不定连命都没了。”孙权醒悟,决心抗曹。之后,鲁肃极力促成了孙刘联盟,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使东吴成为三分天下局面中的重要一强。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孙权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因病去世,年仅46岁。他死后,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陆逊在哪一场战役中火烧连营七百里?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