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蒙古帝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忽必烈汗建立元朝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初次交锋(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蒙古帝国》 作者:博品勇

第7章 忽必烈汗建立元朝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初次交锋(1)

  1259年,蒙哥汗死后,当时阿里不哥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而忽必烈正率军在湖北与南宋作战,旭烈兀则率军在叙利亚境内作战(参见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于是阿里不哥觉得机会难得,开始谋夺汗位。阿里不哥令左丞相阿兰答儿征兵漠北,燕京行省脱里赤征兵于河朔。

  忽必烈受到密报后,立即率军北归,于1260年三月,到达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东道诸王塔察儿、移相哥(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西道诸王合丹、阿只吉、阿必失合等也来到开平城,召开了忽里台。诸王大臣共推忽必烈为大汗,即元世祖,建元纪岁,定当年为中统元年。召开诸王大会,即帝位。

  五月,阿里不哥在漠北和林城西按坦河也召集支持他的东、西道诸王召开忽里台,宣布即汗位。其中有蒙哥汗妻斡儿哈纳哈敦和蒙哥的三个儿子阿速台、玉龙答失及昔里吉,西道诸王有察合台孙阿鲁忽、术赤长子斡儿答的儿子合剌察儿等人,东道诸王有塔察儿的儿子乃蛮台等。随蒙哥汗征宋的一些将领、驻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陕西的刘太平都拥护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称汗后,命刘太平、霍鲁海行省于关右,约六盘山守将浑都海等,自关中进兵反忽必烈。同时,阿里不哥派遣阿蓝答儿率军南下支援他们,试图举兵占领漠南汉地。

  忽必烈遣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出兵陕西,廉希宪击败了阿里不哥在这个地区的主要支持者刘太平,并控制了该地区本来供应阿里不哥军队的粮仓。在取得这个胜利之后,他又向西进军,把阿里不哥的支持者驱逐出西北重镇凉州和甘州。同时,他派遣了一批精锐部队向南开往四川,牢牢控制了那个重要省份。

  忽必烈的支持者宗王合丹、汪良臣等则击败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军,杀死二人。这样,忽必烈的军队差不多已经肃清了中国西北和西南部的所有敌人,控制了关陇川蜀地区。

  七月,忽必烈率军亲征和林,和林城依靠中原供给粮饷,此时运输中断,粮饷不继。阿里不哥封察合台后王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命其回国就任,约其济以兵械粮饷,并守锡尔河,以防旭烈兀和钦察汗国的别儿哥二王来侵犯。九月,阿里不哥逃回自己的封地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南)。他恐怕忽必烈来攻,一边采用缓兵之计,遣使假称愿奉忽必烈为汗,待马肥之后入觐,一边约阿鲁忽、旭烈兀、别儿哥等诸王至,共商继位之事。忽必烈留宗王移相哥率兵守和林等待阿里不哥,自己返回开平。

  阿里不哥投降

  此前,忽必烈为控制中亚察合台汗国,派遣察合台曾孙阿必失合的的儿子兀鲁克前往察合台汗国主政,途经陕西时被支持阿里不哥的人逮捕,并被处斩。

  为了争夺察合台汗国,阿里不哥派遣阿鲁忽前去主政。而阿鲁忽也比较幸运,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并被立为察合台汗国的可汗。阿里不哥此时似乎在中亚有了一个极为宝贵的盟友,一个可以为他提供急需的粮饷和其他补给品的盟友。控制察合台汗国及其资源,或者至少与其保持良好关系,对阿里不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要阿鲁忽掌握权力并和阿里不哥保持良好关系,阿里不哥就有机会和忽必烈一争高下。

  但是,阿鲁忽不仅不向阿里不哥提供军械粮饷,反而倒向元世祖一边。阿里不哥愤怒之下率军攻打阿鲁忽,并攻占了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克根河西)和亦列河(今伊犁河)等地,阿鲁忽退至撒麻耳干。阿里不哥在察合台汗国境内烧杀掳掠,不久,跟随他的一些诸王也以种种借口离他而去,阿里不哥只好班师。

  1261年秋,阿里不哥在回封地途中突然袭击和林,重新占据漠北。元世祖再次亲征,十一月,双方大战于昔木土脑儿,阿里不哥退回封地。元世祖通过承认旭烈兀和阿鲁忽对波斯及河中地区的统治权,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钦察汗支持阿里不哥,但只是从中调停,不愿直接参与双方争夺。窝阔台汗国的海都虽支持阿里不哥,也只是观望。

  1262年二月,正当元世祖与阿里不哥交战之际,盘踞山东的汉族地主武装头目李璮以宋朝为外援,发动了叛乱,占据济南,联络各地汉族世侯,试图控制中原地区,但是,汉族世侯无人响应。元世祖调集蒙古军及各地汉族世侯之兵围攻济南,七月,城破,李璮被杀。

  忽必烈即位后,接受汉族幕僚的建议,在中原采用传统的封建统治方式,任用儒臣和汉族世侯,建立中书省、十路宣抚司等机构,凭借中原雄厚的财力和物力,打败了阿里不哥。平定李璮叛乱后,元世祖因势利导,罢世侯,置牧守,实行兵民分治。罢州郡官世袭,实行迁转法,剥夺汉族地主掌握私人军队和专制一方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前,阿里不哥在察合台汗国境内的暴行已促使很多人背叛了他。

  但他的军队的变节行为在1263年极端严酷的冬天显著增加。饥荒威胁着阿里不哥的军队和他的国家的生存,许多士兵和马匹死亡。在春天来临之前,甚至他的一些最忠心的支持者也抛弃了他。旭烈兀的一个儿子玉木忽儿声称自己生病了,离开他前往中亚西部城镇撒马尔罕。

  蒙哥的儿子玉龙答失向阿里不哥索要他父亲的玉玺。当阿里不哥的信使携带玉玺到达的时候,玉龙答失拿起玉玺便离开,投奔了忽必烈。

  阿鲁忽得知阿里不哥陷于困境之中,于是重新集合他的军队,准备把他以前的盟友、现在的仇敌从伊犁河谷赶出去。

  1264年,阿里不哥的选择余地已经很小了。如果他的军队和支持者得不到全面补给,他根本无法与阿鲁忽抗衡。而从阿鲁忽的地盘撤退,意味着他必须入侵忽必烈的地盘,那样肯定会促使忽必烈迅速采取报复行动。阿里不哥决定转而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建都燕京

  阿里不哥投降后,忽必烈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处罚他的弟弟。然而,他的不作为却使他疏远了大部分支持者,他们认为阿里不哥和他的追随者应该受到处罚。忽必烈审问了阿里不哥,发现了煽动他和他哥哥做对、争夺汗位的主要同谋者。然后,忽必烈宣布,蒙哥时代最显要的官员孛鲁合是主谋,并把他处死。阿里不哥的其他九个主要追随者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此时,是审判阿里不哥的时候了。忽必烈觉得由自己作为审判弟弟的唯一审判官不太安全,因此决定召集一个忽里台来决定如何处置阿里不哥。同样重要的是,他要在这次忽里台上确认自己继承汗位的合法性。他的信使四出报信,前往波斯、俄国和中亚,召集各汗国的主要可汗前来开会。可是回应并不热烈:三位可汗都找借口推迟出席。

  在俄国的蒙古统治者别儿哥和波斯可汗旭烈兀都在进行战争,无法离开自己的汗国。察合台汗国可汗阿鲁忽,则借口他自己还没有被确认为汗,无法担任审判官去审判阿里不哥。然而,这三个可汗都没有活多久。旭烈兀在1265年忽必烈信使来到之后不久就死去了,而别儿哥和阿鲁忽一年后也相继死去。忽必烈此时可以任意处置阿里不哥了。

  阿里不哥感染上了一种疾病,死于1266年初。他的死解除了忽必烈的一大烦恼。正因为阿里不哥的死亡对忽必烈来说是件好事,所以才引起人们对他的死因的怀疑。他的意外得病和突然离世使人们怀疑其中有鬼。阿里不哥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男人,刚刚四十多岁,此前并无重病征兆。

  此后,蒙古国的统治中心也由漠北的和林移至漠南。早在1264年,忽必烈就升燕京(今北京)为中都,以开平为上都。1268年,在中都旧城东北建造新城。1271年(至元八年),正式建国号“大元”,第二年,升中都新城为大都。

  此后,忽必烈及元朝历代大汗冬季在大都城避寒,春季北移上都一带,在辽、金皇帝的捺钵地——金莲川度夏。一般夏历二月或三月从大都启程去上都,沿途狩猎游幸,八、九月天寒始归。大汗在行帐中处理政务,臣僚们除在两都留守者外,均随大汗奔波于两都之间。

  大汗在上都或附近的草原会见前来觐见的诸王、宗亲、大臣,宴赉赏赐,召集忽里台,祭祀祖先,联络与族人的感情,享受草原生活。大汗、臣僚及怯薛的数万马驼也在此逐水草牧放,以减轻内地饲养负担,天寒返回大都后,一部分马驼由宣徽院发放草料饲养,一部分在腹里地区分散给民间喂养。因此,元世祖虽然建国号“大元”,但是“大蒙古国”之称没有取消,蒙古贵族还是以草原为立国之本。

  细说南宋王朝

  1267年,元世祖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开始着手出兵南宋。对于忽必烈来说,虽然他已经控制了传统中国的中心区域,但是,他还没有成为长江以南地区的主人。而从唐代初期开始,南方的地位便变得越来越突出。那里的土地比北方更加肥沃,海洋贸易使得沿海城市非常繁荣。而且忽必烈需要征服南宋,以便赢得汉人的尊重,并消除这个敌对王朝对其统治持续不断的威胁。因为南宋仍然念念不忘夺回失去的北中国领土。

  不过占领中国南方绝非易事。首先蒙古军队和骑兵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和地形,蒙古战马要面对数不清的障碍。南方是山岭地带,不仅道路崎岖不平,而且森林遍布,比草原的环境艰难得多。而且,南方酷热的天气也让蒙古战马对难以适应,几乎没有饲料供它们吃,因为在南方,所有可耕地都被用来种植庄稼了。蒙古人自己也对热带和亚热带疾病毫无防备,在那里,寄生虫和蚊子会传播疾病,而他们对此根本没有抵抗力。

  除此之外,南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且有长江天险做屏障。因此,要占领它的一些主要城市,必须由海军发起攻击才可能奏效。因此,蒙古人必须学会修造战船,并征募水手,熟悉海上作战。这对于不习水性的蒙古人来说极为不利。

  不过,南宋也有其严重的困难。像汉朝和唐朝在其不同历史时期遭遇的那样,宋朝政府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地主和官员的腐败行为已经对南宋造成了致命的危害。

  而且当时,南宋大臣贾似道大权在握,他清洗了一批异己官员,并杀掉了几个。为补充这些腐败官员留下的空缺,他越过一些资历较老的官员,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和低级官员。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坐失强兵巩固边防的大好时机。这样的政治动荡和分裂,使得南宋在面对统一而强大的蒙古人的挑战时显得异常脆弱。

  蒙军破襄樊

  忽必烈认识到,要战胜南宋,他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上作战部队,于是开始着手夺取战船或修造战船。南宋变节者刘整是造船计划最热心的鼓吹者之一。他坚持认为,没有战船,蒙古人就无法征服南宋。他的鼓吹得到了忽必烈的支持,蒙古人终于建立了一支由四部或四“翼”组成的海军。

  宋元初次交战的地点是襄阳。襄阳和毗邻城市樊城位于今湖北省的北部边界,坐落在汉水两岸,二城隔水相望,汉水在更南部的武昌汇入长江。其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它们是进入长江流域途中的最后堡垒,守护着通往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南和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夺取这两座城镇将为蒙古人提供一个基地,可对南部其他地区发起攻击。

  南宋视襄阳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营,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南宋朝廷任命吕文焕为这座似乎固若金汤的城池的总指挥官。

  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

  1269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

  不过,驻守襄阳的守军决不会不战而降。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供应,只是缺乏衣物、盐以及其他非生活必需品。因此,他们能承受长时期的围困。然而宋廷坚持要打破封锁。在1269年8月,南宋将领夏贵率领三千条小船开往鹿门山,但是他被击败了,损失了两千名士兵和五十条船只。第二年10月,范文虎又步夏贵之后尘,而他则损失了共计一千人和三十条船。另一次救援行动发生在1271年8月。这次尝试同样以惨败而告终,两千名南宋士兵失去生命。

  蒙古军队的封锁固然很有效,他们已经把襄阳和樊城同南宋其他地区分割开来了,但他们无法制伏顽强的守军。

  1271年,阿八哈给忽必烈送来了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在蒙古汗廷做短暂的停留之后,这两位穆斯林在1272年末来到战区,勘测现场,开始着手修造战争机器。他们建造了投石器和弹射器,能把巨石抛掷到很远的地方。12月,蒙古军队开始使用这些装置对樊城发起攻击。有了如此强大的武器支持,几天后,樊城陷落了。

  吕文焕收到樊城守军溃败的报告后,立刻意识到他自己在襄阳的部队也无法抵抗这种巨型火炮的攻击,吕文焕投降了。为时将近五年的围城战终于结束了,南宋抵抗“北虏”的一个重要标志突然被拔除了。

  宋恭宗降元

  突破襄樊,元军也就突破了宋朝在长江上游的防御体系。对此,宋廷朝野大为震动,急忙调整部署,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

  忽必烈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一边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另一边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同时还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

  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元军兵不血刃,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

  与此同时,为防止两淮宋军南下救援,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阿术在扬州东南的瓜洲修造楼橹,修整战具,又在扬州城外围树栅,修筑坚固的堡垒长围,截断了宋军增援部队,又派水师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元军在建康休整后,兵精粮足,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博品勇作品集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蒙古帝国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葡萄牙帝国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