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解密大清皇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太宗 皇太极(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解密大清皇帝》 作者:宋晓明

第7章 太宗 皇太极(3)

  皇帝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

  现在,很多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想吃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其实,在清代,就算贵为皇帝,也不是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皇帝吃饭有一个规矩,就是吃哪道菜也不能超过三口,这是老祖宗定下的家法,这是因为一来,怕如果让人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就会招来借机邀宠的人,二来怕有人在菜里“做文章”、投毒什么的。所以,皇帝吃饭也不是我们想象中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

  汉人范文程的仕途

  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汉人大臣,字宪斗,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裔。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他原是江西人,他的祖先在明初的时候被从江西贬到了沈阳。他的曾祖在明嘉靖朝时曾任兵部尚书,祖父范沈曾任明沈阳卫指挥同知。范文程自幼好学,才智过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生员(秀才),时年仅18岁。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其兄范文寀一道“仗剑谒军门”,自愿投效,参加了后金的政权。努尔哈赤知道他是明朝的名臣之后,非常器重他。其后,在努尔哈赤攻打辽阳、四平、广宁的战役中,范文程一直相随在侧。

  到皇太极朝时,范文程由一个跟随努尔哈赤的外臣变成了参与帷幄的主要谋士之一,负责起草敕谕,处理后金与各属国及对外联系事宜,深受皇太极的倚赖。凡伐明的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顺治元年(1644年),在李自成农民军攻下北京的关键时刻,他连续上奏疏,力主清军尽早进关,并建议严肃军纪,以收人心。

  清世祖福临定鼎北京后,大清王朝可谓是百废待举,身为汉人的范文程又提出一系列措施,在汉人的利益和满人的利益上争取取得一个平衡。如宣布为崇祯发丧,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严禁以“搜捕逆贼”为名互相告讦,废除明季三饷加派等。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范文程建议奖励垦植,恢复濒于崩溃的农业生产。他特别重视开科取士,争取汉族知识分子对清王朝的支持。由于他功劳卓著,顺治九年,福临授予他议政大臣的位置,先后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太傅兼太子太师。

  范文程一生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他死后,圣祖玄烨亲自写祭文悼念他,并赐谥号文肃。

  皇帝的“伙房”都有哪些名堂

  清代宫中膳食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内务府和光禄寺。在这两个部门的管理下,还有很多的小部门分门别类为帝王家供应膳食。主要有:御茶厨房(御膳房和茶房),主要负责帝、后宫内有关人员的日常膳食;掌关防处,专门负责宫内所需的米、面、盐、糖、醋、油等主食和调料的用度、调拨和购买;恩丰仓负责太监、侍卫用米及调料等事务;内饽饽房,负责各类宴会;酒醋房,专门负责酒、醋、糖、酱、酱菜等;菜库,专门负责瓜菜类;备膳,就是准备膳食的地方。

  庄妃诱降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武将,皇太极攻打松锦城时,他是抗清前线八路总兵的主帅。1614年,他在松山被围困半年,战败后被俘。当时皇太极急欲寻找一位明朝重臣作为入关的“领路人”,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要他降清。但洪承畴也是条硬汉子,无论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不为所动。只是一天天不吃不喝地等死。皇太极也是一筹莫展。

  那么,洪承畴到底是怎么投降的呢?历史上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皇太极亲自劝降,有的说是庄妃劝降的。这两种说法都在民间流传甚广,都有其可信的地方。

  持第一种说法的人认为,皇太极一心要洪承畴投降,便让范文程去劝说,一次,范文程与洪承畴谈话间,房梁上有灰尘掉到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急忙把灰尘掸掉了。范文程认为,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死的话,就不会在乎身上的灰尘,所以,他一定是不想死的。皇太极听说后,亲自去劝说洪承畴,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了洪承畴,使他投降了清朝。

  持第二种说法的人认为,洪承畴向来好色,皇太极派庄妃去劝降也是情理之中的。据说,在洪承畴绝食的第四天,恍惚之间,他觉得有一位汉族服饰打扮的女子来到了自己身边,顿时,洪承畴丧失了戒心,跟她攀谈起来。言谈间,发现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便生出了相惜之心。在庄妃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洪承畴终于答应降清了。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人说,就算洪承畴好色,也不会因为美色而丧失民族气节的,而且,皇太极也不会派自己的妃子去劝降。但是,史书上确实有记载,由于庄妃劝降洪承畴有功,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

  名目繁多的清代宫廷筵宴

  清代宫廷筵宴可分为内廷筵宴、宗室宴、御殿大宴和婚嫁赏赉筵宴四类。前两类多由内务府御茶膳房经办,后两类则主要归光禄寺经办。光禄寺承办筵宴的规格分满席六等,汉席三等。元旦、“万寿圣节”、冬至、皇帝大婚、公主下嫁、出师凯旋用四等满席;除夕、赐外藩王公馔宴用五等满席。内务府承办的筵宴,有皇帝家宴的性质,其中包括皇子皇孙结婚时的初定礼、成婚礼宴会、除夕元旦赐来京值年班的蒙古王公宴。在这些宴会中,最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千叟宴,清代一共举行过四次千叟宴,分别是康熙朝两次,乾隆朝两次。

  皇太极收服祖大寿

  天聪二年,皇太极亲率大军伐明,发动了对大凌河的围城战,明朝守城的是总兵祖大寿。皇太极总结前几次失败的经验,这次改为围而不攻,迫使城内粮绝援绝而投降。按照皇太极的部署,八旗军围绕大凌河周围进行了两层包围。刚开始,祖大寿还派兵突围,但都被金兵挡了回来,后来他就紧闭城门,寄希望于援军的到来,刚开始,明廷还派了几次援军,但都被金军打得溃不成军,明廷也就不再派援军了。

  援兵没有了,粮草也见底了,士兵们坚持不住,有的杀马食之,有的还抢食死人肉,祖大寿心里也一下子没了底。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祖大寿就派自己的儿子祖可法出城去跟皇太极谈判投降,并留在后金营中做人质。皇太极当即就接受祖大寿的投降。

  大凌河城投降后,祖大寿和皇太极一起商量攻取锦州的方法,祖大寿献计说:我向守城的巡抚谎称我是突围出来的,等我回到锦州后,再除掉守城巡抚,接应你们进城。皇太极听了此计,自然想到此举是不是祖大寿的脱身之策,但时间紧迫,他不得不相信祖大寿。祖大寿进了锦州城后,就一去没有消息了,三天后,才捎来书信说,带来的兵太少,不能立即献城,要伺机而动。皇太极捎话给他说:不要忘了约定。祖大寿又派人来说:我不是不守信的人。皇太极料想到祖大寿短时期内不会有什么结果,便撤离大凌河,回到了沈阳。

  此时,祖大寿的子侄及部将很多人都留在金营做人质,皇太极还是多次写信给他,但他一封信也没有回,而且还多次与金军交战。皇太极并没有因为祖大寿反复无常而恼怒,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的子侄们非常优待。

  皇太极耐心等待,他相信终有一天祖大寿会回到自己身边的。终于,十年后,皇太极发起锦州战役,祖大寿再一次被抓。这次,皇太极对他还是礼遇有加,祖大寿终于被皇太极的诚意打动,投降了清朝。

  松锦大战

  松锦大战是由皇太极发动的,明清双方投入了十多万大军,从清崇德四年二月一直打到七年的四月,历时三年多。锦州城是辽西重镇,是关外明军防御体系中的堡垒,清军要想入关,就必须打下这里,所以,皇太极势必要攻下这里。此时的明朝锦州总兵是祖大寿,也是明朝的一员虎将。在与祖大寿的一番较量后,明军一方已经斗志全无了,皇太极于是派了人去锦州劝说祖大寿投降,表示可以不计前嫌,愿以礼相待。经过皇太极的一番心理的攻坚,祖大寿被皇太极感动而投降了清朝。清军占领了锦州。

  汉军八旗的创立

  努尔哈赤最初建立八旗时,只是将满族人编入在内,所以满族人都是旗民,也称为在旗的。但在旗的不一定都是满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皇太极势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也编入八旗内,统归八旗管辖,叫作蒙古八旗。

  那么汉军八旗是怎么建立的呢?真正汉军八旗的建立与清初的“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的投降有关。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计杀毛文龙后,毛文龙的势力已经瓦解,毛文龙手下的孔有德、耿仲明于天聪七年五月,决计投降后金,皇太极知道后,派人接应他们入沈阳。皇太极还为他们设宴,封孔有德为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天聪七年十月,原毛文龙部下尚可喜也投降了后金,这样,毛文龙部下的大部分势力都已经归顺了后金。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众归顺对于后金来说有重大的影响。皇太极把孔、耿的部队命名为“天佑军”,规定旗色为“白镶皂”;尚可喜的部分命名为“天助军”,旗色为“于皂旗中用白圆心为饰”。后又规定孔、耿与八和硕贝勒同列一班,获得与八旗旗主一样的地位,这实际上就等于新设了两旗汉军,孔、耿、尚为旗主。

  就在孔、耿归顺后不久,即天聪七年七月,皇太极命从满洲各旗抽取汉人,规定凡各户内有汉人十丁者,抽兵一人,共得一千五百八十人,组成一旗汉军,由汉官马光远统领,旗帜用黑色。这是皇太极组成汉军的开始。崇德二年,皇太极又把汉军旗分为两旗。崇德七年,把汉军扩为八旗,所使用的旗帜与满洲、蒙古八旗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

  揭开太医院的神秘面纱

  太医院是专为皇宫中人服务的医疗机构,清代太医院设在天安门前东南侧。太医院的主管称院使(正五品),副职称左右院判(从五品),另有御医、吏目、医士、医生等若干人,统称为“太医”。这些太医是各方面的专家,分门别类地为皇室中人看病。日常太医院的御医们按专业分班入宫承值,称“宫值”,在外廷者称“六值”。

  皇太极之死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晚上亥时,皇太极在清宁宫停止了呼吸,终年52岁。在去世的当天,皇太极还处理了很多政务,为什么没有丝毫症状就去世了呢?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在清代的官修史书上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终,但这种说法却有不确实之处。可以肯定,皇太极决不是无疾而终,事实上,他是得病死的,只是清代史书上没有公开记载而已。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上记载:四月初六日,清人向长住沈阳的国王之子问药,认为皇上得的是风眩病,希望朝鲜提供中草药竹沥,而且要请名医给皇太极治病。看来,皇太极的病朝鲜人都知道。竹沥,主要是治疗化痰、去热、解烦闷等病症的,皇太极一生劳累,加上他宠爱的宸妃之死,更让他的精神受到打击,这必然会引起痰火上升,血热上涌,头昏眩的症状,这很容易引起中风症,血压升高,猝然死亡。这很可能是皇太极死亡的真正原因。

  还有一些史书说皇太极是死于“痰疾”,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准确。痰仅仅是其他病症的一个表象而已,仅仅是一个痰,是不足以使人致命的。还有人认为皇太极是因为太过于思念宸妃而悲痛致死的,这种说法更是荒谬了。皇太极在宸妃死之前就已经患病了,当然,宸妃之死加重了皇太极的病情是肯定的,本来就有病,再加上宸妃之死带来的伤痛,身体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皇太极一生戎马生涯,既要打天下,又要处理繁重的政务,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身体状况自然不好,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门来了,当积聚在他体内的疾病有一朝不能控制的时候,自然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御药房的职责是什么

  御药房顾名思义是跟药材有关的地方,御药房处在内务府的管辖范围之内,但药材的采办、验收则由太医院负责。配制丸散膏丹等成药由太医院院官会同监制。皇帝出巡、狩猎,太医院院官、太医要随扈左右,御药房也必须准备足各种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日常,无论皇帝走到哪里,随从仪仗中总有御药房的太监挑着药担跟随。太医院为御药房采办药物有各种形式,有时候在民间也会看到太医院为配一味药采购的事情。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宋晓明作品集
解密大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