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千古兴亡多少事(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 作者:欧阳悟道

第25章 千古兴亡多少事(1)

  做大事者,必有超凡之眼光;成大业者,必有卓越之远见。纵览古代英雄豪杰,无不具有深邃独到的慧眼,无不具有高瞻远瞩的预见。未卜先知的事儿,真的就在他们身上发生了。

  进贡试实力

  商汤想伐夏桀。伊尹说:“可以先用不进贡的方式试探他的举动。”于是停止进贡。桀很生气,发动九夷的部队要攻打商汤。伊尹说:“还不能讨伐夏桀。他既然还能动用九夷的部队,可见是我们不对。”于是商汤就向夏桀谢罪,又照例进贡。第二年,商汤又停止进贡,夏桀又发动九夷的部队,但九夷的部队却不听使唤。这时伊尹说:“时机成熟了。”商汤于是带兵讨伐夏桀,将夏桀赶跑了。

  知前知后

  齐国大夫隰斯弥会见田成子。田成子与他一起登上城台,向四方瞭望。三面都非常平阔通畅,向南望去,隰子家的树却遮蔽了视野,田成子当时并没有说什么。隰子回去以后,立刻派人将树木砍去;才砍几下,斧头就裂了。隰子马上叫人停下不砍了。属僚问:“为什么?”隰子说:“古人有句谚语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不吉祥。田子即将有一些行动,这个行动非同小可,而我却提示他我知道一些,那我一定会有危险。不砍掉树木,不会有过错。知道了人家所不说的,这样的罪过才大。所以才不再砍树。”

  杜绝不劳而获

  齐国攻打鲁国,路经单父。单父的父老向县宰宓子请示说:“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请任由人民收割。既可增加粮食,且不至于资助敌人。”接连请求三次,但宓子都不准。不久,齐国兵士果然抢去了麦子。季孙氏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遣人来责备宓子。宓子皱着眉头说:“今年没有麦子,明年可以种;但如果让不耕耘的人也可以收获麦子,人民就会喜欢有敌寇入侵。单父一年麦产量的多寡,对鲁国的强弱并无影响;如果使人民养成侥幸获利的心理,这种伤害几代都不能消除。”季孙听了很惭愧。

  临别赠言

  秦武王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甘茂担心会遭人诽谤,于是说:“昔日曾参在外求学的时候,有人对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回答:我儿子才不会做那种事!第二个人来说:曾参杀人了!他母亲依旧没有理会。等到第三个人来说的时候,他母亲就逃走了。我不如曾参贤明,您对我的信任比不上他母亲对他的信任,疑心我的人又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您会像曾参母亲那样啊!”秦武王回答:“寡人不会听他们的话,你放心吧!”于是在息壤立下誓言。后来秦武王果然听从谗言,要甘茂收兵。甘茂说:“请不要忘记息壤誓言。”秦武王立刻省悟,派兵增援甘茂,终于攻下宜阳。

  明见在先,有言于前

  一天,魏襄王召见大夫史起问道:“漳水可以灌邺下之田吗?”史起说:“能。”襄王问:“先生为何不为我去办此事呢?”史起说:“我怕大王没有这样的决心。”襄王说:“先生若真能为我之,我尽听先生吩咐矣。”史起说:“我可以去完成此项任务,但开工后要劳民费财,得不到近利,朝野必定怨恨于臣。大者致死,小者抄家。臣虽然丧命抄家,大王也不要改变主意,应改派他人继续进行。”襄王答应了,便以史起为邺下令。史起赴任,着手办理引漳水济邺下的工程。果不出所料,不久便民怨四起,想抄史起的家,史起躲了起来。于是襄王便又委派别人去替代史起,继续把引水工程进行下去。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竣工通水,民大得其利,百姓交相称颂而歌之。

  座次定生死

  座次问题,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在我国古代,为帝王排座,一定是帝君坐北面南,象征君临天下。群臣面北坐南,表示绝对服从皇上的领导。座次规格等级森严,万万不可逾越,如有逾越,很可能会招来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高居东座,范增坐于南座,张良在西座,而刘邦则主动选择了北座。如是一来,项羽居东座,已经以刘邦上司和主子自居了;而刘邦甘居北座,等于承认了自己是项羽的下属,表示了臣服之意。所以当范增屡屡要动杀机之时,项羽却不肯痛下杀手,反而放了他一马。当时项羽虽为诸侯上将军,统领天下诸侯。但是天下还没有真正太平,作为上司,如果无辜对已经臣服自己的下属大开杀戒,岂不让天下诸侯胆战心寒?人们一直以为刘邦能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是张良运筹巧妙,樊哙威猛慑人,项伯吃里爬外,刘邦临机应变,项羽优柔寡断的结果,其实座次也帮了刘邦的大忙。

  中行说必反

  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听政。大臣害怕匈奴强大,要同他和亲,商议出使匈奴的人。吕后想除掉宦官中行说,所以派他出使匈奴。大臣栾布进谏说:“太后之所以派中行说去,只不过认为匈奴骄横,必定不能友好对待汉使,或许把他扣留在匈奴,那我们也不惋惜,从而抛弃他罢了。我认为这样做不妥。使者的使命是派到异邦传达君主的命令,解仇和好,解决疑虑,排解纠纷。关系到国家的荣辱,不是平素所喜欢和信任的,并且了解他忠诚和有气节的人,是不可以派遣的。平素被君王厌恶的人,不会尊敬他的君王;名字被国家贤士不愿提及的人,不会尊重他自身的人格。我害怕中行说泄露国家机密。”吕后不听。后来中行说果然叛变,挑唆匈奴侵扰西汉。

  眼见为虚

  刘邦想攻打匈奴,派人前去察看军情。匈奴将良马锐卒都藏了起来,给汉使者看的是老弱残兵,因此派去察看的十多个使者都说可以攻打匈奴。刘敬回来却报告说:“交战两国,应该夸耀自己的长处,而匈奴却露出自己的短处。这一定是匈奴想迷惑我们,而埋伏奇兵借以取胜,我认为匈奴不可以攻打。”刘邦不听,结果被匈奴围在白登七天,后来依赖陈平的计谋才得以逃脱。

  借小知大

  西汉时,楚元王对申公等人非常礼遇。穆生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席,经常为穆生特别准备甜酒。刘戊继位后,起初也时常特别准备甜酒,后来就渐渐忘了。穆生退席之后说:“可以走了,甜酒忘了准备,表示侯王的心意已经懈怠;再不走,楚人可能用铁枷把我送到刑场。”于是托词生病留在家中。申公、白生一意地劝他,说:“难道就不愿念先王对待我们的恩情吗?现在侯王偶然疏忽小小的礼节,也还不至于严重到这样的地步。”穆生说:“征兆契机,是一切变动的隐微表现,也是吉凶事先可见的表征。君子发现征兆契机,就要有所行动,不可等到最后。先王之所以礼遇我们三人,是因为道义犹在的关系。现在疏忽这些礼节,已经是忘了道义。忘了道义的人怎可以长久相处?”后来刘戊因荒淫暴乱,和吴国共同叛变,因失败自杀。

  干哭不流泪

  汉惠帝死后,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对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一个儿子,哭起来却不流泪,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陈平说不知道。张辟疆说:“惠帝的儿子都很年幼,太后因此畏忌你们,这畏忌之心超过了丧子之痛。您不妨奏请让吕合、吕产为将统领南北军,让吕氏族人在朝中做官。这样的话太后才安心,你们也可以消除灾难。”陈平按照张辟疆的话去做了,吕后这才悲伤地哭了起来。

  迎宾之道,可测兴亡

  汉光武帝即位,蜀地公孙述称帝,和汉室抗衡。当时隗嚣割据陇西,对支持光武帝还是公孙述犹豫不决,于是派马援前往两地一探究竟。马援与公孙述是旧友,不料到蜀都后,公孙述高高在座,阶上文武百官参列,阶下卫士无数。他威严地说:“你是马援吧!不远千里而来,可有事情呈报?”马援既惊又失望,转头对随从说:“至今天下仍不知属谁,公孙述应谦恭以迎国士。但他却只顾文饰外表,展现威仪。如此做法必不能得人心。”于是早早辞别,向隗嚣报告:“公孙述只是井底之蛙,勿与之往来。”接着又往访光武帝。进入宫中后,光武帝出乎意料地未带任何侍从,亲自走过回廊前来迎接。而且衣着普通,戴着头巾,完全不是帝王打扮。“欢迎你来访,到里面休息吧!”马援恭敬地说道:“您第一次接见我,也不知我是不是刺客,就如此迎接我。”光武帝笑道:“你不但不是刺客,而且是国士。”于是隗嚣臣服了光武帝,不久之后公孙述被光武帝所灭。

  权高思危

  马援曾经告诫汉光武帝的两个女婿梁松、窦固说:“一般人得到富贵,即使犯了过错,也应该可以重新回到贫贱的生活中,而你们的地位实在太高,一旦犯错就无法再回到贫贱中了。居高位的人要有坚强的自控能力,否则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后来梁松果然因为自满于地位显贵而犯诽谤罪死于狱中,而窦固也因为被他哥哥牵连几乎不能幸免。

  琴声藏杀机

  蔡邕一次应邀参加宴会,席间听到屏风后传来琴声,惊道:“用音乐来召我,却有杀心,这是为何呢?”言毕转身就走。主人追问,蔡邕以实相告。弹琴之人说:“刚才弹琴时,见一只螳螂与一只蝉对峙,一进一退,我的心惶恐不安,唯恐蝉得空逃脱,难道是这杀心表现在琴声上了吗?”蔡邕叹道:“这足以解释了。”

  居心叵测

  东汉末年,孙坚曾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过了很长时间才到,而且态度傲慢。孙坚于是对张温说:“董卓身负大罪,而且还如此嚣张,其心实在不可测,应该用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制。

  捉刀人

  曹操将要会见匈奴的使者,但他认为自己的形象丑陋,不足以给边远的国家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便叫崔琰来代替,自己在旁边持刀侍立。会见结束了,他派人问匈奴的使者:“魏王怎么样?”使者说:“魏王的形象非常好,然而他床前的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了,派人骑马追上使者,将他杀了。

  远见卓识

  刘备善识人,初遇诸葛亮,就对关、张二兄弟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君勿复言。”后任为丞相。长坂坡战败,赵云北去。手下人认定赵云叛逃,刘备却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赵云果携阿斗回。诸葛亮信任马谡,刘备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信,后果有街亭之败。

  三国龙虎狗

  诸葛瑾和弟弟诸葛亮,以及堂弟诸葛诞,同时具有响亮的声名,他们分别为一个国家服务。人们评价说:蜀国得到诸葛亮,是得到了一条龙;吴国得到诸葛谨,是得到了一只虎;魏国得到诸葛诞,是得到了一只狗。

  死于匹夫之手

  孙策占领江东之后,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便打算偷袭许昌。曹操部下听到消息,都很惶恐。只有郭嘉沉着地说:“孙策在江东,消灭的都是英雄豪杰之士。这虽然说明他的强大,能够得到部下的以死相报,但他的祸患也不小,而他过于大意,防备不密。一旦有刺客出现,就只能是他一人独当。以我之见,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果然,不久之后,孙策就被许贡的门客所杀。

  各有所长

  庞士元到了吴国,吴国的人都来拜会他。在会见了陆绩、顾邵、全琮以后,他评价说:“陆绩就像是马,可以奔跑,有使用的价值,顾邵则如牛,能负重走得很远。”问他陆绩和顾邵谁更强一些?庞士元说:“马跑得虽然迅速,但只能乘坐一人;牛一天只能行走百里,但是所拉载的岂止是一个人!”吴国人无法反驳他。庞士元又说:“全琮的声名很好,就像汝南的樊子昭一样。”

  管理本土化

  诸葛亮平定南中,全部任用当地的土著首领。有人说:“南人性情叵测,今日服明日叛。应该乘他们投降,让汉官管理约束他们,使他们渐渐转化。十年之后,秩序就井然了。”诸葛亮说:“如果留汉官,就要留兵;留兵后勤补给却跟不上,这是一;南人新败,死去的人很多,留官不留兵必然生祸患,这是二;南人屡次反叛,内心不自安,留汉官得不到相信,这是三。我现在不留兵,不运粮,只要保住南方平稳夷汉相安就行。”

  思虑远大

  陶侃做事,往往思虑远大。他镇守荆州时,命令造船官留下那些锯木屑。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大雪初晴,地上又湿又滑,铺上锯木屑之后就很方便行走了。陶侃还命令,使用竹子的时候一定要把竹节留下来,结果竹节堆积如山。桓温讨伐成汉的时候,就把这些竹节用作了船上的钉子。

  自知之明

  后赵皇帝石勒曾问近臣徐光:“朕与古代君主相比,能和谁相仿呢?”徐光当然拣好听的话讲:“陛下神武筹略比汉高祖刘邦还高,雄艺英武可比魏武帝曹操。有史以来,轩辕皇帝第一,陛下您排第二。”石勒闻言大笑,说:“爱卿所言太过。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啊!朕若逢汉高祖,当北面而事之;若遇光武帝刘秀,当与其并驱中原。鹿死谁手,亦未可知。大丈夫行事应磊磊落落,朕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猸以取天下也。所以,朕之才能当在刘邦、刘秀之间,又怎能与轩辕皇帝相提并论?”

  三心二意

  东晋桓温三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枋头之役更是让其元气大伤。之前,前秦太子太傅封孚问另一位大臣申胤:“桓温士众强整,乘流猛进,今大军逡巡高岸,兵不接刃,结果会如何呢?”申胤答道:“从桓温现在的势头,似乎大有可为,但以我的观点,他必定不会成功。因为晋朝皇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廷朝臣未必和他同心。所以,桓温得胜,是晋臣不愿见到的结果,一定会千方百计阻挠其事。同时,桓温骄而恃众,怯于应变,以大军深入,放着好机会不加以利用,反而持重观望,欲图不战而取全胜。如果日后晋军乏粮,军心摧沮,肯定会不战自败。”申胤一席话,准确预言了枋头之役的胜败。内部之间的三心二意不团结,是东晋群臣一直不能北伐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父不如子

  王敦反叛失败后,哥哥王含打算投奔堂弟王舒,而王含的儿子王应却想去投奔王彬。王含说:“王敦平时与王彬关系并不好,你怎么会去投奔他?”王应说:“这才是我们该去的原因。叔父王敦权势显赫的时候,王彬能够不顺从他,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他看到我们落到现在这情况,必然会生怜悯之心。王舒不过是个趋炎附势之徒,紧急时刻怎能作为依托?”王含不听,父子俩投奔王舒,被王舒淹死在江里。王彬听说他们要来,准备了船等待,却没有等到他们,一直以为恨事。

  散财揽人心

  高欢还没有进入仕途时,一次从京师洛阳回来,拿出全部家产来结交宾客。亲友感到奇怪,就去问他。他说:“我到洛阳,看到羽林军士焚烧了他们的领军张彝的房舍,朝廷害怕他们而不敢过问。国家政治已经到了这样地步,天下必定大乱,财物还能守得住吗?”后来高欢担任东魏丞相,其子废东魏建立了北齐政权,他也被追封为北齐神武帝。

  坐上高位

  封德彝少年的时候,仆射杨素非常欣赏他,将侄女嫁给他。杨素经常拍着自己的座椅说:“封德彝将来必然坐上这个座位。”后来征讨辽东,封德彝所乘坐的船沉没了,众人都认为他已经死了。杨素说:“封德彝将来要当仆射,这次一定没死。”并立即派人去寻找。封德彝抱着一块木板落在大海中,力气用尽了想要放弃木板,忽然想起了杨素说过的话,于是又用力勉强坚持着。他的胸前被木板撞击摩擦得皮肉破烂,已经见到了骨头,众人去接应将他救了上来,后来封德彝果然当上了仆射。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欧阳悟道作品集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民国那些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