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投资非投机,稳扎稳打步步为“赢”(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 作者:张笑恒

第17章 投资非投机,稳扎稳打步步为“赢”(2)

  李嘉诚在投资内地问题上,一向显得十分保守,甚至明显落伍。然而1992年以后,他在大陆的投资却一发而不可收,后来居上。

  曾经有记者问李嘉诚:“为什么你在1992年前,只在中国内地大笔捐赠公益事业,而基本上没有投资?”李嘉诚回答说:“我们一直在部署,到1992年,大陆的投资条件才算成熟。”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港资投资内地,渐成风起云涌之势,不少香港大财团开始参与投资内地的基本建设,1979年,霍英东参与投资广州当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白天鹅宾馆建设;与此同时,包玉刚投资改建宁波北仑港,利氏家族兴建五星级的广州花园酒店。从1983年起,郭鹤年先后在内地兴建了北京香格里拉、杭州香格里拉、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10多幢大型物业。而胡应湘则牵头兴建了广州中国大酒店、深圳沙角发电厂B厂、广深珠高速公路等数项大型工程。

  在这股港资大举进军内地的大潮中,李嘉诚明显地落伍了。他虽然也参与了内地一些项目的投资,但这与他控有的香港最大财团、投资海外的大手笔相比,显得极不相称。他频频往返于欧美与香港之间,也频频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但是在内地人们的眼中,他只是一个慷慨大度的慈善家,而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投资家。

  在李嘉诚看来,那个时候内地的投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在内地,关于改革开放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姓社姓资的大讨论持续了10余年,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到内地投资,还有不少框框和禁区。海南省政府搞了个洋浦开发区,一时间嘘声四起,光唾沫都要把省政府官员淹死。李嘉诚不去冒这个险,并非不看好中国的前景,而是在等待内地的投资环境更加成熟。

  根据李嘉诚一贯的作风,他素来不喜欢抢“头唆汤”。假如过一条冰河,李嘉诚绝不会率先走过去,他要亲眼看到体重比他重的人安然无恙地走过,他才会放心跟着走。“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这是他经商的信条。已过花甲之年的李嘉诚,稳健还趋于保守,闯劲似乎不足。

  然而,李嘉诚闯劲不足后劲足。在战后崛起的华人财团中,李嘉诚不是率先跨国化的,但他在加拿大的投资,没有一个华人巨富可与之论伯仲。李嘉诚在内地的投资,亦是如此。当然,前提是他看准了形势,认为时机已到。

  李嘉诚深知投资环境如果还不成熟,一旦投资,就会造成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尴尬局面,因此对于投资环境的选择十分审慎,一直把它作为战略决策的重要前提。

  1992年4月27日,李嘉诚分别受到江泽民、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从北京带回了“上方宝剑”,形势变得明朗起来,李嘉诚由此开始了在内地的大规模投资。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是却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做生意要敢想敢干,要有闯天下的冒险精神。但是,这种果敢和创新不是率性而为,不是随心所欲,必须以全面系统的调查为基础,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时候,果断出击,必然能够获得最大的成功。

  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一直以来,商业的竞争都是十分激烈的。竞争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战胜对手,但是如果不能战胜对手,最起码也要保证自己不被对手“吃掉”,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翻盘的机会,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商人必须要理性,不能凭一时之勇,盲目竞争,最后马失前蹄,落得惨败的下场。李嘉诚曾经说过:“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和李兆基的恒基在香港新界马鞍山都建有商居楼盘,长实的叫海柏花园,恒基的叫新港城。两个楼盘群仅隔一条马路,两家的竞争势在必行。

  1994年,李嘉诚率先打响这场竞争战,开始降价推出海柏花园,没多久就卖出了800余套;而李兆基的新港城却门庭冷落,基本上没有什么顾客。李兆基一着急,也跟着降价销售。于是价格战就此拉开序幕。

  1995年7月13日,价格战继续升级。李兆基再挑战火,宣布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开售240套房子,每平方英尺售价4100港币,价格便宜了许多。李嘉诚寸土必争,当晚将海柏花园的最新定价电传给各传媒,每平方英尺售4040港币。

  就这样,李嘉诚与李兆基展开了拉锯战,双方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到后来,李嘉诚的海柏花园卖到了每平方英尺3275港币;李兆基不再继续降价,与长江实业对抗。

  这场竞争以李兆基的退出结束。表面上看,李嘉诚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场恶性竞争给长江实业也造成了很大的风险,由于价格过低,长江实业并没有得到多少利润。

  事后,李嘉诚回忆起这次商战,难免有点悔意。他不断告诫自己,企业发展中要保持稳健的作风,不能为了一点利益陷入恶性竞争,更不能不顾风险把企业带进商界泥潭。总之,在决策之初,一定要深思熟虑,保持足够的理性,避免让自己难堪。

  作为商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特别是在利益面前更不能昏头。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风险,确保生意稳步上升。我们不得不折服于李嘉诚在“炒风刮得港人醉”的疯狂时期,丝毫不为炒股的暴利所心动,稳健地走他认准了的正途——房地产业。而不少房地产商,放下正业不顾,将用户缴纳的楼花首期款,以及用物业抵押获得的银行贷款,全额投放到股市,大炒股票,以求牟取比房地产更优厚的利润。

  当时,炒风越刮越炽热,各业纷纷介入股市,趁热上市,借风炒股。连众多的市井小民,也不惜变卖首饰、出卖祖业,携资入市炒股。职业炒手更是兴风作浪,哄抬股价,造市抛股。

  香港股市处于空前的癫狂状态。1972年,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指出:“目前股价已升到极不合理的地步,务请投资者持谨慎态度。”但是,桑达士的警告,却湮没在“要股票,不要钞票”的一片喧嚣之中。

  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数飙升到1774.96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5.3倍。初入股市的李嘉诚丝毫不为炒股的暴利所动,他深知证券市场变幻急速且无常,他坚持稳健发展的原则,显出了高人一筹的心理素质。

  在纷乱的股票狂潮中,一些不法之徒伪造股票,混入股市。东窗事发,触发股民抛售,股市一泻千里,大熊出笼。当时远东会的证券分析员指出,假股事件只是导火线,牛退熊出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盲目入市投机,公司赢利远远追不上股价的升幅,恒指攀升到脱离实际的高位。

  在这场大股灾中,除极少数脱身快者,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弃甲而归,有的还倾家荡产。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惨雾,哀声恸地。

  显而易见,李嘉诚是这次大股灾中的“幸免者”。长实的损失,仅仅是市值随大市暴跌,而实际资产并未受损。相反,李嘉诚利用股市,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实绩。李嘉诚步步为营的作风又一次保证了长实平稳前航。

  做生意不仅要求好,更要求稳,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盲目的竞争和投资很容易招致失败。等到失败了,再想办法收拾残局,不如一开始就保持理智,让事业在稳健中上升。

  做生意要镇定自若、计划周全

  李嘉诚说:“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及有计划,这并不是表示这个会输。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

  世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做生意,高低起伏,在所难免。失败恐怕是每一个商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有的人被失败打倒后就再也站不起来,有的人被失败打倒后,很快就站起来,而且在接下来的生意中会变得更加谨慎。李嘉诚无疑就是属于第二种人。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正春风得意时,危机很快就找上门来。李嘉诚费尽了心思,才使塑胶厂走出危机。还没等长江厂恢复元气,新一轮的打击又接着来了。

  当时香港的塑胶厂有很多,所以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他的竞争对手落井下石,抓住这次机会,准备将长江厂彻底击垮。于是他们将拍摄到的长江厂破旧不堪的厂房的照片在报纸上刊出,希望借此破坏长江厂的形象,使顾客对它失去信心。

  刚刚从危机中走出的李嘉诚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稚嫩小伙子,上一次的挫折让他成熟了很多,他学会了冷静的思考和面对现实。当他知道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后,并没有慌张,也没有屈服,而是积极地思考对策。李嘉诚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种负面的新闻,会使长江厂再次面临绝境,所以必须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经过深深地思考,李嘉诚决定利用这件事,让他们为自己做免费的宣传,使自己的厂子尽快好转。于是,李嘉诚拿着报纸,背着自己的产品,开始走访香港很多经销商。李嘉诚坦率地承认自己是在创业初期,没有多少资金,所以厂房很是破旧,但是这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他把带去的产品交给那些经销商,让他们看,同时,他表示欢迎经销商们实地考察,等到满意的时候再订货也不迟。

  那些经销商们被李嘉诚的执著与诚实以及他优质的产品所打动,于是他们纷纷前去长江厂考察。考察之后,他们认定李嘉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于是纷纷向他订货,长江厂的订单又一次多了起来。

  李嘉诚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不仅摧毁了对手的阴谋,还使得长江厂起死回生,再一次兴旺起来。随后,李嘉诚越来越成熟,他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商场很容易遭遇突如其来的危机,陷入困境。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化被动为主动,获得反败为胜的机会。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生意。“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用来形容做生意再合适不过了。所谓的生意经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得来的。第一次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学到东西,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当我们再次碰到危险时,就能够保持镇静,很快地找出解决的办法,制订合理的计划,为下一次成功做准备。

  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是许多企业家浮沉商海,并取得成功的过人之处。很多渴望成功的人,就因为不能接受失败,在失败面前总是退缩,所以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那些成功者的故事提醒我们,仅仅在经商之前勇敢冒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失败后勇敢面对现实,继续奋斗。

  总之,开始行动的时候遭遇挫折,一定要冷静思考后面如何行动,因为这个过程还没结束,成败还没有确定,要在谨慎行动中找到成功的出口,在战胜失败中实现跃进。

  任何成功的商人都是一次又一次累积出来的,第一次失败不要紧,最终鹿死谁手,能否逐鹿中原都是未知数。所以一定要保持镇定,在开始第二次征程前,从第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做好详细的规划,让自己的生意稳步发展。

  敢于挑战,胆大心细的人才会幸运

  很多人会把李嘉诚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两个字,这是不恰当的。的确,成功的确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是,那么多投身商海的人,为什么独独李嘉诚有这么好的运气呢?李嘉诚的一句话似乎给了我们解释。他说:“幸运只会降临在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又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是的,运气偏爱李嘉诚,正是因为李嘉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又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的人。在商场中获胜,并不在于你实力的大小,而在于如何运用智慧,运用谋略,博取一个又一个不太可能的胜利。正是靠着这个,李嘉诚从一个茶楼伙计成为华人首富。

  李嘉诚小的时候,就不甘于平庸,一直在谋求发展,所以他一直在跳槽,从茶楼伙计到钟表店学徒,再到五金店推销员,最终去塑胶厂做推销员。可以说,他的每一步都是在靠近他的梦想。终于,在塑胶厂的时候,细心的李嘉诚发现了塑胶产业蕴涵的无限商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开办了长江塑胶厂。

  在以后的商场生涯里,李嘉诚凭借着胆大心细,接受挑战,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其中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人主和记黄埔的事情。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60多亿港币,而长实只是一间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诚不但控制了和黄,还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誉为“超人”。这个小蛇吞大象的故事,至今是商界津津乐道的故事。

  把生意做大做强一直是李嘉诚的梦想,所以他很早就注意到和记黄埔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和前途无限的集团公司,于是萌生了“据为己有”之意。

  当时和记黄埔掌握在汇丰的手中。李嘉诚要想从汇丰的手中把和记黄埔夺过来,看起来很是荒诞。但是李嘉诚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

  李嘉诚很清楚,汇丰控制和黄不会太久。根据公司法、银行法,银行不能从事非金融性业务。债权银行,可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工商企业,一旦该企业经营走上正常,必将其出售给原产权所有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长期控有该企业。

  1978年,在“九龙仓”争夺战中,李嘉诚得知汇丰银行正寻找时机和合适人选,准备出售“和记黄埔”,于是他放弃了争夺,与汇丰银行增进了友谊,得到了汇丰银行的欣赏和信任。

  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诚拉上包玉刚,以出让1000万股九龙仓股为条件,换取包氏促成汇丰转让9000万股和黄股的回报。

  接着,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地吸纳,并在汇丰银行的主动配合下,终于成功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李嘉诚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制强。长江实业实际资产仅6.93亿港币,却成功地控制了市价62亿港币的巨型集团和记黄埔。和黄前大班韦理,以一种无可奈何又颇不服气的语气对记者说:“李嘉诚此举等于用美元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10多亿美元的资产。”

  这种在商场上罕见的事情发生在李嘉诚身上,是幸运吗?算是,也不全是。因为这幸运正是靠着李嘉诚的细心留意,敢于挑战,大胆出击赢来的。

  香港华润集团总经理说:“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

  联想控股集团总裁柳传志也曾说:“就公司战略而言,任何一个优秀的战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凭空臆断,都需要公司领导人以执行的踏实心态,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发展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公司的资源来确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

  幸运是不会随随便便就降临到我们的头上的,它总是会偏向那些拥有细心、决心和胆量的人。坐等幸运的降临永远不会拥有幸运,只有将梦想化为行动,主动出击,才能拥有幸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话要这样说如何及时处理你的坏心情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做一个有品味的好女人玩转职场你缺什么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会说一口漂亮话真希望这些事20几岁就知道厚灰学大智慧全集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窦文涛的说话之道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你可以不生气咖啡奶茶经济学毕福剑的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