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成功创业有方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9节:企业实录(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成功创业有方法》 作者:李闯

第39节:企业实录(5)

.T|xt.小.说天+堂

  摒弃产品的诱惑是艰难和痛苦的,经过足足3个月的深入讨论,复旦张江人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立志“杀”出一条以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医药创新之路。复旦张江明白自身的优势不在于规模和资金,而在于知识和人才。因此公司最终决定近期内不会投建厂房,然而对于技术研究和开发所需的巨资,却绝不能省。“虽然复旦张江拥有了一定的资金,但必须使有限的资金实现最优化的配置”。

  “外面很热闹,你不可能和别人一样热闹。因为你知道那没有用。”王海波一针见血,“你最终的东西是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青灯黄卷,真正的创新者注定是寂寞的。“我们像和尚一样,很安静。坐禅一样,在悟道。慢慢地熬,慢慢地往前走”。

  然而,“十年面壁图破壁”仅仅是精神层面上的代价。“创新是血淋淋的。创新是需要成本的,对创新成本的理解要远远高于创新本身。”王海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创新是需要成本的,一个巨大的成本,可以把你掩埋掉的成本。我们有多少人注意到成本了?”

  10年投入四五个亿,作为唯一一家研发型香港上市公司,复旦张江至今仍然亏损。复旦张江研发出的生物新药已有十多个,最大的一个,其转让费有2000多万元,但相对于研发投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其实这样的研发投入已经相当节省了,根据美国普强公司称,一个新药的平均开发成本1980年为8000万美元,1985年为1?4亿美元,1990年为2?3亿美元,1995年为4亿美元。2003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七八亿美元。2004年,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总投入达到了493亿美元的规模。

  “美国做生物医药,差不多一半经费来自于国家。美国民间资本那么多,为什么政府还要投入这么多呢?因为美国政府明白这是成本。”王海波解释道,“你今天通过商业模式募集资金来做,没关系。但有一个条件,成本总要消化的。怎么消化?当企业研发出新药,政府要有专利来保护,让企业从社会上把这个成本收回来。”

  自1955年链霉素获得美国专利局的专利许可后,医药产业就确立了一种基于专利制度、依赖技术创新的盈利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新药几乎是制药企业盈利的唯一利器。在全球医药市场,为数有限的专利药品占据着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2003年,在全球4918亿美元的药品市场上,10个最畅销的药品销售就占了近10%的市场份额,这些畅销药品全部是专利药品。2002年全球销售排名第一的立普妥当年销售额为70亿美元,到2004年,该品种的销售收入更高达104亿美元。

  “创新没有什么高尚和不高尚的问题,它就要以财富效应作为激励。没有财富效应,谁也不会跟着你走。”王海波语重心长地说,“这需要一个很完善的体制,使大家只要创新,就有机会,那大家就去做了。如果大家看到的是,我只要做创新就一定亏本,那就没人去做”。

  但不创新就只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同样血淋淋的事实。医药巨头罗氏公司和诺华公司相继在上海启动中国的药品研发工程。诺华以150万美元的投入,进一步夯实了与中科院上海药研所在中药研发项目方面的合作。而罗氏更以1100万美元——迄今为止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最大的研发投入——开始全面编织与中国科研单位的合作网络。“中国政府历年累计数十亿元的药物基础研发投入所取得的成果,正在成为跨国制药企业的猎物”,中科院药研所一位专家悲叹。

  “也许我们无为而死,也许未来从商业上来讲我们什么也没有,但我们在为创新‘买单’,想想看这多么不容易。这是一个民族的需要。”王海波和他的团队坚守着“创新”这盏理想之灯,“你只要创新,也许你做不成,但别人接下去做,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我们只是希望做的事能对社会有价值,能为社会创造点东西。这确实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实录16

  昂科:树立典型用户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闯作品集
成功创业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