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别找借口找方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找借口只能问题丛生,想方法才会迎刃而解(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别找借口找方法》 作者:陈浩

第18章 找借口只能问题丛生,想方法才会迎刃而解(4)

  要发展,要成功,必然要从创新入手,在创新中成功,依靠创新成功。面对这个世界,除了创新,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总在变化,如果我们还守着旧的方法不肯放手,还照搬旧的教条不肯创新,怎么能解决新的问题呢?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更新,永远寻找更好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与众不同,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走在别人的前头,赶上未来的变化,才能在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失败者说:“天啊!怎么这么难啊!就没有简单点的事情给我做吗?”

  成功者说:“如果我们自己不想办法,对于我们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难题,我们得自己学着让事情变得简单。”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笑话:

  一个年轻人取得博士学位之后,骄傲得目空一切,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都是傻子,因此不屑于向任何人学习任何事,找个工作也高不成低不就的。

  他的父亲眼看自己的孩子年纪不小了却一事无成,心中十分担忧,忽然想到自己有个朋友在乡间拥有一所农场,正需要帮手,就想让儿子到农场去历练一下,或许农场上的许多苦差事,正巧可以把他那种高傲的个性打磨一番。这个从出生就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一听说可以去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农场上生活,非常高兴,当即启程。

  到了农场,年轻人四处参观一番之后,便高傲地问农场主人,有没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情能够值得他做做看的。

  农场主人早接到年轻人父亲的通知,知道对方希望磨磨儿子的性子,便回答道:“最好玩的,就是挤牛奶了,你会吗?”

  年轻人很快地答道:“当然会,不就是挤牛奶嘛!有什么难的?”

  农场主人给了年轻人一个铁桶、一把凳子,指着远处的奶牛说:“这个给你,想办法挤满一桶牛奶回来。”

  年轻人提着铁桶,拿了凳子,就兴冲冲地挤牛奶去了。可是过了两个小时,也没见年轻人回来。直到四个小时之后,年轻人才回来了,他眼镜歪了,衣服也破了,脸上还有淤青,可那个桶却是空的。农场主人笑着对年轻人说:“怎么样,挤牛奶不容易吧?”

  年轻人昂首回答道:“挤牛奶还不简单嘛。困难的是,要怎么样才能让牛愿意坐上那把小凳子!”

  很多人都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就好像事情太过简单,不足以体现他的过人之处一样。许多的难堪,其根源往往就是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法,我们走了不少的“冤枉路”,事情最后的结果却未必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

  著名企管顾问高德拉特说:“复杂的解决办法是行不通的,问题愈复杂,解决办法愈是要简单。”该简单的时候就要简单,就算是复杂的事情,我们也要尽量简单化。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太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之所以有时候我们觉得事情很难做,都是人为的,都是因为我们不仅没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反而是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越来越复杂了。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庸人自扰。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才是提高效率,避免贻误时机,避免浪费时间的不二法门。

  湖南有一家造纸企业,因经营无方,多年亏损。新老总上任后,发现员工作风散漫,上班下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工作也没个标准。

  是真的没有标准吗?其实不是。办公室主任告诉老总,企业不但有规章制度,而且非常详细。说着,就抱出一堆的管理条例。老总一看,好家伙,厚厚5大本,足有几斤重!

  老总翻了翻说:“这么复杂的东西,谁看得懂?这么多的内容,谁记得住?”于是,当即决定将以前的制度作废,亲自主持制定了两项管理制度,一项叫做“四无”,一项叫做“五不走”。“四无”即车间必须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闲坐闲聊人员、无乱放成品半成品。“五不走”即工人下班必须做到:设备不擦净不走、材料不放整齐不走、工具不清点好不走、记录不填好不走、现场不清扫不走。

  两项制度,一共九条,还不到70个字,简单明了,方便好记。

  这两项制度公布之后,企业管理竟然大有起色,人人都夸这位老总英明。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简单化常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以效率和效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力求简单,这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简单化,听上去似乎语带贬义。但是简单化不仅没有错,不应该否定,还应该充分肯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从生理的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我们日常认知和实践行为都是简单化的,我们人的大脑,虽然精妙无比,可以储存千千万万细微复杂的海量信息,但是我们日常行动所需要的,或者说我们的大脑平时接受的,往往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甚至一两个指令。这就需要我们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概括提炼,将其事情简化为一两个明白清楚、可以立即判断遵从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将日常纷繁庞杂的现象和事物进行抽象、简单,概括成几句话或者几个字,这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这样,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哲学家迪卡尔说:“我只会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我只会做简单的事情;第二件事我会把复杂的事情变成简单的事情。”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正常的行为。用复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愚蠢的行为。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过是平庸之辈。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智慧。

  当然了,我们说简单的本质并不简单,简单只是一种战略,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以确保办事效率。它不是从表面上肤浅地操作,而是善于从本质上去思考。简单化不是心存不良地偷奸取巧,而是一种围绕问题的灵活变通。

  不按套路出牌——以逆向的方式解决问题

  失败者说:“我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搞不定这件事,我看还是算了吧。”

  成功者说:“这件事确实很难办,差不多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我想不如试试反过来思考,说不定能迎刃而解。”

  还是先来看一个笑话,体验一下逆向思维方式的魅力所在:

  有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可是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出租广告。

  他们赶紧跑去看,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他们就前去敲门询问。

  房东开门走了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道:“这房屋出租吗?”“是的,”房东遗憾地说,“不过,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默默地走开了。

  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都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他想了想,又去敲房东的大门。

  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好几米远了,回过头来,不解地望着儿子。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孩子精神抖擞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了两个大人。”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

  既然你说不允许带小孩,那就换成带大人,这总可以了吧,结果一个小孩就把事情搞定了。看到了吧,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智慧之处。

  我们总是在试图以惯有的一种逻辑、一套方法、一条道路,从正面去解决问题,可结果呢,往往“天不遂人愿”。不经意间,我们就会落入了一个圈套,我们管它叫完美圈套。而且往往当我们落入这个套中的时候,成了“套中人”,还不自知。

  很多时候,对问题只从正向的角度去想,很可能进入“死胡同”,要知道事情也许存在完全相反的可能。那么,你就不妨运用逆向思维,把事情整个反过来想一下,做一条逆向游泳的鱼,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找到一条捷径,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摘得胜利的果实。

  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可以说,逆向思维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奇制胜。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例子一: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能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进行了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

  例子二: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效果非常好。其实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例子三:

  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因此它的头部硬度非常高,不过也因此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前苏联科学家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破冰船非常灵巧,又节约了原材料,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例子四:

  有个摄影师常拍集体照,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喊“一、二、三”,然后拍照,可是总有人坚持不住而眨眼睛,结果照片中有些人成了“瞎子”。这位摄影师最后想了一个好办法:先让所有人闭上眼睛,喊“一、二、三”时一齐睁眼,结果大获成功,照片中的人个个神采奕奕。

  这些都是逆向思维创造出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点,如果我们能够打破平时的行动常规和思考模式,从相反方向倒过来想一想,不总是“按套路出牌”,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鲜思路。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是对传统、惯例、常识、常规的挑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如果通过正常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应该转换思考方向,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来重新思考。它能够克服定势思维,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知模式,帮助我们拓宽眼界,迅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什么事情都循规蹈矩,按照传统方式或经验来做,虽然很简单,但容易让我们的思路变得僵化、刻板,看到的、想到的,都只是我们熟悉的一面,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这样就不能摆脱束缚,得到的自然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逆向思维往往能克服这一障碍,能够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遇事多问“为什么”——以纵向的方式解决问题

  失败者说:“这事一看就知道很难办,我做不来。”

  成功者说:“事情还没有做,怎么知道一定很难办呢?做事情不能靠嘴,要靠手,要动脑,多思考,向深处想,自然就会想到办法。”

  每个人都见过电灯开关,如果我们不去思考,那么自始至终它也只不过是一个控制电灯电源的一个小按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进一步纵向思考,就不一样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由普通的电灯开关,我们可以研制出声控电灯开关,进而研制出光控电灯开关,甚至声光双控电灯开关、声光手动三控电灯开关。

  纵向思维,就是这种善于归纳和总结,能够抓住事情的一个点或一个面进行纵向、深入剖析的思维方式。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纵向、深入思考,或许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

  在生产管理中,有一个名词叫“丰田生产方式(TPS)”,提出者就是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纵向思考的人。关于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5个为什么”的故事。

  大野耐一特别喜欢在车间里走来走去的,然后停下来向工人发问。他会就一个问题反复地问“为什么”,直到对方的回答令他满意,直到被他问到的人也心里明白为止。

  有一次,大野耐一发现生产线上的一部机器总是停转,尽管经过多次维修,总是不见好转,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5个为什么”的著名问答:

  大野耐一问工人:“为什么机器停了?”

  工人回答说:“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大野耐一再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工人回答说:“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大野耐一又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工人回答说:“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大野耐一接着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工人回答说:“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最后一次,大野耐一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工人回答说:“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终于在最后一次提问中,大野耐一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自然也就很快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个很生活化的纵向思维的例子。通过连问5遍为什么,就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方法——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这样,铁屑等杂质就不会混入油泵,油泵就不会磨损,润滑泵就能持续吸油,轴承就会保持润滑,保险丝就不会因为机器超负荷而烧断,机器自然就不会停转了。

  纵向思维就是要求我们用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找出原因,如果我们不纵向思考,遇事不多问几个“为什么”,很可能我们的做法只是换一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结果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时间浪费在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如果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不是因为它有多难,而是因为我们浅尝辄止,没有能够深入地思考,没有能够静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手脚被我们的大脑限制住了,结果就简单地放弃了。

  深入一步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利器。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需要探究其根本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要追本溯源,深入问题的核心,这样就能增加思维的深度,才能有所突破。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治标又治本。

  我们不能轻易对事情的进展表示满足,要学会用纵向思维来思考。纵向思维就是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三个字表示的是一种深入挖掘的欲望,事情的真实本质和改变创新的机遇,往往就隐藏在“为什么”的后面。

  当然了,问“5个为什么”只是一个理念,不是说真的必须或只能问5次,如果问一次就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如果5次还不能解决问题,则可能需要我们问15次、50次,次数不是限制,最终的目的是找到问题,想出方法,解决问题。当你掌握了纵向思维这把开启智力与成功之门的钥匙之后,很多的奇思妙想就会很自然而然地产生。

  赢不全赢,输不全输——以双赢的方式解决问题

  失败者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只要我自己高兴就可以了。”

  成功者说:“既然谁都不愿意吃亏,那为什么不‘利益均沾’呢?大家都得利,自然就能避免冲突、解决矛盾了。”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浩作品集
别找借口找方法执行力曾国藩智慧全集做情绪的主人职业精神做最好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