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低调做人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低调成就你的高度:成大事者的低调处世准则(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作者:段欣宸

第7章 低调成就你的高度:成大事者的低调处世准则(2)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也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当今时事,议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看到刘备的反应,曹操很高兴,认为刘备如此胆小成不了气候,于是暂时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后来终于让刘备寻机脱身,从而出现了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炫耀、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以刘备当时的实力而言,无疑此举才是最为明智的。

  由此可见,在必要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柔弱也是一条很好的保全自己的计谋。但是有一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味逞强,把自己放在很高很强的位置上,不懂得保持必要的低调,结果不仅打了败仗,甚至连性命也丢掉了。

  过去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事实上,关羽的失败并非是大意造成的,而是由于他的性格弱点——过于示强,不懂避害造成的。

  关羽在镇守荆州时,东吴吕蒙做了大都督,他早就想夺回荆州,但是他知道用强攻肯定是夺不下来的,便在关羽的刚愎、狂妄、好强的性格弱点上打主意。正好那时关羽带兵在外面攻打樊城,吕蒙就谎称自己有病,让东吴当时一位尚名不见经传的孺子陆逊代替了自己的位置。陆逊刚一上任,就用友好的言辞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并备了厚礼,然后毕恭毕敬地遣使拜见关羽。吴国示弱的做法无疑让狂妄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他还嘲笑孙权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用孺子为将。”那时的关羽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陆逊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荆州,就把荆州守兵抽出来攻打樊城,结果致使荆州失守。

  可以说,荆州的失守完全是因为关羽自以为是的性格造成的,而吕蒙以柔弱的形象示人,结果他成功了。在很大程度上说,决定这场战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是两位将军是否懂得避害的问题。

  毕竟锋芒是非常扎眼的,会让许多心胸狭窄的人受不了。一些急于显露自己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往往都不会受到众人的拥戴,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最能抓住时机一举成功。

  战场如此,商场如此,处世亦如此,不是所有时候的示强都是正确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向众人示弱、懂得避害的重要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隐藏——低调做人的韬晦术

  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正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容易招致对手的嫉恨和陷害,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更应该修炼好“藏露”之功。

  明代洪应明在其著作《菜根谭》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们攫人噬人的手段之一。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这段话的意思是:雄鹰和猛虎是两种攻击力很强的动物,它们一旦出击目标,几乎从不会空手而归。

  但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准备捕食前,雄鹰立在那儿就好像在打盹,猛虎走起路来则似乎生了病,一点生气都没有,这其实只是它们故意隐藏自己实力的障眼法,其目的在于既可以避免因锋芒过露而遭到对手的攻击,又可使对手麻痹。同样,有才有德的君子只有善于隐藏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才能肩负起重任,实现鸿鹄之志。

  在三国后期,魏国的势力渐渐变得强大起来了,但是它的内部却发生了动乱。这时候魏国的大将司马懿从各方面的能力来说都拥有一定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将这种优势展现出来,总是表现出一种很低调的样子。

  曹操在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能公然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便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究竟,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还不相信,于是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作要劈下去的样子。他认为如果司马懿不是风瘫,肯定会吓得跳起来,但是司马懿早就料到刺客的心思,只是瞪着眼睛望了望刺客,身体却纹丝不动。刺客终于相信了他,于是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司马懿知道曹操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过了一段时间便让人散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治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不再拒绝了。

  由于司马懿不骄不狂的处世方式,使得他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等到魏明帝即位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级人物了。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都掌握在了他的手里。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司马懿又被调过去对付叛乱。叛乱平定了,洛阳派人送来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洛阳。

  司马懿到了洛阳,发现魏明帝已经病入膏肓。魏明帝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同时叫到床边,希望他们可以共同辅助太子曹芳。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后来的魏少帝,而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二人的职位相当。曹爽虽然是皇族,但是能力和资格都跟司马懿相差很远。所以,起初他处处尊重司马懿,凡事都听听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曹家的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曹爽便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名义上是给他升官爵,实际上是夺去了司马懿的兵权。接着,曹爽又给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对这些,司马懿看在眼里却装聋作哑,一点也不介意。

  曹爽把大权掌握在手之后,就一改往日的作风,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让大家相信他的实力,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大败而归,差点全军覆没。对此,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却有了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大了,就推说自己身体有病,不能上朝。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想打听一下司马懿是真病还是假病。

  有一次,曹爽的部下李胜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曹爽让他以辞别为名前去探望司马懿的病情。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后,看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有两个丫环伺候他吃粥。他把嘴凑到碗边喝粥,没喝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把衣服全弄脏了。李胜看了,觉得司马懿实在病得可怜,于是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听完李胜的话,司马懿喘着气回答道:“哦,真是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成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才算听明白了,他说:“我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听使唤了,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还请您多见谅啊,您做荆州刺史,真是太好啦。”告辞司马懿之后,李胜便向曹爽汇报了情况,他说:“太傅确实是病了,也就只差一口气了,您用不着担心。”曹爽听了十分高兴。

  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暗中密谋,要伺机杀了曹爽。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们全去了。司马懿召来从前的心腹将士,关了城门,向郭太后说曹爽奸邪乱国,应该降罪,并派兵守住浮桥,要杀曹爽。

  曹爽知道城中司马懿兵变后,手下众将都劝他将皇帝送到许都,然后调全国兵力讨伐司马懿,曹爽哭了一夜,却迟迟犹豫不决。司马懿又派人传言:“此举只是要你交出兵权,将军尽管放心回城商量吧!”曹爽竟相信了。

  不久,司马懿查出了曹爽造反篡位的罪证,便将曹爽兄弟三人和手下一千人全部杀了。魏王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父子三人共同执掌国家大权。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是曹氏的,但真正的掌权者却是司马家族。

  司马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优势就骄傲狂妄,而是把自己的优势隐藏起来,低调为官,低调处世,最终迷惑了曹爽,为自己的大业做足了基础。如果没有当初的隐藏,怎么可能会有司马懿后来的成就?由此看来,善于隐藏自己真正实力才是低调做人的精髓。

  治人——低调做人的防御术

  在治人这方面,古代有很多英雄豪杰都是好手,其中的代表包括刘备和康熙。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刘备毫无长处可言,尤其是与诸葛亮相比,他更没有什么优势。但事实上,刘备的聪明并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是刘备善于守拙罢了。

  刘备之所以看起来不如诸葛亮聪明,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和诸葛亮所处的位置不同。刘备的主要任务是治人,通过治人而治国家,如果自己表现得过于聪明,反而会让周围的将领无法与自己亲近,所以刘备明白装愚是一个很好的治人策略。

  他懂得让自己身边的人全部发出光彩,而不是让自己一人夺众人之目,因此刘备能够广聚天下英才为己所用,这就是刘备的聪明之处。

  刘备表面装愚,表现出“无能”的样子,但是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处处施仁,让有才之人能够有机会表露自己的才华而不产生妒忌和压制感,使以智谋称世的诸葛亮甘心为其效力,这才是治人的最高境界。

  刘备的治人手段是通过装愚让人才忠心为自己服务,康熙的治人手段也是装愚,不过他的目的却是为了铲除威胁自己统治的老奸臣鳌拜。

  康熙是清世祖的第三子,8岁登基。康熙的父亲顺治帝临死前命八个大臣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其中一个辅政大臣就是鳌拜,他既掌握着兵权,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且特别霸道。直到玄烨14岁亲自执政后,他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众大臣都特别恨他。

  一次,鳌拜和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发生争执,他就诬告苏克萨哈心有异志,应该处死。玄烨没有批准,鳌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着袖子,挥舞拳头,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又擅自把苏克萨哈和他的家属杀了。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玄烨下决心整顿朝政,首先要把鳌拜除掉,但他担心鳌拜的势力很大,怕难以制服,于是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康熙于不知不觉间将一些亲信安排在自己的周围,并且提拔亲信到一些重要部门,如提拔索额图为吏部右侍郎,提拔明珠为刑部尚书,并且派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慢慢地,一个新的权力集团被康熙悄悄地建成了。不仅如此,他还故意装出没长大的样子以迷惑鳌拜,使鳌拜逐渐失掉戒心。

  康熙八年,康熙亲自挑选了一些聪明伶俐的贵族少年在宫中练习摔跤,他自己也经常混在其中,装出很爱玩的样子。鳌拜常被召入宫议事,看到这些场景后,以为皇帝年少好玩,也就不放在心上,反而暗暗高兴,觉得自己更有机会独断专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少年侍卫们的武艺练习得有了长进,玄烨决定动手除奸。这天,他借着一件紧急公事,召鳌拜单独进宫。鳌拜一点也不防备,骑着马就大摇大摆地进宫来了。

  刚一进门,突然听到康熙一声喝令,十几名少年一拥而上,鳌拜转眼间就被捆翻在地。康熙历数了他的罪状,将鳌拜永远监禁,同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经过这一番大整顿,朝廷上正直的官吏都很高兴,骄横跋扈的大臣也不敢再放肆了。这一年,康熙只有16岁,但是他却凭着隐忍的治人之术制伏了鳌拜,巩固了政权。

  刘备和康熙的高明之处都在于通过装愚的手段治人。这种治人的手段虽不露锋芒,却能达到治人的目的,这其实就是治人的最高境界,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理性——低调做人的自保术

  为人处世时,很多人都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凭什么我就应该吃亏呢?

  有一个小伙子和他的妻子在繁华的市区开了一家服装店。每逢节假日的时候,他们店里的生意就会很好。这几天,春节即将来临了,服装店里的生意更加好了。

  有一天,服装店里来了一个中年女士,当时小伙子的妻子没在店里,只有他一人看店。小伙子看见有顾客上门,打量了顾客几眼就知道她不是常买衣服的人。他过去招呼道:“阿姨,您想买什么衣服呀?”中年女士向小伙子说明了情况,小伙子就连忙给这个女士拿了一件衣服说:“阿姨,这件您穿上一定合适。”女士看看衣服的颜色觉得有点艳丽了,但小伙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这个女士买下了这件衣服。

  送走顾客不久,小伙子的妻子就回来了。小伙子向妻子炫耀道:“看见没有,我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把那件残次品卖了出去。”妻子问:“你卖了多少钱啊。”小伙子将钱放在妻子的眼前说:“几十块钱的衣服,我卖了两百多,比那些正品的衣服卖的价钱都高。”于是妻子笑嘻嘻地说:“可让你捡到一个大便宜了。”

  两个人兴高采烈地说了一会儿,妻子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你卖衣服的时候有没有掏一下那件衣服的口袋啊?”小伙子摇头说:“没有啊,怎么啦?”

  妻子一跺脚说:“早上出门前太忙了就忘了跟你说。我本来是要把那件衣服拿去厂家那边退掉的,所以就顺手把要进货的4000元钱放进了那件衣服的兜里,这可怎么办呢。”

  小伙子听到妻子的话,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他懊悔地自语道:“我这真是为了占小便宜吃了大亏啊!”

  很多人都知道,占小便宜会吃大亏,但是道理清楚,要真正做到不占小便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古时候,有一个人到集市上买粮食,见一个人卖的米挺好,就抓了一把,仔细看了看。他怕只是袋口的米好,里面的米差,就往米袋子里面掏了掏,准备掏出一把底下的来看看。但是这一掏,他却摸着了一串铜钱。他心想,自己买了一袋子米又白得了一串铜钱,这个买卖值得,就出大价钱把这口袋米全买了。卖米的人问他,要不要把米倒在斗子里量一量,他说不用,然后撑着自己带来的空袋子,让卖米的把米倒进去了。

  买完米,他背起米袋子就急急忙忙往家走,没想到到家里把米朝缸里一倒,才发现真的只有袋口的那一点米好。但他没有想太多,便急忙去摸那一串铜钱,可怎么也没摸到。他急忙回到集市上,扯住卖米人的衣服,不顾脸面地问:“那串铜钱呢?”卖米人一笑,说:“在这儿呢!”只见那串铜钱被拴在那个口袋里。他后悔得不得了,品质不好的米也不能退回去。后来,这个买米人逢人就说:“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占小便宜要吃大亏呀!”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诗中说过:“廉不贪,直不倚。”总想着占便宜的人,到头来吃亏的也只能是他自己。唯有坚守目标,放宽眼界,就不会为眼前这点小利益动摇。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段欣宸作品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