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低调做人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2章 暂时的弯曲是一种生存的艺术:避免落入低调的误区(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作者:段欣宸

第32章 暂时的弯曲是一种生存的艺术:避免落入低调的误区(2)

  自然界中,“拟态”和“保护色”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法宝。“弱者”有,“强者”也有。“弱者”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强者”是为了不让“弱者”发觉进而捕获对方。做人也是一样,在严峻的生存压力下,很多人在不知情之中就可能得罪了别人,招来横祸。所以,人生最佳的策略就是低调,因为低调者从不招惹是非,从不在别人面前显耀自己。低调行事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手段。低调行事的例子不妨看看刘备父子是怎么做的。

  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因“无能”而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其实后主刘禅为人并非十分愚钝和无能。单从示弱自保的角度而言,在当时人人自危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行为可谓是明智之举了。

  当三国统一已成定局时,魏大举攻蜀,刘禅被迫投降。由于刘禅主动投降,因而受到了优待。后来,刘禅被迁移,北上洛阳。在居住洛阳的日子里,刘禅发现刚刚自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心怀戒备,为了生存,后主刘禅采取“愚钝”低调姿态来自保。

  一次,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地请人演出蜀地技艺,这都是司马昭故意安排的。刘禅的随行之臣中,有人触景生情,暗暗抽泣。刘禅内心也是非常哀伤,但他看见坐在身旁的司马昭那张阴晴不定的脸,却只好强充笑脸,装出一副嬉笑自若的样子。司马昭见他如此愚钝,就对他放下了戒心,悄悄对他的亲信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之久安,况姜维邪?”贾充凑趣地说:“不如此,主公何由得之!”戏艺结束后,司马昭又试探刘禅:“颇思蜀否?”刘禅惊讶之后,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的随行之臣正认为他回答得不好。宴会之后,对刘禅说:“主公方才回答的话有些不妥,如果以后司马公再问您这类话,您应该流着眼泪,回答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刘禅听到此话记在心里,点了点头。

  几天以后,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想念故国,刘禅按照那个随行之臣的话作答,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并且尽力挤出眼泪。司马昭早知道了后主刘禅与随行之臣的谈话内容,他故意不动声色地说:“此话怎么像正的腔调呢?”刘禅心里一惊,但又马上做出一副天真的表情说:“先生您怎么知道?这正是正教我的!”司马昭听了,哈哈大笑!

  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低调行事总是一件好事,尤其不要狂妄自大。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争强好胜、狂妄自大可能会一时得胜,但是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果,招来诸多事端,以致身败名裂,不能自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当碰到不利的环境,千万别逞血气之勇,更别用鸡蛋碰石头,也不要认为“士可杀不可辱”才是男子汉的作风,要学会保全自己,做一个能“低调行事”的人。

  如果放低姿态做人,能够换取伟大的事业或者宝贵的生命,那么暂时的低头又何足挂齿呢?低调行事,明哲保身实乃高明之举。

  低调不是悲观绝望,是审时度势

  人生是十分艰难的,在面对恶劣的客观环境时,悲观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解释“人生是痛苦的”这个命题上面。他们对生活十分悲观绝望,尽管是他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现在的生活,但是他们从来不承认这一点。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外在的原因中去,一味地抱怨“我的命运总是这么倒霉”、“我总是吃亏”、“我处处碰壁”等。

  低调者知道:人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完成所有的事情,总是会遇到困难,总是会出现错误,总是会出差错。所以,在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会绝望、不会悲观。他们会用一种坚韧的精神,乐观地等待机会。当新的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就勇敢地把握住机会。

  从前,有一个地质学家徒步到沙漠去探险。一天的黄昏时刻,这位地质学家不幸在沙漠中迷了路。黑夜即将来临,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恐惧和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他心里很清楚:在黑夜中沙漠更加危险,尤其是沙漠中成群结队的饿狼。

  地质学家根本不敢停下来,也不敢大步地走,他抬头看了看上方,在远方的夜空中,几点微弱的星光,一闪、一闪,似乎带来了一线光明,但很快又消失在黑暗里,留给人一丝若有若无的光亮。但这若有若无的光亮似乎也带给他少许的安慰,让他鼓起勇气,继续向前走去。

  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位陌生人,这位地质学家不禁欣喜若狂,上前叫住他,探询走出去的路,这位陌生人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终于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也迷失于无边的荒漠中。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途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

  不久,这位地质学家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逃出沙漠的精确地图,他又跟随这个新的引路人,不久又发现这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于是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这位地质学家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上的迷茫和失望,使他由惊慌而变得恐惧起来。无意间,当他把手插进自己的口袋时,摸到了一个东西,那是一个指北针,有了它无疑就能够更容易在沙漠中找出正确的路线。这位地质学家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机会始终都在这里,只是自己没有从自己身上找。从前他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生活中的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你相信自己,机会往往就在身边,走出迷宫的钥匙也许就在你自己的口袋里。因此,只要不断地努力追寻,希望就会出现,在逆境中就可能创造出奇迹。

  保罗·泰利斯博士曾经说过:“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生生不息地存在。不要放弃自己,而去依赖别人,纵使别人能解除你对真理的焦虑。不要因诱惑而导入一个不属于你自己的真理。”

  现实中,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悲观绝望,他们认为命运给了他们不公平的待遇。他们责备身外的社会境况,责备他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他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良的心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良的心态,才阻碍了他们的成功。低调者认为,既然生命是不可预知的,谁也不晓得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还是应该审时度势一点、乐观一点,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这样人生才会比较愉快、比较快乐。正因为这样,他们很乐意承认自己正处在困境中,因为这些困境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但他们心中常能存有光明的远景,他们能以愉悦、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低调者这种审时度势,不悲观绝望的心态,使他们意志坚强,他们相信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畏惧困难,他们会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中掌握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并用一种坚韧的精神,审时度势的态度去等待机会,最终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低调不是做低级人

  在社会上生存,保持一定程度的低姿态,有时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敬、认同和支持。当你遇到一个很低的门的时候,你昂首挺胸地过去,肯定要碰脑袋,明智的做法是弯一下腰、低一下头,让很低的门显得比你高就成了。

  也许你是有知识的,你是聪明的,你是有文凭的。但是,这一切目前都没有创造价值,没有创造效益,没有体现为你的成绩,你还是一个没有资本的人。在社会上,在更多的时候,你更需要别人,你还没有足够的资本让别人需要你。

  你需要找工作,需要调动工作,需要开拓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在这所有的活动之中,你可能都处于一种求人的地位,处于一种必须表现低姿态的情境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学会说“小话”。所谓“小话”,就是谦卑的话、低就的话、礼貌的话。

  在说小话之前,或许你会担心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你,会轻视你,会对你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你,把你赶出门去……这样你就退缩了,就丧失了勇气。正因为如此,你可能就打出了“万事不求人”的招牌,宁可忍受不办事的后果,忍受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搁置起来,也不去说小话。这说明你是脆弱的。你怎样看待你是一回事,别人怎样看待你是另一回事。你应该把别人怎样看待你和你自身的价值分开。

  你有一千个理由重视你自己,你有一千个理由看到你的价值。

  一个人的尊严可以分为内在的尊严和外在的尊严。一个人外在的尊严取决于他的实力和成就。内在的尊严不取决于别人外在的评价,而取决于一个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尊严。

  当一个人外在的实力和成就还不太突出的时候,那他尊严的支撑就主要靠自尊,即人内在的尊严。内在的尊严是一个人尊严的起点和基础。一个人首先要有自尊,然后他才能具有真正的尊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上司的微笑就昂首挺胸,因为某个人的白眼就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还有没有尊严可言?

  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对外在的尊严抱过高的奢望,而必须依靠自己内在的尊严生活和工作。

  当你求人的时候,当你说小话的时候,你的内心的精神支柱应是你内在的尊严。而内在的尊严是完全摆脱他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而独立存在的。内在的尊严是你对你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它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你去求别人,并不说明别人比你更有价值,或说明别人比你更有尊严。它只说明:在你要办的这件事上,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比你有更多的主动权。

  低调不是柔弱不争

  弯曲绝不是倒下,更不是自我毁灭;弯曲是为了重新挺立起来,暂时的弯曲更是一种生存的艺术。

  在一条山谷的西坡上长满了雪松、柏树等众多树种,而在东坡上却只生长着雪松。直到有一天,科学家们才最终解开了这一谜题。

  那是在一个漫天飞雪的下午,科学家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中东坡的雪总是会比西坡的大一些,因此没多长时间雪松上就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杈就会向下弯曲,使得雪从松针上滑落下来。就这样,雪反复地堆积,雪再反复地落地,但雪松依然完好无损。而西坡上由于雪下的小,总是有些树能够挺过来,故而在西坡上除了雪松以外,还有其他的树木生长。

  树如此,人也如此。“守柔不争”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为人不可气太盛。“老聃贵柔”,道家倡导“守柔不争”的“谦德”。并且用“意怠”鸟的生存方式解释这种“谦德”。《庄子·山木》中说有一种名叫“意怠”的鸟,总是挤在鸟群中苟生,飞行时不敢在前边,也不敢在后边;饮食不争先,只拣残剩食物,所以它既不受鸟群以外的东西伤害,也不引起鸟群中的排斥,保身远祸。倘若它要“意”不怠,肯定不会采取此种生存方式。《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地宇宙对于谦下者总是采取保护措施的,而不是“丰有余损不足”。所谓“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就是谦让的好处,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守柔不争”,在条件、名额、好处有限的情况下,事情就好办得多。即使那好处、名利真的理该属于你,因某种原因你没有得到,又能怎样,超脱一点,心胸开阔些,甚至甘愿承认一把自己是弱者,会死吗?不但不会,反而容易排解不快情绪,有益安定团结,也有利于养生。所以,要做到“守柔不争”,当个“谦谦君子”,就要把功名利禄看淡些。人生在世,争什么?无非是争两样东西,一是争气,一是争利。争气,值得,但不可太盛;争利,不值得,也为人瞧不起。要守得住“柔”,那就得像古人说的那样:“处利让利,处名让名。”名也好,利也罢,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索性就做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好汉,该有多潇洒。李白、陶渊明均系“爱酒不爱名”的古人,一个醉眼看世界,对洒当歌;一个心处世外桃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与世无争,自寻解脱。“守柔不争”在老庄那里,原意就是明哲保身,全身远祸。我们今天借用它,反其意而用之,用作“大度”讲,但同时我们也还要想到既谦下,又当仁不让,顺其自然,当柔则柔,该争则争。一味地“守柔”、谦下,不是虚伪,就是“窝囊废”。我们一面讲要做个“守柔不争”的谦谦君子,一面也要提倡当仁不让。在处处都讲自我价值实现,有竞争意识的人都是很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毛遂自荐、自我推销,这就是当仁不让。不过当仁不让,不是“忽悠”,拿不出真招儿。在当仁不让时,也需要策略化、艺术化。这就是以柔克刚,不争则已,争则胜之。在这一点上儒家似乎要比道家更明智。

  面对刚强的对手,要以怀柔政策、心灵感化等软招儿胜之。《后汉书·臧宫传》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柔弱者解决矛盾靠的是“仁”,软化冲突,融解矛盾,越是刚烈者似乎越受不了软化的招法儿。以刚克刚,两强相争,必然是互不相让,矛盾激化,冲突强化,越发不好解决。世上最强大的不是刚,而是柔。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所谓“柔心弱骨”(《列子·汤问》)。柔性不是软骨头,而是智者处世的策略和方法,这种柔弱就是“委婉”。委婉不引人注目,不易树敌,反而能够抓住时机,不是一举击败,而是慢慢攻之,使其于不知不觉中,甚至舒舒服服之中败下阵来,或心甘情愿站在你的立场上。现代公共关系中以阴克阳、以柔制刚的策略已为许多“攻关”专家所掌握。有的人明知道其中可能有怀柔政策,但就乐于吃这杯“敬酒”,偏不吃那杯“罚酒”。因此,“守柔不刚”绝非避世俗,躲矛盾,与世无争,与人无争,而是柔中有刚,以柔克争,非不刚也。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抑或在情场上,那种锋芒外露、张牙舞爪的“主儿”,往往都是不堪一击的假强者;而那些深沉大度、茹而不吐者,则往往是智者和赢家。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我们提倡竞争精神,主张平等竞争,但是切不可气太盛,超越现实,脱离实际,不看条件,不看对象,一味盲目与人争,结果连老本都搭进去,到头来连自己也搞不清,究竟要争个什么。量德、量力、量才而行,审时度势而举,这是你投入竞争之前必须要明了的重要内容,如此,才可能有理、有利、有节地实现奋斗目标。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返回列表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段欣宸作品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