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9章 制度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 作者:赵春林、刘雨涵

第29章 制度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5)

  这个富翁身体很健壮,80多岁了还是无病无灾。但是他一直无法理解女婿对他的态度:每次见面握手,女婿都会摸他的脉搏,然后皱起眉头。很明显,他的女婿为他脉搏正常而皱眉,他希望富翁早点去世。

  假如这位富翁换一种说法,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如果他这样说:“只要我活着,每年我都会给你100万美元。但如果我去世,我的财产便会捐给慈善机构。”那他的女婿肯定会使尽浑身解术使他多活些年头。

  故事中的道理,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只有建立正确的奖惩制度,企业才能激励员工更努力地工作,企业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

  以下是松下激励员工的21点技巧: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总结自己一生的经营实践,提出了激励员工的21点技巧。

  1、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地位,不要忘记定期和他们讨论他们的工作表现;

  2、给予奖赏,但奖赏要与成就相当;

  3、如有某种改变,应事先通知,员工如能先接到通知,工作效率一定比较高;

  4、让员工参与同他们切身有关的计划和决策的研究;

  5、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会赢得他们的忠诚和依赖;

  6、实地接触员工,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和敏感事物,对他们的认识就是你的资本;

  7、注意经常聆听下属的建议;

  8、如果发现有人举止反常,应该留心并追查;

  9、尽可能委婉的让大家清楚你的想法,因为没有人会喜欢被蒙在鼓里;

  10、向员工解释要做某事的目的,他们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11、万一你犯错误,要立刻承认,并表示歉意。如果你推卸责任、责怪旁人,别人一定会看不起你。

  12、告之员工他所担负职务的重要性,让他们有责任感;

  13、提出建议性的批评,批评要有理由,并帮助其找出改进的方法;

  14、在责备某人之前要先指出他的优点,表示你只是希望能够帮助他;

  15、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6、言行一致,不要让员工弄不清到底该做什么;

  17、把握出每一个机会向员工表明比为他们骄傲,这样能够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

  18、假如有人发牢骚,要赶紧找出他的不满之处;

  19、尽最大可能安抚不满情绪,否则所有人都会受到波及;

  20、制订长期、短期目标,以便让人据此衡量自己的进步;

  21、维护员工应有的权利和责任。

  有时给优秀员工荣誉要比加薪更富诱惑,在优秀员工的眼里,来自于管理者和同事的肯定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奖赏,尤其是身边人的肯定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管理学课堂:

  1、互惠原理的威力在于,即使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不讨人喜欢或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先施予我们一点小小的恩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我们答应这个要求的可能。更何况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本身就有感情在。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种瓜得豆。管理者实施激励最犯忌的,莫过于他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甚至背道而驰。

  青蛙效应——适度施压,激发干劲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试验:试验者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会触电般地立即就从锅里跳窜了出来。于是,试验者又将这只青蛙放在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自在地游动。然后在锅下面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在锅里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但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这就是著名的“温水煮青蛙试验”,即“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一个人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青蛙效应强调的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总愿意安然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熟不知这种没有忧患意识的安逸感不仅让你忽略了周遭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让你失去了很多机会。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形象地说过,“压力就像一根小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你需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你的生活相协调。”

  当今时代,是一个超强竞争的时代。一时不经意的松懈,可能就致使人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压力无时不在,压力无处不在,如何克服压力,战胜压力进而利用好压力,就成了很多从业者和管理者都要面对的话题。而压力掌控的适度与否,也正是领导者或平庸或卓越的重大差别所在。平庸的领导者把压力看成是一种负担,而卓越的领导者则把压力看成是一种可以有效运用的企业资源。彻底消除压力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曾国藩在造就人才时,就注意给下属增加压力,促其奋进从某种程度上讲,李鸿章的成才就缘于此。1859年,李鸿章投奔曾国藩,以图发展,师生相见,曾国藩十分高兴,两人畅谈国家大事,多有相同之处。曾国藩曾多次当众夸奖李鸿章天资聪明,文才出众,且胸有大志,非常人可比。曾国藩打算悉心调教,重点培养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经常的褒奖必然使人产生自满心理,尤其李鸿章原本就心高气傲,时间一久,他就有些目中无人,恃才傲物。这使得曾国藩认为有必要煞煞其傲气。帮他改掉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的毛病。

  因此,刚开始他并没有给李鸿章分配要职,而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文书,并给他派下大量琐碎繁重的工作,来为其增加压力,逼其奋进,脚踏实地为人处世,以完善自己。一次,他把李鸿章叫到身边说:“你来到我这做事,我有话要告诉你,我这里只崇尚一个‘诚’字。”说完就扬长而去。李鸿章理解老师的用意,从此不再抱怨文书之职卑贱,并开始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曾国藩这样给下属压担子,逼其改掉缺点的做法,使李鸿章逐渐老成起来,心浮气躁的毛病改掉了,而成为一个思考谨慎、富有条理的贤才,不断显示出其才华。这样,1860年,当太平军攻破清朝的江南江北大营后,江苏被占,急需有人保卫上海。这事事关重大,曾国藩见李鸿章已能独当一面,就把这副担子压在了他的身上,命令他立刻招收精兵五千,奔赴上海。李鸿章没有辜负曾国藩的良苦用心,他对军队了如指掌,对将帅的特点也如数家珍,保证了其用兵的有效性。不久,就带兵攻打下苏州府,扩充了军队实力。李鸿章最后官至中堂,并因“兴办洋务”在历史上留名,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悉心栽培、苦压重担、逼其成才的结果。

  领导者给下属临危授命,发挥下属潜力是压担子的重要方式,但在下属有不良的习性及习惯上给下属施加压力,促其改进,为以后挑重担打下基础也是压担子的重要方面。曾国藩为改造李鸿章的高傲性格,让其从低微的职务做起,并严格要求,最终使李鸿章养成了大胆细心、严谨周密的作风,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条古训道明一条真理:如果人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没有外界压力,那么他的生命力就必然会萎缩。同样,对于员工来说,一旦工作没有什么压力,生活安稳,他们就会满足于这种安逸的生活而不思进取。这既影响了下属原有潜力的发挥,使之失去成为最优秀人才的机会,同时,更影响集体事业最大程度的发展。

  所以,身为领导者,就要担起责任,防止下属得过且过心理的产生,采用给下秘史压担子的方法给其增加压力,以促进其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大的成就。

  另外,身为领导者还应该认识到,充满压力的环境能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压力还会使一些员工发挥出更大的潜能。不断把员工置于压力环境下,训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积极压力的益处,并让他们学会把恐惧变成积极的压力,这样既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也能加速员工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对失去威胁反应加以引导,使员工积极接受额外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接受他人的帮助,甚至自愿做好调换工作的准备。

  但领导者也必须注意到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简单一味地向员工施压,不断提高要求、强化监督,员工迟早会不堪重负,变得负重难行的。有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职业压力过大,员工难以承受时,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等都会上升,而工作满意度等却会下降,这些又都会威胁企业长远、稳定而高效的发展。所以,领导者还要认真评估企业内部的压力,能够巧妙地转移员工压力,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源,同时对员工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培训,改变他们的负重的方式。

  适度的压力会变成动力,高明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利用压力来激发员工的干劲。

  管理学课堂:

  1、中国历代的管理者,十分注意激发下属的干劲,适当地加大他的工作压力,用压力逼出人才!

  2、当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时,整个组织就会呈现出一片繁忙且生机勃勃的景象,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但同时要切记的是,施压要有度。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 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赵春林、刘雨涵作品集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