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心灵鸡汤》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智慧决定人生 (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灵鸡汤》 作者:李亦纲

第14章 智慧决定人生 (6)

  原来,楚庄王即位时年纪很轻,尚未成年。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又名子仪)和公子燮因此而拥有很大的权力,并结伙作乱。庄王即位后,他们假王命派令尹子孔和大师潘崇去对舒人作战,而当子孔、潘崇出征后,他们又将子孔、潘崇两家的财产分掉,并派人刺杀子孔。当阴谋败露后,斗克和公子燮挟持庄王出逃。庄王在庐地获救后才回到国都亲政。在这种形势下,庄王只有以不飞不鸣作掩护。如今羽翼已逐渐丰满,所以,庄王接着对成公贾说:“我知道做什么了,你等着吧。”

  第二天,庄王在上朝理政时,就提拔了五个有才德的官吏,还惩办了十名为非作歹的赃官,百姓无不为之高兴。随后,庄王又发布号令,派郑公子归伐宋,派蒍贾进攻晋军,以解救郑国的危难。结果,都告捷而还。郑公子归战胜了宋人,抓获了宋国的执政人华元,蒍贾也打败了晋军,俘虏了晋军的将领解扬。

  从此后,楚国日益强大,庄王也开始准备争霸中原。

  楚庄王于外洒脱果敢,形象英武。于内智谋深沉,心机缜密,是春秋五霸中最具有霸王姿态的人物。我们从楚庄王“三年不飞不鸣”的故事中,也可以领略到他的深沉与睿智。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实际上是一种养精蓄锐的谋略。养精蓄锐就是积蓄力量,从容应变。养精蓄锐者大都胸怀开创自己事业的大志,可是又缺乏展示宏图大志的充分条件,于是,采取暗自积蓄实力,蓄养精神的谋略。而一旦时机成熟,便全力出动,“一鸣”而众人惊,“一飞”而冲云霄。

  普法战争以前,普鲁士的毛奇将军在军事上所作的准备,是最好的例证,战斗力的储备和军事计划的准备是可以克敌制胜的。毛奇将军的行为,值得每个人效仿。

  在战争爆发以前的13年,毛奇将军就已经着手筹划周密的作战计划了。全国的每个将官,甚至后备队中的每个军人都奉有种种训示,告诉他们作战时应采取的动作和要把握的时机。

  全国的将帅,还都奉有各种关于军队调度、行军方略的密令。只要一接到动员令。可以立刻遵照行动,而且兵站也预先设置在位置最适当、交通最便利的地点,以免作战时运输不通。

  毛奇将军对于所订下的作战计划,还常常加以变更、纠正。力求适合当时的情势,以备战事在任何时候发生都能指挥若定,应付自如。据说,1870年所执行的作战计划,早在1868年就订下了,而第一次计划的拟订,则远在1857年就已完成。所以战争一爆发,毛奇将军所指挥的普鲁士军,其行动就准确得分毫不差。

  法国的军事当局却一点准备都没有。

  战事一开始,前线法军向后方发出的告急电报就纷至沓来。供给不足,驻军不便,军队无法联络,一切都混乱不堪。与普鲁士军作战,犹如螳臂挡车,致使法国步步失算,处处落后。结果城下乞盟,忍受无与伦比的奇耻大辱。

  在你从事各种事业时,体力、道德、智力的储备都是十分需要的。你要是有志于做大事,必须使这些能力有相当的储备,只有这样才可以担当大事,应付非常事件。

  活学活用是制胜的法宝

  固执或者愚不可及,往往是失败的根源。

  有个人非常固执,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无论别人用事实再怎么验证,他始终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有一天这个人看到了姜,但却没见过姜是从哪里长出来的,便认为姜和其他的果实一样是树上结的,与人也经常谈及此事。有人纠正他说:“姜是长在土里的,根本不是树上结的。”这个人听了却不以为然。后来又碰到纠正他错误的人,俩人依然争论不休。为此,这个固执的人指着自己的毛驴,对那个人说:“我愿意用这头毛驴和你打赌,咱们找十个人作裁判,如果我输了毛驴给你,你输了只要认个错就可以了。”那个人答应了。

  于是,这两个人果真找了十个不同的人来问。结果这些人都确定姜是长在土里的。那个固执的人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把毛驴交给了那个人,并且说:“毛驴给你,但姜还是长在树上的,有一天我会证明给你看,并把我的驴子要回来的!”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科学面前认死理的人是愚蠢的,在读书上不动脑筋的人是书呆子,这两种人必然在事业和生活中无所得,甚至是有所失的。

  把学习简单的理解成背书本,却与实践相隔膜,是永远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的。不仅如此,而且死读书的人面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秦末汉初,汉王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并让他率兵攻袭赵王歇及成安君陈余的部队。韩信率军赶到与陈余对阵的战场,却将人马在河边布阵。见此情形,韩信手下的将领们纷纷劝说,说这样布阵是违反《孙子兵法》的,甚至连陈余手下的将领们远远地看了,也都一个个捧腹大笑,认为韩信根本就不懂得兵法,此战必然失败。

  但是韩信却不肯听他人劝告,反而命令副将安排宴会,然后他对大家说:“今天要为打败成安君陈余而庆祝。”诸将心里都不相信,却都假装说好。

  酒足饭饱,大家上马冲锋陷战。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战事一起,势如破竹,韩信的汉军大胜,成安君陈余被杀,赵王歇被当场活捉。战争结束后,将领们跑来问韩信:“兵法上说,摆阵应该右靠山陵,以为依据;左侧前面为水,以为屏障。而今你处处反其道而行之,却取得了胜利,是兵法上说错了吗?”

  韩信听了,回答道:“错了的不是兵法,而是你们,是你们只知道一味死读书,却没有读懂书中的道理。我这种布阵的方法在兵法上同样也是有的,兵法上不是说:‘陷于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但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取决于现场的军事形式,而不能够生搬硬套。”

  读书并不是目的,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的应用,才是从知识中获得乐趣的真正原因。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读书却不懂得应用,那就很难体会到“不亦乐乎”的意境。

  采人所长,补己所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天,上帝对一个盲人、一个跛子以及两个壮汉说:“你们沿着这条路一起出发,谁先把幸福之门打开,我将满足他的任何愿望。”上帝说着就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只见两个壮汉拔腿就跑,其速度快如风驰电掣。而盲人因眼疾,只能一步步试探性的前进,跛子给虽明确目标,可也只能缓缓前进。

  历经无数次的坎坷摸索之后,盲人和跛子达成了共识,即盲人背起跛子充当双腿,跛子盲人充当双眼,两人取长补短,一步步向幸福之门迈近。

  眼看着两个壮汉临近终点,一个壮汉突然停下将另一个壮汉狠狠的推倒在地,而后自己又向前跑去。被推倒的人又迅速爬起来追上前者,一脚踢在对方的后腿上。两人厮打起来,他们谁都不允许对方推开幸福之门。

  就在他们纠缠在一起时,盲人和跛子赶了上来。两个壮汉因为互相阻挠,都没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盲人和跛子因为互相弥补了自己的缺陷,慢慢的走到了前面。在幸福之门前面,他们并没有互相抛弃,而是彼此示意了以下,共同打开了幸福之门。

  俗话说:“人无完人”,人毕竟不是“神”,是活生生的有着缺点和长处的结合体,尤其是在科学文化发达的今天,分工很细,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而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每个人又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懂。因此人与人之间,所长和所短差距很大,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既要谦虚谨慎,时时正视自己的短处,又要不断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别人有缺点或短处就紧盯着别人不放,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当时,赵都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其形势之险恶可以想见。赵武灵王即位前,赵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二、三等小国,如中山国的侵扰。赵武灵王即位后,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中,赵屡败于秦、魏,除损兵折将、国力大衰外,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王决心发愤图强。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愤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觉得怎么样?”

  楼缓听后非常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服饰,就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赵武灵王说:“对呀!咱们打仗全靠步兵,进攻十分缓慢,就是打败游牧骑兵,在追击的时候,他们骑马跑得快,也很难追上他们;即使用马拉车,道路不好走,也是追不上他们;但是,我军又不会骑马打仗。要想学习胡人的服饰,就得学习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个改革议论一经传开,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就去找军事将领肥义商量,说:“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军队的服装和装备,可是,有人反对,怎么办?”肥义将军表示支持,说:“服装与装备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不决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担心几个人的反对?”赵武灵王听了十分高兴,说:“我看讥笑改革而反对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改革的。”

  第二天,赵武灵王就直接穿着胡人的服装上朝了,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穿着胡服,都吓坏了。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设想讲述一遍后,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不习惯,有的说不穿本民族的服装,岂不是丢脸么!

  有一个顽固派老臣,名叫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带头反对服装改革。他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守旧,十分顽固。他不但反对,而且在家装病不上朝了。

  赵武灵王知道要推行军事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拦,就亲自上门找赵成,对他反复讲解改穿胡服骑射的好处。赵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趁热打铁,立即赏给他一套新式胡服。第二天的朝会上,文官武将看到老将赵成也穿着胡服来上朝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紧接着,赵武灵王又号令兵士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次年春,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队打败邻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到了实行胡服骑射后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从此兴盛强大起来,可以对付当时的霸主了。

  善于集采众家之长者是大智慧的人,就像古代的武术一样,各门各派都抱着自己的祖宗遗训,传这个不传那个,搞得中国武术曾经一度让日本欺负。

  因此,在有利于自己个人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一定不要墨守成规,存在什么门户、尊卑观念,应该敞开心胸,哪怕是不耻下问也好,将别人的优点学到手,才能强大自我。

  端正品格,正直无忧

  正直的品性总是为真正的睿智者和成功者所推崇。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典礼上,学生为他演奏了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他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又把琴从肩上拿了下来,深深地吸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惶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这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炸响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蕴藏着三个含义:一是为学生的精湛琴艺;二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褒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师名的同时,还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大师之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不仅在于他的琴艺,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社会上许多稍有点地位、名声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不惜实施打击、诽谤之能事,他们真应该看看这位大师的行为。拥有端正的品格,这才叫大师风范。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亦纲作品集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