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给世界一个微笑》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人生像登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给世界一个微笑》 作者:刘墉

第2章 人生像登山(1)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像在登一座座山。有的山,会有前人留下的路;有的山,只能由你自己去开辟道路。不同的山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不同的登法。你会怎样去攀登人生的山呢?

  了解

  了解,能使这个世界变得简单。

  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种技巧,学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交得愈熟,愈觉得平凡。了解,能使这个世界变得简单。

  龙虎斗

  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之后才能跳得更高。

  某日我画了一张龙虎斗,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我自认龙和虎都画得不错,但是那张画完成之后,却总觉得其中动态不足。正不知如何改进的时候,母亲恰巧走进画室,我就请她品评一下。

  “龙和虎虽然都画得不坏,但是你要注意,龙在攻击之前,头必然向后退,虎要上扑时,头必定向下压。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愈能冲得快、跳得高。”母亲说。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画的龙头太向前,虎头又太高了。由此我还领悟出一个处世的道理:“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之后才能跳得更高。”

  知与识

  只有知与识结合的时候,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也才能引出更多的“新知识”。

  我们常用“知识”这个词,据一般字典的记载,知与识往往相通,但我认为:“知”不等于“识”。

  “知”是知晓、了解;“识”是识见、认识。能知,未必能识;能识的,未必皆知。好比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平历史,但只是由文字中得来,对他本人未必认识;而我们认识的人,如果交往不深,则无法知道他真正的背景。此外,我们可以说“知难识易”,也可以讲“知易识难”。对于五谷杂粮,农夫都能认识,但是难得知道生长的道理和生态结构;对于基本的地形变化,高中生多半知道,但是见到真实的景观,难得有人识别。

  由此可知,“知”偏重理论,“识”偏重实际;“知”偏重推论,“识”偏重观察。固然能知的人未必要识,能识的人也未必当知,但是只有知与识结合的时候,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也才能引出更多的“新知识”。

  让一步路

  水不平,则生波澜;人不平,则生变乱;国不平,则生战争。使自己过得好,也让邻人吃得饱,自己才能享有长久的丰足。

  二十多年前,日本货给美国工业极大的打击,不仅汽车,连钢琴、手表和照相机都大量倾销,使美国业者的利润大减。

  于是有些保护主义者提出限制日货进口,以促进本国业者复苏的建议。

  当我念研究生时,也有学生提出同样的想法。“对于一个普通的国家,是可以这么做,但是就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而言,却不能如此。”教日本经济的教授回答,“日本粮食产量不足,工业原料缺乏,能有今天的经济繁荣,主要依赖工业输出赚取外汇,而美国则是他们的主要市场,如果我们突然不准日货进口,不仅日本工业会受严重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则是经济、民生等种种问题。保护自己当然不错,但是绝人之路却不聪明,尤其在这个世局动荡,必须依赖权力均衡以保持安定的情况下,我们更要作通盘的考虑。”

  水不平,则生波澜;人不平,则生变乱;国不平,则生战争。使自己过得好,也让邻人吃得饱,自己才能享有长久的丰足。让一步路给别人走,“人际”与“国际”都是如此。

  超越读书苦

  即使后来用英语教课,我也从来没喜欢过英文。可是,我的小女儿,学英文不过四年,为什么已经能乐此不疲呢?

  当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她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因为每次都能抱回一摞英文故事书。总见她在灯下捧着书看,读到紧张处,眼睛都不眨一下,甚至把脚缩起来,蹲在椅子上看。有一天,我好奇地问:“你看得懂吗?书那么厚,你不觉得累吗?”

  “当然看得懂。”她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凑过去,发现那书写得很深,便指着其中一个冷僻的字问她:“这是什么字?”“不知道!”

  “不知道!”我惊讶地说,“不知道你怎么看?”小丫头居然理直气壮地说:“猜啊!多看几次就懂了。”每次见她抱着“砖头书”看得津津有味,我就想起自己当年读英文的窘况。即使后来用英语教课,我也从来没喜欢过英文。可是,我的小女儿,学英文不过四年,为什么已经能乐此不疲呢?有一天,我看到她的英文课本放在桌上,便过去翻了翻。这下子,我懂了,原来她的英文课本写得非常生动,就像一本故事书。我心想:“看!人家美国教育做得多好,课本编得多生动,怪不得孩子喜欢读。”但事隔不久,我回到台北,因为书愈来愈多,不得不把一些抛弃。我坐在旧书堆里一本本地翻,看到一本封面上画得乱七八糟的书,打开,原来是害我重修的大一英文课本。

  “恨死这本书了。”我咬着牙想,“害我差点没能毕业。”翻开第一页,是哈佛大学校长对新生的演讲词。读了读,使我忆起儿子进哈佛那年,我和太太陪他去新生训练的情景。这演讲词写得还真有意思。我继续翻,看到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写一个女人多么爱吃,又专挑贵的吃,差点让男朋友走不出餐厅,后来她终于变成大肥婆。读到这儿,我大笑了起来,因为自己的写作风格,居然跟毛姆有点像,搞不好是当年受到他的影响。

  我一页页翻下去,以前明明好像坎坷的石子路,却发觉二十多年不见,已经变成平坦宽敞的柏油大道。艰苦的跋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周美丽的风景。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们自己的课本也编得很生动、很好看。如果我今天在书店里见到,只怕还会买回家呢!多好啊,一本小小的书,收集了这么多深浅适中的名家精品。昔日的仇人,竟然变得这么亲切可爱了。

  跟着我又应邀到一所高中演讲。演讲后,为大家签名。有些学生没有我的书,就拿笔记本或课本请我签。这时候,我常会停下来,好奇地翻翻他们的课本,问学生:“这课本好不好看?”他们多半想都不想,就一摇头:“不好看。”

  也有个学生反问我:“你觉得好看吗?”“现在觉得很好看。”我笑笑,“但是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觉得很不好看。”是不是当年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从来也不会觉得课本的内容很有意思?我近来常想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一定。因为几乎每个学生,在学期开始,刚拿到新课本时,嗅着新书的香味,看着漂亮的印刷,都会忙不迭地翻一翻,而且常常觉得很有意思,只有跟着想到这厚厚的一摞书,都将成为眼前的压力,那兴奋就消失了。

  想起我以前受军训的时候,有一个营,都是异域求学归来的学生。他们本来不必入伍,而是志愿参加。我觉得十分辛苦,看他们却总是很开心。有一天好奇地问:“你们连上的训练是不是比较轻松?吃住是不是特别好?”

  记得有一位回答得很有意思:“因为你们是非来不可,而我们是自己要来的,所以比较快乐。”

  这世上许多事情不都如此吗?再举个例子——有个人匆匆忙忙地跑进电梯,对电梯管理员说:“快!帮我按二楼,我赶着出去打球。”才二楼呀!而且,他既要出去打球,爬楼梯不也是种运动吗?他不把爬楼梯当成运动的道理很简单,因为那没有挑战,不新鲜、不好玩,更简单地说,是因为他的“一念之间”。

  读书的苦与乐,也就在那一念之间。如果你生在一个不以成绩和名利挂帅,又没有什么升学压力的地方,如果你的程度很高,从不拖延积压,如果你能不计得失,完全因为自己喜欢而读书,那么,学校的课本都可以是生动可爱的。

  相反,只要你心里有一点不情愿,觉得是被逼着读书、为父母读书,而不是为自己。那一念之差,就成了“读书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很不欣赏这句话,觉得它给了学子错误的印象,仿佛读书就是“寒窗苦”。它也使读书人太功利,似乎读书就为了科举、当官、出名。反而是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因为不功利,而显得出读书乐。

  各位年轻朋友,你觉得读书乐,还是读书苦?你觉得是为求知读书,还是为分数读书?你是不是也试试看——拿到新课本的那一刻,就想:这些都是有意思的书,是我自己要看的。每次把书打开之前先想:“它不是课本,是好书;它不是楼梯,是运动;它不是征召入伍,是志愿从军;它是读书乐,不是读书苦。”

  凡事都往好处想

  “正面思考”,让我们在最坏的时候,能往好处想。它使我们学会宽恕、学会感恩,带我们度过最艰苦的岁月,且与每个身经苦难的人,结合得更紧密。

  在朋友家看电视新闻,播出号称亚洲第二大的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为了教育的目的,特别设置了许多科学玩具,让参观的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习。

  只是才开放一天,惊人的事就发生了:许多科学玩具居然被孩子们弄坏,害得科学馆不得不连夜修理。但是才修好,第二天又坏了一堆。

  “真不像话啊!”主人骂道,“台湾的小孩太没教养了!”大家都附和,说师长该挨骂,孩子该挨打。我却不以为然地说:“那些游戏不是设计给孩子玩的吗?首先博物馆应该高兴,有那么多孩子去玩,表示家长愿意带、孩子又爱去。想想三十年前的孩子,就算去,也怯生生的,不敢碰这个,不敢碰那个,哪儿像今天的孩子这么活泼?孩子活泼、尽情地玩,难免玩坏东西,这是可以想到的嘛!”看大家都把眼睛瞪得好大,我又说,“在佛罗里达的迪斯尼EPCOT 中心,有一大堆科学玩具,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狠狠地摇、用力地打、拼命地踩,我去过许多次,却没见过哪样被玩坏了。所以东西坏了,固然可能因为孩子太皮,但是大人也要检讨,是不是在设计上没考虑到孩子的玩法。”最后我强调,“我不信,跟世界各国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最顽皮。他们不是皮,是活泼,代表下一代有活力、民族有希望。”

  这番话居然引来一屋子的掌声。好几个人问:“奇怪,你为什么想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呢?”“很简单。”我说,“用正面思考!”

  其实我过去也喜欢“负面思考”,这“正面思考”是二十多年来慢慢学会的。

  记得二十年前,我在一本宗教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当针扎到手指的时候,要想:幸亏是扎到手,没扎到眼睛。

  我当时就心一惊,觉得那想法真好。接着,去一位长辈家,见她正安慰向来考第一,那天却因为拿第二名而哭泣的孙女:

  “想想,你以前拿第一名的感觉多好,你也应该让别的小朋友感觉一下,你该为今天拿第一的小朋友高兴啊!”

  我的心又一惊,想:“哪个家长不盼孩子考第一?这位奶奶的心怎么那样宽?真不简单!”

  接着,我到了美国,洋人用“正面思考”的就更多了。有个同事的太太,中年以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虽然退休在家,还总是生病。妙的是,我那同事一提起他太太又病了,就附加一句:“感谢上帝!”

  “你太太病了,你为什么还谢上帝?”有一天,我实在憋不住地问他。

  “我当然感谢上帝。”他一笑,“谢谢它让我有份好工作,使我太太不用上班;也谢谢它使我健康,好照顾我多病的老婆。”

  还有位朋友,深度近视,最近动手术,用激光烧灼的方法修正。按说是成功率很高的手术,她却因为眼球太凹,一只成功、一只失败了。

  好多人知道,都安慰她。她却笑嘻嘻地说:“能有一只成功,多好啊!以后半夜起床,不怕抓不到眼镜,一片模模糊糊了。”

  就这样,我渐渐学会“正面思考”。

  当我去年食物中毒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时,我一边上吐下泻,一边想:“又多个生活体验,又多个写作题材。”

  当我在北京胆囊发炎,一下子瘦了一公斤半时,我对朋友说:“瘦了也好,瘦了照相比较好看,而且比较敢吃甜食。”

  当我最近在台中马路上摔一跤,把我在瑞士新买的鞋子摔成“开口笑”的时候,我告诉自己:

  “幸亏这是一双结实的新鞋子,不然我一定止不住脚,非摔断骨头不可。”

  “我已经是多么会正面思考的人了啊!”我想。可是接着看到去年十二月四日TVBS 播出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人的专访,我又自叹不如了。

  经历陈进兴挟持,且受到枪伤的卓懋祺很平静地说:“这次能脱险,不是全靠我们的力量,像侯友宜就冒了生命的危险。”又说,“我会记住,我们一家因此而更亲密,这个经验带给我们正面的影响。”卓懋祺居然还特别提到他远在南非的女儿荷兰娜,说,“她非常担心,她最勇敢,因为她必须自己镇静地搜集资料。”

  当许多人都心想“卓懋祺的这个女儿不在台湾,真走运”的时候,卓懋祺居然说:

  “这段时间,对她而言,是最难熬的。”自己身处险境,还能挂心远方的亲人,这是何等的境界!使我想起电视剧《考斯比一家》的主角比尔·考斯比,当他的独子在一九九七年一月十六日被人枪杀之后所说的话——我们的心与所有曾遭遇不幸的家庭在一起,要分享这样的经验,真是不容易。

  “正面思考”,让我们在最坏的时候,能往好处想。它使我们学会宽恕、学会感恩,带我们度过最艰苦的岁月,且与每个身经苦难的人,结合得更紧密。

  寻个人生的大梦

  我们寻梦,要寻人生的大梦,为大家寻梦,为世人寻梦……我住的小镇上,新开了一家很奇怪的店,只要经过,就能感觉到一种诡异的气氛。

  玻璃橱窗里垂着黑帘子,帘子前面摆了一个水晶球、一片羽毛、一副牛骷髅和一只不知什么动物的“毛茸茸的脚”。再加上里面传出呜啦呜啦的音乐和熏人欲昏的香味,就更是“心毛毛”了。“我要看!我要看!”偏偏小女儿好奇,坚持一探究竟,只好陪她钻进去。

  天哪!真是五花八门。各种小瓶的香精、草药,满架的水晶、石头,墙上更有意思,挂着一片片的树皮、羽毛和编织物。

  “要看看未来吗?要找你的生辰石吗?要用水晶治病吗?”一个灰白头发的老太婆,从柜台后面探出头,抖着两只手说,“我是一半吉卜赛人、一半印第安人,很准的!”

  我摇头笑笑,指指女儿:“她感兴趣!”

  “好极了!”老太婆钻了出来,“小妹妹要不要一个印第安人的‘捕梦网’(Dream Catcher)?”说着摘下一个挂着羽毛的圆网子,伸到小鬼面前,神秘兮兮地说,“晚上挂在你的床上,保证你做个美丽的彩色梦。”

  我相信这老太婆一家有什么魔力,最起码,我那从不吵着买东西的女儿,受到她的蛊惑。

  一个圆框框,编成网状,下面再挂上三根羽毛,居然要二十块美金。可是,小丫头吵,有什么办法?

  当天晚上,小丫头早早就上床了,盯着挂在床头的捕梦网,复述“老巫婆”的话:

  “这世界上有很多噩梦和美梦的精灵,在夜里飞来飞去。挂上这网,噩梦一飞过,就被网住,不会动了。只有美梦,会顺着框框往下滑,滑过这三根羽毛,掉到下面。谁睡在下面,谁就会做个美梦。”

  一夜过去。“你梦到什么美丽的东西了吗?”女儿才睁眼,妈妈就问她。小丫头摇摇头。

  我跟着问,她又摇摇头。奶奶、外婆、外公,每个人都问一遍,小丫头居然生气了,嘟着嘴坐在椅子上不说话。“骗小孩的玩意儿嘛!”外公笑着说。

  没想到,话才完,小丫头竟然放声大哭。好不容易擦干眼泪,去上学,放学之后,还是板着个脸。

  吃晚饭,电视里播出小儿麻痹疫苗之父沙克医生的纪念专题。五十年前的纪录片——一群因为小儿麻痹,而一腿粗、一腿细得像根枯骨的小孩,穿着铁鞋和支架,一拐一拐地走着。还有一个在地上爬。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墉作品集
肯定自己少爷小姐要争气人生百忌2把话说到心窝里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点一盏心灯学会爱杀手正传爱不厌诈肯定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③跨一步,就成功每天进步多一点人生百忌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②说话的魅力:刘墉沟通秘笈我不是教你诈超越自己把世界带到你眼前不要忘了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