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禅学指归》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寻本溯源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禅学指归》 作者:胡适

第14章 寻本溯源 (2)

  可惜慧观所序的《修行地不净观经》,今不传了,各种经录皆不载此经的传译年代。此经与庐山所译的《达摩多罗禅经》必是同一本子。僧祐虽载其序,而不记录此经,我们竟不知此书有第二译本。故我疑心此序即是他来南方后为庐山《禅经》作的。此序之作约在410年之后。他同佛陀跋陀罗都栖止建业的道场寺,跋陀即庐山《禅经》的译主,慧观为作新序,大旨与慧远原序相同,稍补其史实的不足而已。若作序年代在410—420年之间,则我们可以推定

  富若蜜多罗【庐山《禅经序》的不若蜜多罗】死于365年左右。

  富若罗【不若多罗】死于395年左右。

  更合罽宾与天竺两支的禅师为下表:

  富若蜜多罗—富若罗

  佛大先

  达摩多罗—婆陀罗

  可知达摩多罗与婆陀罗都是4世纪中叶至下半的人。焦镜法师作《后出杂阿毗昙心序》【《出三藏记》十】说达摩多罗生在“晋中兴之世”,这可证他是4世纪的人。【后秦弘始年中,有罽宾律师弗若多罗到长安,与罗什共译《十诵律》,未完而死。此人似另是一人,不是富若罗】

  慧远序中说达摩多罗与佛大先两人禅法的不同,很可注意。他说:

  达摩多罗与佛大先,其人西域之俊,禅训之宗,……弘教不同,故有详略之异。达摩多罗阖众篇于同道,开一色为恒沙;其为观也,明起不以生,灭不以尽;虽往复无际,而未始出于如;故曰:“色不离如,如不离色;色则是如,如则是色。”佛大先以为澄源引流固宜有渐;是以始自二道,开甘露门;释四义以反迷,启归途以领会;分别阴界,导以正观;然后令原始反终,妙寻其极。……

  这里面便有了顿渐二门之别。达摩多罗之说近于般若宗的中观【Màdhyamaka】;他是从印度来的,故颇有大乘意味。佛大先似乎受罽宾的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in】的影响最深,故谨守小乘禅的渐修法门。序中所谓“二道”,即方便道与胜道;“四义”即【1】退,【2】住,【3】升进,【4】决定。用此标准来看庐山的《禅经》,我们只见佛大先的“二道”、“四义”笼罩一切,其中似很少达摩多罗的成分。此书后来被称为《达摩多罗摩经》,真是冤枉了达摩多罗!

  以上的考证,只到第4世纪为止。4世纪以上,我们就在迷雾里了。

  从不若蜜多罗和达摩多罗,一跳就到僧伽罗叉。《出三藏记》十引失名作者的《僧伽罗刹经》序云:

  僧伽罗刹者,须赖国人也,佛去世后七百年生此国;出家学道,游教诸邦;至犍陀,越土甄陀,罽宾王师焉。高明绝世,多所述作。此土《修行经》、《大道地经》,其所集也。又著此经。……

  此序作于苻秦建元二十年【384】,元明《藏本》皆说是道安作的。其时道安未死,序中所说史实当有所本。佛去世在前5世纪之初,则僧伽罗叉是纪元后第2世纪至3世纪的人。但罗叉的《道地经》,在2世纪下半,已由安世高摘要译出,故罗叉的年代至晚当在第2世纪的前半,或至2世纪中叶尚生存,而其书已到中国;正如后来佛大先尚生存,其书也已到中国了。

  旧来传说往往把释迦的年代提早二三百年。故凡用“佛灭度后若干年”计算的年代,都只是存一个大概而已,都不能作为正确的计算。僧祐记萨婆多部的师资,罗叉在第二十九。他又引齐公寺的本子,罗叉【众护】在第二十六。僧伽罗叉行化于罽宾即kashmir,亦译罽贰,在当时为萨婆多部的中心。大概僧伽罗叉是“有部”的大师。

  僧伽罗叉虽在“有部”,却是一个折衷派的学者。他的《僧伽罗刹集经》便是采集各家造成的。他的《修行道地经》也是采集各家的书造成的。《高僧传》一,《安世高传》说:

  初外国三藏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为……《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序》云:

  众护“总众经之大较,建易进入径路。”

  《修行道地经》第二品有偈云:

  从若干经采明要,立不老死甘露言。

  我们在上文说过,“瑜伽遮罗”【禅法】本是印度各宗派所同有,本不是佛教所独创。佛教各宗派之中,也各有他们的“修行道地”。僧伽罗叉采取各经的《禅法要义》,编为二十七章,其书明显扼要,故成为禅学的名著,不但风行西域,且能风行中国。

  不但罗叉的《道地经》采集各家的,庐山所出的《禅经》也就是几家合成的。鸠摩罗什在关中译的《禅经》也是采集诸家合成一书的。僧叡序罗什所译《禅经》云:

  ……寻蒙抄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初四十三偈是鸠摩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其中五门是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胁】比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修习之以释六觉也。初观淫恚痴相及其三门,皆僧伽罗叉之所撰也。息门六事,诸论师说也。菩萨习禅法中,后更依《持世经》,益《十二因缘》一卷。《要解》一卷,别时撰出。……【《出三藏记九》】

  罗什采自罗叉最多,而罗叉本书自说“从若干经采明要”。这可见这些书的折衷性质了。

  僧叡所记的《禅法》作者,与庐山《禅经》序首所记稍有不同。同者三人:

  僧波崛 婆须密 僧伽罗叉

  庐山《禅经》所无者四人:

  鸠摩罗陀 马鸣 僧伽斯那 胁比丘

  《庐山经》序又有最早的三人:

  大迦叶 阿难 末田地

  除了僧伽斯那无可考外,其除九人都见于《付法藏因缘传》及僧祐所记两种萨婆多部世系之中,列表如下:

  【1】僧祐记萨婆多部

  大迦叶第一

  阿难第二

  末田地第三

  优波崛第五

  婆须密第八

  胁长老第十

  马鸣第十一

  鸠摩罗驮第十二

  僧伽罗叉第廿九

  【2】齐公寺本萨婆多部

  阿难第一

  末田地第二

  优婆崛第四

  婆须密第六

  勒【胁】比丘第八

  马鸣第九

  鸠摩罗大第廿五

  众护第廿六

  【3】付法藏传

  大迦叶【1】

  阿难【2】

  末田地【旁出】

  优婆麴多【4】

  【无】

  胁比丘【9】

  马鸣【11】

  鸠摩罗陀【13】

  【无】

  大迦叶本是外道,后归佛教。阿难是佛的忠实信徒。据《阿育王传》四,末田地是阿难弟子,后来在罽宾传教。这几个人大概多是前5世纪上半的人。

  优婆崛是佛去世百年后的人,其年代当纪元前4世纪。《阿育王传》说他与阿育王同时。阿育王的年代,经近世学者考定,他即位约当纪元前273年,死时约当前232年。优婆崛似乎在他之前。

  慧远序《禅经》云:

  ……如来泥洹未久,阿难传其共行弟子末田地,末田地传舍那婆斯。此三应真咸乘至愿,冥契于昔。……其后有优波崛弱而超悟,智绝世表,才高应寡,触理从简。八万法藏,所存惟要,五部之分始自于此。……自兹已来,感于事变,怀其旧典者,五部之学并有其人,咸健大法将颓,理深其慨,遂各述赞《禅经》,以隆盛业。……

  慧观序中与此略同,也说五部之分起于优婆崛。僧祐记萨婆多部《十诵律》六十一卷的缘起云:

  ……昔大迦叶具持法藏,次传阿难,至于第五师优波崛,本有八十诵。优波崛以后世钝根不能具受故,删为十诵。……自兹以下,师资相传五十余人。……【出三藏记三】

  五部即

  【1】萨婆多部【Sarvātivāda】,律为《十诵律》。

  【2】昙无德部【Dharrmagupta】,律名《四分律》。

  【3】弥沙塞部【Mahisāsaka】,律名《五分律》。

  【4】迦叶毗部【kāsyapiya】,律与《五分律》同。

  【5】婆粗富罗部【Vatsiputriya】,即犊子部,其律即《摩诃僧祗律》。

  优婆崛虽是《十诵律》的创始人,他又是一个大禅师。诸书说他“坐禅第一”;又记他感化淫女婆须达,用的理论即是后世所谓“不净观”。《付法藏传》三记他少时,商那和修教他“系念”之法,

  若起恶心,当下黑石,设生善念,下白石子。……渐渐修习,白黑正等。至满七日,心转纯净,黑石都尽,惟有白者。

  这也是禅法的方便法门。

  婆须蜜,亦作筏苏蜜咀罗【Vasumitra】,译言世友,或作天友。据《俱舍光论》,他是佛死后300年时人,著有《众事分阿毗昙》。又《异部宗轮论》的作者也名世友,《宗轮论述记》称他是佛灭度后400许年时人,大概另是一人。《出三藏记集》十收有《婆须蜜集序》,却说婆须蜜是佛的及门弟子,佛死后他教化周妒国,槃奈国。此说似不可信。婆须蜜是很通行的印度名字,而萨婆部大师世友大概是纪元前二三世纪的人。

  胁比丘,梵言波奢【Parsva】;他晚年出家,刻意苦修,胁不至席,故有此名。

  据鸠摩罗什译出的《马鸣菩萨传》【《藏》九】,胁比丘是马鸣之师;僧祐所记萨婆多部两种传授表,也都说马鸣直承胁比丘。《付法藏传》则说胁比丘传富那奢,富那奢传马鸣。

  马鸣是佛灭度后500年时人,当西历第1世纪。他先是外道沙门,后归佛教。他有文学天才,为大乘佛教的大诗人。

  鸠摩罗陀,亦作鸠摩罗逻多,译言童首,亦言童受。僧叡序《成实论》云:

  《成实论》者,佛灭度后八百九十年,罽宾小乘学者之匠鸠摩罗陀上足弟子诃梨跋摩之所造也。

  玄畅作《诃梨跋摩传》【《出三藏记》十一】,说与此同。诃梨跋摩既是佛死后890年时人,则罗陀是4世纪人,或生于3世纪,而死于4世纪。

  我们现在可以把古代传说里的禅学传授者,列为一个总表如下:

  大伽叶 西历

  阿难 ……前5世纪

  末田地

  优婆崛……前4世纪

  婆须蜜……前2、3世纪

  胁比丘……纪元前后

  马鸣……1世纪

  僧伽罗叉……2世纪

  鸠摩罗陀……3、4世纪

  达摩多罗 富若蜜多罗 ……4世纪

  婆陀罗 富若罗

  佛陀跋罗陀【死于429年】

  佛大先……4世纪末尚存 智严

  沮渠京声【死于455年以后】

  十七年七月

  2荷泽大师神会传

  参考书

  《神会语录》敦煌本

  《六祖坛经》敦煌本 又明藏本

  《菩提达磨南宗定是非论》敦煌本

  《历代法宝记》敦煌本

  宗密的慧能、神会略传、《圆觉大疏抄》卷三下【省称《圭传》】文多错误,用宗密《圆觉经略疏抄》【省称《略抄》】及清远《圆觉经疏抄随文要解》【省称《随解》】两本参校。

  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省称《圭图》】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省称《禅源序》】

  赞宁《宋高僧传》卷八【省称《宋僧传》】

  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省称《灯录》】

  《全唐文》

  《唐文拾遗》

  《曹溪大师别传》《续藏经》二编乙,十九套,五册。

  一神会与慧能

  神会,襄阳人,姓高氏【《圭传》作姓万,又作姓嵩,皆字之误。各书皆作高】。《宋高僧传》说他

  年方幼学,厥性悼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效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

  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

  《宋僧传》所据,似是碑版文字,其言最近情理。王维受神会之记,作慧能碑文,末段云:

  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

  《圭传》与《灯录》都说神会初见慧能时,年14,则不得为“中年”。慧能死于先天二年【713】,年76。《宋僧传》说神会死于上元元年【760】,年93岁。据此,慧能死时,神会年已46岁,正是所谓“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圭传》说神会死于乾元元年【758】,年75,则慧能死时他只有30岁;《灯录》说他死于上元元年【760】,年75,则慧能死时他只有28岁,都不能说是“中年”。以此推之,《宋僧传》似最可信,王维碑文作于神会生时,最可以为证。

  《圭传》又说神会先事北宗神秀三年,神秀被召入京【在700年】,他才南游,依曹溪慧能,其时年14。宗密又于慧能略传下说:

  有襄阳神会,年十四,往谒。因答“无住【本作位,依《灯录》改】为本,见即是主”【主字本作性,依《灯录》改】,杖【本作校,《略抄》作杖,《随解》云,以杖试为正】。试诸难,夜唤审问,两心既契,师资道合。

  神会北游,广其闻见,于西京受戒。景龙年中【西历707—709】,却归曹溪。大师知其纯熟,遂默授密语。缘达磨悬记,六代后命如悬丝,遂不将法衣出山。【《圆觉大疏抄》卷三下】

  宗密在《禅门师资承袭图》里引《祖宗传记》云:

  年十四来谒和尚。和尚问:“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答,“将来”。“若有本,即合识主。”答,“神会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大师云,“遮沙弥争敢取次语!”便以杖乱打。师于杖下思维,二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惜身命?”

  《传灯录》全采此文,几乎不改一字,宗密自言是根据于《祖宗传记》,可见此种传说起于宗密之前。宗密死于会昌五年【841】,几近9世纪中叶了。其时神会久已立为第七祖,此项传说之起来,当在8世纪下期至9世纪之间。《宋僧传》多采碑传,便无此说,故知其起于神会死后,是碑记所不载的神话。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适作品集
自由人生看破不说破人生大策略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胡适留学日记胡适论人生:立场胡适: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说:社会与文明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说:哲学与理想说儒禅学指归胡适诗存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