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相思树上合欢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0章 木兰原是此花身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相思树上合欢枝》 作者:张诗群

第30章 木兰原是此花身

  从梓州归来,长安城的小儿女们,已然长得很高。此时分别五年的义山,却有了憔悴衰老的迹象。

  没有了王氏,团聚的日子难免弥漫着凄哀的伤感。义山怀着对小儿衮师的歉疚之情,同时也为了调理身心,暂时幽居长安,偶尔往返于京洛之间。因此这年十月,柳仲郢任御史大夫充诸道转运使,义山并未随同入幕。

  直到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正月,柳仲郢以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使,临去扬州治所上任前,上奏朝廷以李商隐为盐铁推官。义山再一次随同柳仲郢离京赴任。

  启程的日子尚是春寒料峭,远处,青山隐隐,大唐的河山,又要绿满江南,可是,他为什么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是他的心被寒冬冻结了太久,还是此时的李唐王朝,扑面有了衰飒之气?

  途经洛阳,他特意请柳仲郢在此小住几日,他怀着无法诉说的哀伤,辗转来到位于崇让坊的王家老宅。

  昔日,这里曾车马往还,人丁兴旺。王家的七个女儿,个个姿颜秀丽,七位佳婿,人人都是年轻才俊。径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常常通宵达旦,英才俊贤们在华灯之下畅怀痛饮。那时,王家的轩敞华宅多么气派啊!

  可是展眼不过十多年,当义山重新站在它的廊下,已是人去楼空,苔痕侵窗,亭榭凄凉。廊檐和窗棂上的蛛网,在瑟瑟寒风中寂寞地晃动,几只老鼠蓦地从残垣断壁中钻出,又忽地隐入荒草间不见踪影。

  大门上的铁锁已有斑斑锈迹,义山四处观望,终于找到一处断壁翻墙入院。这里留存的记忆太温馨太快乐,所以他要去寻找,以证实那些美好的岁月不是梦。

  此时,夜幕降临,一轮残月升起在天空,四周寂静,老宅在月影中更显得阴暗萧寂。他点亮随身携带的灯烛,一间一间仔细地看,走到曾经和王氏共住的房间,他在案前坐下,思念的痛苦瞬间将他淹没。忽然,窗外传来窸窣之声,仿佛有人深夜来访,正在屋外轻敲窗纸。义山有些惊诧,忽地又一喜:莫非,是王氏的亡灵赶来与他相会?

  定睛细看,一只小老鼠爬上了窗台,在烛光映照下,它瞪着两只发着亮光的小眼睛,默默地看了义山数秒,忽然跳下窗台,又一溜烟地隐入了黑暗之中。

  义山一声长叹,闭上眼靠上坐椅。他耳畔似响起《起夜来》的歌声,那是一首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歌谣。曾经,年轻的王氏不止一次对他轻轻哼唱过。

  离开伤心地,义山无法忘怀这老旧的宅院。为了纪念,他写下了《正月崇让宅》。那么,这留下他太多美好记忆的屋宇,留下他和王氏青春纪念的老宅,他将,不再见了;或许,也没有机会再见了。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重回老宅,义山无限伤感。问世间,究竟什么是永远?如果时间注定要带走一切,那么为什么又要施舍这一切?佛说,众生因恩爱执着、迷惑造业,生命于是在三界六道中不停地轮转,受各种苦恼而不能解脱。于是这一世,所有的恩和孽,便要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伤痛吗?

  直至暮春,义山才到达扬州。贞观年间,扬州属十道中的淮南道,天宝年间改扬州为广陵郡,公元758年也就是肃宗乾元元年,又复为扬州之名。扬州自古繁华,在义山生活的年代更是商贾如织,富甲天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著名港口城市,当时在海外经商的扬州人就达五千之多。

  晚唐的重要财政开支来源,主要集中在盐铁收益上。当时全国的盐铁中心便设在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其一设在四川益州(成都),其二便在扬州。朝廷为了保障盐铁效益的最大化,在盐铁使之下设置了盐铁推官,专门负责盐铁税收案件的裁定处理。

  这是一个肥差。因此义山任盐铁推官的一年间,基本上生活无虞,他利用闲散时间,游遍了南京、苏杭等地。他依稀记得,在他刚刚记事起,父亲受聘为浙江东西两道观察使幕僚,他曾跟随父亲在此生活居住了整整六年!

  人生,多像用枯枝在沙地上画出的不规则的圆啊。这是冥冥中上苍的安排么?当义山快要走到生命的终点,于是安排他重走一遍曾经走过的路,重拾过去那些悲欣交织的回忆,去王氏的老宅,去幼年时曾经生活过、并给他的一生留下深刻烙印的江南……是上苍让他对这人世做最后的告别吗?让他偿还那些怀念的心愿,让他的生命不留太多的遗憾。

  他的身体已渐渐不支,本来便是多病之身,加上王氏病故后,他总是郁郁寡欢,又兼长期奔波在外,健康状况因之每况愈下。

  在扬州,他听了太多杜牧的风流韵事。当年牛僧孺为淮南节度使,聘杜牧入其幕府为掌书记,居扬州。自此杜牧整日流连青楼酒肆,宿醉不归。牛僧孺不放心,常派人暗中保护,并要求所派之人及时通报杜牧的行踪安危。后来杜牧调离,牛僧孺语重心长地劝他万不可再“风情不节”,并拿出当时为了保护他、手下人传回的满满一筐平安帖给他看,杜牧羞愧不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正是他此段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与义山齐名的杜牧,已于大中六年先他离世了。尽管他和杜牧并不是特别熟悉,但人活世间,难得有才名相当、并足而立之人,他们是彼此的一面镜子,可以彼此参照,彼此相惜,或者,彼此互为假想敌。但是,一旦其中一个不在了,那瞬间的孤独不是常人所能领会。义山会觉得,他的暮年已经到了。他的生命,已行至山穷水尽。

  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春,柳仲郢奉朝令调回京城,升任刑部尚书。义山也随即离开扬州。健康问题使他丧失了最后一丝对未来的期盼,他没有跟随柳仲郢回京,而是直接回到了老家河南荥阳。

  他需要静静地休养身心。也或许,他知道大限的日子已经临近。无论如何,他要回到故地,他一生流浪漂泊,没有衣锦还乡,却可以魂归故里。他的生命生养于斯,最后,他要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还给这片土地,这里有他的血脉,有他的亲人,有他年少时纯真无邪的初心。

  冬天,很快又到了。一场漫天大雪,飘飘扬扬,把荥阳的草木山川织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雪光返照在屋内的病榻上,使得义山的病容瞬间闪现出一层淡淡的光芒。也许他等这场雪等得太久,他累了,于是轻轻地,合上了双眼……

  屋外,雪花狂舞不绝,像一场无声的葬礼。

  此时是唐宣宗大和十二年,即公元858年,义山享年四十六岁。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哭李商隐》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是姿仪秀伟的李商隐、忧郁多情的李商隐、才冠晚唐的李商隐、半纪漂泊的李商隐。

  他爱过痛过、哭过笑过的一生,像夜空里的烟火,已没有半点烟霭可寻;可他在诗里的每一声哀叹、每一次呼吸,都留下了时光生动的影子,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走过的、真实的灵魂。

  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

  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

  不知元是此花身。

  关于这首诗的由来,向来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比较可信,说义山作于长安馆舍;第二种说法,将这首诗归到了陆龟蒙名下;第三种说法有奇幻的色彩,说此诗是义山魂魄所作,彼时义山已离世多年。

  前两种说法《古今诗话》中有载:义山游长安宿旅舍,客赋《木兰花》诗,众皆夸示,义山后成,客尽惊,问之,始知是义山。一云陆龟蒙,误。

  游长安宿旅舍的日子,当是义山移居长安之前,那时,他正值年少,虽然清贫,却有满把的青春好年华。试想,那时的义山,才华绝代,意气风发,在哪里,都是那么英秀出众。他住进长安城的旅舍,可能是为了进京应考,既是应考,身边自然少不了各地来京的学子,他们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入住的那家客馆,聚集了很多学子,其中有人作了一首《木兰花》诗,那诗一定也还是不错的,否则不会引来那么多人的夸赞。但紧随其后,义山也作了一首,顿时,高下立判。彼时由义山造成的震撼效应,用“客尽惊”三个字来描述,实在是非常过瘾。明明还在为前一首诗高声喝彩,此诗一出,众人方才惊觉,前首诗不过是神马浮云。如此神妙惊艳之作,出自谁人之手?一问方知,李义山是也。

  第三种说法奇是奇了点,但私下认为更具美学效应。南宋姚宽编著的《西溪丛语》记载了这样一个他称之为小说的奇谈:唐末,馆阁诸公泛舟,以木兰舟为题。忽一贫士,登舟作此,诸公览诗大惊,物色之,乃李义山之魄,时义山下世久矣。

  那是在义山去世多年后的某一天。那一日天气有些阴冷,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云水茫茫,晓雾侵云。目光所及处,只见迎来送往的船只在湖面上穿梭不停。此时,一只惹眼的游船悠然驶来,游船上是一群闲雅文士,他们高谈阔论,饮酒赋诗,逸兴飞遄,纵情游乐。其中一人提议:今日既然泛舟湖上,诸位兴致正浓,不如以木兰舟为题,各人赋诗一首吧。于是众人纷纷埋头苦吟。

  船近岸边时,忽然走来一位白衣贫士,不待舟中人相邀,便径自上船。听舟中人正在吟咏木兰诗,也不答话,提起笔来在稿笺上一气呵成,一首《木兰花》如行云流水,随意而就。白衣贫士留诗后即下船飘然离去,顷刻不知所踪。

  舟中文士拿起那墨迹未干的诗笺,一遍读过,哑然失色。有人擅长玄学,细细考量辨别之下,认定中途上船的贫士是李义山魂魄化身。也只有李义山,才有这般婉转天成、回味无穷的诗韵。

  我之所以私下觉得第三种说法更具艺术美感,是因为这说法本身的玄妙,如同李义山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一生。

  唐人李跃所著的《岚斋集》中,记载这首诗的作者为陆龟蒙。苏州刺史张摶爱极自家庭院中的木兰树,每次花开总要邀友人赏花小聚。有一次陆龟蒙姗姗来迟,被张摶罚酒赋诗。酒醉的陆龟蒙写下前两句“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便醉倒在桌上。有人想续,却又不知如何下笔。顷刻陆龟蒙酒醒后又接着写下后两句:“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这一说法在《古今诗话》中被予以否定。想来在晚唐,陆龟蒙与皮日休因才名相当合称皮陆,而皮日休有《宿木兰院》一诗,因此将《木兰花》误为陆龟蒙所作,可能性极大,况且两诗的起首第一句便有差池。因义山离世后陆龟蒙尚在人间二十多年,所以即便陆龟蒙写了一首相类似的诗,那也是之前受义山《木兰花》的影响罢了。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送远人,是惆怅伤感的话题。涕泪沾巾,长亭送远,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送别怀远之情,鱼玄机的《折杨柳》诗表现得极为凄柔:“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不知道义山有没有灞桥折柳相送别的时刻。长安城的杨柳,在他的眼中,一回回地青了,他却一回回地,在这青青柳色中辞别家人,游幕四海。

  那是长安城。那是春天。在洞庭湖,在深秋,在初冬,依然到处弥漫着送别的惆怅离情。义山此生,有多少离别时分?有几多漂泊旅程?举目望去,洞庭湖上往来的船只载着异乡游子,驶向不可知的前路,他们辞别亲人,带着惆怅和思念,在遥远的时空里辗转奔波。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诗的后两句照应了诗题,是要将题目与内容对应着来读的。木兰花,是木兰树开出的花朵。木兰舟,是木兰树制作的华美小船。关于木兰树,古籍中多有记载。《述异记》中说: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又说:浔阳江中,多木兰树……鲁班刻木兰为舟。

  木兰树,材质坚硬,又有馥郁香气,所以吴王阖闾曾用它建构宫殿,鲁班也用它来制作舟船。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离骚》中的名句。用木兰树制作的小船也称作兰舟,在宋词中屡见不鲜,甚至成为婉约派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柳永在《雨霖铃》中说: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李清照在《一剪梅》里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木兰舟与木兰花,本是一树连根,可是又有谁,让木兰舟与木兰花在诗词中相逢?是义山,是义山的《木兰花》。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多少人,曾经迎风站立木兰舟上,执手泪眼相看,一朝别后,累月经年,一任生死两茫茫。这境地,多像同根而生的木兰花和木兰舟,曾经是手足至亲,曾经以为能安静地终老于高地山林,殊不知,一朝分别,便是山长水远,一个是流水落花,一个是天涯漂泊。

  送别的人啊,当你站立木兰舟头,可曾想到,这华美的木兰舟,原是你庭前灼然开放的木兰花的化身么?此刻的送别怀远,便是木兰舟辞别了木兰花,便是从此后孤舟独系,浪迹天涯!

  义山的一生都在漂泊中。如一叶不系之舟,辞别了兰花枝头。那一缕幽若兰馨的诗魂便也流浪着,飘荡着,没有了根,却散入羁旅天涯,落在无数多愁失意人的心底,开出了忧郁却清丽的兰。

  《木兰花》的由来,第三种说法虽不可信,虽只是一段飘渺得失去真相的传说,却让人惆怅无端。也许,是因了义山已逝,他已经远离了那个给了他太多伤痛和刻骨情爱的晚唐,他渐渐淡入历史深处的背影,才会让人心底升起隐隐的不舍,每读他的诗,似乎感觉他还在那里呼吸,还在那里,临风而立。他的微笑里,有淡淡泪痕。

  几度木兰舟上望,要去哪里,才能找寻诗人远去的背影?

  兰花落尽,义山走过的天空下,已留下诗歌的芬芳,幽若兰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诗群作品集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相思树上合欢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