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菜根谭谋略全本》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评议篇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菜根谭谋略全本》 作者:洪应明

第24章 评议篇 (3)

  回到家乡,华罗庚一面帮父亲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钻研数学。顾客来了,他就帮助父亲做生意,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款。每逢遇到这种怠慢顾客的事情,华罗庚的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他的书烧掉。每当这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因为他当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华罗庚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他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1929年,年仅19岁的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就在那年冬天,华罗庚不幸身染重病,经过近半年的治疗,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在那段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华罗庚想起废了双腿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干活,到了晚上,华罗庚总是坐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华罗庚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后来,身患残疾的华罗庚成为清华大学的助教。为了汲取更多的知识,他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华罗庚不仅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还发表了数十篇专业论文。

  1936年,已经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华罗庚将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被世人称为“人民数学家”。

  就像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条件再艰苦都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因此学习的关键不是优越的环境和条件,而是个人的学习兴趣以及顽强的意志力。

  胸怀大志、自强不息是一个成功者的特质,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与奋发向上的精神,更是指引人们勇往直前的路标。所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起点有多低,无论遭遇到怎样的挫折,我们都应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无穷的潜力,从而获得事业上的发展与成功。

  张海迪,1955年秋天出生于济南的一个普通家庭。1960年,年仅5岁的她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轨迹。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但通过自学完成了中学的课程。1970年,15岁的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了老师。生活的艰辛和病痛的折磨并没有压倒张海迪,她发愤学习,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1983年,张海迪坚强自立、拼搏进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她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邓小平更是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同年,张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并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书籍。张海迪的作品深深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正如张海迪所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靠着百折不挠的毅力,不仅经受住了逆境的磨炼,更成为我们的精神榜样。

  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是冶炼强者的锻炉,更是磨炼人才的硎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真正的强者总是能够征服失败,获得成功。相反,那些缺乏勇气和毅力的人,在逆境中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而这种人是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因此,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强不息,努力拼搏。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逆境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因为它不但是我们宝贵的人生财富,更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因此,让我们牢记柳树精神:就是把我倒着插,我也能成材。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 一

  事有急之不白①者,宽②之或自明,毋躁急③以速其忿;人有操④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⑤以益其顽。

  迷津指点:

  ①

  白:清楚,明了。

  ②

  宽:宽松,松缓。此处作动词。

  ③

  躁急:急躁。

  ④

  操:操纵。此为指挥之义。

  ⑤

  躁切:急躁,迫切。

  古文译读:

  世间有很多事情,我们越是急于弄明白,就越是糊涂,此时倒不如暂时放下不管,等头脑冷静后事情自然就弄明白了,千万不可太急躁,以免使心情更加紧张;世上有很多人不喜欢服从指挥,这时倒不如放下他不管,让他自由发展,也许他很快就会觉悟,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他变得更加专横固执。

  ■ 二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①。信乎,浓夭②不及淡久,早秀③不如晚成也。

  迷津指点:

  ①

  馨冽:此处指清香。馨,芳香;冽,寒冷。

  ②

  浓夭:美色早逝。夭,夭折,早逝。

  ③

  秀:秀慧。

  古文译读:

  桃树和李树的花朵虽然艳丽夺目,但是怎么比得上一年四季永远苍翠的松树柏树那样坚贞呢?梨子和杏子的滋味虽然香甜甘美,但是怎么比得上橙子和橘子经常飘散着的清淡芬芳呢?的确不错,容易消逝的美色远不如清淡的芬芳,同理,一个人早有才名远不如大器晚成。

  ■ 三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①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迷津指点:

  ①

  蹭蹬:窘迫,困顿。

  古文译读:

  长久潜伏在林中的鸟,一旦展翅,必定会飞得很高,而迫不及待绽放的花朵,必然会凋零得更早。人只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避免产生郁闷的心情,同时也可以消除急于求成的念头。

  ■ 四

  磨砺①当如百炼之金②,急就③者,非邃养④;施为⑤宜似千钧⑥之弩⑦,轻发⑧者,无宏功⑨。

  迷津指点:

  ①

  磨砺:亦作“磨厉”、“磨励”,磨炼、锻炼。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

  ②

  百炼之金:指经过多次锻炼的金属,这里意为多次锻炼,久经磨炼。

  ③

  急就:速成,匆促而成。《史记·李斯列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④

  邃养:精深的涵养。邃,深邃之意。明·张居正《王观吾六十序》:“博学邃养,厚积而晚发。”

  ⑤

  施为:处置,实行,即所作所为。

  ⑥

  千钧: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商君书·错法》:“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⑦

  弩:用特殊装置来发射的大弓。

  ⑧

  轻发:轻率行动。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此理之必然也。”

  ⑨

  宏功:宏伟的功绩与事业。

  古文译读:

  心智的磨砺要像真金一样反复陶冶,而急于求成的人是不会有高深修养的;施展抱负应该像拉开千钧之力的强弓,轻易发力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 五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①,学道者须加力索②;水到渠成③,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④。

  迷津指点:

  ①

  水滴石穿: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就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语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②

  力索:努力求索。

  ③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渠,人工挖掘的水道。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④

  一任天机:完全听凭天赋的悟性,顺其自然的意思。

  古文译读:

  把绳索当锯子摩擦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久了就可贯穿坚石,研学道义的人只有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能形成一条河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落枝蔓而掉落,悟得道义的人只有顺其自然方能修成正果。

  《论语》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可一味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求快速,结果反而会达不到目的;而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孔子虽然谈的是为政之道,但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是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

  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又总是与之相悖。曹操急于统一,骄傲轻敌,考虑不周,最终败走华容道。拿破仑由于急于求成,盲目进攻俄国,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作为人质被押在秦国,其间屡受秦王欺辱。后来,太子丹见秦王决心吞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

  一心想要报仇的太子丹找到太傅鞠武,商讨抗秦大计。鞠武是个很讲策略的人,不愿做无把握的事,于是便提建议:“我们可以与西边的晋国相约,与南面的齐、楚相联合,再往北去与匈奴结盟,最后一起向秦国进攻。”太子丹心里急着报仇,说:“太傅的计策旷日持久,让人心里面很失落啊。”

  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太子丹决定让卫人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本来有可能完成任务,但最终因太子丹的轻虑浅谋而死。刺杀事件惹怒了秦王,他迅速发兵攻占了燕国,太子丹当然也难逃一死。

  正如司马光所说:“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意思是太子丹,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虽然勇气可嘉,但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始速祸焉。

  由此可见,天下很多人还是希望一口吃成胖子,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利益,但事实一次次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庖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那是他反复实践的结果。王羲之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书圣”,是因为他几十年锲而不舍地刻苦钻研,使得他的书法达到了无以伦比的高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翻开史书看一看,我们就会知道:凡是有所建树的人,他们忍耐和等待的功夫是凡夫俗子所不能企及的。

  从平民百姓到人中之龙,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正如《明史》所写:“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外,他的沉稳和忍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因为英勇机敏,很快就成为郭子兴的心腹。但是随着朱元璋势力和地位的不断发展,郭子兴也开始排挤他,不仅处处刁难压制,甚至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对此,朱元璋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在忍耐中等待时机。最终,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划统筹,朱元璋便逐渐掌握了这支队伍。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洪应明作品集
仙佛奇踪菜根谭谋略全本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