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长沙之辱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作者:郦波

第26章 长沙之辱

  曾国藩这个人小时候就比较犟,他做事,不下决心则已,一旦下了决心,他就特别认真、甚至是发了狠劲儿去做。所以他一旦决定当这个团练大臣,一开始还就特别认真的干了起来。

  对于曾国藩肯出山,最高兴的就是湖南巡抚张亮基,从左宗棠到郭嵩焘,大家都说曾国藩是不世出的奇才,现在他肯出来办团练,张亮基高兴得不得了,对曾国藩大开绿灯,有求必应。再加上曾国藩是横下一条心来认真地做这个事儿的,所以一开始,他这个团练居然办得有声有色。

  有声有色到什么地步呢?曾国藩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也是让他在历史上特别蒙羞的一个外号——曾剃头!

  曾国藩是带着一千团练来到长沙的,因为张亮基特别支持他,所以他挨着巡抚衙门建了自己的团练衙门。因为他只有一千团练,又不能真的上战场打仗,所以主要干的就是维护治安的活。可别看只是维护治安,曾国藩干起来特别认真,甚至是特别顶真。当时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像天地会、兄弟会这些江湖组织也纷纷起事。曾国藩带着他的团练就专门对付这些零星的起义,手段极其狠辣,但凡抓到的人,审也不审,抓到就杀。这一下确实四方震惊,当时湖南的民间起事就渐渐平息了,而曾国藩也因为被当时人骂作“曾剃头”、“曾屠夫”,就是说他杀人太狠。

  但曾国藩认为治乱世就得要用重典,所以随便别人怎么骂,他还是我行我素。他不仅杀人比较狠,他治他那一千团练也跟别人不一样。

  事实上,团练严格说来根本不算标准的军队,当时各省各地办的团练,一般也就几百人,就数曾国藩这个团练人数最多,达到上千人。可曾国藩还不满足,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团练头子到底应该是个什么位置,他只想不干则已,干就要把它干出个样子来。于是,他开始正儿巴经地像带一支军队一样带他的那一千团练。

  他不仅按照兵书上写的那样正儿巴经地训练他的团练,他还要求长沙当地的绿营兵,也就是朝廷的正规军要跟他的团练一起,接受他曾国藩的严格操练。

  说起来,曾国藩确实有点越俎代庖了。要知道绿营虽然打不过太平军,但平常都以老大自居,他们是朝廷的正规军,有自己独立的带兵系统,本来就特别瞧不起团练,现在那个团练头子居然要求他们跟那帮民兵一起操练,还要接受极其严格的操练,这一下绿营各级将领从上到下都老大不高兴。

  但不高兴也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有张省长支持那个曾剃头啊!不仅张省长支持,而且绿营中的将领也有人特别支持曾国藩。谁呢?最典型的就是后来湘军的名将塔齐步。

  塔齐步后来是湘军中唯一一个满族高级将领。他本是绿营的将领,也知道绿营因为缺乏训练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所以他也想改革。现在曾国藩的主张跟他的想法一拍即合,曾国藩也发现塔齐步是个想有所作为的人,于是与塔齐步结成好友,在张亮基和塔齐步的共同支持下,就把绿营和团练放在一起进行整合训练。

  因为曾国藩读的兵法主要是大明战神戚继光的兵书,所以治军思想也秉承了戚继光的治军思想,尤其重视严格训练和超负荷训练,甚至盛夏酷暑也不许稍停,而长沙的夏天特别的热,这一下就有人受不了了。

  刚巧,向来支持曾国藩的张亮基这时候因为湖北吃紧,被调到湖北去当巡抚了,而接替张亮基的新任湖南巡抚是骆秉章。骆秉章上任之前就听说了曾国藩那个曾剃头的外号,对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团练头子特别反感,所以他上任后一改张亮基的做法,根本不把曾国藩和他的团练当根葱。

  这一下,绿营兵将一看曾国藩没后台了,立刻就开始发难了。

  这一天,曾国藩正常带着团练到演武场跟绿营会操训练,结果等了半天,就只有塔齐步一支部队来会操,其他几支绿营部队都没来。这一下曾国藩气坏了,他正用重典治乱世,所以气头上想也不想,立刻向掌管军务的提督衙门弹劾了那几支部队的将领,并要求要有处分决定,还要明文记录。

  结果那几营的将领立刻就不干了,到提督衙门那儿反诬曾国藩借炎热天气故意虐待士兵,并鼓动手下趁机闹事。因为塔齐步跟曾国藩走得最近,所以那几营的兵就找塔齐步的兵寻衅闹事。因为纯属蓄意,所以很快就打起来了。塔齐步这边毫无准备,一下给人家一直打到营房里。

  塔齐步猝不及防,一下被打得很惨,赶快跑到曾国藩这儿来报信,也是找曾国藩的团练求支援。曾国藩在衙门里也是猝不及防,没想到绿营兵会动家伙,直接就打起来了,现在不仅绿营跟绿营之间打起来了,而且绿营跟团练之间也打起来了。更麻烦的是,曾国藩这边才刚得到信,那边一帮绿营兵已经打到他衙门口了。

  曾国藩在衙门里正办公,一听绿营兵聚众闹事,不由得大为恼火,心中的怒火腾地就窜上来了。

  他自出山以来,虽然没打过仗,但带着他那一千团练一直也都顺风顺水,他自己不仅训练团练,还训练绿营这些正规军,所以向来很有成就感,平常也一幅带兵大将的范儿。现在一听有绿营兵闹事儿,曾国藩“啪”的一拍桌案就站了起来,刚准备大喝一声“太不像话”。结果话还没说出来,只听外面一阵大乱,然后“呯”一声枪响,火铳的一发散弹正从他脑门上边飞过。曾国藩吓得一缩脖子,感觉脑门上一阵凉嗖嗖得直冒冷汗。

  原来,还没等他发出脾气来,一大帮闹事的绿营兵已经打到他的衙门里来了。门口的团练想也想不到,所以根本拦也拦不住,这些人一下就打进了衙门,已经有好些团练受了伤了。

  曾国藩一看大事不妙,危机关头,求生的本能立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那句憋在嘴里的“不像话”也不喊了,掉头就往后门跑。

  跑出后门,跑到哪儿呢?曾国藩的团练衙门旁边就是巡抚衙门,当年张亮基为了表示对曾国藩的尊重,特意在巡抚衙门旁边为曾国藩设了办公地点,看来他还是很有远见的。曾国藩后门一出来,掉头就跑进了巡抚衙门。干什么呢?找人救命。

  找谁救命呢?当然是找湖南巡抚,也就是当时的省长大人救命。

  可问题是这时候的省长大人已经不是对曾国藩无条件支持的张亮基了。新省长骆秉章就在曾国藩的院子旁边,他要是帮着曾国藩,他早就出来制止兵乱了,他毕竟是一省之长,再加上跟绿营也没什么矛盾,所以他出来肯定管用。可问题是曾国藩那边闹翻了天,他这边根本就无动于衷,说明他根本就是看热闹的。

  现在曾国藩像丧家犬一样逃到巡抚衙门里来了,骆秉章看看,也不好意思不出面了。问题是他的出面,却让曾国藩更加无地自容。

  骆秉章带着衙门里的人出来后,面对这帮闹事的士兵,根本不追究这些家伙开枪伤人的责任。反而代曾国藩向大家道歉,说是某些领导不负责任,才导致大家生这么大的气!好言安抚了半天,才把大家劝回了营。而他转回头,面对失魂落魄的曾国藩,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就掉头回自己的巡抚衙门了。那意思是我眼不见你心不烦,你曾国藩以后自觉点,少惹这烂摊子的事儿!

  这一下,满长沙上上下下的官吏,一日之间,就把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说曾国藩越俎代庖干涉绿营,纯属是自取其辱。这一下,曾国藩立刻成了湖南官场的笑柄。

  曾国藩自己呢,窝囊透了,可没辙啊,骆省长不支持他,绿营又拿他不吃劲,现在他的地位和影响都一下子一落千丈。

  曾国藩狠狠心,咬咬牙,当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走人!

  那么,走至哪里去呢?

  要说曾国藩也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虎落平阳,但眼光还是非常精准,他看在长沙再无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当机立断,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带着他那一千团练,离开了长沙,来到了当时湖南的第二大城市——衡阳。

  当时的衡阳还叫衡州,之所以叫衡阳,是因为它北临南岳衡山。金庸先生笔下的令狐冲就在这儿当过一帮衡山派尼姑们的掌门人。曾国藩到这儿当然不是冲着衡山派来的,但巧的是,就是这个衡阳,也成了曾国藩笑傲江湖的发轫之地。

  曾国藩到衡阳,一是因为它是仅次于长沙的一个大城市,二是因为衡阳既是他们曾家的祖籍,又是他老婆欧阳氏的娘家,还是他少年时读过书、上过学的地方,所以曾国藩在衡阳还是有不少亲戚朋友的。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他曾国藩在长沙虽然是个强龙,但结果还是斗不过那帮地头蛇,但在衡阳,他多少算是地头蛇。所以他到了衡阳之后,因为地头熟,很快就站住了脚跟。

  但要知道,曾国藩实在是出于被逼无奈、忍辱负重,才离开长沙来到衡阳的,虽然在衡阳立住了脚跟,但心里那股怨气却是无从发泄。而他手下那帮团练的将领也个个是怒火中烧,觉得应该跟省城的那帮绿营没完。这时候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跟着他一起办团练,就跟哥哥说,咱们吃这么大一个亏,被人逼出了长沙,逼到了衡阳,不能这么忍就算完了,哥哥你是湖南团练大臣,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完全可以向皇上告状,把长沙那帮只知道窝里斗的家伙好好告上一状。

  曾国藩也窝着一肚子的火,也觉得是应该参那帮家伙一本,所以当时奋笔疾书,把满腔的怒火和怨气都“文以载道”,洋洋洒洒地写了篇精彩的告状的小报告。

  可写完之后,曾国藩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弟弟,沉默了半晌,突然拿起这篇刚写完的奏折,慢慢地把它撕了个粉碎。

  曾国葆不明白大哥为什么把刚写完的奏折撕掉,急着要拦,结果曾国藩面色凝重地对曾国葆说出了一句名言,也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那句——

  “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的意思很简单,我都退出了长沙,忍都忍了,还告这个状有什么用呢?

  但这句“打脱牙、和血吞”,在曾国藩的嘴巴里说出来,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忍字。

  那么除了忍,还有什么呢?

  除了忍,还有狠!

  这就要说到曾国藩对这个“忍”字的认识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郦波作品集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五代前的那些爱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风雨张居正宋元明清那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