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天黑了,我们去哪》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我的荐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天黑了,我们去哪》 作者:彭扬

第1章 我的荐言

  白烨

  彭扬的《天黑了,我们去哪》是一本口述实录作品,据我所知,这可能是出自“80后”作者之手的第一部纪实类文学作品。

  彭扬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为写这本书他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记得去年暑假我们通电话,他说他正在吉林一家监狱进行采访。想象着那个还像个中学生模样的彭扬郑重其事地深入生活,真让人为之感动和敬佩。看得出来,采写和完成这部内容独特的作品,他动用了许多心力和各种手段。

  《天黑了,我们去哪》记述了九位出生于80年代的边缘人的故事,这里有因失恋自杀未遂的,有陷入同性恋难以自拔的,有因学习负担过重得了忧郁症的,有整天沉溺于“明星梦”的,有因家里只能供养一个上学而使兄妹变成仇敌的,有因精神紧张和身体不适而被人引诱吸毒的,有受黄色书刊和色情网站影响而染上艾滋病的,有既不上学又不工作把网络游戏当成了日常生活的。

  与这一代中绝大多数按部就班地学习和工作的相比,这里描述的无疑只是个别现象。但个别中可见一般,他们游移主流和走向边缘,却不同程度地折射了他们自身和他们的环境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他们原本也天真无邪,是一张洁净的白纸,但自身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成长环境中又有一些不良因素,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原因使得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歧路”和“邪路”。他们就这样“出轨—了,而且一但“出轨”就很难“回归”:他们“没有了活力”,“没有了期许和愿望”,有的只是迷惘、困惑、痛苦和忧伤。

  阅读这些在青春中迷失,在成长中彷徨的故事,人们的心情不能不忧郁,不能不沉重。因为他们本不该走上这样的道路,本不该摊上如此的命运。

  如果说书中的这些采写对象,是“问题少年”、“问题学生”的话,那么这一定不纯属他们自身的问题。“问题少年”,“问题学生”,其实是“问题家庭”,“问题学校”,乃至“问题教育”,“问题社会”的产物。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04年2月26日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这本《天黑了,我们去哪》从“问题少年”的角度,反证了这一问题的重要与紧迫。“未成年人”的教育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中的“问题少年”的问题,更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这一部分人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既是对已出“问题”的他们的疗救,也是对更多的未成年人少出“问题”和不出“问题”的预防。在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和重要工程上,当然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在这本记述同龄人中的不幸者的作品里,我们能感觉到作者视野的下沉,目光的深邃,更能感觉到浸透在这视野与目光里的那种深深的关切,幽幽的焦虑,殷殷的责任。这可能是这本书最为独特也最为可贵的地方。我还感兴味的是,在选点取材的典型性,文字描述的可读性,以及对一些敏感话题把握得当和注重心态与情态的揭示,以给人预留更多和更大的想象与思索的空间等方面,作者表现出了相当成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情。可以说,把这本作品放到当下的纪实文学领域来看,它也是题材比较重大而文学含量又较高的一部不能忽视的力作。

  这本书对于彭扬的个人写作来说,无疑具有一种突破性的意义,但更大的意义可能还在于它以一种介入现实和忧思社会的努力,使当下的“80后”的写作在整体上更丰富了,厚重了,并让人看到了作为文学的“80后”正在增长的活力和正在生长的希望。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彭扬作品集
天黑了,我们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