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诗词溯源:

  “殷鉴不远”出自《诗经·大雅·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强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强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难点注解:

  1荡荡:法度废坏之貌。2.辟(bi):国君。3.疾威:暴虐。4.辟(pi):邪僻。5.烝:多。6.谌(chen):诚信。7.咨:叹词。8.女:通“汝”,你。

  2:怎么这样。10.强御:强暴。11.掊(pou)克:聚敛,搜括。

  3:任。13.德:指害人之政,害人之君。14.而:同“尔”。15.秉:用。16.义类:善类。17.怼(dui):怨恨。18.对:遂也,有兴起之意。

  4:像盗寇一样掠取。20.式内:在朝廷内。21.侯:于是。

  5:诅咒。23.届:极。24.究:穷。25.

  烋(paoxiao):同“咆哮”。26.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27.陪:指辅佐之臣。28.湎(mian):沉湎,沉迷。29.不义从式;不应放纵自恣。30.愆(qian):过错。31.止:仪容。32.式:语助词。33.蜩(tiao):蝉。34.螗:又叫蝘,一种蝉。35.由行:学老样。36.奰(bi):愤怒。37.覃:延及。

  :指远方。39.时:善良。40.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

  :举,此指树根翻出。42.本:根。43.拨:败。44.后:君主。

  这是一首借周文王之口指责殷商暴虐以警策暴君周厉王的诗作。全诗共八章,每章八句。开篇以一个“荡”字为全篇之契领。以下六章,皆是假托周文王之口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全诗以借古喻今的手法,在对现实进行讽喻的同时,也提出了治国之道,有很强的历史的厚重感,在咏史诗中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至后世常将《板》(《诗经》中另一首讽刺周厉王无道之作)《荡》与国家或社会的动荡联系在一起。如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中的“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和唐太宗李世民《赐萧瑀》中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都与此有关。诗末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寓意深刻,有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后以“殷鉴”泛指可以作为后人借鉴的前事。

  摘用赏析:

  湖南地处中部,历来是兵家争夺的重地,辛亥革命后此情尤甚。1920年年底,湖南军政大权几经更替后,由本土军阀赵恒惕执掌。此时,饱尝战乱痛苦的湖南人士纷纷要求自制省宪法,召开联省会议,成立联省自治政府,实行“联省自治”。一心要进一步巩固自己地方势力的赵恒惕借助这个绝好机会,在派人到四川等地进行联络的同时,并于1921年3月组织一些文人学者开始从事《湖南省宪法》的起草工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拟定成稿,并在1922年1月1日草草地对外公布。《湖南省宪法》的颁布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它毕竟是在军阀控制下产生的一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对湖南民众尤其是工人阶级的利益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赵恒惕军事独裁下,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摆设品。

  1921年8月,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毛泽东回到湖南长沙后,即投身发展工人运动的工作中。在毛泽东卓有成效的组织下,仅用了两个月就在长沙成立了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积极配合着党初期的各项工作。就在长沙工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1922年1月,赵恒惕秘密杀害了纺织工人罢工领导人黄爱和庞人铨。这种无视劳工权利、公然践踏宪法的行径激怒了毛泽东。5月1日,他撰写了《更宜注意的问题》一文,揭露了赵恒惕政府公布的《湖南省宪法》所谓“全国政治”的欺骗性,于国家劳动节当日发表在湖南《大公报》上。

  文章号召广大劳工要注意三项权利,即生存权、劳动权、全收权,毛泽东对这三项权利做了阐释:“一个人在‘老’‘少’两段不能做工的时候应该都有一种取得保存他生命的食物的权利,这就是生存权”;“一个人在十八以上六十以下有气有力的时候……都应该把工给他们做……若是工人有力而社会无事可以买他的力事实上工人不得不‘赋闲’时,社会就应该本着罪不在工人的理由而给与他们平常的工资,这就是劳动权”;“工人做的东西应该完全归工人自己,这就是劳动全收权”。

  在使劳工们明确了三项权利的内容后,毛泽东通过两个反问——“大家注意生存权,就请注意湖南现在有多少人要饿死?大家注意劳动权,就请注意湖南现在有多少人失业?”来引发工人的觉醒,进而一针见血地揭示省宪法在保证劳工利益上的空白——“省宪法虽则冠冕堂皇,可惜全没有涉及这几点!美其名曰全民政治,实际抛弃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的劳工!”文章的最后,他号召广大劳工要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这里,毛泽东将这场轰轰烈烈的俄国十月革命看作中国革命可以效仿的“殷鉴”,并认为这是要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所必须采取的一种方式。到那时,如俄罗斯资本阶级、贵族阶级之类的中国赵恒惕式的人物,“是已经悔之不及了”。

  挥手从兹去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诗词溯源:

  “挥手从兹去”出自唐·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风格奔放,色调瑰丽,想象丰富,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有《李太白集》存世,诗九百余首。《送友人》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政治失意后所作,所送友人不可考。全诗以青山、北郭、白水、东城构成一幅送别美景,衬托了宦游落魄之士分别时的哀伤和离愁。末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写出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无奈,意境开阔,读来让人缠绵悱恻,暗自神伤。

  摘用赏析: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平凡而伟大。毛泽东爱杨开慧,爱得深沉而博大;杨开慧爱毛泽东,爱得执著而坚定。

  杨开慧是毛泽东授业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比毛泽东小八岁。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由于毛泽东常到杨昌济家请教学问,便与杨开慧相识。1918年,杨昌济全家迁居北京。不久,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人也因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来到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正是在这里,在这年的冬天,他与杨开慧确立了恋情。在公园和故宫广场上,在北海垂柳和湖畔,都留下了他们欣赏美景、享受初恋美好爱情的身影。1920年冬,两人结为夫妻。

  然而,作为一个革命者,就注定了毛泽东不可能像一个平凡人那样充分而安稳地享受这份爱情。1921年春夏之交,因要到沿洞庭湖的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不得不与杨开慧暂时分别。在离别的这段时间,新婚不久的毛泽东十分想念妻子。于是就有了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毛泽东写作时间最早的一首词,也是唯一一首纯粹描写爱情的《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如果说这次离别是短暂的,这首思念爱人的词是缠绵的话,那么,1923年12月末的离别则是永久的,此时已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所作的《贺新郎·别友》则充满了昂扬激越的情感。

  适时,已经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旋即由长沙转道上海赴广州帮助孙中山筹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商谈国共合作的大事。这天拂晓,杨开慧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边为毛泽东送行。三年的夫妻生活,常使这对夫妻聚少离多,行色匆匆。望着开慧那冷清的眼泪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毛泽东再也压抑不住感情,一首《贺新郎·别友》就这样一气呵成:“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对丈夫一片深情和对他从事的事业无比支持的贤淑妻子的形象。“挥手从兹去”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一句,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接下来,诗人以一个“堪”字抒写了与妻子凄婉离别的难舍情绪。然而,杨开慧毕竟是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理解丈夫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于是便“热泪欲零还住”,强烈压抑住自己的感情,赢得了诗人“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称赞和信赖。词的下阕,在描绘送别的场景后,诗人一改上阕难分难舍的儿女情怀,以“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几句如狂飙突落的豪情之作表达了对革命胜利后夫妻再次欢聚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念。

  《贺新郎·别友》一扫之前《虞美人·枕上》的凄凉柔美,虽有夫妻分别的惆怅与悲戚,但更多的是要“割断愁丝恨缕”去澄清寰宇、开创一个清平世界的豪情壮志,是毛泽东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代表之作。因此,诗人摘用“挥手从兹去”并无颓废之意,而是要果断斩断情思,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奔走。这与李白政治失意后宦游落拓相比,其境界不知高上几多。陈晋评说这首词是“健笔写柔情,婉约透豪放;没有脂粉气,却是情意长”,可谓精妙之论。

  这里,顺带说些与此词无关的事。毛泽东走后,杨开慧在精心照顾老小的同时,还在领导着以板仓为中心的地下斗争。1930年,湖南军阀何健把杨开慧抓了起来,逼她与毛泽东断绝关系。这位外表柔弱但却无比坚强的女子拒绝了这条唯一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毅然走向了刑场。牺牲前,她只是很从容地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听到开慧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泪流满面,也说了一句话:“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苏维埃中央政府与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特慎重地向南京政府当局诸公进言,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理应翻然改悔,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在全国范围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此不仅诸公之幸,实亦民族国家之福。如仍执迷不悟甘为汉奸卖国贼,则诸公的统治必将最后瓦解,必将为全中国人民所唾弃所倾覆。

  诗词溯源: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有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掸其然乎!

  这是一首古代奴隶主欢宴兄弟、以笃友爱的诗歌。大意是:常棣花开连成片,萼拊光华同根生。阅尽如今世上人,有谁能如兄弟亲。死丧对人是威胁,唯有兄弟最关切。原上聚土入荒冢,兄弟相寻见真诚。鹡鸰被困落荒原,兄弟总会来救急。纵有好友情谊深,只会奈何空长叹。兄弟家内闹纷争,抵御外侮相与共。虽有亲密好朋友,却也不会来相助。丧乱已经渐平定,既享安全又宁静。虽有手足亲兄弟,不如好友感情深。排起碗盏享佳肴,开怀畅饮意浓浓。兄弟一切来聚齐,融洽笃爱密无间。妻儿和谐感情深,好比鼓瑟和弹琴。兄弟友爱且和睦,融洽无间乐悠悠。家人平安情交好,爱你妻儿感情深。深思熟虑理自现,此话岂有不在理?诗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谓兄弟虽在内不和,对外犹能同心抗敌。后以此劝说斗争的双方相互冰释前嫌,一齐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

  摘用赏析: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的策略,并与之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试图博得同情。然而,侵略者并没有减缓侵略的步伐,他们在占领东三省后,又在1935年发动“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将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掀开了。

  中国共产党是推进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践行者。从1935年11月13日到1936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三封电文宣言,呼吁停止内战,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中共方面还积极联络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方面主张抗日的将领,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了大量细致的统战工作。

  除了在舆论和统战方面的努力外,中共中央在军事上也在积极准备着。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开赴山西,打通抗日前进的道路。然而,就在红军东征仅仅两个月后,蒋介石却谋划调兵遣将阻止东征并企图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无奈之下,中央红军被迫回师陕北。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珺作品集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