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政治学原理新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国家与民族(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政治学原理新编》 作者:王学俭,张新平

第24章 国家与民族(5)

  1982年制定的宪法重申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在总结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问题不仅在历史上存在,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政治学研究民族与国家问题,不仅要重视历史上的民族问题,而且也不能忽视当代民族问题。在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不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所表现,而且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最重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思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研究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民族主义。

  一、关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一词最早是于140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的宗教和经院哲学”辩论会上被提出的。意指该校的教授为保卫相同出生地同胞的共同利益而组成的联合组织。1798年,法国学者阿贝·巴内尔第一次使用了该词。

  1836年,英国编纂的《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该词。此后,民族主义一词便广泛地传播开来。从现代民族形成至今,民族主义就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历史学家常常指出19世纪是民族运动和民族自决的时代,实际上,20世纪才更有资格被称为民族主义的时代。因为,20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将“民族主义”变成了屡屡见诸报端的词汇,从而使“民族主义”成为了与民族问题有关的各门社会科学竞相关注的重要概念。学者们在关注民族主义现象的同时,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民族主义概念进行了探讨,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主义的定义。

  西方学者对民族主义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早,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族主义作出了自己的界定。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它要求对民族国家怀有至高无上的忠诚,他说:“民族主义是一民族的绝大多数普遍表现并要求普及到它的所有成员中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承认民族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承认民族是一切文化创造力和经济福利的源泉。因此,个人对他的民族是极端忠诚的,因为在他看来民族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为自己的幸福创造了可能性。”欧内斯特·盖尔纳将民族主义解释为,“民族主义主要是一个政治原则,它坚持政治单元与民族单元应当一致。民族主义是因为这一原则受到侵犯或得以实现而产生的愤怒感或满足感,而民族主义运动正是受这种情感驱使的运动。”英国的《简明布列颠百科全书》则作了这样的定义:“民族主义是认为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民族国家绝对忠诚的心理状态。”阿姆斯特茨认为,民族主义通常具有这样几个关键性因素:(1)人们更喜欢的是与其民族性相一致的政治亲合力;(2)人们的最高政治实现是通过把政治愿望与民族性融合在一起;(3)政治权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政治意志;(4)民族地位的最高实现是被认同为国家;(5)最高的政治忠诚是对民族的忠诚。阿姆斯特茨认为,在民族主义诸要素中,人们的共同政治意愿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加强了对民族主义的研究,对民族主义作出了自己的界定。王逸舟认为:“民族主义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通常已经意识形态化了的族际情感。它有时作为一种思想状态,吸引着族内每个个人忠诚和热情报效;它有时变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和政策,为实现民族成长过程提供原则和观念;它有时充当一种运动的口号和象征,起着支持或分裂民族国家的巨大作用;它还可以有多种变形,一切视具体条件和场合而决定。”李宏图在考察了外国学者的诸定义后对民族主义作了这样的界定:“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本民族的一种热爱与忠诚,对民族统一、独立和强大即生存与发展的追求和理想。”余建华认为:民族主义有三重涵义,一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或思想观念,二是指一种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三是指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

  上述众多的定义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如果把这些定义和纷繁复杂的民族主义的实践相对照,就会发现这些概括的不足。实际上,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民族共同体成员所具有的意识状态,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有机体,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本民族的根深蒂固的热爱、至高无上的忠诚和强调民族利益的持久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是现代民族形成的基础,而且也是民族主义的基本存在形式;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是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民族的利益追求的理论概括,是民族追求某种利益和原则的思想理论依据;作为一种目标追求,民族主义往往从宣扬民族文化开始,谋求实现民族自治乃至最终建立民族国家;作为一种民族情感的表露,民族主义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主义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尽管每个民族都有可能形成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古老的现象”。但是,现在盛行的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自从18世纪民族主义在欧洲兴起以来,民族主义运动浪潮始终波涛汹涌、此起彼伏,其中在民族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典型性影响的主要有四次:

  第一次浪潮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开端,这次民族主义运动大浪潮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现代民族意识在欧洲的觉醒和统一民族国家的诞生。

  第二次浪潮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次民族主义浪潮一方面表现为弱小民族以“民族自决”为旗帜反抗帝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并随着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解体,在东欧和南欧出现了一批新的民族国家;另一方面表现为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三次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这次民族主义浪潮中,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土崩瓦解,120多个民族国家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们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这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主旋律。

  第四次浪潮是在前苏联东欧的剧变以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的结束而凸显出来的。这次民族主义浪潮以欧亚非结合部为中心,包括中东欧、巴尔干、中东、非洲、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形成了一条民族主义的地震带,并向全世界延伸。这一次浪潮使东欧和中亚在3个原有国家的基础上成立了23个新的独立国家。于是,民族主义浪潮不仅在该地区引起各国间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而且在这些国家内引发了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形成了以民族分离为基本要求的民族主义。在这种连锁式的反应中,一些原本就存在民族争端、种族矛盾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以民族分离和排外主义为特征的民族主义,而且前苏联、东欧地区的民族主义与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彼此影响、相互激荡,汇成了一股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新浪潮,对当今的国际格局形成一股巨大的冲击波。

  总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8、19世纪,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20世纪,在前两次民族主义浪潮的鼓舞之下,大批的殖民地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体系,从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应该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了,但是,20世纪末期爆发的以民族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民族主义一味地追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冲击现有的世界民族国家体系,造成当今世界的不稳定,对这样一种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人类应该是到对其进行理性反思和必要检讨的时候了。

  二、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及其特征

  1.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

  20世纪两次民族主义运动虽然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奠定了当代世界民族国家体系,但民族意识和民族问题并没有消失,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对峙使两大集团国内的民族矛盾暂时冻结,两大集团外的民族纷争因在世界热点之外也未被人们所关注。苏东剧变,冷战的结束,使往日冻结的民族矛盾一下子迸发出来,往日未被注意的民族冲突也日渐醒目。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从爆发之始就显得异常复杂,民族冲突、领土争端、教派纷争、经济摩擦、种族仇杀、民族极端、宗教极端,民族分裂等等应有尽有,不论在表现形式还是性质和规模上都各不相同。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民族分离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是指一个国家之内的某个民族的相当数量的成员要求本民族脱离这个国家、独立建国的要求和活动。它可以是个别民族从统一国家中脱离出去,也可以是一个统一国家以民族为单位的分解。前者使原有的国家统一遭到破坏,后者则使原有的国家不复存在。民族分离主义是国际社会的重大隐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和完整性。在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之中,以民族分离主义最为突出和严重。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导致一个国家解体的最典型例证就是前苏联。前苏联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1922年,原沙俄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和俄罗斯一同建立了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国以后,苏联的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尤其在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各个少数民族的权利和感情都受到斯大林高压政策的伤害,从而导致了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不断滋长。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推行新思维和民主化,使前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更加严重,民族问题也更为突出。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1990年6月,俄罗斯联邦宣称它是主权国家,随后,乌兹别克、白俄罗斯等加盟国家也纷纷发表主权宣言,向联盟中央索要权利。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苏联在存在了70年之后从此消失。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导致一个国家解体的又一典型例证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只有2500万人,但却有着20多个民族,历史上民族矛盾就十分尖锐。南斯拉夫建国后,由于各届政府推行错误的民族政策,使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一直没有缓解。在1989年苏东剧变的冲击下,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两个共和国宣布独立。随后,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相继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新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民族分离主义最终将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可以挑战和破坏一个国家的完整性。这种情况较多的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的巴斯克运动、斯里兰卡的僧泰冲突问题以及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

  巴斯克地区位于西班牙的北部,与法国巴斯克人居住地区接壤。

  巴斯克民族有人口250万,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民族意识强烈。1978年的西班牙宪法规定在全国普遍实行自治,巴斯克省也通过自治章程决定自治,但这并未满足激进的“巴斯克民族与自由”组织的要求,该组织继续进行暴力和恐怖活动,要求将巴斯克地区从西班牙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巴斯克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活动在西班牙国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学俭,张新平作品集
政治学原理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