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国际政治学新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9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二)——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国际政治学新论》 作者:周敏凯

第39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二)——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3)

  与此同时,东西方阵营内的各民族反对美苏干涉控制的离心倾向与民族自主斗争此起彼伏。法、联邦德国、英、意等国在经济上联合成欧共体,以摆脱美国控制,法国甚至在政治、外交、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为摆脱斯大林模式,抵制苏联的粗暴干涉内政,维护民族主权,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分歧与冲突。

  战后,亚、非、拉一些民族国家在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取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形成不结盟运动。

  这一时期世界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多元的,既有美苏的大国沙文主义,又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民族自主倾向。还有民族解放运动与不结盟运动。

  3.“冷战”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战争的威胁大大减弱,但********、宗教矛盾与地区冲突不断爆发,尤其是前苏联东欧地区,中东、西亚等地区,民族自治与分离运动成了世界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表现。

  前苏联东欧地区的车臣问题、纳卡问题、塔吉克内部政治纷争等导致战乱不断。前南地区一分为五,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分离,保加利亚30万土耳其人放弃保加利亚国籍而移居土耳其,导致民族分离。

  北美地区加拿大魁北克问题;西欧地区英国的爱尔兰问题,西班牙的巴斯克分离主义问题;亚洲地区,印度的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的冲突,斯里兰卡的泰米尔分离主义问题;非洲地区,卢旺达与布隆迪的种族冲突等,集中表现了当前民族分离主义与民族自治的趋势。

  四、冷战后时期民族主义的主要形态与基本特征冷战后时期民族主义的主要形态既有跨国的又有国内的。

  民族主义跨国的形态主要有:民族扩张主义与泛民族主义,例如,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泛突厥主义等。

  民族主义在国内的主要形态有:民族分裂主义,例如,俄罗斯的车臣分裂运动、中国台湾的“****”势力的分裂祖国的活动。大民族主义,例如,大俄罗斯主义等。

  冷战后时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呈现了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在民族自治与分离的浪潮中,也显示了某些民族联合与一体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

  1.政治上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冷战时期的进步的民族主义运动,主要以民族解放运动为代表。冷战后时期,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民族解放运动经过三次高潮后已逐渐平息,但是,仍有一些进步的民族解放运动,或刚刚取胜,或尚在争取胜利之中。例如南非民族解放运动在曼德拉领导下已经取胜,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正面临严峻考验。

  冷战时期欧洲地区被压抑的********,主要存在于前苏联、东欧地区,现在集中爆发。这种********既具有民族解放性质,又具有分裂与瓦解现有的独立国家的性质,例如前苏联解体后,分化成15个民族主权国家;前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这类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既有进步性,又有破坏性,很难一概而论。但谋求民族独立与自治是其基本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在冷战后的欧洲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逐渐抬头,它往往表现出某些右翼极端主义的特点,采用暴力排外,煽动种族仇视,甚至制造种族清洗与民族内战。例如德国的德意志选择和“光头党”、意大利的新社会主义运动、俄罗斯的“日里诺夫斯基现象”,法国的“勒庞现象”,往往更多地表现出暴力排外,种族仇视;波黑内战与卢旺达种族仇杀则已演化为民族内战与民族清洗。这一类狭隘的民族主义可以称作种族排他性的民族主义,它是种族主义在新条件下的复活与变种,具有明显的破坏性与反动性。

  2.地域上的全球性

  冷战时代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尽管这些地区的********背后往往存在美苏争霸的影子。冷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旧的地区冲突“热点”逐步降温,与此同时,新的民族冲突却不断爆发,而且表现为跨国界的民族主义运动,例如,****************运动已波及所有阿拉伯国家,形成一股泛伊斯兰教运动。在阿富汗内战中,20多个国家的几万名穆斯林志愿人员,依据不同的教派而加入阿富汗国内不同派别的游击队。在波黑内战中,整个伊斯兰世界站在穆斯林势力一边,西方天主教国家则支持克族力量,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则联合支持塞族。

  1991年4月,世界性伊斯兰教旨主义代表大会在喀土穆召开,55个国家参加。1994年10月19日,中亚五国突厥语国家召开两天首脑会议,预示着泛突厥主义运动的兴起。

  与此同时,冷战后时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调解地区冲突与民族纠纷,维护国际秩序方面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仅1993年联合国维和部队就多达16支,人数达9万左右。由于西方大国为本国利益而借助联合国干预地区冲突,从而使民族主义问题国际化,例如波黑内战及其结局是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集体干预的结果,波黑问题已经使原来的民族问题演化成国际性的问题。

  3.发展趋势上的分离性与聚合性并存

  如果我们多方位地考察全球性的民族主义发展趋势,就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民族主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性趋势,这一特征在前苏联、东欧与西欧国家尤为明显。前苏联在1991年12月25日裂化为15个独立国家,前南斯拉夫分解为5个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西欧一些国家由于国内地方民族主义的因素,出现了争取地方分权与自治的倾向。例如,法国的科西嘉人和布列塔尼人要求分离;英国的北爱尔兰人要求独立,苏格兰人也产生了分离的倾向;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加泰隆尼亚人采取暴力方式以求分离;比利时北部的弗兰德人与南部瓦隆人各操荷兰语与法语,已争得较大自治权,国家结构也由单一制改为复合制;加拿大的操法语的魁北克人几次全民公决要求独立与分治,尽管尚未成功,但公决中同意分治的票数一次比一次高。

  为什么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内部,在一些早已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内部出现分离倾向?除了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政治体制转换的大背景条件之外,还有一些深层原因值得关注。

  其一,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民主化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政治民主必然会导致权力的分散化与利益多元化,它们与民族主义的留存物结合,例如,宗教文化与语言的差异、种族差异与历史上的种族怨隙等,便形成强烈的地方自治与分权倾向。

  其二,发达国家内部,仍存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富裕地区不愿为落后地区提供更多补贴;落后地区则不愿遭不公平待遇,降为二等公民,从而出现发展程度不一的地区之间的经济摩擦,刺激地方民族主义与分离倾向的发展。

  其三,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分离倾向,更多的是由于冷战时被压抑的********,随着冷战结束而加剧,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国内政策所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活水平下降,民族歧视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与经济政治区域化的浪潮冲击下,不少地区的民族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某种聚合性的特点。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邦德国就开始提出“新东方政策”以缓解两德关系,1990年10月两德终于合二为一,德意志民族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离状态。苏联解体以后,近十个国家又组成“独联体”,其中俄、白俄、乌、哈四国进一步组成范围更小的联合体,而俄、白俄两国又在经济、军事、政治上加强了一体化;欧洲联盟在《马约》基础上的进一步合作,不少国家甚至不惜放弃部分主权,以实现经济、货币、防务、政治等方面的更高阶段的一体化。欧盟在2004年5月1日进一步东扩为25国。

  当今世界出现的民族聚合倾向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首先是新科技革命既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造成了人类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人类生活借助发达的交通工具与传播工具,频繁的人员与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人类生活的全球化,必然产生相应的地区或全球合作意识,正是这种合作意识,加强了民族聚合与协调的力量。

  其次,世界经济一体化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化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与依存。一体化在区域内部缓解了竞争,但在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减弱,而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不少小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无法单凭本民族的力量取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难以单独发挥重大作用,只有采取经济政治上的合作行动,才能维持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此外相近的民族文化传统与心理,也为民族聚合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国际竞争推动区域经济与政治的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又为聚合型的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民族主义在地区内部的聚合倾向与民族国家内部的分离倾向同时并存、交互发展,这是当前民族主义浪潮出现的又一新特征。

  总之,民族主义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人们既要重视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破坏性影响,又要客观地承认它在一定条件下的建设性作用。任何民族的发展道路只能由它们大多数的人民去选择,当然人们对极端民族主义所采取的任何极端的暴力手段或种族主义行径是不会容忍的。当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政治社会中的基本行为体时,任何国家的民族问题只能由这个国家自行解决,国家之间的民族问题也应该通过协商,遵守国际法的准则和平解决,以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思考题

  1.联系实际分析民族的基本含义与民族发展的主要形式。

  2.联系实际分析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社会功能。

www/xiaoshuotxt/n e 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敏凯作品集
国际政治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