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当道家统治中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动荡的政局与汉文帝的登基(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当道家统治中国》 作者:林嘉文

第2章 动荡的政局与汉文帝的登基(1)

  人生冷暖

  刘恒的母亲薄姬身处乱世,尽管阴差阳错地和刘邦生下刘恒,却并没有母以子贵,而是终生被刘邦冷落。年少的刘恒享惯了深宫中的锦衣玉食,然而吕后的临朝听政,却逼着他不得不同母亲一道远赴代地。人生冷暖,起起伏伏,岁月的波涛推动着无依无靠的刘恒母子前行。

  说到汉文帝刘恒,不得不从他的母亲薄氏讲起。

  话说在秦朝末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姓薄的男子,和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私通,苟且偷欢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史书称其为薄姬,薄姬的母亲魏氏则被称为魏媪。薄姬的父亲后来死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唐朝时,会稽县西北的楫山上还有薄氏的坟场。

  公元前208年,魏国反秦武装的首领魏咎兵败被杀,他的弟弟魏豹继承了他的事业并做了魏王。几年后的某一天,魏老太太将年轻的薄姬送入了魏王豹的府中,自此薄姬和母亲相隔于一道宫墙内外,青春耗在深宫之中,人生看不见前路。魏老太太这种做法想来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谁愿意葬送女儿的青春,让她承受闺怨。一般而言,送女儿进宫,要么是家里人打算拿这个女孩为家族的富贵前途豪赌一把,要么就是家里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实在是逼不得已。不过不知道魏媪在将女儿送进深宫、断送其青春之时,有没有一点愧疚之心。

  有一次,魏媪难得跟女儿见上一面,就带着薄姬去许负那里看相。许负擅长相面,乃江湖著名术士是也。关于此人,《史记·游侠列传》记载他是游侠郭解的外祖父,然而历史学家陈直则依据西安汉城遗址出土的《愙斋尺牍》中“许负穿带印”的正面是“许负”,背面是“许女”而认为许负是一位女性。其实“负”本身就是“妇”的通假字,许负是女性无疑。依据彭卫先生研究,汉代的“巫”多由女性担任,且女性担任相面工作也很常见。

  许负见到薄姬之后大惊失色,说薄姬是大贵之相,将来会生出天子,这令魏媪喜出望外。哪知道就是因为许负这句话,让本来支持刘邦的魏豹转而中立。魏豹想当然地认为,薄姬那个要当皇帝的儿子一定是和他生下的,心想儿子将来能当天子,那自己就是天子他爹,自然也会富贵无比。

  很显然,魏豹自作多情,殊不知他那个烂基因哪里配生天子,人家天子继承的是刘邦的基因,跟他半点关系没有。另外,他居然因为方士随便说的一句话就改变战略部署和政治立场,可见也足够愚昧。

  魏豹的实力毕竟不行,想要单打独斗开辟一番天地简直如同做梦一般。他不跟刘邦干了,自己又难以独立,于是就跑去跟项羽讲和。然而魏豹不跟项羽讲和倒还罢了,他一投靠项羽,刘邦这边就急眼了。丞相韩信挥师进军,几下就灭了魏国。魏豹被韩信手下的大将曹参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在武力的逼迫下投靠了刘邦。

  然而魏豹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的时候,魏豹和汉军这边的御史大夫周苛、将军枞公一同镇守荥阳城。周苛和枞公都对魏豹极不放心,因为这家伙有前科,应该算是个反复无常之辈,这种人,保不准他又临阵投靠项羽了。

  其实周苛、枞公二人还是不了解项羽,项羽那么自负,哪里容得下别人的背叛。周苛、枞公没在项羽手下干过,所以不太了解情况,但是魏豹清楚得很啊,他要是再投靠项羽,那简直就是送死,就算最终天上掉馅饼让他捡回一条命,那刘邦也不会放过他。魏豹的军队连曹参带的兵都打不过,这要是哪天被刘邦列成头号仇人,还不死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所以魏豹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再次叛变。

  但是周苛、枞公二人认为,世间的事常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二人整日因为魏豹的事情而忧心忡忡,最终为了断绝后患,还是私下里把魏豹杀死了。

  魏豹一死,他的老婆们就全被汉王政府“接管”了,佳丽们挨个儿走进了汉王的行宫,刘邦将魏宫的这些美女全都收来供自己享乐。刘邦身边的女人太多,姿色平平的薄姬因为不够起眼,就被打发到织室工作去了。

  人和人最怕的是比较,女人也是如此。特别是姿色不好不坏的女性,和美人比会把自己比丑,但在一群姿色平庸的女性中可能就会显得美丽了,薄姬便是如此。她在刘邦参观织室的时候被刘邦选中,纳入了后宫。然而后宫佳丽无数,薄姬姿色欠佳,进宫一年多都没能受到刘邦的临幸,因而郁郁寡欢。

  事情的转机和薄姬幼年的玩伴有关。

  薄姬在幼年时有俩闺蜜,史书上称其二人为管夫人、赵子儿。三个好姐妹当年发过誓,日后谁先富贵了都要帮着提携其他姐妹。然而大概管夫人、赵子儿都比薄姬美丽迷人许多,早早就得到了刘邦的宠幸。有一天刘邦在成皋的灵台和宠姬管夫人、赵子儿寻欢作乐,欢快地宴饮,管、赵二人在闲聊时就说起了儿时和薄姬的约定以及如今薄姬的落魄。刘邦从中了解到当年的故事,听完后不仅没有和她们一起笑话薄姬,反而生起怜香惜玉之感。

  刘邦自己出身草根,当年在老家沛郡丰邑中阳里就成天瞎吹牛,斗鸡走狗,仰慕游侠,这一切其实都反映出未发迹前的刘邦那种不受人关注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所以他非常能够理解薄姬被冷落后内心的失落与抑郁,因而当夜就叫来薄姬幸御。

  且说薄姬这边也有奇遇,她在刘邦召她侍寝的前一天晚上就梦见一条苍龙压在自己肚子上,巧合的是,传说中刘邦当年就是他母亲刘媪和一条蛟龙野合之后生下来的,刘邦因而被当作蛟龙之子。所以刘邦听到薄姬讲的这件事情之后大喜。当然这个梦是否真实还是说不准,因为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刘邦出世的这个故事,所以薄姬要是有意编这么一个故事来讨好刘邦也不是没有可能。薄姬在这边跟刘邦撒娇,而刘邦也顺势说:“这是好兆头,我今晚就成全你,让你成功怀孕。”于是二人当夜享尽床笫之欢。

  依据韩兆琦先生对《史记·外戚世家》这段记载的注释,后人吴见思评价这段时说道:“深宫曲台,私语巧笑,默然共会,深情相同,写得微秀。”可谓极尽意淫。这么详细的有关皇帝临幸姬妾的记录在正史中实在罕见,古人看后也会大惊,所以其中少不了后人的附会和设想。《史记》中的小说笔法本身就不少,史迁这般描述其实无可厚非,加上他个人又十分欣赏刘恒,所以为刘恒的出生写出一段相对浪漫的风流佳事可能也符合史迁内心的想法。不过今人比古人开放多了,可能会觉得一点也不浪漫,稀松平常而已。古时夫妻关系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多,特别是夫妻地位不平等,所以敢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对道德规矩的僭越对古人而言已经足够新鲜刺激了,今人不必嘲弄过甚。

  这一次临幸改变了薄姬的一生,事后薄姬怀孕,成功为刘邦产下他的第四个儿子,取名刘恒,这就是日后的汉文帝。尽管薄姬产下了一子,但她却没能凭借自己的儿子来寻得自己的爱情,终究还是无法获得刘邦的宠幸,从此再也没有遇到像这次一样的好运。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邦死后,吕后的嫉妒心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喷涌而下,凡是被刘邦宠幸过的姬妾无一幸免,通通都淹死在吕后内心汹涌激荡的洪水之中。

  尤其是刘邦钟情的定陶戚姬,我一直觉得刘邦和这位如夫人之间是真正有爱情的,大约敏感的吕后也察觉了这一点,所以她对戚姬施以暴行,砍断她的双手,挖去她的双眼,熏聋她的耳朵,毒哑她的嗓子,做成“人彘”养在茅厕(一说为猪圈)中,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她还邀请自己的儿子刘盈来参观戚姬,意图使刘盈认识到自己是斗不过他母亲的,好让刘盈早早放权给她,别再阻碍她的政治活动。

  刘盈看到母亲令人发指的做法一下被震慑了,这种血腥场面营造的恐惧感一股脑地涌上心头,此时的刘盈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抑制母亲的野心。吕后心满意足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吕后的复仇行动还没有结束,她以包养男宠审食其的方法来变相报复死去的刘邦。宫中的妇女无不被吕后的强势和凶残所震慑,然而薄姬却因为刘邦对她的冷淡而躲过了这一劫。薄姬的儿子刘恒也因为看起来比较弱势而逃脱了吕后的魔爪,刘恒母子二人以及刘恒的舅舅薄昭被放出宫,一同前往封地代国的都城中都(今山西平遥)躲避政治风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刘恒的人生在十五年后又一次发生了转折,本来身为刘邦第四子,与皇位毫无瓜葛的刘恒却意外地登上了皇位,卷入了宫廷斗争的漩涡当中。这种幸运一方面与刘恒长期表现出的沉稳缄默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这十五年来,特别是汉惠帝死后的八年间,汉帝国中央政府的腥风血雨紧密相连。

  濒死的狂欢

  伴随着吕后的去世,诸吕开始兴风作浪,但再怎么闹腾也只不过是濒死的狂欢。功臣集团早已织好了密网,经历一场政变之后,吕家人尽数被收入网中。然而平定诸吕真的是汉帝国的福分吗?其实不然。功臣集团趁机坐大,诸侯势力插手中央,朝廷阴云密布。

  刘邦死后七年,也就是西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邦与吕后唯一的儿子刘盈在八月十二日去世了,刘盈的儿子刘恭继位,并由吕后临朝听政。

  就当大臣们跟着吕后一起为汉惠帝的死而哀伤时,有一个人却看出了其中的蹊跷,此人就是张良的小儿子张辟强,此时年仅十五岁(一说十二岁)。吕后在汉惠帝的葬礼上从头干号到尾,眼泪一滴没掉,弄得众大臣摸不清门道,而张辟强却仿佛吕后肚里的蛔虫,一下切中要害,他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本来应该百般疼爱才是,现在却一点也不伤心,装个样子都装不好,丞相啊,您是精明人,能猜得出这之中是什么缘故吗?”

  陈平一听这话,知道张辟强心里肯定有鬼点子,于是赶紧求教,张辟强对他说:“你们这些功臣元老各个拥护汉室,太后想搞点小动作都搞不成,加上惠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小皇帝镇不住手底下的人,她总觉得你们是她的威胁。我看您不如带头请求让太后的侄子吕台、吕产统领南北军,再让其他吕家人入朝做官,那样太后对你们的芥蒂自然就消除了。”

  陈平听完大喜,心想他本身就在吕后那里得宠,又在外廷当左丞相,要真是弄起什么宫廷斗争,他不就第一个被人当炮灰了吗?于是陈平马上按照张辟强的主意做了。吕后一听,大喜,她心里先前就惦记着这件事情呢,如今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这才放下架子痛哭起来。

  然而陈平的提议却遭到了右丞相王陵的反对,老爷子大义凛然,拿出刘邦当年的“白马之盟”在吕后面前絮絮叨叨:“太后您看看,高皇帝有规矩啊,不是刘家人他就是不能封王,就是不能封王……”吕后被老爷子唠叨得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可态度依然很坚决,死活不肯让步,最终还是听从了陈平和太尉周勃的意见,封诸吕为王。郁闷的王老爷子悲愤交加,一跃而起,大骂陈、周二人对不起刘邦在天之灵,而陈、周二人却用保存刘家的江山为理由来搪塞,老爷子被这俩活宝气得无言以对。

  王陵说话分量不小,此人早年乃是地方游侠、蛮霸豪强。刘邦没发迹之前一直在王陵手下给人家当小弟,对王陵的大游侠之风很是敬佩。后来曹参死后王陵当了右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陈平当左丞相,此乃刘邦生前的嘱托。

  陈平的特点是会办事,但很圆滑;王陵呢,他恪尽职守,还是个道德标兵。陈平和王陵属于互补型的,陈平补王陵的才,王陵补陈平的德,刘邦生前的安排看来不无道理。

  然而,想要让这俩人互补,关键是要有刘邦在二人中间调和,同时镇得住这两个人。然而吕后显然不是刘邦这样的人,在争执过后,她任性地将吕台封为吕王,又封了六位吕氏宗亲为列侯,然后顺带给右丞相王陵休了官,让他安享晚年去了。右丞相的官职则由陈平担任,吕后的男宠审食其担任左丞相。朝廷大换血,吕氏家族的势力和“亲吕派”当政。

  后来,吕后又将自己二哥吕释之的儿子吕禄封为赵王,然后将吕禄的女儿许配给了朱虚侯刘章。吕后生前说到底没有篡政的野心,她只是想让吕家人当权,但心里还是承认老刘家皇室的地位,所以她极想促成刘家和吕家的联姻,两家变一家。吕后死后双方不就犯不着再兵戎相见了嘛,吕后就是这么想的。

  这里要特别讲一下朱虚侯刘章,此人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肥有一次险些被吕后用毒酒毒死,逃回齐国后就一直对吕后百依百顺。

  刘章表面上和父亲做得没有区别,但内心却十分憎恶吕后的专政。他曾经在一次酒席上公然写诗讽刺吕后,并以“以军法行酒令”的名义在酒席上杀了一位吕氏宗亲。然而由于齐国一直对吕后比较恭顺,而吕后又一直将刘章视为自己的儿子,所以刘章并未受到惩治。但刘章却没有因此感恩戴德,他在日后成为了压倒吕家这头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边吕后风风火火地扶植着自家势力,那边陈平却郁郁寡欢。

  吕后称制后,名义上为陈平升了官,然而实际上朝廷大事都是吕后的男宠审食其一人说了算。陈平一方面为自己被架空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则开始担心一旦吕后过世,自己会被大臣们当作她的党羽消灭掉。

  换作是别人,自然而然会在这时考虑去联合太尉周勃。这俩人本来就一同撺掇过让吕后封异姓诸侯王,俩人还都是功臣元老,都身居高位,都有才能,且一文一武,刚好互补。

  然而这一切在陈平这里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周勃看不起他,准确地说是周勃作为武将的代表,对文臣谋士这号人压根儿就看不上眼。

  周勃是老革命家了,他早年是沛县一个养蚕户,平常还顺带着在别人办红白事的时候给人家当吹鼓手。刘邦刚开始革命的时候周勃就追随于他,可谓是资历深厚,而陈平是从项羽那边反叛来的,可偏偏刘邦却对他十分器重,所以陈、周二人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互相掐架。

  周勃曾经诬蔑陈平,说他不仅收受贿赂,还和嫂子通奸;而陈平则总是给刘邦出些挑拨别人关系的损招,让周勃这种直来直去的武夫很看不上。说到底俩人人品都不咋样。

  史迁说周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也就是忠正耿直,但其实周勃这个人还是比较跋扈的。陈平满腹诡计,自己说自己“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史记·陈丞相世家》)其言不虚。陈平这家伙一辈子都在算计、构陷别人,缺德。

  然而说实在的,要把持朝廷大局非陈平、周勃二人联合不可。辅佐刘邦开国的功臣集团中,直到那时还保有政治影响力的就数陈、周二人,这俩人要是闹掰,那功臣集团也就群龙无首各自散去了。

  于是就有了儒生陆贾跑出来做和事佬。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林嘉文作品集
当道家统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