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体育娱乐(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作者:辛伟伟

第25章 体育娱乐(2)

  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艺还很高超。不仅皇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球之高。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踢球习俗的普遍。

  而且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人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关于“摔跤”的最早记载是在什么时候?

  根据史书记载:“轩辕之初立,有蚩尤氏兄弟十二人,铜头铁臂,食铁石,轩辕诛之于鹿之野。”铜头铁臂乃头戴有角面具,以角顶摔制胜。这里描述的就是“摔跤”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叫做“角抵”,因始于蚩尤氏,后人又称“蚩尤戏”。当“蚩尤戏”

  发展到西周时代,又被称为“角力”,即“角逐”和“力拼”之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体现秦朝“大一统”的国威新制,将前朝的“角力”易名为“角抵”。

  到汉代,“角抵”又进一步发展成“角抵戏”,一名“百戏”。

  “相扑”一词,始见于魏晋,一直延续到隋唐以至宋代。唐代对摔跤除叫“角抵”和“相扑”之外,还叫“手搏”。

  宋代是我国相扑活动的鼎盛时期,同时也叫“争跤”。在元代的相扑,也叫“争跤”或“摔跤”。

  历史进入明清,摔跤又出现了两种叫法,即“扑跌”和“掼跤”。

  直至民国初年才统称摔跤,一直稳定至今。国家有专门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谨而又适用的比赛规则。

  我国古代有跳水运动吗?

  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跳水运动。

  宋朝以前出现了一种跳水运动,当时叫“水秋千”。表演者借着“秋千”使身体凌空而起,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之后,直接跳入水中。

  它动作惊险,姿态优美,类似现代的花样跳水。唐代赵璨的《因话录》记载:洪州(今南昌)曹赞能在“百丈樯上,不解衣投身而下,正坐水面,若在茵席”,或在水中“回旋出没,变化千状”。这可看作是我国早期的跳水运动。

  你知道古代人们如何用花草进行比赛吗?

  斗百草,也称“斗草”。古俗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人们必须采集百草以渡过难关,因此,斗百草最初和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一样,属端午习俗。不过到了六朝后期,斗百草逐渐成了一种大众游戏习俗,人们在端阳这一天到郊外去踏青时,采集各种花草标本,然后进行比赛。

  具体说来,斗百草的方式分武斗和文斗两种。武斗的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多为生在路旁、田埂等处的车前草,然后将武斗双方的草打成结,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武斗”是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而文斗即各人把自己采集的各种草拿来,然后一人报一种草名,另一人接着拿出草并对答草名称,一直“斗”下去,直到最后见分晓。谁采集的品种多、品种奇,谁就获得优胜。

  后来,斗百草游戏还演变出妇女尤其喜好的斗花比赛。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玩纸牌的?

  关于扑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被人接受的就是现代扑克起源于中国的“叶子戏”。叶子戏最早出现在唐代。

  唐人苏鹗的《同昌公主传》内有“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的记载。据考证,唐代着名天文学家张遂(一行和尚),发明“叶子戏”供玄宗与宫娥玩耍。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故称叶子戏。以后传入民间,很快流传开来。

  到五代时期,纸牌戏的记载已经大量涌现,着名的有《偏金子格》、《小叶子格》、《击蒙叶子格》等等。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盛行的一种博戏形式,样式及玩法已基本完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桥牌的发明权归于中国人。法国的学者莱麦撒也说:“欧洲人最初玩的纸牌,其形状、图式、大小以及数目,皆与中国人所用的相同,或亦为蒙古输入欧洲。”

  美国《纽约时报》桥牌专栏主编艾伦·特拉克斯特甚至有“中国是桥牌的故乡”

  一说。叶子戏于元代传到西方,变化成了塔罗牌及现代扑克,而在中国,则逐渐变成麻将及牌九。

  我国从何时开始会在元宵佳节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

  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但也有学者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宫廷、军旅、民间盛行狮舞已是不争的事实。唐人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也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做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绘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与北狮不同的是,南狮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

  古时人们是怎么玩“高尔夫球”的呢?

  现在高尔夫球可谓是一种高贵优雅的运动。

  但是在古代,人们也常玩一种类似高尔夫的运动,但却是一项平民运动,这就是“捶丸”。捶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它是由唐代“步打球”发展而来的。

  唐代盛行打马球,但由于人多马少,同时还兼顾女子柔弱的体征,于是在打马球基础上又分化出一种运动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徒步持杖打球的游戏方法,即为“步打球”。

  这种步打球受到不善骑马的宫女们的欢迎。唐代诗人王建在其《宫词》中云:“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描绘了寒食节唐朝宫女们玩“步打”的情形;而在宋代宫廷礼乐中,“又有步击者,乘驴骡击者,时令供奉者朋戏以为乐云”,可见宋代“步击”是宫廷礼乐中一项热门节目。

  到公元1282年,有了关于捶丸(步打)的详尽规则方法的专着《丸经》问世,捶丸自此成为步打的新名称。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以用棒数少或得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

  从所记场地、运动、竞赛人数、竞赛方式、裁判规则等方面来看,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似。

  古时人们踢“足球”的规则是怎样的?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

  它与今天的足球运动类似,紧张激烈。“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

  中国古代人们踢“足球”的花样比现代足球要多得多,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类: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辛伟伟作品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