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考古文物(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作者:辛伟伟

第38章 考古文物(4)

  最耗时的方法则是用带油渍的毛巾,经常擦摸瓷器的表面,使之去掉新仿瓷表面的光亮这种方法了。专家说,这种方法对釉面及彩饰不易造成损害,感觉最为自然,但非一天二天功夫可为。

  古瓷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各种痕迹,作伪就是让新仿瓷带有这些痕迹。为此,做假者不惜打烂新仿瓷,再行拼接做旧。最常见的方法是“新器接旧器作伪”,即将真的古瓷片尤其是带底款的官窑瓷片,与做旧后的仿古器物的一部分粘在一起,再罩一层树脂类涂料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器物,新旧同体。这种做法2~3年之内不易看出破绽,但时间久了,涂料会变色脱落,仿古瓷器暴露无遗。

  据专家介绍,仿古瓷过于完美,反而容易引起怀疑,所以,作伪者往往将新仿瓷人为弄致“伤残”,即“自残作伪”。据了解,“自残作伪”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将器物口沿撞掉一块,然后再粘上去;(2)用硬物撞击新仿瓷,使之产生裂痕;(3)将瓶类的口部锯掉;(4)将整器敲成数块,然后用传统的马钉法将之粘结。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邹永生还介绍说:“仿出土瓷作伪,主要是添加土锈,使新仿瓷留下土锈或釉面土气。此外,邹永生说:“还有一种作伪方法被称为‘传世作伪’,即用硬物在新仿瓷表面划痕迹,使之产生如同长期使用一般的划痕。”

  相信不少人会留意到,走在大街上、天桥上,一些摆地摊的人,会用大白布书写“祖上是大官,手上的东西是祖上传下来的,现家庭兄弟姐妹多,分家时东西不好分,只能变现才能分配,又或是等钱急用,虽舍不得,也只能忍痛割爱……”的字样,出售“家传之宝”。行家介绍,这大多数都是造假者编故事制造瓷器历史渊源的伎俩。

  此外,以“出版图录作伪”、“假托名专家鉴定”也是常见招数。如有些人给收藏的赝品出版专着,甚至借博物馆作公开宣传展览。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古陶瓷鉴定专家曾波强说,“有一些人专门找一个废弃的旧墓或被人盗挖过的古墓,事先将新仿的瓷器埋下去,再在晚上带买家前去挖墓,从而达到古瓷为盗墓所得的假局,进行诈骗。”

  总的来说,古瓷青花款识沉于釉下,新瓷则浮于釉上;古瓷开片紧密,新瓷开片则呈崩裂状;古瓷釉面光泽静穆,无浮泛光,而新瓷有一种浮泛的“火光”;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浮于表面;刺其纹饰真者流畅自然,伪造者用笔或刀做作、呆板。

  彩票藏品价格由什么决定?

  按国家有关彩票发行管理规定,彩票一经售出,其使用价值即已完成,彩票上的面值在使用后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实际意义。但是,这些“废彩票”,却往往由于收藏者的喜爱而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在收藏品市场像其他收藏品一样进行自由交易的彩票藏品,其价格将会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有了自己的新定位。影响彩票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存世量

  凡进入收藏市场的藏品,如邮票、钱币、玉器、字画等藏品,都有“物以稀为贵”的特性,彩票也不例外。当某种彩票的存世量越少时,其价格越高。当其存世量稀少时,该种彩票就会成为收藏者眼中的珍品、追捧的目标。

  2.彩票的品相

  收藏品都讲究品相。品相好的彩票,如无折痕、无针眼、边盖完整、挺版券、颜色鲜艳,其价格也就较高。否则,其价格就要大打折扣。

  3.发行年代

  收藏品的制版发行年代,直接影响其拥有的历史价值,故也是影响彩票价格的又一主要原因,发行时间越早、年代越久远,其历史研究价值就越高。

  4.历史原因

  具有特殊历史时期收藏及纪念意义的彩票在彩票发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价格就比通常发行的彩票要高。

  5.设计印刷质量

  那些图案好、选题好、设计新颖、印刷精美的彩票精品,其升值的潜力就较大,定价就高。

  在市场现实交易中,上述各种因素对彩票藏品的影响,往往不是一种因素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几项因素综合起作用。

  古代“四大名砚”指的是什么?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广东肇庆的端砚、江西婺源的歙砚、甘肃洮河的洮河砚、河南及山西一带的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端砚

  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及红紫等10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其主要特点是石纹丰富,有青花纹(砚面上带有青黑色花纹)、朱砂钉(如坚硬的红色钉头般的斑点)、五彩钉等,另有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

  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值得注意的是,敲打砚石时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

  歙砚

  歙砚出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罗纹山)。歙砚始采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于南唐时期兴盛起来,南唐李后主曾派专门的砚务官制作官砚。歙砚还一度得到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推崇。

  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古代称:“罗纹砚,其纹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其理坚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

  金星罗纹,是指砚面融有谷粒大小的结晶物,在光线照耀下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眉子砚,“纹若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

  洮河砚

  洮河砚产于我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洮河砚取材于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石有绿洮、红洮两种,其中尤以绿洮为贵。洮砚适用于雕刻大面积的图意,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其雕工质朴,清晰感强。

  澄泥砚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材砚。

  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端砚之一(左上)歙砚之一(右上)洮河砚之一(左下)澄泥砚之一(右下)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蜡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代。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

  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着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文房四宝”指哪些?

  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文房,就是书房。中国古代把书房中使用的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

  笔

  笔,即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兔毛、鼬毛等制成,故称为毛笔。春秋时期就已能制造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唐以前,毛笔的笔锋较短。唐以后,笔锋逐渐放长,毛笔种类也愈来愈多,计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笔和国画笔7大类。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锋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墨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纸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砚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东市)东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用此石制成的端砚石质细腻、坚实,着墨饱满,运笔润滑,且磨好的墨不干不冻,成为石砚中的极品,受到历代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

  汉代的摇钱树是怎样的?

  “聚宝盆”、“摇钱树”都是人们想象中获得财富的宝物。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就有一类挂满方孔圆钱的铜树,考古学家称其为“摇钱树”。这种摇钱树出现在东汉中晚期的西南以及长江三峡地区。

  摇钱树通常由树座、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部分多用陶或石制成,造型往往模仿仙山的样子,顶部有孔用以插接树干部分。树干由青铜铸成,分层插接青铜枝叶。青铜枝叶是摇钱树最富表现力的部分,在整个枝叶的边缘均铸有方孔圆钱,并且这些铜钱周围伸出有羽毛或树叶。除铜钱外,枝叶间的云气中还刻画有许多人物、动物、仙人、神兽等造型,充满着神秘色彩。在这些奇特的形象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记载于《山海经》中居住在昆仑山瑶池汉代摇钱树的西王母。在摇钱树的枝叶中,西王母通常端坐在由龙虎共同抬起的宝座上,身着华丽的衣服,头顶架有华盖,形象神秘而庄严。西王母是传说中引导升仙的神灵,而摇钱树上所刻画的正是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世界。随着早期佛教艺术的传入,在一些摇钱树上也出现了佛陀形象,可见此时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并不深,误以为佛陀也是神仙世界中的一位。

  唐三彩是日常器皿吗?

  唐三彩因多见红、绿、黄三色而在近代古董收藏者间逐渐得名。时至今日也是古董市场上价值连城的一类文物。由于此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前后时代所见极少,因此十分珍贵。所谓唐三彩实际是一种低温烧成的釉陶器。制作时以白色的粘土作胎,塑造成所需要的形象,将素胎经过1000℃左右的温度烧结定型,随后将烧好的素胎涂以矿物质的着色釉料。其实唐三彩的颜色不仅有三种,常见的矿物质釉料就有铜(绿色)、铁(红色、黄色)、锰(紫色)、钴(蓝色)等。

  由于矿物质的釉料需要1300℃高温才能烧成,这已经达到了瓷器的烧成温度,所以为了降低烧成温度,还要在釉料里加入助熔剂——铅。由于铅的助熔作用,釉料只需800℃即可烧成。铅不仅能够降低釉料的烧成温度,而且还可以增加烧制过程中釉料的流动性,所以我们见到的唐三彩通常呈现出一种不均匀的斑驳美。不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色彩的细节表现。也正是因为唐三彩釉料中含有铅,如果长期接触会导致人体铅中毒,所以三彩器实际不能用作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器具,而更多地用作陪葬的明器。

  今日我们常见的三彩器主要有文武官员、镇墓兽、马、骆驼等,这些三彩俑造型极其生动,在我国雕塑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唐三彩虽然流传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宋代以后的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工艺还远传周边民族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日本在平城时代就仿造唐三彩生产出了奈良三彩。

  陕西出土的唐代香囊有什么特点?

  古代士人多爱随身佩戴香物,屈原就曾描述自己“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通过佩戴这些香草表现出诗人心中所追求的高洁境界。但是像江离、薜芷、秋兰之类的天然香草的香气效果并不持久,所以后来人们更多地使用焚香香料。在考古发掘中,焚香香炉的出土屡见不鲜。香炉由于体积较大且需要燃火,多于居室使用,不宜出行携带。为了能够随身携带香气效果出色的焚香,古人发明了便携式的焚香香囊。

  在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中就出土了一件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件香囊外部为银质,呈球形,镂空雕刻出花鸟图案。银球上有扣舌机关,打开后银球可分成两个半球。下部银球内有两圈银环,内侧银环内还有一个金盂,银环和金盂之间均用相互垂直的可转动的铆钉连接。金盂内可放焚香,由于重力的作用,金盂始终保持开口向上,这样金盂内的焚香就不会洒落。此物在文献中被称作“香囊”。

  唐代还有一则关于杨贵妃所佩戴香囊的故事。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携杨贵妃、杨国忠等一起逃亡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将士们因祸乱由杨氏兄妹而起,请诛之。明皇无奈与杨贵妃诀别,并葬其于驿路旁。后来安史之乱平息,明皇密令宦官将杨贵妃改葬。宦官开启墓葬时,发现尸体已经腐烂,只有香囊依旧,便将香囊呈献给唐明皇,明皇看到香囊后凄感流涕。

  从法门寺出土文物看唐代人如何煎茶?

  我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后经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兴盛。但是此时的饮茶方式多种多样,且制茶的技术也不甚成熟。直到我们所熟知的陆羽撰写《茶经》时,制茶、饮茶才形成了统一的规范,并且迅速风行全国。

  《茶经》中所记载的饮茶方式被称作“煎茶”法。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一整套唐代煎茶的器具,主要包括:茶笼、茶碾、茶罗、茶末盒、盐台等。这些器具与《茶经》所记载基本相同,大致可以复原“煎茶”的全过程。当时的茶被制作成饼形,用纸包裹好放在茶笼中贮存。饮用前先将茶饼用茶碾碾碎成细米颗粒,并且用茶罗筛选。筛好的茶末可先放到茶末盒中等待煎煮。煎煮用茶釜,当釜中的水煮沸后便将茶末放入,依据个人喜好还可以适当放入盐调味。煎煮完毕后,将釜中的茶汤倒入盏中饮用。

  到了唐末五代时,又出现了被称为“点茶”的饮茶法。点茶法与煎茶法最大的不同在于:茶末并不放入釜中煎煮,而是直接放入茶盏中用汤瓶中的沸水冲点,冲点时还要用茶筅不停地搅动。这两种饮茶法最终都是要将盏中的汤汁、茶末全部饮尽,所以茶末的加工越来越细。《茶经》中只说茶末需碾成细米颗粒,但到了宋代,竟使用细磨将茶磨成细粉状。

  我们今天的泡茶法在元代时开始出现,明代逐渐流行。随着泡茶的兴起,此前使用的茶碾、茶磨、茶罗等茶具不再使用,而易于衬托茶色的白瓷器和能够提升茶香的紫砂茶具则广泛地流行开来。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辛伟伟作品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