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3章 记忆与思维(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理学》 作者:陈传万,李立新

第13章 记忆与思维(1)

  【内容提要】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刻又可以把它们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与感觉知觉不同,感觉知觉反映的是当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离开当前的客观事物,感觉知觉就不复存在。记忆总是指向过去,是在感知发生后出现的,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而思维也同感觉知觉相关,先发生的是感觉知觉活动,而后才是思维的产生。思维与感觉知觉的不同在于,感觉知觉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直接的、感性的反映,而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言语形式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的涵义和种类。

  2.理解与把握记忆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重点掌握记忆规律应用于教学中的要求与方法。

  4.理解思维的涵义,掌握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要求。

  (第一节记忆及其过程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记忆过程中,不仅可以使人对过去经验,包括认识过的事物再认与回想,而且还可以重复体验过去的情绪、情感,并将以往的各种动作、行为、知识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在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再现。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都是一种记忆。如果失去了记忆,人的一切智力活动都将无法进行。

  一、记忆的内涵与种类

  1.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脑不仅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而且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也能在脑中留下痕迹,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还能重新再现出来,这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记忆。

  记忆是联系“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连续的保证。有了记忆,人才能使自己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有了这种先后经验的联系,人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各种心理也才有可能彼此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若没有记忆,人势必每次都要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经历过的事物,永远处于“从零开始”的状态。即使是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受伤或患精神病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或某一类经验的记忆丧失,也会使心理活动发生极大的困难。由此可见,记忆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得以连续进行的基础。

  2.记忆品质的主要特征

  (1)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速度有关: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品质之一,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评价记忆敏捷性时,应与其他品质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的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有关: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牢固,则记忆得越长久;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不牢固,则记忆得越短暂。一般来讲,记忆的敏捷性与记忆的持久性之间呈正相关,记得快的人,保持的时间较长。

  (3)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它反映的是记忆提取的内容与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程度。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正确性有关:暂时神经联系越正确,记忆的准确性就越好;暂时神经联系越不正确,记忆的准确性就越差。准确性是记忆的重要品质,如果离开了准确性去谈敏捷性、持久性,记忆就失去了意义。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记忆的目的在于在实际需要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回忆所需的内容加以应用。记忆的这一品质,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有关:由兴奋转入抑制或由抑制转入兴奋都比较容易、比较灵活,记忆的准备性的水平就高;反之,记忆的准备性的水平就低。记忆的这一品质,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而上述三种品质,只有与记忆的准备性结合起来,才有价值。

  记忆的这四种品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特点,因而使每个人的记忆都不同于其他人。如有些人身上这四种品质发展得可能都很好,也有些人可能都很差,有些人可能是某一点突出,而其他方面比较差。只有当一个人这四个方面的品质都得到发展的时候,即记得快、牢、准、活,才可以说这个人具有良好的记忆品质。

  3.记忆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记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形象记忆是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它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对于一般人来说,大都以视觉和听觉的形象记忆为主。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对该事件的体验则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

  动作记忆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如对书写、游泳、驾驶汽车等技能的记忆。动作记忆在获得时较难,但一旦形成,则容易保持、恢复而不易忘记。动作记忆对戏剧、舞蹈、电影演员及体育运动员和技术工人尤为重要,它是人们获得言语和其他各种技能的基础。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进行分类

  记忆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就是说,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有一个极短的感觉信息保持过程。但如果不进一步加工的话,感觉记忆则会消失。感觉记忆最明显的例子是视觉后像。

  在感觉记忆中呈现的材料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记忆系统的第二阶段,即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则很快就会消失。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大约为5秒到1分钟。例如我们记住别人所告诉的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就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为5~9个单位。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复述后,便可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短时记忆,小部分来自于瞬时记忆。这种记忆方式存储信息有效性高,几乎具备无限容量,而且信息保持时间长于1分种,甚至可以终身保持。

  (3)根据个体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进行分类

  根据个体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可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它是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

  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而不在意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

  二、记忆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1.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记是识记,忆是回忆,若想把识记过的事物在需要的时候能回忆出来,必须要经过保持。可见,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回忆五个基本环节。

  (1)识记

  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该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就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从而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作意志上的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上的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有预定的目的、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作意志上的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有思维活动参加的识记,它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保持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像在人的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就是对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的过程。

  保持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它不仅为巩固识记所必需,也是实现回忆的保证。保持是否持久,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持不是消极被动的贮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的内容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从而体现人脑对识记材料的主动加工的特点。人以往的知识经验及对未来的期望都会对保持过程不断发生影响。

  (3)遗忘

  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的现象,称之为遗忘。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指的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提取,或者提取时有困难。遗忘和保持是相反的过程。

  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和重现的遗忘;永久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而造成了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新识记,就永远不能再认和重现的遗忘。

  (4)再认

  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

  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和开展两种形式。感知水平的再认往往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发生是迅速的、直接的;思维水平的再认是以开展的形式进行的,它依赖于某些再认的线索,并包含了回忆、比较和推论等思维活动。

  (5)回忆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这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识记、保持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必要时能回忆起它。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重现,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也不是像照相那样简单地重现原有的全部经验。回忆随着人的活动任务、兴趣、情绪状态、认知结构的变化有所变化。

  2.记忆的影响因素

  (1)识记的影响因素

  影响识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有无目的

  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识记和在无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识记,效果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研究者要求两组被试分别识记16个单词。其中一组被试在有目的的要求情况下识记,另一组被试则在无目的要求的情况下识记。结果有目的的组当时回忆出了14个单词,两天后还回忆出了9个单词;而无目的的组当时回忆出10个单词,两天后只回忆出6个单词。这表明了有目的识记的效果明显优于无目的识记的效果。一些研究还表明,识记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识记效果越好。

  ②识记材料

  首先,识记材料的内容不同,记忆效果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具体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词语逻辑方面的材料容易记住,不易遗忘。如对某个人的记忆,常常能回忆起他的相貌,却遗忘了他的姓名。

  其次,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记忆效果也有差别。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记住,无意义的音节比有意义的词语难记得多,单独的词语又比作为句子成分的词语难记。

  ③主体状态

  主体状态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脑的兴奋状态、个体的情绪状态、自信心等对识记的影响。

  大脑的兴奋状态是影响识记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个体对材料的识记只有在大脑处于一定的兴奋状态下才能有效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对识记材料进行精细的观察,并进行积极的联想。如果大脑处于过度兴奋或抑制状态中,都不利于取得好的识记效果。

  个体的情绪状态对识记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情绪对人们的识记效果是最好的,情绪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进行有效的识记。在紧张慌乱、焦躁不安或情绪激动、得意忘形的状态下识记,不会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此外,自信心也是影响成功识记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总怕记不住”或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差”,是识记的大敌。因此,要取得良好的识记效果,个体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情绪状态,同时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④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无论在识记的全面性、速度还是精确性和牢固性方面都比机械识记好。这主要是因为在识记新材料时,充分利用了经验,使新知识纳入到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去,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容易把握,而且易于保持和恢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主要的就是要对识记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识记材料之间的各种联系研究得愈透彻,理解也就愈深刻,所识记的材料就不会杂乱无章、支离破碎。

  (2)保持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保持的效果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①学习的程度

  学习程度对保持有较大影响。一般把学习程度分为三级:低度学习(识记达不到背诵的标准)、中度学习(识记后恰能背诵)和过度学习(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学习程度越高,保持效果越好。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德国心理学家克鲁格研究了各种过度学习与记忆的关系,他让被试识记12个名词,学习程度分别为100%、150%和200%,并在一天至28天后测其保持量。结果发现,学习程度为200%的被试记忆效果最差。

  ②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求临时记住的材料,保持的时间就很短,而要求长期记住的材料,保持的时间就长些。可见,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也对保持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这一点也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在一项实验中,主试将甲、乙两种难度相当,字数相近的短文写在黑板上,待学生背出后把两篇文章擦去,然后宣布第二天检查甲文,一周后检查乙文。但实际上甲、乙两文同在两周后检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乙文的保持率为80%,而对甲文的保持率为40%.

  ③记忆内容的不同性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传万,李立新作品集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