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辑一 人生的况味(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 作者:阿龙

第2章 辑一 人生的况味(2)

  但凡是人都不愿意坐着等死,蝼蚁尚且偷生呢,何况是人。萧至忠这次为了活命,居然又急急忙忙地将自己女儿的尸骨取出,葬回了原处。要说他女儿也真是倒霉,摊上了这么个父亲,连死了也要被折腾来折腾去。

  人在做,天在看,这位一心攀权附贵的萧至忠最终也落不得好下场。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已经登上皇位的唐玄宗派了兵士三百人将萧至忠等人斩杀在朝堂之上。

  点|睛|智|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心钻营,攀龙附凤,或许能够得到一时的好处,但名声坏到了极点,人格尊严也丧失殆尽,失去了这些重要的东西,即使得到了地位和财富又能如何?不过是遗臭万年罢了。况且,这种地位和财富也并不稳固,时刻都有被人拉下马的可能,何苦呢?反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谨守道德准则。

  §§§第六节 名士未必真清高

  老祖宗说话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喜欢谈山野生活的人,未必真的明白山林生活的意趣所在;厌恶谈论名利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完全忘记名利。

  过来人的故事

  东汉晚期,政治黑暗,宦官当道,很多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纷纷拒绝出仕为官,以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不过,这些腹有诗书的知识分子越是拒绝当权者,人家就越是觉得他才学高,就越是想结交他,到后来这甚至都形成了一种风气。

  而对于权贵们抛过来的“绣球”,真正的名士当然会拒绝到底,不过,也有所谓的聪明人利用这种风气炒作自己,当时有一位叫黄允的人就是这样。

  黄允首先给自己披上了名士的外衣,经常和一些真正的知识分子们混在一起,清谈山林意趣,间或河水流觞,加上他这个人本身也算有些真才实学,借着他人之口传播,一个所谓的清雅有才的“名士”就此诞生。

  当时有个权威的人物品评大师叫郭泰,他就评论黄允说:“你这个人,只要能恪守善道,那么凭着你的才学,将来一定能够有一番大作为。”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细细一想,就跟没说一样,因为这话无论对谁说都没有问题。

  当然,黄允同志还是十分有心的,听到这样的评价后,开始有意向着“善道”努力,没事就到外面做好事,比如接济一些乞丐,看望生活孤苦的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就这样,他的“善名”便被传得远远的。他也由三流“名士”升级成为了二流“名士”。

  既然成为了二流名士,那么也就有资格入达官显贵们的法眼了,一些当官的陆续上门拜访他。于是,黄允便做出真正名士的姿态,自称有恙,不见来宾,即使有大官以探望病情为理由,他也坚持不见。这么一来,他的名声中终于多出了“清高”这么一项,也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和赞颂,得益于此,黄允终于大步迈进了一流名士的门槛。

  话说成为一流名士之后,黄允引起了更高层人士的注意。司徒袁隗听说了黄允之后,本着投资潜力股的想法派人上门提亲,非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黄允见是这么个大佬,觉得也差不多是时候上岸了,便打算将自己的糟糠之妻给休掉,好攀附袁隗这棵大树。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黄允的原配夏侯氏听到黄允打算休了自己的消息,十分有风度地对黄允说:“毕竟这么多年夫妻了,咱好聚好散,到时候你把所有亲友都叫来吃个饭,就算是分手仪式吧。”

  黄允也没多想,爽快地答应了。到了吃饭那天,家里来了几百来号人,酒至中途,夏侯氏站起来对着众人发言,劈里啪啦将黄允一些不为人知的龌龊事全部抖落了出来,说完后潇洒地拍拍屁股走人了。

  至于黄允,闹过这么一出之后,名声算是彻底完了,不久后,在大家的指指点点中,他灰溜溜地逃离家乡,不知所终。

  点|睛|智|慧

  看人不能光看表面,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道貌岸然的人,暗地里不知道是怎么个人,就好像嘴里大声跟人谈论着山林野趣的人,说不定从来就没想过归隐山林,甚至对乡野生活还持鄙视的态度;或者那些嘴里说着淡泊名利的人,背地里不知道有多么热衷名利,和这样的人交往一定要加倍小心,因为这种口是心非之人定然是自私自利、薄情寡义之人,千万不要成为这种人追名逐利的棋子。

  §§§第七节 自得其乐

  老祖宗说话

  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

  译文:心中有愁烦,去看棋或者斟酒自饮会轻松很多;心中的闲适欢乐,一般总在种竹浇花的过程中。

  过来人的故事

  过去大户人家的小姐,往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整日窝在自家院里,生活乐趣少得可怜。

  宁小姐年方二八,性情温婉,人生的前半段便都是在宁家大院中度过的,虽然看似了无趣味,但她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

  宁家是大户,与其交好的人很多,其中也有年龄相近的女儿家,常常会来宁家大院中找宁小姐说话。

  某一次,一个大商户家的独女唤作奚氏的,来找宁小姐玩耍。

  宁小姐从小被教育不可怠慢客人,自然是委身作陪。当然,奚氏女本人因为出身商家,自小不受众多规矩约束,因此有颇多出门在外的经验,遇到的一些趣事也颇能打动宁小姐。这样一来,陪奚氏女玩耍倒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了。

  奚氏女结交宁小姐,自然是有家中吩咐的因素在里面,但未尝没有同情宁小姐难以出门而特意来陪她解闷的意思。

  宁小姐也带着奚氏女逛着自家大院里的假山假水什么的。虽说这些的确有些情调,但终归只是隅于一处。于是奚氏女不免叹息:“每天都对着这样的景色,你难道没有愁烦之意吗?”

  宁小姐明眸微动,微笑说:“愁烦是肯定的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不过我却也有其他消烦愁的方法呢。”

  奚氏女好奇地问:“哦?是什么方法,能告诉我吗?以后若是我有了烦恼就也能有办法了。”

  宁小姐点头说:“简单呢,你跟我来,我带你看。”

  奚氏女跟着宁小姐七拐八拐地到了一处水上小亭。亭中有一方石桌,桌上刻着一副围棋棋盘,黑白子静静躺在桌角的凹槽里。

  奚氏女看着棋盘,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你说的就是这个东西吗?虽然我也会一点这个,但我怎么不觉得它能解人烦恼呢?”

  宁小姐拉着奚氏女面对面坐,抬手拈一子置于棋盘之上,说:“我也并非精通此道,求的也不是胜负之数,只是这黑白之间,颇有静人心气的效果,端坐片刻,待身心浸入其间,任何烦心之事顿时便淡化了许多,古人说棋能养性,的确没有错。”

  奚氏女试着像宁小姐说的那样沉浸其中,不一会儿便摇头说:“好像有点难啊。”

  宁小姐颔首,又从桌下拿出一只小壶和一只小杯,递给奚氏女,说:“心若不定,有时也可泯一口这个,一口即可。”

  奚氏女接过后倒了一小杯,尝了一口,微惊道:“这不是茶,是酒啊!”

  宁小姐笑着说:“茶也好,酒也罢,不过是辅以调节心情的物事,不用太过介意。”说到这,宁小姐起身拉着奚氏女往他处走。

  又到一花园般的小院中,宁小姐十分开怀地说:“只要有心,任何事情都可成为欢乐的源泉,此处花鸟树木皆是我亲手栽种,其中意趣于我看来,胜过世间多数事物呢。”

  宁小姐边介绍着园里的各色花卉,边于其中翩翩悦动,其状颇像舞在花丛中的蝴蝶仙子。

  奚氏女看着快乐的宁小姐,情不自禁地说:“虽然你只能枯坐在家中,但比很多能在外面广阔天地徜徉的人还要开朗快活呢。他们是身在广阔天地,心却在樊笼;你却正好相反,身在一隅,心却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真是叫人羡慕呢。”

  点|睛|智|慧

  人的愁烦,往往是心自扰之,通过下棋或者斟酒往往可以将本心从纷繁凌乱的头绪中解脱出来。种竹浇花则是因为亲近自然,所以能使人暂时远离世俗,重新回到平和的状态。人之一生不可能没有烦恼,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调整,主动去做斟酒下棋这样的闲适之事,主动去干些种竹浇花的自然之事,烦恼便会消散。

  §§§第八节 人生三乐

  老祖宗说话

  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

  译文:关上门来阅读佛经,打开门来迎接志趣相投的客人,走出门外寻访山水,这是人生的三大乐趣。

  过来人的故事

  古有东山才子,性情恬淡,喜好寄情于自然,于山间造一小屋,聊做蜗居。

  有一日,东山才子于市井间喝茶,听着街上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见着几个俗人于坊间争吵,又有泼妇骂街于路口,遂摇头叹息说:“世间庸人众多,岌岌于一些琐事碎事,又哪里能明了人生之真趣。”

  恰巧此时一个僧人也在内里喝茶,听到东山才子的这句感慨,口呼一声佛号说:“施主确是有大慧根之人,能看清世俗的鄙陋,然则请问,何事方能称得上是人生之真趣味、真欢乐呢?”

  东山才子没想到自己一句小小的感慨居然能引来别人的发问,不禁哑然失笑,随后便思考起该如何回答那僧人来。

  然而,越是思考,越是皱眉,东山才子思来想去,竟然发现自己并不能真正回答这个所谓的简单问题。是啊,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真趣味、真欢乐呢?声名鹊起吗,曲高和寡咿,纵情狂欢否,饮酒高歌耶?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便过去很长时间了,等到他抬头想找僧人询问之时,却发现僧人早已没有了踪影。

  带着一肚子的不畅,东山才子辗转回到了自己的小屋,端坐在书桌前,继续想着白天的问题。灯火跳动之时,他望着灯下自己闲来翻看的《楞严经》,忽地便展颜一笑,自言自语道:“人世间的道理居其中,读佛经便是与天地交流、悟人生之道路,这是关乎一个人自身修行的事,所以,当然可以列入人生之真趣味、真欢乐。”

  是夜,东山才子带笑入眠。

  不几日,东山才子几乎忘记了这件事。又时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来拜访,每每言谈甚欢,宾主尽兴。就在一日傍晚,送走友人的东山才子忽地又想起了僧人的问题,再次自言自语道:“有佳客来访,谈笑声声,如端坐清风之中,心中悦动不已,这也当然可以列入人生之真趣味、真欢乐。”

  这日晚饭,东山才子食欲极佳。

  在小屋中待了一段时日,某一天清晨,东山才子推门而出,闻着周围清新又带着泥土芬芳的气味,看着四处绿意盎然的美景,心情舒畅之下不禁高歌:“青山翠翠我之思,流水依依我之情。”

  遂又拍着手自语道:“纵情山水间,贴近于自然,当为人生之第三乐!”

  于是,东山才子将自家小屋门一关,向着山水如画的景致中走去,边走边唱:“人生有三乐……”

  点|睛|智|慧

  自我、他人、自然,这是人在生命道路中不可回避的三样事物。佛经是指对人生有指导意义的好书,可以推及一切对人有启示的书籍,《论语》、《道德经》莫不如是,读好书是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因此是我们时时要做的事情。与好友交流,是对人的社会性的检视,也要放在人生的大事备忘录中。最后,也是最容易被人们遗忘的,便是亲近并回归自然——人从自然中来,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的意义。

  §§§第九节 一切当顺其自然

  老祖宗说话

  取凉于扇,不若清风之徐来;激水于井,不若甘雨之时降。

  译文:用扇子取凉,不如自然界的清风徐来;从井里取水喝,不如上天降下甘露。

  过来人的故事

  夏天来了,寺庙里逐渐热了起来,每日里必需的诵经变得有点像是煎熬。

  某年轻和尚向方丈抱怨说天气太热,希望能够减少诵经的时间。

  方丈闻言不为所动,淡淡地说了句:“心静自然凉。”

  年轻和尚无奈,只好回去继续受煎熬。

  又过了几天,年轻和尚实在觉得热得不行,又见各位师兄也是汗水滴滴的样子,于是又去找方丈说:“让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旁边放几盆凉水吧。”

  方丈瞟了他一眼,然后说:“沉浸于诵经中,自然不会感觉到热,你的修行不够。”

  年轻和尚龇了龇牙,知道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好又回去继续遭罪。

  待到再次感到热得不行之时,年轻和尚干脆不去找方丈了,而是对几位师兄建议说:“咱们弄几盆水放在旁边吧,太热了!”

  几位师兄也觉得天热难耐,遂都点头同意了,然后几盆水就被打来放在了蒲团旁边。

  不过这水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仅仅是给人心理上带来一点凉意,实际作用并没有多大,很快,几个和尚都感觉到了这点,而且因为水的蒸发,空气变得潮湿,原本的干热变成了更加让人难受的闷热。

  年轻和尚最先受不了,于是他再次建议说:“我们几个互相扇扇子吧,诵完一遍经后再轮换,如何?”

  几个和尚表示同意,随后便出现了一半和尚诵经,一半和尚在旁边扇扇子的奇怪景象。

  方丈偶然经过,看到这个情景,哭笑不得,然后上前给了他们一人一记木鱼槌子。几个和尚抱着脑袋,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看着方丈。

  方丈摇摇头说:“你们几个啊,我倒也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天气很热,只是看你们怎么解决而已。结果你们就弄了这么一出好戏来?为什么宁愿待在寺里互相扇扇子,也不到外面微风下诵经呢?效果更好不说,还可以进一步地亲近天地,也是一种修心的途径啊。”

  几个和尚面面相觑,各自一拍脑袋说:“是啊,为什么就没想到呢?”说完几个和尚便要往外跑。方丈又叫住他们说:“看征兆,晚上应该会下一场雨,你们把寺中的锅碗瓢盆都准备好,到时候好接一些雨水。”

  几个和尚不解地问:“寺后不是有井水吗?为什么还要接雨水?”

  方丈瞪眼道:“这么热的天气,谁知道会持续多久,万一井水不够了呢?总得省着点用吧。”随后方丈又恢复了平静,继续道,“况且,井水哪比得上天降雨水。这雨水是来自天地自然,我等修行之人,本就该时时体悟天地,日常小事,也当注意。”

  几个和尚连忙点头称是。

  点|睛|智|慧

  做事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借助于各种人工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事实上,很多事情都可以运用自然手段来完成。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何其的渺小,与其费时费力地做功,不如想想如何借助于自然的力量,那样一定会事半功倍。

  §§§第十节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老祖宗说话

  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

  译文:静止不动的云和水中,有鸟儿飞翔和鱼儿跳动的景象;狂骤的暴风雨中心,有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风景。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少年人想学拳法,在听说了“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之后,便毅然决定跟人学习形意拳。

  和其他拳法一样,形意拳讲究站桩,也就是俗话说的“扎马步”。扎马步是一个十分讲究耐性的功夫,普通人也就扎个十几分钟。

  教少年人的师傅也是首先拿出这门基本功夫来要求他,少年人虽然想快点学拳,却也只能从基本的做起,老老实实地扎起马步来。

  形意拳师傅要求他至少扎一个小时的马步,这么大的难度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而师傅其实是想看少年人能不能自行悟出扎马步的诀窍。

  少年人为了学拳,当然是咬牙坚持,那种费力维持的状态实在是叫人抓狂。最终,少年人也没有坚持到一个小时。

  形意拳师傅看着倒在地上的少年人,摇摇头说:“站桩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也不直接告诉你站桩的诀窍,否则你的感受不深,你且随着海边的渔夫出海几次,自己去想站桩中的道理,这样自行悟出的法门才能牢记一生。”

  少年人仰头看着双手背在身后的师傅,无奈地点了点头。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阿龙作品集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洞察社会人生的增广贤文西汉那些事儿明白为人处世的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