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幸福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3章 阅读与人生(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幸福的哲学》 作者:周国平

第53章 阅读与人生(1)

  主持人:各位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顶风冒雨来到国图,参加我们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津读书沙龙第138期的活动。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着名的学者周国平老师为我们主讲《阅读与人生》,下面我们就欢迎周老师做讲座。

  周国平: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今天我很高兴在这里和你们见面。4月23号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设定的世界图书日,而我们这里又可以说是中国最庄严的读书圣地——国家图书馆,在这样一个日子,在这样一个地点,我们就读书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自己是在前年才知道有一个世界读书日的,好像我们也是近几年才开始举办这样的活动,实际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从1995年就开始设立这样一个节日了。我本来对这样的节日有点不以为然的,我知道中国有些地方也举办读书月之类的活动,我就想一个人如果他真是爱读书的话,那么还有哪一天哪一月来读书的问题吗?为什么要设定这样一个节日呢?后来我就想,大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不会来设立一个“世界看电视日”或者“世界上网日”吧,因为不设立大家就很踊跃地在看、在上了。那么这里面可能就有这么一个问题,现在的强势媒介是什么?是电视和网络,应该说已经对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有很多这样的统计数字,总的趋势是读书在人们的时间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下降了,越来越多的人不读书了。所以我想,从这一点来看,设立这样的节日是有必要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警示,是在拯救阅读,要为阅读争取更大的空间,让更多的人养成阅读的习惯。

  现在我想借这个机会来谈谈我对阅读的看法,来交流一下我的阅读观。我对阅读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直接阅读经典,这句话包含三个关键词:直接,阅读,经典。我今天就讲这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阅读,讲为什么要读书,阅读的意义。第二个是经典,讲读什么书,我的主张是读经典。第三个是直接,讲怎么读经典,我的主张是直接读大师的原着。我的主张实际上是针对我认为的今天在阅读上所存在的问题的,在这个媒体主导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少看电视少上网,要多读经典,少读畅销书,要直接读大师的作品,少读第二手、第三手的读物。

  一、为什么读:阅读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讲为什么要读书。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读书,但是可能抱着不同的目的。第一种是实用的目的。你的专业书你总得看,比如学生要读本专业的教科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读与职业有关的书,这个占了相当一部分。第二种是消遣,业余时间随便翻翻报纸、看看书,休息头脑,消磨时光。在我看来,这两种读书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如果一个人只看专业书或者只看消遣书,还不能说这个人是有阅读生活的。那么还必须有第三种阅读,我认为是真正符合阅读这个词的本义的,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读书,你是在过精神生活,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启迪和提高,只有这样,我认为才算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我才承认你是有阅读生活的。当然这三种读书未必是冲突的,尤其是从事文化职业的人,如果你真正喜欢你的工作,就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你读文史哲方面的书,既是精神生活,又有助于你在专业领域的拓展,同时还是轻松的享受。

  那么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属性的,人是有精神生活的。从人类来说,人类自古以来有精神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学科,比如哲学、宗教、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世世代代积累了很多精神上的财富,使得人类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和动物不同。作为个人来说,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品质越高,就越是真正作为人在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人生价值实际上取决于他的精神生活的品质、他的精神素质。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具备比较高的精神生活品质呢?个人是不可能自发地拥有精神生活的,他必须加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这个传统在什么地方呢?很大程度上就在书籍里面,古今中外世世代代的书籍刻录了人类精神追求的轨迹,保存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成果。那么个人要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品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去读这些书,人类精神生活所积累的成果你去把它消化,接受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你的精神生活品质就提高了,你的精神素质就提高了。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最主要的载体,那么阅读就是个人精神生活最主要的方式。通过阅读,个人超越时空的限制,与一切时代的优秀灵魂交谈,从全人类的精神土壤中吸取营养。

  可以把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对地分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道德和信仰生活三个方面。在书籍世界中,按学科划分,与智力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分两大块,一是对世界本质的沉思,二是对人生意义的寻求,前面这一块是很纯粹的智力生活。与情感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文学书籍和艺术。与道德和信仰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哲学中人生哲学这一大块,包括专门探究道德问题的伦理学,还有就是宗教、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历史书籍情况比较复杂,通史就可能涉及所有这三个方面,分类史比如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宗教史则按照其类别而有所侧重。我觉得读史是一个捷径,可以了解人类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当然,这么区分是极其相对的,因为无论人类还是个人,精神生活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事实上,一本真正的好书,它可以使你各个方面的精神生活都活跃起来,同时得到智力的激励、情感的满足和灵魂的提升。

  人活着到底什么东西是最值得追求的?我自己的体会,只要得到三样东西就够了。一个是优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第二是幸福,要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第三是宁静,要有一颗宁静的心。那么,通过阅读,我觉得就可以得到这三样东西,这是阅读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优秀,就是有好的精神素质,精神生活的三个方面都是高质量的。

  先说智力生活。阅读能使我们头脑聪明,这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我们都知道培根的这句名言,知识当然很重要,人类依靠知识可以改变世界的面貌,个人依靠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我认为智力生活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获取知识,一个装满了知识的脑袋未必是一个聪明的脑袋,有时候适得其反,会是一个笨脑袋。智力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对智力活动的热爱。什么是真正的好书?如果只是给我们一些知识,我认为这样的书它的好处是有限的。真正的好书应该能够激活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智力活动保持在一个活跃的状态,你会觉得作者思考的问题太有意思了,思考本身太有意思了,你也不由自主地要去想这个问题,这样的书才是好书。一个智力活动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的人,我就说他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是有创造性的。

  其次,从情感生活来说,阅读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人不只是有理性,人不是一架思维的机器,人在生活的时候是带着感情的,对人生会有情感层面的体验和感悟。正因为人是带着感情看世界的,才会有美或丑的感受,美感是人类的创造。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都包含着矛盾,比如爱与孤独,美与崇高,幸福与苦难,生与死。对于心灵来说,即使看似负面的经历,痛苦的经历,因为丰富了情感的体验,加深了生命的感悟,它们都是正面的财富。通过阅读,尤其是读文学经典,那些大文豪都是情感大师、心灵大师,对人类情感的体会和观察非常敏锐、细致、到位,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得到了印证。从他们那里,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作为旁观者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感经历,从而超越这些具体的经历,加深对人性的认识。

  最后,在道德和信仰方面,阅读可以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对于道德,我们要理解得深一些、宽一些。按照柏拉图的说法,最高的哲学概念是“善”,也就是“好”。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社会是好社会?这是道德要阐明的问题。不但哲学和宗教,而且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还有许多伟人的自传和传记,都告诉我们,作为个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善良和高贵,好人就是心地善良、灵魂高贵的人。关于社会的道德,不但哲学中的伦理学,而且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方面的着作,都有深入的探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大师,只要真正是大师,绝对不会限制在自己的专业里就事论事,他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目标,思考人类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正义,虽然对正义的理解会有差异,但都承认正义是最重要的社会道德,正义的社会才是好社会。价值观是社会科学的灵魂,社会往什么方向发展,人类和民族对此不是无能为力的,始终存在着我们往什么方向推动的问题,价值观起了巨大的作用。

  信仰问题涉及终极价值,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灵和肉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生和死的问题,所有的宗教和人生哲学都是要解决这两个最大的问题。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哲学流派,解决的路径当然很不一样,但我认为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照料好自己的灵魂,让它不受肉体的支配,也不受死亡的困扰,获得真正的安宁。

  总之,通过阅读,我们获取知识,激活理性,头脑变得聪明;通过阅读,我们体验情感,感悟生命,心灵变得丰富;通过阅读,我们明辨道德,建立信仰,灵魂变得高贵。一个人拥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阅读能使人优秀,还能使人幸福。其实,优秀本身就为幸福创造了条件,精神素质好,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这本身就是在享受做人的幸福,人的高级属性的满足是人生幸福的最主要内涵。也因为这个原因,阅读又能使人宁静。一个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是不太会寂寞的,他能够自得其乐,他在自己身上就有快乐的源泉。他拥有一种内在的自足和充实,所以比较能够淡薄名利,不受外界的诱惑,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好得多的东西。

  据我观察,无论在哪个领域,优秀的人物往往是爱读书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终身的阅读者,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包括伟大的企业家,比如钢铁大王卡耐基,美国民办公益事业的奠基人。他十三岁失学,当一个小邮差,当时有一个退休上校,办了一个小图书馆,有四百本世界名着,向穷孩子们开放。从那个时候开始,卡耐基就爱上了阅读,这个习惯保持终身。他在自传里说,他永远感谢上校,是上校的仁慈使他发现了书籍的宝库,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否则的话,他也许仍能赚钱,但赚够了钱以后很可能就早早退休,享享清福,不会有更大的抱负了。

  从民族来讲也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国民的整体精神素质,而看国民精神素质高不高,一个明显的标志是看有没有全民阅读的风气,一个文化大国必定是阅读大国。那么,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民族的情况不可乐观。我最担心的是青少年一代,现在有两个东西在阻碍他们养成阅读习惯,一个是应试教育,一个是网络,他们的全部时间基本上被这两个东西占据了。这很可怕,青少年时期是对书籍产生浓厚兴趣的黄金时段,这个时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以后就更难培养了。不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有良知的老师和家长,希望你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和引导孩子们。

  二、读什么:经典的价值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看,可以把书分为三类。一是不可读的书,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只是印刷垃圾,在今日市场上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不读肯定不会有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就是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就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这第三类书就是通常所说的经典。既然你是把阅读作为精神生活,那么就应该去找那些精神含量最高的书,最合适的读物就是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经典构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里面集中了人类最重要的、最有分量的、最具有恒久价值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个宝库,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这个宝库是外在于你的,它不属于任何人,但它又是属于一切人的,你完全可以走进去,自己去占有适合于你的那一份宝藏。如果你不走进去,不去占有,它永远和你没有关系,对于你等于不存在。怎么样去占有呢?很简单,就是去读它,这也是唯一的办法,通过阅读把它变成你的财富。

  我发现这个宝库比较晚,是在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17岁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就是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我们成了好朋友,是他从家里搬来了许多书,许多世界文学名着,介绍给我读,使我尝到了读经典的甜头,为此我永远感谢他。上中学的时候我也爱读书,多是一般性的小册子,后来想想真是浪费时间。如果大学一年级我没有发现这个宝库,也许就一直这样下来了,一辈子没享受到,我吃了多大的亏啊,而且吃了亏还不知道,太可悲了。

  所以我建议你们早早地去看这些书,越早越好,那真是享受。大师就是大师,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和体悟,这种深刻的程度真是一般人不能及的,我真的感到你看了以后再去看一般的书,哪怕是还不错的书,你都会觉得有点儿平庸了,标准在那儿啊。生命是有限的,好书都读不完,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都比较差的书上呢。

  书的好坏,诚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但是,古往今来,书籍无数,现在一年出的新书就有几十万种,你怎么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辨别,去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啊,你会迷失在这个汪洋大海里面的。

  最好的办法是听听时间这位最智慧、最公正的批评家的建议,事实上它也已经给你提供了建议,所谓经典就是那些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书。经典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有的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检验,比如古希腊的史诗、悲剧、哲学,有的是几百年,有的是几十年,时间的检验是相对的,但都是得到了相当普遍的公认,是一代代爱读书、会读书的人选出来的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国平作品集
妞妞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岁月与性情幸福的哲学闲情的分量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各自的朝圣路碎句与短章偶尔远行周国平自选集人与永恒把心安顿好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纯粹的智慧周国平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