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两性关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两性气质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两性关系》 作者:李银河

第38章 两性气质 (3)

  第四,符号互动理论:米德的“一般他者”,如一般社会;“重要他者”,如父母,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人。他所提出的镜中自我指的是:从他人和社会那里来的对自身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看法。

  虽然上述理论试图从各自的角度解释男女两性的认知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现代的各种理论无论认为男女两性的认知方式是否存在差异,都不会为它们划分优劣和等级,认为在认知模式和认知能力上男尊女卑的观点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观点。正像19世纪的女性主义者穆勒在回答为什么女性没有一流哲学、科学艺术作品这一令人难堪的问题时将其归因于缺乏经验和积累那样,他说:“除了极少的例外,女性从开始在哲学、科学和艺术上一试其才能以来,尚未满三代人早在100多年前,这位睿智的学者就已经不再将女性在科学和艺术成就上与男性的差异归咎于女性的认知能力不如男性了。

  五、科学技术问题

  科学史上女科学家比例稀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从1901年至1995年只有10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项就是一个证明。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女性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否就是不如男性?

  对科学技术的女性主义批判不是说女性在科学上不行,也不是说女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不同于男性,而是说科学作为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分性别的。例如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就是与男性气质联系在一起的。女性主义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事业是价值中立的,包括科学在内。价值中立只是一个神话。因此,女性主义提出,不要价值中立的科学,而要价值敏感的科学。科学技术领域是最强调客观性和理性的,而女性主义却对客观性和理性提出质疑。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凯勒认为,理性、客观性和统治自然的意志是男性的。凯勒的女性主义科学观与男性的科学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自然的热情关注,后者是对自然疏远的操纵勒以女基因学家麦克林托克为例,提出两性在科学研究中不同的科学风格问题。

  女性主义科学观还认为,科学过去是固定的,现在是流动的;过去重空间,现在重时间。阴茎中心的性结构与线性理性和男性话语联系在一起;而女性是非线性的、不一定理性的,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性。关于科学事实,特别是社会科学的事实,女性主义批判客观性,认为并无所谓“事实”,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某种陈述,所谓纯粹的事实只不过是神话而已。科学中所使用的许多方法,如理论的假设、理论的证据等,都不是“事实”。

  在关于真理的辩论中,传统的科学观认为有真理,而女性主义所钟爱的后现代科学观认为没有真理。与这一争论相应的有两种模式:前一种是整体模式,认为不是没有真理,而是真理还没有被人发现出来。后一种是建构模式,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由话语建构而成的,所以所谓纯客观的真理并不存在。

  在研究方法上面,传统科学看重定量研究,它是“硬的”,大型调查的,数据分析的,将人类行为量化的,客观的;而女性主义看重定性研究,它是“软”的,民俗调查的,深入访谈的,观察的,主观的。女性主义对男性方法的批评就是:定量方法是男性的、硬的方法;定性的方法是女性的、软的方法。女性主义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和立场理论,注重事物的来龙去脉,注重事物的背景,认为科学文本是由社会想象的材料编织而成的。

  以生物学为例,女性主义的生物学涉及生态学,免疫学,进化论,分子生物学,生物伦理学(新生殖技术与基因工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身体及其发展过程等。女性主义挑战生理学中的还原论,将自然和生物学视为复杂和不太固定的东西,主张采用因果关系的互动模式来理解生物学现象。女性主义生物学观点认为,动物行为一向被当作简单的本能,实际上动物行为很复杂。在报告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时,人类往往爱使用等级和统治的概念。而如果把动物行为当作愚蠢的,用它来说明人的本能就有问题了。有人用动物的生存竞争来证明人类社会竞争的自然性质,其实竞争理论和自私基因论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竞争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认为竞争是“自然”的真理的立论并不可靠。

  再以物理学为例,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物理学的男性气质表现为:女物理学家少,在英国占4%,在美国占2%;男物理学家的行为方式是男性气质的,富于攻击性和竞争性的;男性意识形态和实践表现为,总是要去征服自然,而不能接受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互动关系;对现实性质的观念总是把观察对象视为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物质”;将军事化的纪律强加于自然,将人对自然的权力演变成人对人的权力,以自然为工具。

  在技术问题上,女性主义认为,如果重写技术史,女性应当能顶三分之二的天。问题就在于首先应当改变技术的定义,把它从男人的领域转变到人的领域。从目前所有的技术史来看,好象女人从来没有发明过什么,与技术完全无关。其次应当改变关于哪些技术属于重要技术的定义。例如采集、耕种、照料孩子、治病等都是重要的技术。而在男性的技术史中,这些技术往往被忽略。

  在技术的发展史上,女性的作用也往往被忽视。例如,在19世纪90年代电话业刚起步时,有人说,女人使用男人的技术没有好结果。过去电话的用户只有公司,电话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后,女性对电话的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包括:电话的使用范围扩大;电话改变了人的日常活动。电话对女性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解放了女性,把她们从家务劳动的奴隶地位解放出来,获得了更多的休息时间、社交和快乐;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性别歧视,男性开始嘲笑爱打电话的长舌妇,嘲笑她们对电话的非理性利用,“有闲阶级的女性在电话上用无益的闲聊浪费时间”。不打扫房间,不教育孩子,只顾在电话上闲聊。

  在女性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关系上,电动车首先作为女性车型推出是性别意识形态影响汽车生产的典型事例。在使用汽油、蒸汽还是用电力的选择上,女性喜欢舒适、方便、美;男性则喜欢力量、经济和节约。所以人们将汽油车与男性连在一起,将电动车与女性连在一起。前者快、大、脏;后者慢、小、静、干净、简单、舒适。如果在汽车技术刚起步时,女性的需求能够占上风,那么我们今天的汽车工业也许是以电动而不是以汽油为主,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方面也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局面。

  六、生态环境问题

  女性主义批判了环境哲学的男性模式,将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生态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质疑人与自然关系的男性模式,反对两分法和压迫逻辑,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男性最初是狩猎者。生态女性主义中的素食主义者认为:男性气质是食肉的基本根源。也许这种观点走得远了一点,但不失为一种新的观察视角。

  女性的工作往往与环境相关:农业,家务,某些社会服务工作,如缝纫、除草等。由于环境恶化,她们比男性更多地感受到工作的艰难。如,由于森林和水源的消失,她们不得不在打水和打柴上花更多的时间,走更远的路。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的人们感觉不明显,因为大多数的人早已远离食物、能源和水的供应源头。她们能遇到的环境问题有生育子女和养育子女时遭遇到的环境问题,购买食品使她们注意到食品污染一类的环境问题。

  最贫穷、社会地位最低的个人和社区,更多地面临着环境问题。穷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都是污染的主要受害者,难以躲避污染的负面影响。而从全球角度看,女人一般比男人穷困,特别是单身母亲和老年女性。如前所述,男女两性在收入和职业上是不平等的,因此,女性更容易陷入贫困的境地,也就更多地暴露在生态污染的威胁之下。

  七、道德情感问题

  在道德和情感问题上,女性主义批判男权文化对人的道德和情感的贬低,对死亡的恐惧,对强烈冲动和感觉的恐惧,对母亲对婴儿的权力的恐惧与排斥,对自然的恐惧。

  有一个关于男女道德差异的着名实验:汉斯两难命题。该实验用一个假设的情节询问男孩和女孩,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假设的情节是这样的:汉斯的妻子如果得不到一种贵重的药就会死,但是汉斯买不起这种药,卖药的人不肯降价卖药。向孩子的提问是:汉斯该不该偷药。

  杰克(男孩)的答案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原则:生命价值和财产价值。由于生命价值先于财产价值,他的回答是:汉斯应当偷药。

  爱米(女孩)的回答不是从具体情境中做抽象思维,而是想知道更多的细节:汉斯爱他的妻子吗?他试着跟卖药人沟通过吗?他能去借钱吗?如果汉斯因为偷药进了监狱,他妻子怎么办?

  吉利根对这两种答案所做的评论是:这不是数学和逻辑的问题,而是关系问题。两种回答走的不是一条路。我们不应离开具体情境抽象谈原则,而应当视具体情形而找到正义与关怀之间的平衡点。这一事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不止是男女思维方式之不同,而且有男女两性道德观念的差异。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道德观念就是关怀伦理学。关怀这一价值一直受到男权制的忽略和贬低,而如果关怀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肯定,人类之间的关系将会大大改观。女性主义的政治是关怀政治、和平政治。对女性来说,在“自我”和“他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自我不是来自他者,而是自我与他者的混合。

  女性主义者指出,除了休谟、黑格尔、穆勒等人,几乎所有西方的理论家都是男同性恋者、传教士、厌女论者和清教单身汉,他们要求的只是平等和疏远的伦理,否定信任和关爱。情感是男女两性的主要区别。在理性与感情中,女性往往更加强调情感的作用,强调母性的感情和敏感。而男性往往是拒绝表达情感的,认为男人的眼泪是非男性气质的软弱表现。有一种观点认为,爱在女人生活中比在男人生活中重要,因为男人有别的事可做,男人的成功在事业上,而女人的成功的最佳途径往往是爱情。

  在私领域,从育儿到家庭中的各种琐事主要都由女性来做,因此,男性比女性更加缺乏表达情感的技术,也更不容易受他人情感的感染。在中非的狩猎采集社会,父亲每抱1分钟孩子,母亲抱8.6分钟孩子。即使在瑞典,女性也比男性更多照顾孩子。有些国家男性照顾孩子的比例不足10%。有人因此认为,女性有所谓“母性本能”。其实,所谓母性本能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们把它捧上了天,拼命赞美它的无私伟大、牺牲精神;另一方面,它似乎表明做母亲是女人的天职,无私奉献和牺牲自我是女人的天性,如果有女人不愿做母亲,不愿牺牲自我成全他人,就会被斥责为缺乏女性气质。其实有研究表明,所谓“母性本能”并不存在,证据是中世纪有许多母亲抛弃孩子,母性的要求对许多女性造成伤害,因为她们做不到不自私,做不到总是那么关爱,做不到除了家庭什么也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某种表现为“母性本能”的品质即使在现代存在,也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有研究者从三个层面概括了女性的道德观念。第一个层面是个人生存的道德,女性倾向于否定自私,肯定责任心;第二个层面是女性倾向于将自我牺牲作为美德;第三个层面是女性倾向于非暴力道德。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在道德伦理问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文化女性主义比较强调女性在道德伦理方面优越于男性的价值,主张弘扬女性的道德伦理价值,批判和取代男权制的自私自利的、残酷竞争的、好战的道德伦理价值;后现代女性主义则更加强调所谓女性“天性”的非自然形成的、社会建构的性质,反对女性做单方面的牺牲,反对用所谓“女性气质”束缚女性的自由发展。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银河作品集
李银河性学心得王小波十年祭两性关系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