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静心》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请把心调到微笑的频道(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静心》 作者:李叔同

第16章 请把心调到微笑的频道(1)

  人就像是一台有很多频道的电视机,我们调到佛的频道,我们就是佛;调到痛苦的频道,我们就是痛苦;调到微笑的频道,我们就是微笑。

  你也能在微笑中举重若轻

  那颗纯正的心,有着一份坚定,也有着一种举重若轻的大气,于是他在微笑中修成正果。

  弘一法师对于因果的见解颇深,他曾给他的善友们讲过由于开悟而最终修得正果的一个修行故事。

  世尊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周利檠陀伽者,根机很钝,其兄教他读诵上项偈子,经过三个月之久都背诵不出来,认为不可造就,令其回家,他哭泣不肯去。世尊见到,教他两句偈,后来他证得罗汉,大开圆解,辩才无碍。世尊说周利檠陀伽前生是一位三藏法师,会讲经说法,但是吝法,教人总要留一手,所以今生得愚痴报。

  世尊教他时,教了上一句,下一句又忘了;教了下一句,上一句又忘了。以周尊者之钝才尚能证到罗汉,我们比他总好一点,若今生不能成就,毋乃太自弃了。

  对于世人来说,相信因果并非消极认命,而是在确定了目标后,将目标当成一粒种子,想要让它生根发芽就要给它施肥浇水,有耕种必有收获,有付出必有回报。

  从佛学上来说,法是无影无形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所以想要求得真法,只需潜心修行便是真正的付出。唐朝名相裴休,是一位学禅的居士,他曾将自己参禅的心得记录下来并编印成册。

  有一次,他将自己的书籍呈送给黄檗禅师,希望能得到黄檗禅师的指点。

  黄檗禅师接过之后,随手往桌上一扔,许久之后才问裴休:“你能够懂我的意思吗?”

  裴休诚实地回答:“我不懂大师的意思!”

  黄檗禅师便开示道:“‘禅’是教外别传,不设文字的,你把佛法真理写在这个上面,是扼杀了佛法的真谛,也失去了悟道的真意,所以我才不看。”

  裴休听了以后,对禅更加契入,对黄檗禅师也更加敬重,并作颂赞曰: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八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示何人?

  黄檗禅师看了以后,并没有任何的评论之意,只道:“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

  真正的佛法需要潜心修行,认真领悟,不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诠释出来的。

  有因必有果,有怎样的付出必有怎样的收获。如果苦修善学,愚钝之人也能成正果;如果只想诠释禅佛,必然无法到达真境界。

  笑容总在杂念顿起时消失

  意动则心动,念由心生,心念平和才能智慧过人。

  假如为外物所扰,笑容就会在你杂念顿起的时候离你远去。

  弘一法师一直教化世人要心念平和,不张扬,不外显,即:发心学道,如道业有成。只可自己知道,不必向人家说,说了他未必信,反而生毁谤。

  “端坐正思惟”这句话不能看呆,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讲“坐禅”并不是打坐,坐是不动,心不动叫坐,对五欲六尘不动心谓之坐。

  禅是不着相,外不着相日禅,内不动心日坐。

  石屋禅师在外云游说法时,碰到了一位青年男子,畅谈之下,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两人一同投宿到一家旅店。

  半夜,禅师听见有人在他的屋子里蹑手蹑脚地走动,于是问:“天亮了吗?”

  一个青年答道:“还没有!”

  禅师再次开口问道:“你到底是谁?”

  对方回答:“小偷。”

  石屋禅师道:“喔!你原来是一个小偷,这是第几次了?”

  对方回答:“数不清了。”

  石屋禅师问道:“每偷一次,你会快乐多久?”

  “那要看偷到的东西的价值了!”对方回答。

  石屋禅师又问道:“那你的快乐能够持续多久呢?”

  对方回道:“几天而已,过后仍旧是不快乐。”

  石屋禅师说:“哦,原来只是一个鼠贼,为什么不做一次大的呢?”

  对方问:“原来我们是同道中人,你一共做了多少次啊?”

  石屋禅师回道:“只有一次而已,但让我终生受用啊!”

  对方急忙问:“在哪里偷的,能告诉我吗?”

  禅师突然抓住这个青年的胸口问道:“这个你懂吗?这个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如果你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他,毕生受用不尽。”

  一语惊醒梦中人,青年从此改邪归正并且拜石屋禅师为师,后来成为了有名的禅者。

  很多人就像是故事里的青年一样,自身贮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却不知道,常因图一时之快,心念一起便误入歧途。妄失本性的人又怎么能够得到永远的快乐呢?又怎么能有真正的收获呢?

  大师教化:真正修行的人最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否与佛的教诲相应。少批评人,少说是非长短。身口意三业,口业最易犯,往往障碍了自己与大众的修学。少发议论,心中自然清净慈悲。“无知”

  即古人所讲的大智若愚,心中有真实的智慧,在修持方面,永远精进不退,懈怠堕落就都能离开。

  哗众取宠让人仪态尽失

  有些人爱玩儿小聪明,其实真正聪明的人总是很低调,因为他们知道,自作聪明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来不过度虚荣和过度表现,任何时候,他们都知道如何铭心智。

  弘一法师身为一代宗师,但一直不忘谦虚自检,他对自己说:“真正修行人的态度是如痴如呆。我们比古代大德比不上,即民初的先贤也比不上,自以为聪明是劣智,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是修道人的大忌。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工夫才能有进步。等觉菩萨还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何况我们凡夫,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

  大师也曾以故事点化世人不要故作聪明:有两个寺庙相邻不远,一个寺庙的僧人外出办事时,必定会经过另一个寺庙。每当这个时候,另一个寺庙的僧人总要想办法出来“斗法”。

  一天早上,一个小沙弥出去办事,路过另一个寺庙门的时候,这个寺庙里的和尚拦住了他的去路。

  “你要到哪里去?”和尚问道。

  小沙弥回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和尚无话可说,败下阵来,回去请教自己的师父。

  师父告诉他说:“明天你继续问他,如果他还是这样回答,那你就说,如果没有脚的话,你到哪里去呢?那么他一定回答不了!”

  第二天一早,昨天败下阵的和尚早早地守候在庙门前。一会儿,昨天那个小沙弥从寺院里走了出来,和尚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拦住他,轻蔑地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风走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小沙弥不慌不忙地说。

  和尚再次语塞,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小沙弥扬长而去,和尚只好垂头丧气地去请教师父。

  师父听了和尚的描述,很不高兴,责备道:“你真是太笨了。你为什么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来!如果下次他再随便编个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问他:

  如果没有水,你到哪里?他一定答不出来!”

  听了师父的这番话,和尚高兴极了,他心想,明天看你怎么应付我!

  第三天,和尚又早早地等候在寺庙门前,等小沙弥过来后,和尚走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呢?”

  小沙弥被纠缠烦了,于是告诉他:“我要到菜场去!”

  和尚本来准备了一大堆问题用来刁难小沙弥,可是听到小沙弥这么说,和尚傻乎乎地站在那里无言以对。

  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无聊地去和别人做没有任何意义的纠结。

  人应该多花一点时间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得到释放和解脱。

  找到心中盛开的莲花

  滚滚红尘,能拥有一颗慈悲之心尤为可贵!多一份慈悲心,世间就多一份温暖。慈悲应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让那份禅意,让那朵圣洁的莲花在心中灿烂地绽放!

  佛家信奉心怀慈悲、普度众生。弘一法师在给僧众们演讲的时候也曾就佛家的慈悲度化之心与众人分享:“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慈悲就是为大家而忙碌,并非一己之私。有一次,佛光禅师问克契和尚:“你到这里来学禅已经二十余年了,但是从来没有向我问过道,这是为什么呢?”

  克契和尚答道:“禅师每日都很繁忙,我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荏苒,很快又三年过去了,佛光禅师再次见到了克契和尚,于是问道:“你到我这边来,今天我有空,我们谈谈。”

  克契赶快合掌作礼道:“我知道禅师很忙,不敢浪费您老的时间!”

  佛光禅师知道他是过分的谦虚,便说道:“学道是需要不断参悟的,不来问我怎么参透啊?”

  克契依然说:“因为禅师太忙了。”

  佛光禅师听后大声呵斥道:“忙!忙!忙!我是为大家忙,当然也包括你。”

  听了禅师的话,克契和尚终于有所悟。

  原来禅师一直为大家忙碌,一直为度化众生而忙碌,他忽视了禅师的慈悲之心,一直以一颗自私之心去揣度别人,所以以至于光阴空流二十年。

  做一只快乐的蝴蝶

  只要你有一颗快乐的心,你也可以像蝴蝶一样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与花儿嬉戏,以湖水为镜欣赏自己美丽的舞姿。

  对待眼前的事情诚心诚意去处理,不推脱、不怠慢就是良好心态的体现。做事情就像修佛一样,弘一法师针对修佛就曾说:“每日行一次或二次三次,必须至心诚恳,未可潦草塞责。”印光老法师也曾说:“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吾人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

  有一个小和尚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去找师父开示,禅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黄昏,庄子信步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觉得自己很久都没有这样自在了。之前,他一直为无法被别人理解而压抑痛苦,为了摒除心中的杂念,他想了很多办法,希望只沉静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躺在草地上,微风中泥土和青草混杂的香味不时扑来,这时的庄子觉得放松极了,于是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竟然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蝴蝶。他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与花儿嬉戏,以湖水为镜欣赏自己美丽的舞姿。

  突然,他醒了过来,但是好长一段时间无法分清现实与梦境,良久之后,他不禁哀叹道:“梦境无论多么美好总归是梦,梦醒之后庄子依旧是庄子。”于是他怏怏不快地回到了城里。

  可是有一天,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又何尝不是那只自由自在的蝴蝶呢?自己如此苦闷完全是因为自己心态的缘故,于是从此之后庄子变得快乐起来。

  禅师对小和尚说:“你的快乐别人是不能主宰的,关键要看自己。”

  小和尚顿悟。

  心态能左右你的一切,包括成败。不要忽视自己的心态,更不要因为心态而使你成为失败者。

  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心态的人取得的结果可能截然相反。改变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抛弃那些消极危险的心态,将自己的弱势变为优势,或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

  财富是无形的

  财富和金钱不是同一个概念,人们之所以失意,是因为没有看到自己拥有的大量财富。我们拥有亲人的关怀;拥有朋友的包容;拥有路人的相视一笑,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弘一法师在给信徒们讲经时将这种财富一语道尽:“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义高深,常人很难了解。若药师法门,不但对于出世间往生成佛的道理屡屡言及,就是最浅近的现代人类生活亦特别注重。如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福寿康宁,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为饶益’等,皆属于此类。”

  一个年轻人经常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于是找到无德禅师,希望可以得到开示。

  无德禅师看见年轻人愁眉不展,问道:“施主,你为什么不高兴?”

  年轻人叹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那么贫穷,佛祖真是太不公平了!”

  “穷?但我觉得你很富有啊!”无德禅师不解地说。

  “这从何说起呢?”

  无德禅师避而不答,反问道:“如果我打断你的一只手,给你一千两银子,你答应吗?”

  “不答应!”

  “那我用一万两买你的一只眼睛,你干吗?”无德禅师又问。

  “当然不干!”

  “假如把你变成一个快死的老头,给你一百万两黄金,你同意吗?”禅师接着问。

  “坚决不!”

  “这就对了。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有美好的青春,你就可以奋斗,这样算起来,你也是个富翁了。”

  禅师微笑着说。

  健康是无价之宝。身体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力保障,有健康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一切。如果失去了健康,就算得到了全世界的财富也无福消受。

  别忽视纯真自然之心

  人们有一种天然的智慧,只是一路走来被生活磨砺得所剩无几,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辛苦。人若有一颗自然之心,便能保留一份天性中的智慧,让人生更加从容而丰富。

  弘一法师讲经时,对人们的天然智慧做如是说:“药师经云,‘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

  就是这个意思。”前两句从反面转说,“无垢浊心”就是智心,“无怒害心”就是悲心。下一句正说,“舍”及“平等之心”就是智心,余属悲心。

  释迦牟尼为了开悟弟子,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商人先后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为人处事机灵圆滑,并时刻陪伴在他身边,就像是他的影子;第二个老婆是他抢来的,花容月貌,身边的人都很羡慕他;第三个老婆善于操持家务,让他无后顾之忧;第四个老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商人却不知道她在忙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还有她的存在。

  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了,但是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决定选一个老婆陪他同行。于是他将四个老婆召集在一起问:“我要远行,你们谁愿意跟我同行。”

  第一个老婆一改常态说:“我是不会陪你去的,你还是找其他人吧!”第二个老婆说:“别忘记我可是你抢来的,所以不会陪你去受苦的!”第三个老婆说:“我向来身体不好,所以无法承受路途颠簸之苦,就不随你去了,但是可以送你到城外。”第四个老婆说:“你放心吧,只要你需要,我随时会在你身边!”

  听完老婆们的话后,商人感慨道:“到了关键时刻才能看到人心啊!”

  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你们现在明白了吧,那四个老婆其实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老婆是肉体,肉体最终是会与你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金钱,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它奔忙,可是到头来却无法带走它;第三个老婆是自己的妻子,虽然生前可以同甘共苦,但是死后还是会分开;第四个老婆是指人的天性,你可以忽视它,但是它却始终对你不离不弃,无论你处于何种境界,它都不会背叛你。”

  天性永远与你相随,所以人要保持自己的天性。

  用心去爱,才能用心微笑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就会越来越少。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叔同作品集
静心花雨满天悟禅机禅里禅外悟人生弘一法师全集从容旧时的盛宴心与禅李叔同说佛淡定的智慧问佛观心索性做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