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3章 幸福的起点,来源于知足(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者:廖浠鹏

第53章 幸福的起点,来源于知足(1)

  幸福是什么/【保加利亚】埃林·彼林韦苇译

  必读理由埃林·彼林以写农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著称于世。他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之后,开始“用自己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创作心境”为孩子们写作,文章《幸福是什么》就是其中一篇优秀作品,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作者简介

  埃林·彼林(1877—1949),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曾做过多年的乡村教师,在1945年保加利亚解放前任过博物馆馆长、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从1909年开始,在近40年时间里,他为儿童写了许多书,有童话、寓言和短篇小说。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最有代表性并且成就最高的就是写于1933年的《比比扬奇遇记》,它被称为东欧儿童文学的一块宝璧。

  村子里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常常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放牧。树林里有一口老喷泉,已经不喷水了。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喷泉往深处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挖那口喷泉。又过了一天,他们搬来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她问:“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砌这口井就是为了让人喝的。”

  姑娘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祝你们幸福!”

  一个孩子问:“你祝我们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啊?”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

  过了十年,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仍旧静静地流着。小井旁边的树苗已经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

  第一个青年说:“咱们分手以后,我就去一个城市里,在那里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成了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第二个青年说:“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白费,所以我感到幸福。”

  “那么你呢?”他俩问留在村子里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白色的花环。

  “我很高兴,”她说,“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青年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说完又不见了。

  心灵感悟

  幸福的智慧并不难懂,帮他人一个小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一次座,向捐款箱里放一张钞票……幸福就在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幸福正在路上微笑地走来。

  回首往事/【英国】爱德华·吉本杨自伍译

  必读理由吉本不仅为人类的文学宝库增添了宝贵的遗产,而且在史学思想上也独具睿智。《回首往事》便彰显了他敏锐观察、怀疑的精神、生动的笔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爱德华·吉本(1737─1794),英国作家、历史学家,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

  我观照着芸芸众生的共同命运,应当承认,在问卜生命凶吉的时候,我中的彩要算得天独厚了。普天之下,绝大部分地方野蛮横行,奴役遍地;在开化地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又注定愚昧贫困;而我则降生在自由开明的国家,况且出身于富贵人家;这双重福分真是万里挑一,可遇而不可求。约莫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婴儿能活到五十来岁,这是大概的估计。如今我年过半百,不妨平心静气地估量一下目前个人的存在价值,谈谈精神、躯体、状况这三层内容。

  第一,幸福的首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是问心无愧,不因任何不光彩的行止为人诟病或耿耿于怀而玷污良心。

  不怀罪愆的隐私,毫无令你面色发白的劣迹,你的铜墙铁壁便拔地而起。

  ——贺拉斯

  快乐的性情,适度的敏感,一动不如一静的本性,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淘气的爱好和习性,或许由于通情达理或时光流逝而有所改正。好学,这种激情从乐趣中获得了勃勃生气,它朝朝夕夕、时时刻刻带来一种源源不断的无所他求而又合乎理性的享受;我感觉不到精神功能的退化。生荒的土地耕耘之后面貌大为改变:幻想的花朵,无伤大雅的过失,是否尚未被偏见的杂草所澌灭,恐怕这就令人产生疑问了。

  第二,我已经摆脱了孩提时代长期的险境,医生郑重其事的忠告多半是可有可无的了。“过分健康会发狂”是我从未体验过的,而岁月也增强了我柔弱的体质,婴儿阶段充足安宁的睡眠是无价之宝,我身心的状态可能都得之于此。

  第三,上面我谈到了社会和境遇的有利条件,但是倘若拥有之后,每年并无足够的给养作为保证,那么这些享受就会变得毫无趣味或味同嚼蜡。根据瑞士的等级标准,我是一个富人,应该说是席丰履厚了,因为我的收入高于花费,而我的花费能令我称心如意。好友谢菲尔德勋爵又善意地帮我解脱了不合我品位性情的烦恼:由于初衷未能如愿,我再也不曾认认真真地抱有缔结良缘的心思,这算不算多余的话呢?

  看到文人墨客惺惺作态我便产生反感:他们自怨自艾弃实求虚,还说声誉(有时是名不副实)付出了几分代价,因为招致了嫉妒、苛评、纠缠。我亲身的经历至少使我懂得一个迥然不同的道理:撰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艰辛工作给过去二十个幸福的春秋注入了活力,它的成功使我获得了人世间的名望、地位、身份,要不是这部书,我就没有资格得到这一切。著书立说中的自由确实激怒了一班好事之徒;不过我还算相安无事,没有遭人面刺,物议蜂起我不久也习以为常了:我的神经还不至于战战兢兢,我的文学性情形成得恰到好处,所以感受到的愉悦多于痛苦。含混其词不分高下的揄扬,可能会唐突作者不失理性的傲气,而不是令其感到恭维;但是他无法也不应当对人前人后评价的公正之词漠然置之。即便他道义上的同情心得到了满足,因为他想到了现在,此时此刻,他正在给远方的朋友以一定的乐趣或知识;想到了有朝一日,那些尚未出世的子子孙孙,都会成为他的神交。我不敢自吹结交过王孙公子或他们对我优容有加;对英国文学的护持早已转向我们的书商身上,衡量他们的手笔大小则是对我们共同成就最不过分的检验。我的运气当算中道,或许这一点促使我倍加勤奋。

  现在只是俯仰之间,过去不复存在;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一片黯然,充满疑团。今天可能便是我的末日:不过从概率规律来看,倘若天假以年,我还能活上十五个年头。泛泛而论的话,规律总是正确的,一到具体问题,规律又总是错误的。不久之后我就要走向另一个阶段,既有识力又有阅历的贤哲丰特奈尔视之为其漫长生命中无比欣慰的一段。他的抉择得到了那位出口成章的自然史家的许可,他把我们精神上的幸福安排在成熟的季节,这时我们的七情六欲大概都平息下来,我们的任务都已完成,我们的壮志已酬,我们的根基牢固,名利双收。在私下的交谈中,那位伟大和蔼的先哲补充了很有分量的现身说法;在伏尔泰、休谟和诸多文人的生命历程中,这份秋天里的福气都可引以为例。这种令人安慰的理论我倒真是乐于接受而无意提出异议。我不以为自己身心会未老先衰,但又不得不说句违心的话:时光渐短,心愿难遂,这两层原因会不断地给生命的黄昏抹上一团深深的阴影。

  心灵感悟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虽然它常常会被理性的人们遗忘,常常会被虚幻的名利所代替,常常会被艰辛的生活所压抑,但幸福确实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

  幸福:逐之则去,

  予之则来/【美国】约翰·坦普顿叶晓虹译

  必读理由如果说坦普顿的投资思维令人称奇,投资业绩举世瞩目,更为称道的,应该是其对信仰的不懈追求。他从容、坚定、智慧,积极思索人生,以理性的态度,永不悲观的探索和追求,告诉我们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需要给予。

  作者简介

  约翰·坦普顿(1903—2008),又称约翰·邓普顿。他被誉为20世纪全球顶尖十大基金经纪人之一,全球投资之父。

  曾经有一个男人决定为自己找到幸福。他生意做得很大,赚到了很多钱,但他工作太拼命了,因此觉得很累很辛苦,根本没有幸福的感觉。于是,他开始经常和有钱的朋友们聚会,希望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这种热闹背后的空虚与无聊。他跟一个在他看来具备了所有优点、会使任何一个男人幸福的女人结了婚。婚后他发现,成为他妻子的这个女人像他一样,也在寻找一个能给她幸福的人,他们都辜负了彼此对对方的期待。当孩子出世的时候,这个男人认为,这个新生命至少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吧,但孩子需要时间、耐心和照顾,而他总是忙着自己的生意和朋友,无暇照料孩子。于是,他再次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找到幸福,反而多了一份责任。所以他认为,幸福只有在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才能找到,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他便放弃了自己的生意,离开了朋友、妻子和孩子,跑到一个地方过起了清闲的田园式生活。

  这个故事还没有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清闲的田园生活也没有给这个男人带来幸福。他又继续寻找,甚至打算开始新的事业、结交新的朋友和建立新的家庭,尽管看起来这些事情在他以前的生活中给他带来了不少问题。看来,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幸福的根基在哪里,认识不到幸福只能在他自己身上找到,而不能在自己之外的事物和地方找到。他没有认识到每一个人就是一口很深的、藏着幸福甘泉的水井,需要用抽水机把它抽取上来灌注在他人身上,才能使它流通、活跃起来并成倍增长。我们也许还记得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当你把快乐与他人分享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当你把忧愁告诉别人的时候,你就只有一半的忧愁。”

  如果这位男子在生意中懂得和同行及下属分享他特殊的才能,在交际中懂得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他们的困难,他可能已经找到了幸福;假如他在家庭中懂得为妻子和孩子的幸福着想,处处付诸行动,他也可能已经找到了幸福。可是,他不懂得付出的爱会加倍归来的道理。这个男子可能就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总是相信生活以外的东西(比如金钱和物质)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满足。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一旦我们“坐拥繁华”时,却会发现“心中变得荒芜”,我们越以外在的方式追求幸福,幸福就越逃离我们,离我们越遥远。可怜的人啊,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到幸福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并且知道怎样才能把它提取和释放出来?

  我们要开启幸福的源泉,首先可以从自我欣赏做起,欣赏自己特别的才华、新奇的观点、执著的信念、勤奋地工作和学习等等,并且确信我们很了解自己,然后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别人身上那些相同和相似的个性品质,并且羡慕和欣赏它们。

  其次,要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有时候,爱和赞扬的语言就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最崇高的礼物。所以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的能力,并告诉他们你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优点。我们还应该鼓励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尤其是要对所有需要爱的人说“我爱你”。

  再次,要学会宽容。当不愉快发生时,我们要习惯于向对方说“对不起”,不管谁对谁错。或者,对别人的伤害真诚地说“让过去的就过去吧,我们重新开始吧”。要知道,这些简短而平凡的言语会带来感激的回应,化解我们人际道路上所遇到的阻力和冰块。

  与此同时,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饱满的热情。有时候,幸福可能只是给一个孤独的朋友一通电话,或是给生病的家人一个问候;幸福也可能只是倾听别人的述说,不发表任何看法和建议,只需要专注的神情和静静地聆听;它也可能只是帮助别人做一点琐碎的事情,跑一跑腿或听候别人随时的需要。

  金钱和财富可以成为来自我们自身的快乐之泉吗?当它们来自一颗愉悦的心时,答案是肯定的。若我们的动机适当,和需要的人分享我们所有的东西,则会增加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出发点应是分享或抚平他人的痛苦而非炫耀爱心及善行,更非沽名钓誉。

  当海明威因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把钱捐赠给了古巴的圣母像。他说:“当你把一件东西拿出去的时候,你才拥有它。”是的,“给予”就是除了与他人分享我们自己的幸福以外没有其他的动机。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己贮存幸福的水井视而不见,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总想通过赚钱来买幸福,这就会和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内心有几分安宁、舒坦和欣慰的感觉来检测我们付出的程度。如果我们从贮存的幸福里取出了爱给别人,它就会像春风乍起一池涟漪,使整个池水荡漾。

  对一个渴求幸福的人来说,他很容易混淆“追求”与“拥有”,他会用生活的实物来填充空虚感,并错误地以为那些物质能够填补这种空虚,让自己获得满足、得到幸福。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和苦苦寻找的幸福就在自己身上,我们一直带着它,而只有当我们把它给出去的时候,我们才会强烈地感受到平安与快乐。

  心灵感悟

  获得幸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神奇玄妙可言。简简单单做人就能得到幸福,但是世人有几个能够如此超脱呢?若想成功,就必须从身边所有琐碎的事情做起。有一首禅诗讲:“处处缝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当我们忽视了身边很多现成的小事时,又怎么能够奢望生活给予我们更多的恩赐呢?

  软弱的人类/【法国】卢梭陈筱卿译

  必读理由卢梭肯定人性本善,崇尚自然,提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本质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其实人应当简单一些,时常给自己的心灵卸掉重负,不被现实的社会所累。

  人越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越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只有在他似乎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痛苦才最为轻微,因为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而在于对哪些东西感到需要。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廖浠鹏作品集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