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天赋的教育资格(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李轶君

第4章 天赋的教育资格(2)

  美国的约翰·亚伦瓦德博士将母子间的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的心电感应关系”,这不仅证明胎教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的,而且也说明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资格是天赋的,比其他人带有先天的优势。子宫心理,如影随形

  子宫心理是指抚养孩子的母亲能够保持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心理。子宫是很奇妙的,它能随着孩子长大而不断长大。这样养育的孩子会很快乐和健康。通常情况下,母亲天生具备子宫心理,而父亲则没有。

  孩子出生之后,尽管离开了母亲的子宫,但并不会随着与母体的分离而和母亲疏远。母亲通过抚摸和哺乳,可以继续保持那种和孩子沟通、感应的特殊能力,随着孩子的高兴而欢喜,随着孩子的难过而悲伤。

  这种子宫心理是母亲所特有的,父亲以及其他抚养者并不具备。如果没有这种子宫心理,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精神上的关爱而走上犯罪道路。即使没有走上犯罪道路,也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损伤或缺陷。

  比如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幸福,可以说就是牺牲在这种缺少子宫心理的教育之下。

  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中。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虽然性格温和、善良,但感情上却极度忧郁;父亲是宫廷乐队的男高音歌唱家,却酗酒成性。贝多芬的童年很不幸,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后,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实施在小贝多芬身上的音乐教育严酷到我们常人想象不到的程度。

  他把4岁的小贝多芬关在一间屋里,强迫他练习弹钢琴和拉小提琴。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小贝多芬从熟睡中打起来,让他弹琴直到第二天早晨。不满8岁的贝多芬常常被强迫在波恩的听众面前表演。贝多芬11岁时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小贝多芬每天都痛哭、流泪,并形成了极端、反抗、多疑的性格。

  这个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乐圣,其整个人生是极其不幸的:作为一个孩子,因母亲早逝,父亲粗暴,他从不曾享受过家庭温暖;作为一位音乐家,却在中年创造鼎盛时期遭受失聪的折磨;作为一个男人,虽然他一直渴望有爱情的慰藉,却因性格难与人相处而独身终生。

  母亲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孩子总是能及时地得到母亲的呵护,最关键之处在于怀孕、分娩、抚育中形成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子宫心理,这种心理不管孩子长到多大,母亲的心理就像子宫一样随着孩子长大。父亲的心理也许像天空一样高远,但却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天地;母亲的子宫也许只有一尺之高,但却是孩子最幸福的港湾。母亲的心理与孩子是同步的,是一同成长的,这一点女性远远比男性优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好的幼儿计划能把单一的课程强加给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母亲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亲这样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子宫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教育极为重要!

  孩子越是幼小,这种子宫心理的作用越是明显,正是因为这样,入学年龄才被人为地定在7岁、6岁、5岁,为的是使孩子的心理成熟到大致相同的程度便于统一施教,面对数十个学生,老师也无法像母亲那样为一个个学生营造“子宫”环境。

  对每一个从小吃母亲的奶、在母亲怀里撒娇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一生的成长都不会孤独,母亲的关怀和理解永远像影子一样默默跟随。无论是开心,还是失落;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母亲的感应和反应永远与孩子同步。这一点是不具备子宫心理的父亲永远无法做到的。也许父亲更适合做一棵为家庭挡风遮雨的大树,而不是像母亲一样,化作一棵小草,和孩子并肩成长!记忆中最深的母亲印刻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刚出生时还不能区分妈妈和其他人,但几个月后他们就可以分得很清楚。当别人抱他时,他就会不停地哭闹,而母亲一抱立刻就会安静下来;看到母亲离开就会哭着用声音去追随,看到母亲回来或听到母亲的声音就会马上露出笑容,并发出表示欢迎和高兴的声音……这是很正常的亲子依恋现象。其实,不仅人类中有这样的现象,在整个动物界几乎都是如此——小动物出生后跟在母亲后面亦步亦趋,寸步不离。

  这种依恋和跟随对其成长乃至一生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专家把这种影响称之为“母亲印刻”。假如小动物出生后,照顾它的并非亲生母亲,那么这种本能便将印刻的对象指向抚养者。其产生的根本源自生命体的本能。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带着可以维持自己生命发展的本能而诞生的,对于刚出生的、没有任何力量保护的幼小生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自己的保护者之间产生一种相互的依恋。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这一印刻对动物长大以后生活的影响之深几乎难以想象。比如:一只雄孔雀从小就在动物园的乌龟馆里生活,到了成年时期居然不搭理新来的雌孔雀,却频频向一起生活的乌龟示爱。这便是生命之初的印刻在发挥作用,只是幼年的环境使雄孔雀发生了错误的印象。

  在人类的成长中,这种印刻起到的影响更加巨大。那些吃得好穿得好,但没有在早期印刻中得到足够关爱的孩子,一生都会遭受焦虑的困扰。专家认为人类中较为普遍的恋母情结,其根源也是这种印刻在发生作用。

  历史上曾有一桩著名的“疑案”:18岁青春年少的明宪宗不顾一切人的反对,不但将大他17岁的万贞儿立为贵妃,后来还为她废了皇后。尽管后宫佳丽如云,但明宪宗只对万贵妃情有独钟,忠心不二。最不可思议的是当万贵妃57岁暴亡后,明宪宗居然也一病不起,并在几个月后随之而去。

  人们一直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这段恋情,猜不透何以一个既非年轻貌美,又无超人才学,更无显赫背景的老宫女能把一国之君牢牢地拴在身边,为她至死不渝。

  其实若翻开历史,并结合“母亲印刻”的观点,就很容易找到隐藏的答案。明宪宗在两岁时,就由皇太后孙氏派来的亲信宫女万贞儿照顾。此时万贞儿已经22岁了,正是可以做他母亲的年龄,想必在明宪宗的童年,她也是给予了无限的关爱。就像儿子对于母亲的信任一样,明宪宗怎么会对她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和犹豫呢?

  后来,明宪宗的这种依恋更随着年龄的发展与成人间的爱情纠缠在一起。从此,万贞儿不但是他心理上的母亲,更成为最可靠的情人。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竟然会在她死后追随而去——母亲和情人的双重失去,让他的生命无以为靠。

  这种记忆中最深最远的印刻的力量之强大真是令人叹服,并再次证明母亲和其他任何人的身份地位是决然不同的。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到无穷的力量一样,我们的心中只要有母亲的依恋和支持,就算走得再远,也不会孤单无助!去——母亲和情人的双重失去,让他的生命无以为靠。

  这种记忆中最深最远的印刻的力量之强大真是令人叹服,并再次证明母亲和其他任何人的身份地位是决然不同的。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到无穷的力量一样,我们的心中只要有母亲的依恋和支持,就算走得再远,也不会孤单无助!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轶君作品集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