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处世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第五计宽厚待人(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处世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10章 第五计宽厚待人(1)

  宋朝的时候,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寇准老是攻击王旦,揭他的短处,王旦却专门赞扬寇准。

  宋真宗对王旦说:“你尽管说寇准好,他却说你的坏话。”王旦说:“道理应当如此。我做宰相时间长了,布政治事过错一定不少。寇准对陛下没有隐瞒什么,益加可见他的忠直,这正是臣敬重他的原因。”

  宋真宗却认为王旦贤能。

  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不合诏书格式,当时寇准在枢密:,把这件事报告了真宗,王旦受到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了处分。

  没出一月,枢密: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使很高兴地呈送王旦,王旦却叫送还枢密:。

  寇准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您有这么大的度量啊。”在官场上宽宏大度,可以化敌为友,加强同僚之间的关系。王旦虽不是名相,但其政绩也不错。当寇准对王旦苛刻时,他不生气、不报复,终于感动了寇准。

  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之所以总是觉得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像王旦那样的宽容吧。

  张良与老人

  宽厚是为人的美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有容,德乃大”,“宽则得众”。能够宽容别人,就显示一个人有大的德行,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几下。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是可造之材。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了。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再会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第5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5天,你早早就来吧。”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回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

  等到天亮,张良打开手中的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天下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异不已。

  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真的成了大军事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名噪一时,功盖天下。

  张良能宽容待人,至诚守信,做事勤勉,所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加强自我修养是多么重要。

  陈寿写历史

  宽厚待人还要求有正直的品格,坚持原则,正大光明,不利用他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晋朝有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陈寿,他写了史书《三国志》。我们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所以《三国演义》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陈寿在写《三国志》的过程中,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

  陈寿在开始写《三国志》之前,曾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翻阅了原先三国留下的各种文献记录,搜集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资料,还到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做过现场勘察,决心把这段历史写得真实、准确。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而且人们看见他总在书房来回踱步,常常陷入沉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来了一个亲戚,发现陈寿正写到“诸葛亮传”这一章,就问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人。陈寿说诸葛亮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亲戚听了很生气,责备陈寿忘记了家仇。

  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他父亲办事时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予以惩罚。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忧郁成疾,终于一命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因此,陈寿一家认为他们落到这步田地,都是诸葛亮造成的,心中十分怨恨诸葛亮。

  现在,听亲戚这么一说,陈寿也不禁彷徨起来。他想,诸葛亮一生励精图治,公而忘私;而且南征北战,百战百胜,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按理说,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写出来;可是,自己一家的遭遇又使他在感情上对诸葛亮有些别扭,而且如果照实写,亲戚们也不会原谅他。到底该怎样写呢?陈寿心里很乱,于是他干脆停下笔来,想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

  这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陈寿憋不住,就把心里的苦恼告诉给了朋友。

  那位朋友听后说:“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史记》,说它正直公允,准确无误,不假意赞美,不隐瞒丑恶。你这部《三国志》是否也能如此呢?”

  听了朋友的话,陈寿一下子醒悟过来:是啊,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诚实无私。当年司马迁宁肯得罪皇上,也要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现在,我难道能为自己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那我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了吗?

  陈寿又飞快地写了起来,很快“诸葛亮传”就写成了。陈寿还特地把这篇文章拿去给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生怕自己有什么写得不公正的地方。

  后来“诸葛亮传”成了《三国志》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大侠郭解

  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的宽厚态度,是以尊重别人为前提的。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人格、意志和感情,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西汉有位大侠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

  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

  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管人三十六计明宫奇案大唐游侠宋江山璇玑图用人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斧声烛影包青天说话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