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处世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2章 第三十一计大智若愚(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处世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2章 第三十一计大智若愚(1)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人生实践活动中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认知和实践。正确的人生态度,便是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实践。

  杜甫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尤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

  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工夫。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刘睦是东汉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学上进,喜好结交有学问、有道德的名儒。长大后被封为北海敬王,忠孝慈仁,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员去都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这位官员:“皇帝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怎样回答呢?”这位官员说:“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官虽然不才,怎敢不把这些如实禀告。”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这位官员感到很迷惑。刘睦又对他说:“你见到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刘睦不想让皇帝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志向的人都会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刘睦故作糊涂人,实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计。

  “大智若愚”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巨子招致杀身之祸。与领导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傻“得可爱,“疯“得恰到好处。谁不识其中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能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青梅煮酒论英雄

  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高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公元197年秋天,曹操逼迫汉献帝从洛阳迁都到许都。从此以后,皇帝成了他与诸侯争霸的工具,朝廷的一切大权都归于曹操。

  他自封为丞相,凡是重大事务,要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当时,曹操最担心两个人:徐州的刘备和驻在小沛的吕布。若是这两人联合起来进攻许都,确实难以对付。

  曹操用了个奸计,盗用献帝名义,给刘备下了一道秘密诏书,封他为徐州牧,要他除去吕布。这叫做“二虎竞食计”,两人中除掉一个,就不用过分担心了。

  这一计果然有效,吕布被除掉了。曹操上表奏请献帝给刘备封爵表功,并带刘备去见献帝。献帝查问刘备的祖先情况,论资排辈,查下来刘备还是献帝长辈,该称作皇叔呢!

  献帝心中暗喜,因为曹操专权,皇帝做不了半点儿主,如今有了这样一位英雄的叔父,能得到他的帮助,曹操就不敢再胡作非为了。献帝就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从此人们都称刘备为刘皇叔。

  曹操看在眼里,却有自己的盘算。他想:刘备既被认作皇叔,以后我以天子的名义发诏令给他,他更不敢不服了。现在我把他留在许都,名义上他是与天子接近了,其实还是在我的掌握之内,我还担心他什么呢!

  刘备自然又有刘备的计谋,他想:我虽然身在虎口,但只要小心在意,不给曹操抓到把柄,他又能如何!况且有了皇叔这个名分,将来举事,就有很大的号召力。现在在京城里面,可以与不满曹操弄权的朝中大臣秘密串联,共同反对曹操,只要时机一到,就能内外呼应,击败曹操了。于是,他和忠于献帝的车骑将军董承、西凉太守马腾等十人,秘密写下血书,表示了共同讨贼的决心。

  刘备自然时刻提防曹操的谋害,他在住处的后园里种菜,亲自担水浇灌,为的是把自己的光芒收敛起来,把踪迹隐藏起来,不引起曹操注意,人们称之为“韬晦之计”。

  关羽、张飞看到这种情况,大为不满,说:“兄长不关心天下大事,倒学做小人干的活儿,这是为什么?”刘备只好说:“这不是你们所知道的!”一天,刘备正在后园浇菜,曹操派人来请刘备,说有紧急事商议。刘备暗暗吃惊,就去见曹操。曹操笑着说:“在家做得大好事?”刘备吓得变了脸色。曹操却拉着他的手说:“你学种菜可不容易呢!”刘备这才放下心来,说:“闲来无事,消遣而已。”酒吃到一半,忽然间雷雨大作。远处正卷起龙卷风,在空中形成一条黑色云柱,人们说这是“龙挂”。两人都靠在栏杆上观看。曹操试探刘备,故意问:“你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佯装不知。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飞能藏,升起时在宇宙间飞腾,隐蔽时在波涛内潜伏。龙的变化,可比人世间的英雄。你见多识广,必定知道当世英雄,请给我说说哪些人能配称英雄。”刘备自然明白,这是有意试探他,也就装痴作傻,说:“我不过是凡胎肉眼,怎能识得英雄呢?”曹操并不放过,逼着他说:“请不要过分谦虚!”刘备只得列举一些连他自己都看不上眼的人来,如淮南的,术,河北的,绍,江东的孙策,益州的刘璋等等。他每提到一个名字,曹操都嘲笑一番:不说是坟中的枯骨,就说是看门的家犬;不说是虚名无实,就说是碌碌小人。在他眼中,这些人没有一个称得上英雄。刘备只得说:“除此之外,我确实举不出了。”谁知曹操却指指刘备,再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罢了!”刘备猛吃一惊,慌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下。若是曹操看出了自己的英雄壮志,能够轻易放过吗!正好空中响起一阵惊雷,刘备从容地从地下捡起筷子,掩饰说:“雷的威力竟有这样猛,把我的筷子都吓掉了!”曹操大笑,说:“大丈夫也怕雷鸣么?”刘备说:“古人说过:‘迅雷烈风必变’,怎不令人畏惧呢!”这样一说,便把因为听了曹操的话才掉了筷子的事,轻轻掩盖过去了。

  曹操见状,认定刘备是一个胆小鬼,不再疑惑他有什么宏图大志了。

  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过程中,始终是收敛锋芒、藏而不露,列举许多人为英雄,不把自己算入英雄之列。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采取这种态度是比较明智的。曹操虽然看出刘备有“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下之志”,但刘备的现实表现令他比较放心,不会对他构成威胁。这样,刘备才得以乘机逃出曹操设置的笼网,演出后来“三国鼎立”的故事。如果刘备当时自吹自擂,锋芒毕露,结局可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曹参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处世策略。古代的一些政治家,当自己处于劣势、面临被别人吞并消灭的危险时,常常施行“韬晦之计”。韬即韬光,晦为晦迹。韬晦之计就是收敛锋芒,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行迹隐藏起来,以免遭受别人的注意和攻击。

  萧何去世后,曹参入相府做了丞相,但他始终遵循萧何留下的规矩行事,没有任何新举措,只是日夜痛饮醇酒,无所事事。凡是有宾客来见他,说有话给他讲,都是一到相府,曹参就拿醇酒给他们喝。饮酒之间,一说有话要讲,他又马上说:“饮酒,饮酒。”一直到大醉方休。来人始终找不到机会给他说什么。

  汉惠帝怪罪曹参不理政事,嘱咐他儿子中大夫曹窋私下里叩问一下他父亲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个休息沐浴日,曹窋回到家中,向曹参劝谏,曹参大怒,打了曹窋二百鞭。

  惠帝知道了,斥责曹参说:“这和曹窋有什么关系呢?他是我派去劝你的。”曹参脱去官帽,向皇上认错,并说:“陛下,您和高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呢?”皇上说:“朕怎么敢和高帝相比呢?”曹参又说:“陛下,您看我和萧何谁更有能力呢?”惠帝说:“君似乎不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一切法令都已经制定严明,而今陛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辈恪守职责,遵循高帝和萧何所定下的规矩,不要有遗失之处,不就可以了吗?”惠帝说:“曹君,算你对吧!”官署与相国府花园相邻。一群官吏成天在那里饮酒作乐,猜拳、欢呼声传到署门之外。当时很受宠的两个相国正在花园游玩,听到闹声,就想处罚那些官吏。曹参听到此事后,马上也在花园里摆上酒席,一边饮酒一边欢呼,与隔壁的闹声相呼应,那两个相国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竭力描绘太平盛世的景象,悄悄地消除了皇帝所亲狎之人的谗言。这是曹参的大智若愚。不去遮盖短处,恰恰可以看出长处。

  王莽谨慎做人

  说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不是教人伪装自己,而是办事要分清主次,讲究方法。常言道:“大智若愚”。是说一个人平时不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自然会发生功效,这就是“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含义。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件件都要劳心伤神,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整天为琐事缠身,在世俗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

  西汉末期建立新朝的王莽,年轻的时候特别孝顺长辈,谦恭下士,勤俭节约。

  王莽很孝顺母亲,尊敬嫂子,对伯伯、叔叔十分有礼貌。他有七个叔伯,他伯父王凤执掌朝政大权的时候,他的六个叔叔竞相比赛,看谁骄横、奢侈。王莽对他们很反感,从不和他们为伍,而是诚恳、虚心地待人,读书很刻苦。他不讲究穿戴,普通得好像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一样。

  伯父王凤有一次生病,王莽像亲生儿子一般精心伺候他,白天煎汤熬药,晚上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前,大家都夸王莽懂得孝悌忠信。叔父王商情愿把自己的一部分封地送给他。大家都很喜欢王莽,纷纷在太后和汉成帝面前推荐王莽,一些有名望的大臣还上书给汉成帝夸赞王莽。于是,汉成帝就拜王莽为光禄大夫侍中,后来又做了大司马,掌握朝政大权。

  王莽做了大司马后,更是小心谨慎,为人谦恭有礼。为了得到名臣贤士的辅佐,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广泛搜罗天下人才,恰如其分地使用,所以四面八方的不少知名人士都来投奔他,他又把自己的俸禄和皇上赏赐的东西都拿出来分送给大家,大家更死心塌地地为他出力了。

  这时的王莽依然十分注意节俭。他和家里人都是粗茶淡饭,布衣短裙,能够不饥不寒就满足了。

  有一次,他母亲病了,朝中大臣纷纷打发自己的夫人来探视。

  这些大臣的夫人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佩戴的珠宝首饰叮当作响。他们坐着高级的马车,趾高气扬地来到大司马王莽家门前。到大门外来迎接的是大司马的夫人,只见她穿着普通的衣服,裙子很短,没拖到地上。那些雍容华贵、珠围玉绕的贵妇人还以为是王府里的使唤人,一听说是大司马夫人,真是又惊讶又羞愧。回去一说,从此大家便都知道了大司马家里的生活远远赶不上一般官员家,简直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

  由此,人们更加尊敬王莽,认为他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大臣。

  郭德成做糊涂人

  作为处世攻防策略,古人讲究“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和为贵,忍为高”,向来被视为处世的金科玉律。

  明代洪武年间,郭德成做骁骑指挥,他的妹妹也在宫中当妃子。

  一天,郭德成到宫中拜见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同他谈了一些事情以后,郭德成就准备告辞了。这时,朱元璋拿出两锭黄金塞到郭德成袖中,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郭德成见皇上如此厚爱,恭恭敬敬地收下了金子,向皇上行了大礼,走了。趁皇上不在意时,他又将金子装在了靴筒里。

  快要走出宫门时,郭德成有意假装喝醉了酒,跌跌撞撞地向门口走去。快要靠近守门人了,他又突然歪歪斜斜地站住,有意脱下自己的靴子,只听一阵响声过后,黄金已全部倒在了地上。守门人发现了,立即上前将郭德成逮住,问道:“郭大人,你这是怎么回事?

  对不起,在事情未查清之前,请你暂留宫中。”郭德成继续装醉,哼哼呀呀的说不出个名堂来。

  守门人立即向上禀报,大家都知道郭德成与皇上关系非同一般,就将此事报告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感到郭德成真是窝囊,没好气地对来人说:“他的那两锭金子是朕赐给他的。”这样,郭德成才得以携带金子出宫。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明宫奇案说话三十六计大唐游侠包青天宋江山璇玑图用人三十六计管人三十六计斧声烛影处世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