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 作者:宗亮泽

第6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1)

  第一节人畜共患病的简介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和种类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原虫、吸虫、线虫、绦虫)等微生物或寄生虫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据统计,对动物和人有危害的病原生物有500多种,动物和人一生要发生100多次感染,但致病的感染一般只有5~10次,这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细胞、抗体)发挥作用。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90种。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方式,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可以从其病原体、宿主,流行病学或病原体的生活史等角度进行分类。已经查明: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两大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血吸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感冒等。

  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

  1.通过唾液传播。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动物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人体内,引发狂犬病。

  2.通过粪便传播。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病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用水和用具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便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由尿液传播的。

  3.有病的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传染性飞沫,散播疾病。

  4.动物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包裹着,里面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随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很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方法

  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更要小心防止从动物身上感染上病毒或病菌;动物养殖场里,人的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饲养宠物的人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知道宠物要定期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懂得任意与宠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这些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食物要讲究卫生,如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品,并提倡熟食。食生蛋、食生鱼、饮蛇血、吃醉蟹等不良爱好,都有可能从动物身上染上共患病,小心为好。

  第二节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人畜共患病种类繁多,对其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便于认识、研究和控制、消灭。人畜共患病分类的方法很多,有学术上的分类,也可以从防控需要进行分类,基本上可以根据病原体、流行环节、分布范围、防控策略等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一、根据病原体分类

  传统的方法,将人畜共患病分为三类。

  (一)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内只有一种遣传物质(DNA 或RNA),以及最近发现的阮病毒(只有蛋白颗粒,如疯牛病)。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复制,因此可分为DAN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RNA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阮病毒人畜共患病。

  (二)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病原体内有两种遗传物质(DNA 和RNA),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的寄生在细胞内,有的寄生在细胞外,可细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病、革兰氏阳性细菌病、放线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等。

  (三)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

  寄生虫是一个生命体,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全部基本功能,如运动、代谢、生殖等。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可分为原虫病、蠕虫病(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外寄生虫侵袭等。

  在传统方法基础上,依据病原体特性将90种人畜共患病进一步进行细化为14类。

  1.DAN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牛痘、猴痘、羊口疮等。

  2.RAN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流感、狂犬病等。

  3.阮病毒人畜共患病:痒病、疯牛病等。

  4.革兰氏阴性细菌人畜共患病:布病、鼠疫等。

  5.革兰氏阳性细菌人畜共患病:炭疽等。

  6.放线菌病:结核病等。

  7.立克次体病:鸟疫、Q 热等。

  8.螺旋体病: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

  9.真菌病:癣等。

  10.原虫病:弓形虫病等。

  11.吸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

  12.绦虫病:猪囊虫病、羊包虫病等。

  13.线虫病:旋毛虫、蛔虫等。

  14.外寄生虫侵袭:螨、蝇蛆、虱、蚤等。

  二、根据流行环节类

  依据病原体在野生动物、畜禽和人类的循环传播层次,以及疫源地、疫区大小可分为三类。

  (一)野生动物为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

  野生动物为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又称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疾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和宿主野生动物无限期存在于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和区域内,不依赖家畜和人的参与,也可以流行,称为自然疫源地,人和家畜侵入就可以发病。如马来西亚发生的尼帕病,欧洲流行的狂犬病、森林脑炎等。

  (二)畜禽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畜禽及其病原扩散形成疫源地,造成人畜接触感染,大部分细菌病等属于此类。

  (三)野生动物和畜禽共同传播的人畜共患病

  病原存在野生动物(包括半野生的老鼠、蝙蝠)、畜禽和人三个循环层次的人畜共患病,是野生动物和畜禽共同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全部虫媒疾病、大部分寄生虫病属于此类。

  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第一类自然疫源地相对较小,疫区波及范围小;第二类疫源地相对较大,疫区范围大;而对有三个循环层次的人畜共患病,疫源地分布范围最大,疫区范围最大。

  三、根据防控策略进行分类

  依据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范围,以及“外防传人,内查净化”的防控要求。可将人畜共患病分为两大类。

  (一)国内发生的人畜共患病

  已经发现病人和患病动物,能够证明人、畜传播。如很多常见多发的人畜共患疾病,同时依据防治重点和人畜共患病危害情况,可以分为重要人畜共患病和一般人畜共患病。

  (二)国外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国外发生和报道,国内尚没有发生的。如西尼罗河出血热、裂谷热、疯牛病。其他按照病原体贮存宿主和生活史等有关的分类方法,可以参考有关书籍。

  第三节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我国人畜共患病危害大,主要是由于我国动物饲养数量多,人口密度大,经济条件局限造成的。

  一、危害人体健康

  人畜共患病不仅在古代和近代流行严重,就是现如今,也是人类的最大杀手。人类仍然无法完全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人畜共患病不仅造成人类大批死亡、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带来生物灾难,而且给很多家庭带来经济困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仅结核病每年造成310万人死亡,25%的人感染弓形虫病,1万多人死于狂犬病,布病在发展中国家危害也十分严重,外蒙古牧民的血清学阳性率在30%左右,感染率很高,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我国也是受人畜共患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牧区羊的棘球蚴病感染率高达20%~40%,被称为牧民的“癌症”。奶牛的结核病、布病随着奶产业的发展迅速扩散,很多农民被感染,多处暴发流行。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12个省流行,疫区受威胁人口6000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病1100万人,狂犬病疫情也有扩散趋势,鼠疫、疟疾、登革热等的危害也有加重趋势。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新的人畜共患病,如疯牛病,以及争论很大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链球菌病等,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高度重视。

  人畜共患病周期性流行的特点更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切,人们对狂犬病、结核、流感、鼠疫等仍不敢忽视,并作出了预警和防范。二、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人畜共患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更大。

  (一)直接损失

  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很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如猪的乙型脑炎、牛羊炭疽;二是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提高,如布病,还有结核导致母畜不孕、流产,我国奶牛的进口数量赶不上因病淘汰数量,使用寿命短;三是大量畜禽产品废弃,既影响了环境,也降低了效益,如猪囊虫病。

  (二)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主要表现在影响消费心理,造成恐慌。畜产品国内外市场销售困难,造成畜牧业剧烈波动,从而造成农牧收入下降,畜牧业生产不景气。2005年四川省发生猪链球菌病,虽然死亡600多头猪,230多人发病,但造成全国人员“恐肉风波”,全国生猪价格下跌30%,农民养猪损失1000亿元,至今刚开始恢复。由于禽流感的发生,养禽业市场缩小,养殖者经营困难。动物疫病是限制畜产品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由于人畜共患病问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份额不断萎缩,甚至香港地区也减少从国内调运生猪和活禽,反而从巴西等国进口猪肉。

  三、危害畜产品安全

  人畜共患病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就是食入感染,因此,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威胁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就是为控制病原微生物而发明的。广大农村出售、贩卖病死动物的现象没有彻底杜绝,畜群中很多人畜共患病没有得到净化,成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世界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也引起了广泛关注,1996年日本O157大肠杆菌致出血性肠炎,10天内有6200名学生感染,死亡多人。很多国家的人畜共患病危害严重,主要是生活习惯不科学及畜产品受到污染造成的。

  第四节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特征

  一般来讲,人畜共患病流行有五个特征,其中一个是所有传染病的一般特征,而其他是人畜共患病的典型特征。

  一、群发性

  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是一个持续过程,是人和多种动物的传染病,易感对象容易出现群发感染。群发性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特征,根据群发性程度,将疫情确定为低度流行、暴发流行和大流行。低度流行就是疾病被控制在局部,疫情稳定,又称为地方病,但是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大流行就是疾病跨多个大洲(如流感从亚洲扩散到欧洲)的发生和传播。

  二、职业性

  动物是人畜共患病发生的决定环节,人畜共患病的分布,与从事和动物及其有关活动的人群有直接线性关系,体现出职业特征。饲养、加工、实验室、兽医等人员是人畜共患病高发区域,如炭疽、布病,既有农业型(饲养者),也有工业型(皮毛加工、屠宰工人)。

  三、区域性

  人畜共患病和患病动物的数量、生物媒介、动物饲养方式和人类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表现出区域性特征,如云贵川犬饲养量大,狂犬病严重;南方蚊子等生物媒介多,疟疾、登革热严重;南方长江流域洲滩上牧牛多,导致血吸虫病严重;牧区犬和羊造成棘球蚴病。

  四、季节性

  人畜共患病的生物媒介、动植物资源受季节影响大,畜禽数量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如春季牛羊产羔季节,布病发生增加,洪水季节,炭疽增加,夏天由于人穿衣服少,容易被狗咬伤,狂犬病增加。

  五、周期性

  人畜共患病原体宿主范围广泛,随着社会经济周期的变化,畜禽移动,导致疫源地扩大,新生动物数量增加,感染率增加,病原体进化,感染力增强,加之政府的“灭火式”管理,因此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例如我国狂犬病有10年一个周期的特征,其他亦如此。

  总之,人畜共患病是人类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综合作用的反映。

  第五节人畜共患病的诊断

  几乎所有的人畜共患病都有明确的病原体,病原体的证实和分离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手段,但是由于动物体内可能会有多种病原体,如动物一生可能有100多次病原体感染,但发病的也只有几次,因此,病原学诊断应以免疫血清学诊断和临床症状等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病原学诊断

  (一)采集标本应根据病原体入侵的途径和发展规律适时正确地采集标本,便于诊断确定。

  (二)寄生虫病

  可采取剖检、虫卵镜检、涂片检查等技术。

  (三)细菌病

  可采取染色镜检、分离纯化、分型判定、实验动物检验等技术。

  (四)病毒病可采取病毒分离、抗体中和、PCR 等技术。二、免疫血清学诊断免疫血清学诊断就是利用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反应进行诊断,主要有三大类。

  (一)变态反应

  主要是利用动物体T 淋巴细胞被抗原致敏,使用抗原物质进行过敏检验,例如结核菌素点眼、皮内变态反应等。

  (二)抗原和抗体直接反应

  利用完全抗体的可见反应进行诊断,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琼脂扩散,中和实验。

  (三)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进行诊断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宗亮泽作品集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