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 作者:宗亮泽

第7章 人畜共患传染病(2)

  对于抗原和抗体没有肉眼可见反应,用红细胞、酶、荧光等进行显示。由于抗体只在病程的一定阶段或恢复期才能出现,血清学方法的早期诊断效果不好,存在漏检,同时由于交叉反应,所以存在假阳性、假阴性问题,血清学诊断存在敏感性、特异性、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的概念。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对各种人畜共患病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重点是四个方面。

  (一)临床症状

  很多人畜共患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狂犬病的神经症状,攻击人的行为;炭疽的败血症状导致的天然孔出血。

  (二)疾病的侵入途径任何区域和动物群体发生疾病,都有病原侵入途径,无风不起浪,要从生物传播途径,机械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三)流行特征

  要依据人畜共患病的5个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比。

  (四)疫情监测结果

  疫情监测是在正确诊断基础上,汇总多年疫情后,形成的疾病发生、传播、流行规律。

  通过监测结果,进行疾病发生的风险性分析,确定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人畜共患病诊断的防护要求

  从事人畜共患病诊断工作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可能会深入疫源地,接触病原,感染发病并扩散病原,因此要从四个方面作好防护。

  (一)认真落实个人防护

  对疑似严重的人畜共患疫情,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注意消毒。

  (二)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

  对不明死因动物的处理要区别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处理规定,要将疫情的确认重点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不可盲目的剖检死亡动物。

  (三)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定进行病料的采集、诊断等操作。

  (四)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以作为生物武器,国际上有“穷人的原子弹”的认识,也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范畴,因此要加强病原和人员安全管理。

  第六节人畜共患病的监测

  人畜共患病监测是在诊断基础上,对疫情进行长期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影响疾病发生、传播、流行的因素,明确流行规律,指导疫病风险分析。

  人畜共患病监测是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意义重大。例如农村干部“菜花黄,疯狗狂,打狗和摧粮”的说法,实际就是对疫情监测结果的一种描述,表明狂犬病的发病规律。

  一、动物疫情监测

  人畜共患病动物疫情监测就是选择一定的样本,用规定的方法,对疫病分布情况进行检查,对疫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发现疾病

  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方法是主动地进行监测,就是对动物进行变态反应试验,或采集样品,进行病原或血清学诊断,发现感染情况;另一种办法是被动地进行监测,就是对发病动物进行鉴别诊断,确定疫情后进行归类。

  (二)统计分析疫情

  对发现的疫情进行统计分析,是疫情监测的第二个阶段,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发现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

  二、人间疫情监测

  人间疫情是揭示动物人畜共患病疫情的重要方面,是动物疫情的重要显示器。因此要注意人间疫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动物人畜共患病疫情的监测。人间疫情监测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卫生系统公布的人畜共患病疫情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兽医和卫生同步进行监测工作。

  三、疫源地监测

  在动物和人间疫情监测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疾病在地理分布上其疫源地的消长、变化规律。

  人畜共患病的疫源地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会消失,而有时候会扩大。

  第七节人畜共患病的预防

  人畜共患病预防就是使用流行病学基本知识,采取阻断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措施,实现不发生疫情(区别于有疫不流行的要求)的目的。

  一、预防原则

  (一)以根除和控制动物传染源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有效地预防能够免去治疗的需要。因此动物人畜共患病的根除和控制,是整个防控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第一位的。人间发病数量与治疗没有关系,与动物发病情况直接相关。

  (二)外防传入,内查净化的技术原则

  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在技术上包括两句话,一是外防传入,二是内查净化,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外防传入的措施,内查净化只会增加更多的易感动物,随着动物的调运,造成疫情暴发,能够做到外防传入,就可以实施内查净化。

  (三)政府主导的管理原则

  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关系到政策、法律规定和经费问题,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应坚持政府主导,辖区管理,各负其责。

  (四)多部门协作控制的运行原则

  人畜共患病关系到生态、媒介、兽医、卫生等多个专业,协作是有效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基石。而最关键的是兽医和卫生的协作。

  二、预防的关键措施

  预防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在动物和人类之间建立一道预防屏障体系。

  (一)饲养环节

  推行科学的饲养制度,根除动物传染病。动物疫病是养殖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畜共患病的预防,首先要改变造成疫情发生的饲养方式,其次要采取免疫、净化等措施压缩动物传染源。例如,生猪过去放养,导致猪囊虫病、旋毛虫病严重,生猪圈养后疫情大幅度下降。

  免疫、净化等根除动物传染源的工作十分重要,应根据“因病设防”的策略,组织免疫、净化。例如牧区的棘球蚴病,应加强犬的驱虫,可有效控制疫情,如果像国外采取分区轮牧或不饲养犬的制度,疫情根本不会发生。

  科学的饲养制度是首要的,免疫、净化由于其工作量很大,受到经费和人力的限制,难以保持连续性。

  (二)流通环节

  严格动物检疫,切断传播。当前很多人畜共患病疫情的暴发点,都是由于患病动物的流动引起的。流动动物是“火”,易感动物是“柴”。为此,必须严格动物检疫,切断传播。

  检疫是对防疫结果的法律认定包括动物的产地检疫,肉类的屠宰检疫。人畜共患病的产地检疫关键是在动物临床健康检查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实验室检验。肉类的屠宰检疫,关键是要加强病害动物和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推行“放心肉”工程。

  (三)生物媒介环节

  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主要是整治好环境,控制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的数量和滋生环境,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对水源、粪便应加强无害化处理,推广改水改厕和“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卫生城市建设。

  (四)生产生活环节

  注意个人卫生,提高防护能力。在钩端螺旋体和血吸虫病严重的地区,应推广水田改旱田的耕作制度;城市居民应控制宠物饲养;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力,必要时进行免疫,一旦得病,对患者尽快隔离和治疗;应尽量避免接触地表水,南方应挂蚊帐,人畜共患病高发季节应减少集会,采取必要防护。

  教育是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石,应普及人畜共患病知识,群防群控。

  第八节人畜共患病的疫情处置

  一般的人畜共患病疫情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确诊和处理,而对于突发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按照下面要求进行处置。

  一、处置原则

  (一)依法处置原则

  应依据《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突发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

  (二)早快严处理原则

  在监测、根除和预防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基础上,一旦发生疫情,要作出迅速反应,采取封锁疫区、扑杀染疫动物和消毒环境等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实施早快严的处理原则。

  (三)兽医和卫生同步到位原则发生突发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兽医和卫生部门要密切协作,建立联防机制,加强疫情通报,共同在现场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和人间疫情的处置、疫情预测预警和扑杀工作。

  二、疫情监测和预警

  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

  (一)疫情监测

  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负责对全国分布或区域分布的人畜共患病疫情进行监测,农业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诊断室,负责技术指导和提供标准诊断试剂,并将监测结果按照统一的格式报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疫情预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省动物疫情测报中心,根据重大人畜共患病流行规律,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进行风险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实施疫情预警,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各地通报,提高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水平。各地要据此加强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和预防疫病发生。

  三、疫情报告和确认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或与动物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发生人畜共患病临床可疑症状,或者发现人间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而动物疫情不明情况的,应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或通报。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二)疫情确认

  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按程序认定,以实验室诊断结果为判定依据。

  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2.对怀疑为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应采取病料,按要求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确认为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特殊情况的,由农业部指定实验室进行确认。

  3.疫情确认后,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2小时内报告省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

  四、疫情分级

  突发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分为四级。

  一级疫情:在数个省多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呈多发态势。二级疫情:1个省两个以上地(市)行政区域内呈多发态势。三级疫情: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呈多发态势。四级疫情: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

  (一)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发生一级疫情时,农业部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组织疫区省实施疫情扑灭,非疫区省加强预防;发生二级疫情时,启动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组织市、县人民政府扑灭疫情;发生三级疫情时,启动地(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组织疫区县人民政府扑灭疫情。

  指挥机构由本省(地、市)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突发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应急工作由政府指挥,各部门分工负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订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发病动物和同群动物的扑杀进行技术指导,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2.卫生部门负责人间疫情的控制、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同时宣传防护知识。

  3.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交通、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经费落实、社会治安维护、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建议监管、口岸建议、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应当支持和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

  五、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严格隔离,彻底消毒,强制免疫,坚决扑杀和根除疫情,严防扩散。

  (一)流行病学调查

  要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的作用,调查疫情侵入的途径和传播扩散的原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情的范围、流行情况。

  (二)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将病人或患病动物所在的村划分为疫点。

  2.将病人、病畜禽所在的县划分为疫区。

  3.将毗邻疫区的县划分为受威胁区。

  (三)疫点内采取的措施

  1.扑杀所有患病、同群或暴露动物,被扑杀动物及其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患病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的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四)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根据需要,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2.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3.关闭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严禁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运出。

  4.根据风险分析情况和专家意见,采取扑杀易感动物、强制免疫和其他管理措施。

  5.对需要补偿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登记。

  6.对被污染的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消灭病原。

  (五)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进行疫情检测,掌握疫情动态。

  2.净化阳性动物,或使用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建立免疫档案。

  (六)解除封锁

  疫点、疫区内所有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检测,没有发现新感染动物和新发人间感染,动物疫情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七)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宗亮泽作品集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