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名著 > 《倔犟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耶恩森短篇小说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倔犟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作者:海泽

第16章 耶恩森短篇小说集(1)

  得奖评语

  “因为他将丰富的想像力、广泛的求知欲和勇于创造的气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清新的风格。”

  颁奖辞

  今天,约翰内斯·威廉·耶恩森先生,莅临此地,亲自接受194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这位伟大的丹麦作家,自本世纪初以来,即在文坛十分活跃,也一直受到极多的争议。他作品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备受举世赞赏。我有幸向这位伟大作家致欢迎之意,深感与有荣焉。这个在干燥、风大的日德兰荒野长大的孩子,他洋溢的才气,丰富的著作,确令当代的人们惊异不已。他的确称得上是北欧创造力丰富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罗万象,文采灿然。在研究科学的旅行中,又写出了历史性、哲学性的论文,以及叙事、抒情的作品,想像和现实的作品。他艺术作品的表现是多样性的。

  这位大胆的传统叛徒,倡导文体革新的尖兵,长久以来,一直独占着古典作家的席位。他一直渴望,在心灵上接触到黄金时代诗的世界,成为为民族注入新气象的守护神之一。

  约翰内斯·威廉·耶恩森对研究生物学及哲学非常狂热,其迅速的进展,连他自己都感到讶然。他生命力的基础,就是那项征服的本能。他的故乡,是日德兰半岛西岸干燥的地区,叫做西玛兰。那儿的风土人情,深深地烙进了他的心坎中。少年时代的感受,像心中的一道伏泉,日后涓涓流泻而出。对家庭丝丝缕缕的回忆,是他灵感的宝库。他的父亲,也是生于西玛兰,后来在法斯耶当兽医。他的祖父是葛莱亚的老织工。算起来,耶恩森可以说是农家子弟出身。在他那杰出的《耶恩森短篇小说集》中,描写着自古迄今那些原始恐怖、半野蛮的人们,就像是陈列着原始图案的画廊一样。从他圆融的诗中,可以强烈鲜明地看出,他对童年生长地方的出色描写。

  从约翰内斯·威廉·耶恩森的早期作品中,可以倒映出他曾是个乡下年轻人的形象。到哥本哈根求学时,他支持在野党,痛恨凡庸和偏狭,一腔热血,愿为理想斗争。这时的他,是个勤勉、活跃的青年。

  这位来自日德兰的青年,意志坚定,感受丰富,但不容易亲近。不久,他就觉得丹麦实在是太小了,看得烂熟的风物,直叫他打不起劲来。于是,他就像个冰雪般冷静又火焰般热情的赌徒,把未知的命运,交付给异国的浪漫之旅中。首次的异国旅程,使他大开眼界,想像力如平原走马,一放难收。这个时期,他对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十分倾心,称羡不已。他和他的同胞安徒生一样,都十分喜欢搭火车旅行,他可能是第一个,把这番感受诉诸笔墨的人。约翰内斯·威廉·耶恩森,惊人地预言过这个时代,将出现摩天大楼、汽车、电影等。他在以美国为背景的小说《朵拉夫人》(1904)、《车轮》(1905)中,不厌其烦,称颂再三。但此后,他又进入另一里程。简扼而言,他不但要跨越空间,也要跨越时间。这个将快速的变革、机械的噪音谱成现代之歌的人,也同时上溯历史之流,探求人类本源,进入渺渺的远古时代,潜心研究那漫长老迈岁月的刻痕。

  在他重要作品《漫长的旅程》中,披露了他的世界。这本书共分六册,从冰河时代到克利斯朵夫·哥伦布为止。

  这部作品的主旨在讲民族大迁徙,包括诺曼底人入侵至发现美洲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的世界使命。耶恩森虽未认为哥伦布是他日德兰老乡,却溯本求源,推算起来,也可以说是北欧兰哥巴德人的后代。在这本著名的小说中,有一个角色就是传说中的人物诺亚纳·葛斯特。他曾在欧拉夫·托利克瓦逊王的宫廷中,述说自己的身世,他和常人是不同的。根据冰岛传说,他几乎活了300年,在耶恩森的作品中,他活了更大的年岁,是阿哈休艾罗斯的一种。他到处露脸,夹杂在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尽管时代嬗递,但他总是显得年轻,因为他是远古时代的人,那是个源头的时代。耶恩森之所以服膺传统,就是当他认为传统对他有利才会这么做。三个女预言家,到诺亚纳母亲那儿去,要求看看她的孩子。其中有一个说,等蜡烛烧尽之后,这孩子马上就会死。母亲葛洛听了,马上熄了蜡烛,以后这支蜡烛,就被葛洛视为孩子的护身符。在约翰内斯·威廉·耶恩森的作品里,诺亚纳经常在国外燃起这支蜡烛,烛火点燃时,跟前霎时就出现无止境的时光深渊,像张着的大口,可以吞噬他。生命的爱再度燃起,他又被带回了满眼碧绿的故乡。

  各种传说是否可信,这是无法以理性和经验来说明的。诺亚纳在这位丹麦文豪的叙事诗里,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或许只是幻影,或许是秉承了祖先血统的人,感受到黑暗夜空中北欧的魂魄。这个手拿竖琴、浪迹天涯的人,和作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神秘的契合呢?给了笔下这人物生与死,也关系到现在和永恒。行过陆地,行过大海,层层的体验,结下最贵重的果实,那就是丰富的思想。

  在日德兰的荒野,高高低低的坟冢,也使地平线随势起伏,这是常有的景观。在这种地方长大的约翰内斯·威廉·耶恩森,当然会去关心事实和神话的分野,追求一条横亘在过去的幻影和现在的现实之间的道路。他把原始的、魅惑的、感受丰富的人类本性,置于此地熏陶。于是,狂暴的力量转化为柔顺的爱情。这些激烈的对比,使他的艺术作品臻至最高峰。他的作品,文句活泼生动,表现力强,句句掷地有声,读之如沐春风。这位根植于自己国土的诗人,他吐字如诗般地动人。耶恩森的声音,是丹麦日德兰的声音。他把北欧的精神,在历史上继续绵延下去。由于他的才能,北欧民族在另一种形式的战争上,居然又赢得一次胜利。他无愧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言论家。

  耶恩森先生听了我的话,也许认为我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竟把他毕生中林林总总的作品,用几句话就带过了,也没有论及到重要的作品。其实,你的大作,大家已耳熟能详,不必我再声言介绍,这一点,对你本身和我们而言,都是幸运的事。你是我们伟大家族中享有盛名的一员,瑞典学院要将这项荣誉,赠与身为家族中一分子的你。现在恭请国王陛下颁奖。人,感受到黑暗夜空中北欧的魂魄。这个手拿竖琴、浪迹天涯的人,和作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神秘的契合呢?给了笔下这人物生与死,也关系到现在和永恒。行过陆地,行过大海,层层的体验,结下最贵重的果实,那就是丰富的思想。

  致答辞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及这项荣誉,我应对受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及瑞典国民,衷心表示感谢之忱。

  今日,大家皆以广博的心怀,对全世界的科学、文学、和平有一番贡献。这就是诺贝尔奖的创设者阿弗列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的心愿。这位瑞典伟大的人道主义及科学家,他有一个深远的想法,更能宣扬瑞典的名声。他的想法超越国界,涵括了遥远世界的彼方,使全球各国能更接近,这的确是很好的想法。

  当我们想到斐声国际的瑞典名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先驱阿弗列德·诺贝尔。此外,就是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他予动物以最适切的名称。在人类还没想到进化问题之前,他已经将长尾猿、无尾猿,与人类同归于灵长类。推动他天才的,就是他对自然、对动物、对一切会呼吸生物的热情。要读生物种之分类的书籍时,或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书籍时,不论以何种文字写成,都会发现林奈的名字。一见这名字,就令人心情一爽。他的精神,就是承袭了几世纪以来瑞典人民爱好自然的情怀。

  说到林奈,自不免谈及查理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他不但划分出了两个时代,在接物待人方面,他也是亲切和善的。他是令人怀念最好的父亲。他那著名的名字,仍被他第三代,第四代子孙沿用。对他而言,进化不止是他一生研究的课题,也是他生命的本质。他把每天映入眼中的自然景象,丝缕记存在胸臆之中,那就是他最令人惊异无尽的宝藏。

  谈到国民的成熟、推理、理解能力时,注重现实主义的英国,她的国民所表现的无疑是最高成熟圆融的智慧。查理斯·达尔文一直提倡,一向注重现实主义的英国人,对基本事务的思考方式,应简单明晓。

  达尔文对物种起源所下的结论,乃是根基于林奈对种的命名。北欧的人文背景,孕育出英国、瑞典的现实感,能够确立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也应拜谢这种现实主义之赐。

  利用这个机会,我要举出在丹麦的文学中,有一个人,和瑞典的传统有关,那就是亚当·威廉休雷亚(Adam Oehlenschlager)。1829年,他在露德(Lund)遇见了瑞典的国家诗人——艾萨亚斯·泰格乃(Esaias Tegner)。在那时的欢迎词中,他被称为伟大的诗人,诚实的人物,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百年后的1929年,我也在相同的城市,接受巴德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我并不是威廉休雷亚的后继者,但我却自认是他的私淑弟子。

  崇尚自由与伟大的瑞典国民,曾经颁给我的同胞亚当·威廉休雷亚名誉博士。如今,贵国又颁予我此项无上的荣誉,奖励我文学上的成就。此番,我也怀着和前辈同样的心情,对兄弟之邦深致感谢之忱。

  安妮与牛

  在瓦布森举办的定期市集,也有牛市。那儿有个老妇,也牵着一只母牛站在那儿。但她和母牛之间,总保持着一段距离,不知是客气,还是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怕被阳光照射,她的头巾被拉得很低,遮住了额头。她一直默默地站在那儿编织着袜子。这只袜子快打好了,下面都卷了起来。她的衣服款式看来已很古老了,可是倒很干净的。下面穿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有染锅的那股臭味。腰间系着用褐色丝线编的三角肚兜,在凹入的小腹上打了一个结。头巾都褪色了,折痕很深,显然收藏许久没用了。木鞋的底也磨损了,但皮面仍抹着鞋油。一双干瘪的老手,勤快地动着四根棒针,灰白的头发上还插着一支多余的棒针。她倾听着市集传来的音乐,一面看看从她面前走过的人潮和正在交易的牛只。四周十分嘈杂喧闹。马市传来马的嘶叫声,码头那儿船只来去,声音吵杂,还有江湖小贩吆喝打鼓的声音。而她只是默默地站在阳光下,编织着她的袜子。

  母牛走来把鼻子挨在她的手肘边,牛肚松垮垮地垂着,脚向外侧张开,正在反刍。这条牛虽然老了,可是毛色仍很光鲜,想来照顾得很妥善,称得上是一条很好的母牛。只有臀部到背脊的地方,瘦得露骨。除了这项缺点,这头母牛可以说是很漂亮的。长着细柔牛毛的乳房,丰满地鼓起。美丽黑白两色的角上,有着环状的花纹,适如其当地点缀着几条。母牛的眼睛湿濡濡的,它在反刍食物的时候,总是摇摆着下颚。把反刍的满嘴食物再吞了下去。脖子左右摆动,回望着四周。这时又有食物从胃反刍到嘴里时,母牛又摇动着脖子,兀自站着,神情似乎十分满足。黏液从母牛的大鼻孔中流了下来,每吐一次气,那声音就像风琴背后的低音一样。这可证明它是一条健康有力的母牛。它就像其他的母牛一样,经历过各种生活,如果比做人的话,该是历经世事了。生了小牛,既不怎么去看顾,也不舔拭小牛,只是忠实地吃着饲草,再流出牛奶来。母牛现在在这儿,就像在任何地方一样,一面熟练地反刍食物,一面用尾巴赶着苍蝇。绑牛的细绳,是很小心地系在牛角上,松软地垂了下来。因此,母牛就不致在田间乱跑,也不至于独自跑到其他的地方去。

  牛的笼头,不但老旧,而且也被磨损成了圆形的。鼻拴也没有了,好在母牛十分温驯,也无此需要。牛绳倒是换了一条新的,平常吃草用的那个牛槽,不但陈旧,还有好几节是连结起来的。安妮婆婆是注意到这点,她希望今天母牛要扮得漂亮些,那条旧牛绳是有碍观瞻的。

  这条母牛是很适宜屠宰用的,所以很快就有人走过来,细细端详这只母牛。他用指尖仔细压在牛背的皮肤上。当他在牛身边这么做的时候,母牛只是后退了一点,并未生气。

  “老婆婆,这头牛你要卖多少钱啊?”这人把两道锐利的目光,从牛的身上,移到安妮的身上。

  安妮的手仍忙着织袜子,一面答道:

  “这头牛并不是要卖的!”

  她像很慎重地结束了谈话,用一只手擦擦鼻子的下方,好像她正忙,不愿受人打扰。

  那人虽然走开了,可是一路走,还经不住频频回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那条母牛。

  接着,又来了一个身材挺拔、胡子剃得清清爽爽的屠夫,先用藤杖敲牛角,又用他肥大的手,沿着中间的背筋摸下去。

  “这头牛要多少钱?”

  安妮婆婆斜着眼看看母牛。母牛孩子气地眨着眼,看着眼前的藤杖。接着就别过头,好像在远方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这头牛不卖的!”

  屠夫染着血的风衣下摆在风中吹着,听了这话就转身走了。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买主来了,安妮婆婆摇摇头。“这头牛是不卖的!”

  如此一一拒绝了好几个买主之后,安妮婆婆的名声也不胫而走。方才要买母牛的人,其中有一个又折了回来,向安妮婆婆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这使安妮婆婆有些窘迫不安,不过她还是说不卖就是不卖。

  “哦?难道你已经卖给别人了?”

  “怎么会!”

  “真是这样,可把我搅糊涂了。老婆婆,那么你又为什么站在这儿,显示你的母牛呢?”

  安妮虽然低着头,可是仍然一个劲儿地织着袜子。

  “喂!你干吗要和母牛站在这里啊?”这人似被侮辱了。“这可真是你的牛吗?”

  当然!这还用问吗?这头牛百分之百是属于安妮的。她把这头牛从小饲养大。她对这人说,这牛的确是她的。她想她该再说些什么,好让对方息怒。可是对方却没有给她开口“你就是要玩弄人才站在这儿是吗?”

  怎么这么说呢?安妮悲伤得再也说不下去了。她真慌了,手只有不停地织下去。她不知该把视线落在什么地方才好,她着实很困惑。那个人正气冲冲地逼着她问道:

  “是吧?你是专为侮辱人才到这市集里来,是吧?”

  这时,安妮放下了手上正在织的袜子,解开拴牛的绳子,准备牵牛回去。她诚挚哀求的眼光,向着那人望去。

  “这是头十分孤独的母牛!”她完全能信任眼前这个男人,说出了心底的话。“它现在实在是大孤单了。我和这头牛,住在一户小农家里。谈到牛,就仅有这一头,再也没有别的牛了。我一直过着孤孤单单离群索居的生活。所以,我就想带它到市集来,也好有其他的牛做伴,我也希望它能快活些,真的,我真的是这么想的。我想我这么做,也不可能为别人惹上麻烦,所以我就决定这么做了。虽然到这儿来了,但不是来卖牛的。就是这样,现在就让我回去了好吧!抱歉了,再见,谢谢你!”黑窗帘即使到了现在,那一群老人仍能忆起那个故事。不管什么时候说这故事,内容都不会变更,甚至是细节也是一字不改。

  西玛兰有个西东走向的山谷,谷间的河流蜿蜒如蛇,河水慢慢流经而过,看来就像一条寻找东西爬行的蚯蚓。河流两岸,有着草原、稻田和土堤。在谷的南侧,倒有突出的丘陵,长满了繁茂的石楠。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有一处村落,叫做葛洛布里。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海泽作品集
倔犟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