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立志为第一(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 作者:翟建辉

第2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立志为第一(1)

  曾国藩箴言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箴言解读

  人才的高下,要根据他的志趣来决定。凡是平庸的人,大都是安于一些世俗规矩的束缚,不能超越其上,才使得其本身发展受到局限,变得越来越卑污,不能有所建树。而大凡建造辉煌业绩的卓越人才,往往都是从小就以古代先贤为自己的学习楷模,这就是所谓立大志者成大事。根据每个人的志向大小,就能得知这个人的优劣智愚,是否为人才也就区别开来。

  一、人无志不立

  曾国藩是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小的山村,却能一步一个脚印直到走上大清朝的庙堂之上,直至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无人能出其右。

  曾国藩之所以能有这番成就,在于他有一套严格的做人准则,他总是以古代先贤为楷模,在不断地学习中,方才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成就其丰功伟业。

  对于“立志”,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个人要想成就一份事业的重中之重。他曾在其家书中这样教导后辈:“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欲求变之法,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平生言之,30岁前,最好吸烟,片刻不离,直道光壬寅(184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吸;46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脾气本性原本是很难改变的,如想要有所变化,就必须先要坚定地立下志向,才能有所为。就拿我这一生来说吧,30岁之前,我最喜欢吸烟,简直到了嗜烟如命的地步,半刻都不能离开,直到后来我立下志向,一定要戒烟。因此从道光壬寅(184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那天起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吸烟。再比如,我在46岁之前,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因为没有恒心,使得很多原本可以成功的事情都最终失败,这几年我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因此告诉自己,不管大事小事,都一定要坚持做到底才可以。如今,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很好地做到有始有终。由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人只要有志气去改变,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古时候人们都说‘服了金丹,就可换骨成仙’,我认为立下志向,就是金丹。”

  立志的确是人之大事,如果不懂得立志,不会立志,就算是拥有满腹经纶也是枉然。西汉时期的名相陈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陈平小时候,父母双亡,因此便随着哥哥相依为命,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但是陈平时时记得父亲的遗命,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光宗耀祖。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哥哥忙活家计,陈平闭门读书。

  但是哥哥成亲以后,这种情况引起了嫂子的不满,面对嫂子的一再挖苦和羞辱,陈平都是闷不吭声。嫂子见状,于是变本加厉,陈平忍无可忍,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哥哥得知消息后,将陈平找回家,然后又要休掉妻子,陈平见状,立即阻止,并且帮助嫂嫂取得哥哥的原谅。这件事情在当地被人们广为传颂,一个以教授学生为生的老夫子得知此事后,便免费收其为弟子。

  陈平自此潜心学习,又加之明师辅导,因此长进很快,最终学成之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如果说陈平没有成就一番大事的志向,在困苦的生活以及嫂嫂的压迫之下就选择放弃,从而和哥哥一样转向农事生产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就了。

  可见,一个人是否成功,事业大小,都是以其志向分不开的。正如曾国藩所说:“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二、志分长短

  曾国藩做官之后,仕途是一帆风顺,先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后来依靠努力和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引荐,十年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后来又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兼任礼部右侍郎,并在数年间接连地兼署兵、工、刑、吏各部侍郎。仕途的顺风顺水使他对清政府感激涕零,从而立下宏伟大志:要尽忠报国,做出一番事业。这与很多为名利而蝇营狗苟的官员可谓有天壤之别。并且也正是他尽忠报国的远大志向使他的一生功过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为后人所铭记。可见,立志应当立大志。

  曾国藩一生强调立志。他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古语云: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意思就是有大志向的人往往实现的是较大的成功,有较大志向的人实现的是小成功,而有小志向的人最终将无所得。俗话说:根有多深,树有多高。那么志向有多大,自己的人生就有多成功。

  所以我们应当在心中有个大志向,一步步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最终才能接近并实现自己的志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得乎其无”的意思也是如此。

  譬如周恩来总理。他在少年时就有“志在四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分割,内有连年的军阀混战,中国的老百姓处于那种外忧内患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异常的艰苦。年少的周恩来看到这些,心情格外沉重。有一年,他随伯父来到天津,看到在一个公园门口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看到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被当作和狗一样来对待!

  多么令人气愤。所以当上学时老师问同学们的志向时,他说,他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他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建国后又勤勤恳恳地日理万机,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试想,如果不是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那么今天就会少一个受世人永远敬仰和缅怀的周总理。

  我们必须明白,远大宏伟的志向是成功者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陈胜有鸿鹄之志而名流青史;马克思在17岁就把“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劳动”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才有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和今天的新中国。

  曾国藩也曾说:“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子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看他的一生,也是以这些话作为自己写照的:其以先贤为楷模,尽忠报国,才最终成为了清朝的一代中兴名臣。

  三、自己需先了解自己

  立志要立大志,而立志之前首先应该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以及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潜力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否则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迷失前进的方向,甚至还有可能陷入不必要的危机中。在晚清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中,曾国藩能够从一个农家子弟做到万户侯,能够手握重要的兵权而从握有生杀大权的统治者的身边,以及同事的嫉妒中全身而退,是与他深有自知之明分不开的。

  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要穷尽一生去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复杂多变,别人对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以及太过于为形象和面子操心,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就是接受自己,不管被人怎么看,只有通过建立和你内心力量的强大纽带来逐步了解自己,做好自己,才能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决定。请看下面的一个故事:

  一只小羊在觅食时发现一个菜园,里面长满了茁壮的白菜,还看到远方有一座很大的苹果园,里面的苹果鲜艳诱人。它犹豫不定想到底吃哪种才好。经过一番考虑后,它决定先到菜园里去享受白菜的美味。可是,到苹果园跟前后,却发现菜园的围栏很密,很难挤进去。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翟建辉作品集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