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稳妥为上策(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 作者:翟建辉

第7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稳妥为上策(2)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实行的是兵勇自募、粮饷自筹,且兵为将有、家兵家将的军事体制,因而在事实上湘军处于一种半独立状态,不同于八旗、绿营诸将帅。曾国藩也认为,他们自练兵、自筹饷,就如同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因而,他们有时候称自己的湘军为“义军”“义旅”,以有别于八旗、绿营等“经制”之兵。其《讨粤匪檄》虽然气壮如牛,但却始终不敢稍违这种身份,但也不能旗帜鲜明地称是自己的军队,与朝廷无关。只能立足于维护地方百姓利益,维护孔孟名教之道、朝廷安危和天下兴亡,并且还不能称是奉天子之命征讨,就像大将军出征那样,然而,他们手中握有实力,因而不是满清贵族的奴才。

  因此,从实质上讲,曾国藩的湘军集团与清政府之间属于两个相互依存的政治军事实体,既有共同利害也有矛盾冲突。但是其中矛盾时隐时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清政府离不开曾国藩的湘军,湘军也离不开清政府,否则就难以发展,当他们面对太平军、捻军时,更是如此。但是,他们真正的关系为君臣之盟,曾国藩的湘军必须尊重和维护清廷的皇权,这样清廷则才会承认他们的合法性,授予种种军政大权,使他们在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否则,就是叛军。

  他们在权利分配上又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既包含着满汉之间的矛盾,也有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这些矛盾若处理不当,冲突不能及时化解,就必然会危及他们的这种同盟关系。所以,在长达18年的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中,他们双方虽然屡有争斗,尤其在湘军攻克天京前后的同治三四两年间,他们所以能够两次度过最深刻的政治危机,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得以化解于无形,主要就是由于曾国藩思虑周密,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良臣亡的道理,把握住了统治者帝王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心理。在功高震主之时,就引身自退。最后才能保全自己和家人。这在中国政治史上虽然也有同样的情况,但是能够做到全身而退的臣子确实是很少的,历史上帮助国君建国后却被杀害的大有人在。可见思虑周密,并且为自己留有后路是多么的重要。

  四、别总是不耐烦

  曾国藩主张,为人处世须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而要做到稳慎,就必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凡事力求稳妥,谨言慎行,戒骄戒傲,时时刻刻小心行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会在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的情况下,稳打稳扎,少犯错误,使自己的事业有长远发展。

  也有人曾经告诫曾国藩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曾国藩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他这里所说耐烦,就是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遇事冷静,不可急躁行事。曾国藩晚年的时候在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时曾感慨地说:天下绝对没有一帆风顺的境遇。大致上,出来为官办事的人,绝不可能只受到人们的称赞,而没有被某些人所诋毁的,或者只有人感恩,而没有人抱怨的。

  在曾国藩看来,古往今来的失败者,当然也包括那些英雄们,大多数都是败在气度不够开阔、不能耐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有一天,曾国藩接到他的九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于是曾国藩就谆谆告诫弟弟说,你这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苗头了,将来恐怕将难以与人相处。

  他在给曾国荃的另一封信中说:我一天天老了,也还经常有控制不了自己肝火的时候。但是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怒气,这也就是佛家所讲的降龙伏虎。龙就是火,虎就是肝气。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没有过去这两关啊,也不仅是你我兄弟这样。关键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他随便发作。儒家、佛家理论不同,然而在节制血气方面,没有什么不同,总而言之,不能情绪化,这样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

  能耐烦的好处就是从容平静,从容平静方能产生智慧,方可处变不惊,才能安稳如山。

  曾国藩认为,处事能做到耐烦,这主要来源于平时对心性的修养。曾国藩还引用庄子的话说:“美成在久。”意思就是“美名成功于长时间的积累。”骤然为人信服的人,他所得到的信任必定是不牢固不可靠的,因为一个人如果突然之间就名噪一时,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大于实际情况。

  在给曾国荃的另一封信中,他说到:“老弟你近年来在我愤怒和激动的时候,总是好言相劝;即使老弟自己发生愤怒和激动的时候,也常常马上收敛。由此看来,老弟你以后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后福也是不可限量的。担任国家大事的人必须有气度,忧虑之气积于心中就变成了负担,所以说倔强到了极点,就不能不流露为情绪。以后我们兄弟动气的时候,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劝诫,保留住倔强的品质,除去愤怒激动的情绪,也就可以了。”

  当曾国荃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所进步时,曾国藩便十分高兴,写信给他说:你在忿激的时候,也常常是有发有收,以此来看,你的道德器识一定是不可限量的,将来的福分也是不可限量的。一般来说,干大事的人靠的就是一口气,这口气长期郁积在胸中,所以倔强到了极点,就不会不表露出来。以后我们兄弟动气的时候,要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这样就可以了。

  学会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得曾国荃为人处世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多了几分成熟理智,少了几分意气用事,也逐渐磨炼了他的性情,使得他在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时候,更加圆通和游刃有余。

  五、赚得起,也要赔得起

  曾国藩为人处世最为稳妥,从来都是三思而后行。他深知在官场上一不小心就会得罪权贵,轻者丢官,重则丧命,甚至牵连全家。后来他10年内10次升迁,仕途平坦,这与他的谨慎小心是分不开的,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做事一直以稳妥为上策,行事之初就已经计划周全,他不但能让自己赚得起,还让自己赔得起。

  做生意的人,大家都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赚得起未必赔得起。

  因此做事情的时候也就格外地小心谨慎,但这种谨慎有时候会使人变得犹豫不决,从而坐失良机。起初追求稳妥的目的反而有悖于最终的商业目的。

  买卖有赚就有赔,既要赚得起也要赔得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若不切实“保本”,那就真的会像一夜暴富一样,也会一日衰败。

  晋商的旺财主渠源祯经商稳健,遇事留有后备,将票号经营赚来的一部分银子铸成元宝藏于地窖。虽然此举在当时被人视为保守吝啬、眼光短浅,认为应该拿出来扩大投资、扩大规模,但经过历史的检验,恰恰相反。晋商所处的时代是抑商时代,商业本身就被视为末业,更不会有商业保障体系。频繁的战乱、官府的勒索、灾祸的降临、同行的倾轧,仅有的“血本”随时会被“充军”“交官”“吞食”。尤其是巨商大贾的财富如外露于世,更会成为众矢之的。

  可见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别人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也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渠源祯窖藏的存银有力地支持了渠家的商业和票业。后来,渠源祯之子渠本翘投资近代工业,赎矿办矿务局、捐款修铁路、兴办新式学校等实质上都是窖藏银两在起作用。地窖藏住“血本”,也就等于保住了商家性命,任它风云变幻,自有银子撑腰。渠源祯此举确是深藏若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之道。

  曾国藩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他总是将最坏的结局想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法。这才使他的官运亨通,在清末那复杂的政治局势游刃有余。

  可见只有思虑周密,行事谨慎,才能在浮浮沉沉的商战中保持自己的有利地位并获得新的发展。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翟建辉作品集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